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金龜柱出身慶州金氏,乾隆五年(1740年,
朝鮮英祖十六年)生於瑞山(今韓國
忠清南道瑞山市),父親是鄉下儒生金漢耈。他的這一支家族屬於
老論中的“湖論”(以忠清道為中心的老論派,與以漢城為中心的“洛論”對立),但家境貧寒。金龜柱的從叔金仔懂獄阿漢祿(號寒澗)是“湖論”大儒韓元震(號南塘)的門人,其本人也是一個大儒,金龜柱從小師從金漢祿,並且終身對金漢祿言聽計從,對金漢祿的信賴甚至超過生父金漢耈,金漢祿則依據《
論語》中“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句,為金龜柱取號為“可庵”。此外,金龜柱亦師從金漢祿的好友洪量海。少年時就通曉“
詞藝”,在忠清道一帶小有名氣。
辛巳密封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英祖三十五年),金龜柱的妹妹被揀擇為王妃,是為
貞純王后,金龜柱家族也由此雞犬升天。金龜柱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英祖三十六年)憑藉蔭敘而出任思陵參奉(
定順王后墓守墓官),十二月任內侍教官。此時思悼世子
李愃因行為乖張而喪失父愛,金龜柱一家想趁機廢掉世子,然後立未來貞純王后生的兒子或抱養其他王族為自己的子嗣,因此試圖勸求將思悼世子拉下馬。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英祖三十七年),金龜柱上書英祖,借思悼世子擅自西行的風波做文章,彈劾兩名外戚大臣
洪鳳漢與鄭翬良沒有盡到規勸世子和告知英祖的責任,意在構陷思悼世子。英祖要求貞純王后制止金龜柱上書,此事就此不了了之,但在後來成為了正祖治罪金龜柱的理由,即“辛巳密封”事件。
金洪鬥爭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二月,金龜柱任掌樂院主簿,五月任
義禁府都事。閏五月發生
壬午禍變,思悼世子死亡。金龜柱一家是壬午禍變的受益者,因此金漢祿得意忘形,在一次家族聚會中公然說:“世孫乃罪人之子,不可承統,太祖子孫,何鍵說陵人不可?”(後來“罪人之子,不可承統”被稱為“八字凶言”),試圖進一步換掉思悼世子的兒子世孫
李祘,金龜柱自然也為之奔走活動。金龜柱一家所中意的對象有麟坪大君
李㴭的玄孫李鎮翼(
朝鮮高宗的高祖父)或思悼世子的庶子
李禶。為此,金龜柱加入並領導了由清流士子組成的“南黨”,與世孫的外公洪鳳漢抗衡。對內與
和緩翁主、
鄭厚謙母子結盟,對外禮賢下士,資助貧寒士子,籠絡人心,得到
金鐘秀等清論士類的支持,利用他們對洪鳳漢專權的不滿來指使他們彈劾洪鳳漢,號稱“攻洪十八學士”。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英祖三十九年)歸犁白十月,時任江西縣令的金龜柱參加“增廣慶科”(慶祝英祖七十大壽的
科舉考試)並獲丙科及第,正式入朝為官。此後歷任
司諫院正言、
弘文館副修撰、校理、副應教、應教、
承政院承旨、
成均館大司成、兵曹參議等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英祖四十三年)六月外放江原道觀察使,翌年二月回朝任禮曹參議、承政院左承旨、刑曹參議等職。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英祖四十五年)歷任工曹、兵曹、禮曹參議及承政院右承旨。十一月,父親金漢耈去世,金龜柱回家
丁憂。此時由於內外讒言,局面對洪鳳漢越來越不利,金龜柱一派便決定發難,正式彈劾洪鳳漢。因為英祖厭惡黨爭,因此他們決定不由朝臣而由“布衣”上書,於是南黨要員
沈煥之族弟沈儀之主動應募台槓狼,但金龜柱一派又覺得青松沈氏是“京師華族”,效果不如“草野之言”。此時金鐘秀的從弟金鐘健找到了
清州的一個叫韓鍮的草野儒生,他是為了請求英祖收回貶低“山林”儒者的《裕昆錄》而準備進京上疏的,本無意彈劾洪應挨船鳳漢。據說金龜柱為了引導他攻擊洪鳳漢,使出了激將法,讓人偽裝成洪鳳漢的僕人來自家羞辱韓鍮,使韓鍮聽見,韓鍮惱羞成怒,在手臂上刺“以死報國”四字,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持斧伏闕上疏,請誅洪鳳漢。英祖雖然流放了韓鍮,但也勒令洪鳳漢致仕,“攻洪”首戰告捷。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英祖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發生了英祖臨幸潛邸彰義宮時侍從金漢耆(金龜柱的叔叔)告發洪鳳漢勾結
恩彥君、
恩信君謀反、導致英祖下令戒嚴的事件。這是南黨“攻洪”的又一次發難,
惠慶宮洪氏認為金龜柱是幕後棕厚葛漏主使。不過根據金龜柱方面的說法,誣陷洪鳳漢謀反是
鄭厚謙的主意,而金龜柱認為不夠光明正大,很不贊成,但又建議金漢耆趁機向英祖進言洪鳳漢的大不敬之事(曾在進獻給英祖的羅參中摻雜劣質參、曾故意不告訴英祖松茶的療效、曾向世孫李祘提及給思悼世子翻案、曾僭用御杯),並讓妹妹貞純王后寫信給金漢耆,使這封信成為金漢耆在筵席(朝鮮君臣對話的場合)上彈劾洪鳳漢的依據。然而在世孫李祘的哀求下,貞純王后並未發出這封信。英祖也考慮到惠慶宮洪氏的面子而赦免了洪鳳漢。
上疏受罪
此次事件後,英祖赦免了之前上疏攻洪的韓鍮,說他有先見之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韓鍮在金龜柱一派的指使下再次上疏,此次不再泛泛而談洪鳳漢專權誤國,而是挑明了洪鳳漢“獻一物”(在壬午禍變時提供米櫃)之罪。這就觸及到了英祖的逆鱗,韓鍮及指使他的沈儀之都被處死。但洪鳳漢也沒被英祖放過,英祖強調壬午禍變是洪鳳漢釀成的,將他廢為庶人。在洪鳳漢離被賜死只有一步之遙時,惠慶宮洪氏趕緊讓家人向鄭厚謙求情,鄭厚謙也注意到英祖無意動搖世孫的地位,遂拋棄金龜柱一家,轉而與洪鳳漢一家合作。十一月,洪鳳漢被赦免,翌年正月恢復奉朝賀身份。
與此同時,金龜柱也結束二十七個月的喪期,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正月起復為禮曹參議,其後歷任
漢城府右尹、戶曹參判,二月任都承旨,四月調任工曹參判。在此期間,因大司成擬望事件而導致英祖揪出了被他稱為“清名黨”的宗派(主要是南黨成員),導致
金鐘秀等南黨骨幹被流放。於是金龜柱決心親自下場,請求英祖誅殺“逆臣”洪鳳漢。據說洪鳳漢之弟洪龍漢、洪駿漢都曾來找過金龜柱,勸他在“攻洪”的事情上收手,金龜柱不聽。七月二十一日,金龜柱呈上《討逆臣洪鳳漢疏》,彈劾洪鳳漢羅參、松茶及向世孫提及思悼世子翻案等事,讓金漢祿之子弘文館修撰金觀柱捧入。由於上疏語及世孫,故世孫的地位無疑會被動搖,自然不為英祖所容,故英祖當天就下令將金龜柱從
仕版中除名。世孫聽說金龜柱上疏後,說:“此欲殺予也!”並讓金漢耆勸金龜柱收手,金龜柱不聽,又上一疏,英祖震怒,斥責金龜柱的“背君、背父、為黨之心”,命令金龜柱“
肉袒負荊、
席蒿待罪”於義禁府,金龜柱被迫承認自己“愚蠢狂率,無知妄作”,並且“出於黨習”,最後在英祖催促下保證“此後若復萌此心,則將作負君負先之人”。英祖將金龜柱上疏與之前發生的“清名黨”事件聯結起來,親臨崇政門,警告臣民不得違反蕩平政策,再掀朋黨之爭,凡有自稱老、少、南、北者,均屬逆賊。
協助李祘
金龜柱上疏“攻洪”失敗後,被英祖流放平安道
甲山郡,永不敘用。十月獲赦,取消罪名,英祖又任命他為戶曹參判、漢城府右尹,但金龜柱都不赴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祖五十年)三月,金龜柱丁母憂。在此期間,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英祖五十一年)冬發生了世孫代理聽政風波,貞純王后協助世孫挫敗
洪麟漢、
鄭厚謙之圖謀,順利實現代理聽政。據說金龜柱曾通過再從兄金勉柱與東宮宮官
洪國榮(金勉柱的親戚)搭上線,並上書貞純王后,請她協助世孫代理聽政,事後自稱“多密贊功”。
李祘代理聽政期間,曾派
洪國榮向金龜柱試探為思悼世子翻案之事,希望由他牽線,通過貞純王后說服英祖昭告世人思悼世子是有病而非謀逆,金龜柱取出《
續大典》,翻到“癲狂失性而殺人者,減死定配”一條,指著這條嚴厲地說:“如此矣,然則大朝處分則當何如乎?此則不可為也!”拒絕協助此事。洪國榮回去後,只是哭泣,不敢稟告,李祘多次催促,洪國榮才對李祘如實稟報,並說:“此人真逆賊矣!”李祘為之流涕,嗚咽著說:“從此無復奈何矣!”同時,李祘又通過金漢耆向金龜柱提出將《
承政院日記》中關於壬午禍變的部分改為思悼世子有病,金龜柱亦不贊成,但提議給《承政院日記》洗草,即徹底銷毀壬午禍變的官方記錄。這個建議得到李祘的採納,李祘遂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二月初四日拜謁垂恩墓(思悼世子墓)後,穿黑布笠、白袍、黑帶,露伏於尊賢閣庭中,上疏英祖,懇請洗草,英祖亦予批准,並在
慶熙宮集慶堂舉行了洗草陳賀儀式。
流放而終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三月,李祘繼位,是為正祖,正祖上台後就清算了洪麟漢、鄭厚謙一黨,而金龜柱也在八月被起用為漢城府右尹。自正祖繼位後,金龜柱及其同黨鄭履煥、李瑮、金觀柱等重新發動對洪鳳漢的攻擊,指出洪鳳漢才是罪魁禍首,並舉出了“獻一物”之事。正祖無意處置外祖父洪鳳漢,也辨明沒有“獻一物”之事。但金龜柱一派仍執著地攻擊洪鳳漢,正祖便在同年九月初九日藉口金龜柱不問候
惠慶宮疾病的不敬之罪而將其流放
黑山島。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祖元年)“丁酉之變”後,因涉案者趙峸是金龜柱的姻親與親信
裨將,正祖一度下令賜死金龜柱,不久認為金龜柱與此案無關,收回成命。翌年七月,金龜柱的老師洪量海因被告發與韓後翼等謀反而伏誅,金龜柱再次受到衝擊,雖然正祖沒有處死金龜柱,但下令加重處罰,圍籬安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祖八年)八月,正祖因冊封王世子
李㬀的慶典而對金龜柱施予恩典,減等移配羅州(今韓國全羅南道
羅州市),並聲明之所以將金龜柱發配荒島,並非他曾陷害洪鳳漢和上疏彈劾洪鳳漢,也不是牽涉進“丁酉之變”和洪量海等人謀反等事件,主要原因是他曾對思悼世子不利(辛巳密封事件)。金龜柱雖然從海島來到陸地,但處境並未有所改善,他受到羅州牧使的嚴密監視,“晝則使鄉所數人,登城俯瞰,以察謫所之動靜;夜則發將校五六牌,環主人(金龜柱所寄居的當地百姓高萬侖)家牆外,達曙廵檢。城門非有事變則未嘗閉,而今則早閉晏開。城內外俱有把守,四門皆然,而北門尤嚴。水門稍高,可通人出入,故以叢棘重重塞之。嚴飭主人,俾不得與鄰里通水火,主人親屬禁不得相見”,藥局也不敢給他開藥,就連貞純王后給金龜柱的書札和藥物也被衙役奪走。金龜柱在孤寂與疾病的折磨中度過人生最後時光,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祖十年)閏七月十八日死於羅州。
金龜柱死後,正祖本考慮到貞純王后而打算取消其罪名,後在三司強烈要求下收回成命。貞純王后垂簾聽政後,恢復官爵,嘉慶十一年(1806年,
朝鮮純祖六年)因金漢祿的“八字凶言”被揭發而再被追奪官爵。到
朝鮮高宗即位後,才由
神貞王后最終恢復金龜柱官爵。
親屬成員
主要作品
金龜柱有詩文集《可庵遺稿》三十七卷十六冊傳世。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英祖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發生了英祖臨幸潛邸彰義宮時侍從金漢耆(金龜柱的叔叔)告發洪鳳漢勾結
恩彥君、
恩信君謀反、導致英祖下令戒嚴的事件。這是南黨“攻洪”的又一次發難,
惠慶宮洪氏認為金龜柱是幕後主使。不過根據金龜柱方面的說法,誣陷洪鳳漢謀反是
鄭厚謙的主意,而金龜柱認為不夠光明正大,很不贊成,但又建議金漢耆趁機向英祖進言洪鳳漢的大不敬之事(曾在進獻給英祖的羅參中摻雜劣質參、曾故意不告訴英祖松茶的療效、曾向世孫李祘提及給思悼世子翻案、曾僭用御杯),並讓妹妹貞純王后寫信給金漢耆,使這封信成為金漢耆在筵席(朝鮮君臣對話的場合)上彈劾洪鳳漢的依據。然而在世孫李祘的哀求下,貞純王后並未發出這封信。英祖也考慮到惠慶宮洪氏的面子而赦免了洪鳳漢。
上疏受罪
此次事件後,英祖赦免了之前上疏攻洪的韓鍮,說他有先見之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韓鍮在金龜柱一派的指使下再次上疏,此次不再泛泛而談洪鳳漢專權誤國,而是挑明了洪鳳漢“獻一物”(在壬午禍變時提供米櫃)之罪。這就觸及到了英祖的逆鱗,韓鍮及指使他的沈儀之都被處死。但洪鳳漢也沒被英祖放過,英祖強調壬午禍變是洪鳳漢釀成的,將他廢為庶人。在洪鳳漢離被賜死只有一步之遙時,惠慶宮洪氏趕緊讓家人向鄭厚謙求情,鄭厚謙也注意到英祖無意動搖世孫的地位,遂拋棄金龜柱一家,轉而與洪鳳漢一家合作。十一月,洪鳳漢被赦免,翌年正月恢復奉朝賀身份。
與此同時,金龜柱也結束二十七個月的喪期,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正月起復為禮曹參議,其後歷任
漢城府右尹、戶曹參判,二月任都承旨,四月調任工曹參判。在此期間,因大司成擬望事件而導致英祖揪出了被他稱為“清名黨”的宗派(主要是南黨成員),導致
金鐘秀等南黨骨幹被流放。於是金龜柱決心親自下場,請求英祖誅殺“逆臣”洪鳳漢。據說洪鳳漢之弟洪龍漢、洪駿漢都曾來找過金龜柱,勸他在“攻洪”的事情上收手,金龜柱不聽。七月二十一日,金龜柱呈上《討逆臣洪鳳漢疏》,彈劾洪鳳漢羅參、松茶及向世孫提及思悼世子翻案等事,讓金漢祿之子弘文館修撰金觀柱捧入。由於上疏語及世孫,故世孫的地位無疑會被動搖,自然不為英祖所容,故英祖當天就下令將金龜柱從
仕版中除名。世孫聽說金龜柱上疏後,說:“此欲殺予也!”並讓金漢耆勸金龜柱收手,金龜柱不聽,又上一疏,英祖震怒,斥責金龜柱的“背君、背父、為黨之心”,命令金龜柱“
肉袒負荊、
席蒿待罪”於義禁府,金龜柱被迫承認自己“愚蠢狂率,無知妄作”,並且“出於黨習”,最後在英祖催促下保證“此後若復萌此心,則將作負君負先之人”。英祖將金龜柱上疏與之前發生的“清名黨”事件聯結起來,親臨崇政門,警告臣民不得違反蕩平政策,再掀朋黨之爭,凡有自稱老、少、南、北者,均屬逆賊。
協助李祘
金龜柱上疏“攻洪”失敗後,被英祖流放平安道
甲山郡,永不敘用。十月獲赦,取消罪名,英祖又任命他為戶曹參判、漢城府右尹,但金龜柱都不赴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祖五十年)三月,金龜柱丁母憂。在此期間,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英祖五十一年)冬發生了世孫代理聽政風波,貞純王后協助世孫挫敗
洪麟漢、
鄭厚謙之圖謀,順利實現代理聽政。據說金龜柱曾通過再從兄金勉柱與東宮宮官
洪國榮(金勉柱的親戚)搭上線,並上書貞純王后,請她協助世孫代理聽政,事後自稱“多密贊功”。
李祘代理聽政期間,曾派
洪國榮向金龜柱試探為思悼世子翻案之事,希望由他牽線,通過貞純王后說服英祖昭告世人思悼世子是有病而非謀逆,金龜柱取出《
續大典》,翻到“癲狂失性而殺人者,減死定配”一條,指著這條嚴厲地說:“如此矣,然則大朝處分則當何如乎?此則不可為也!”拒絕協助此事。洪國榮回去後,只是哭泣,不敢稟告,李祘多次催促,洪國榮才對李祘如實稟報,並說:“此人真逆賊矣!”李祘為之流涕,嗚咽著說:“從此無復奈何矣!”同時,李祘又通過金漢耆向金龜柱提出將《
承政院日記》中關於壬午禍變的部分改為思悼世子有病,金龜柱亦不贊成,但提議給《承政院日記》洗草,即徹底銷毀壬午禍變的官方記錄。這個建議得到李祘的採納,李祘遂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二月初四日拜謁垂恩墓(思悼世子墓)後,穿黑布笠、白袍、黑帶,露伏於尊賢閣庭中,上疏英祖,懇請洗草,英祖亦予批准,並在
慶熙宮集慶堂舉行了洗草陳賀儀式。
流放而終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三月,李祘繼位,是為正祖,正祖上台後就清算了洪麟漢、鄭厚謙一黨,而金龜柱也在八月被起用為漢城府右尹。自正祖繼位後,金龜柱及其同黨鄭履煥、李瑮、金觀柱等重新發動對洪鳳漢的攻擊,指出洪鳳漢才是罪魁禍首,並舉出了“獻一物”之事。正祖無意處置外祖父洪鳳漢,也辨明沒有“獻一物”之事。但金龜柱一派仍執著地攻擊洪鳳漢,正祖便在同年九月初九日藉口金龜柱不問候
惠慶宮疾病的不敬之罪而將其流放
黑山島。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祖元年)“丁酉之變”後,因涉案者趙峸是金龜柱的姻親與親信
裨將,正祖一度下令賜死金龜柱,不久認為金龜柱與此案無關,收回成命。翌年七月,金龜柱的老師洪量海因被告發與韓後翼等謀反而伏誅,金龜柱再次受到衝擊,雖然正祖沒有處死金龜柱,但下令加重處罰,圍籬安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祖八年)八月,正祖因冊封王世子
李㬀的慶典而對金龜柱施予恩典,減等移配羅州(今韓國全羅南道
羅州市),並聲明之所以將金龜柱發配荒島,並非他曾陷害洪鳳漢和上疏彈劾洪鳳漢,也不是牽涉進“丁酉之變”和洪量海等人謀反等事件,主要原因是他曾對思悼世子不利(辛巳密封事件)。金龜柱雖然從海島來到陸地,但處境並未有所改善,他受到羅州牧使的嚴密監視,“晝則使鄉所數人,登城俯瞰,以察謫所之動靜;夜則發將校五六牌,環主人(金龜柱所寄居的當地百姓高萬侖)家牆外,達曙廵檢。城門非有事變則未嘗閉,而今則早閉晏開。城內外俱有把守,四門皆然,而北門尤嚴。水門稍高,可通人出入,故以叢棘重重塞之。嚴飭主人,俾不得與鄰里通水火,主人親屬禁不得相見”,藥局也不敢給他開藥,就連貞純王后給金龜柱的書札和藥物也被衙役奪走。金龜柱在孤寂與疾病的折磨中度過人生最後時光,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祖十年)閏七月十八日死於羅州。
金龜柱死後,正祖本考慮到貞純王后而打算取消其罪名,後在三司強烈要求下收回成命。貞純王后垂簾聽政後,恢復官爵,嘉慶十一年(1806年,
朝鮮純祖六年)因金漢祿的“八字凶言”被揭發而再被追奪官爵。到
朝鮮高宗即位後,才由
神貞王后最終恢復金龜柱官爵。
親屬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