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洪鳳漢生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朝鮮肅宗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他出身“京華士族”、
老論家庭,是
朝鮮宣祖嫡女
貞明公主與永安尉洪柱元的玄孫,曾祖父是洪萬容官至禮曹判書,祖父洪重箕官至庶尹,父親洪鉉輔官至禮曹判書,母親是任埅之女。
雍正十三年(1735年,
朝鮮英祖十一年),洪鳳漢在增廣司馬試中接連考中生員與進士,入讀
成均館。期間他曾帶頭其他儒生上疏,將老論“大老”
宋時烈比擬為“東方一
朱子”,請求將宋時烈和另一老論大儒宋浚吉配享文廟,因不符合英祖的蕩平政策而未獲批准,他也未引起英祖注意。此後他逐漸顯露才學,“頗有聲譽”。
知遇英祖
乾隆八年(1743年,英祖十九年)閏四月,英祖視察成均館崇文堂,洪鳳漢以成均館掌議身份入侍,風采斐然,談吐如流,頗得英祖青睞。據說英祖回去後對
映嬪李氏說:“今日為世子得相國材矣!”遂調任洪鳳漢為世子翊衛司洗馬。同年下達世子嬪揀擇令,要求兩班送出處女單子,洪鳳漢之女也不例外,並被英祖揀擇為世子嬪,是為後來的
惠慶宮洪氏。英葛獄說祖對大臣說他見到洪鳳漢後,認為洪鳳漢勝過其已出仕的再從兄洪象漢,並稱讚二人“前程俱遠”。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洪鳳漢參加
科舉考試,獲庭試文科乙科及第(
榜眼),宮中上下都為“
戚里”中出了登科之人而感到高興,一時傳為佳話。
此後數年時間內,洪鳳漢歷任世子侍講院擊潤戀文學、
廣州府尹、
承政院同副承旨、公洪道(原
忠清道)觀察使、工曹參議、戶曹參議、右副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吏曹參議、成均館大司成、
京畿道觀察使、兵曹參判、都承旨、御營大將、
漢城府右尹、戶曹參判、漢城府左尹、禮曹參判等職,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英祖二十九年)正月被拜為禮曹判書,兼帶
備邊司堂上,正式躋身中樞。其後又歷任吏曹判書、
議政府左參贊、禮曹判書、廣州留守、
平安道觀察使、判
敦寧府事、總戎使、判
義禁府事、御營大將、議政府右參贊、戶曹判書、禁衛大將、扈衛大將等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英祖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拜相,任議政府
右議政,過了五個月後升
左議政,又過了一個月升
領議政,位極人臣。那時他還不到五十歲,距他登科從政也只有十多年,在朝鮮王朝歷任領相中算相對年輕的,也是升遷相當迅速的,足見英祖對他的信任與倚重。
處理壬午
就在洪鳳漢平步青雲之際,他的女婿思悼世子
李愃與父王英祖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思悼世子也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問題。洪鳳漢開始也屬於保護世子的勢力,曾多次幫世子緩頰。但到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英祖三十七年)以後,由於思悼世子的精神疾病無可救藥,他開始轉而致力於保住世孫
李祘。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發生了羅景彥告發思悼世子種種惡行的事件,英祖對群臣隱瞞世子惡行感到震怒,洪鳳漢遂請求誅殺羅景彥。思悼世子被迫
席蒿待罪於時敏堂,洪鳳漢企圖讓世子回去,英祖很生氣,於閏五月初二日罷了洪鳳漢的官,改任申晚為領議政,不久又任命洪鳳漢為左議政。
同年閏五月十三日發生
壬午禍變,洪鳳漢採取旁觀態度,眼睜睜地看著思悼世子被英祖關進米櫃。其後他的女兒和孫子被廢黜,回到洪家,洪鳳漢愉白殼與女兒抱頭痛哭了一場,並決意保護世孫。數日後,已被餓死的世子以及世子嬪、世孫等都復位。洪鳳漢則著手協助英祖善後,告發了力圖挽救世子的
少論派大臣趙載浩,導致其被賜死,並建議英祖出台一篇如同《
闡義昭鑒》的文告,是為《垂義編》。他於八月二十六日呈上袖札,贊成英祖對思悼世子的處置,表示“哀痛自哀痛,義理自義理,其不可因其哀痛之私掩此義理之公則明矣,雖使聖人復起,亦不能易此言矣”。英祖予以嘉獎,並將自己在壬午禍變時的下教、洪鳳漢的袖札與自己的批答保存於史閣,規定其為“壬午義理”,不許後世任何人翻案。
黨爭失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英祖三十九年)七月,洪鳳漢再次出任領議政。三年後因繼母之喪而愉紋檔束離任
丁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英祖四十四年)十一月又起復為領議政。這幾年時間一直由洪鳳漢主持政局。當時老論已分化為北黨、南黨和東黨,其中洪鳳漢是北黨的領袖,而英祖繼妃
貞純王后的哥哥
金龜柱則是南黨的領袖,政局主要呈現出二者的對立。洪鳳漢執政期間,有為官不正的嫌疑,並且他為了討年老的英祖的歡心而儘量報喜不報憂,並儘量順應其意,例如英祖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棕宙,英祖四十年)十一月頒布《嚴堤蘭妹拔蒸防裕後昆錄》,痛斥被稱為“山林”“儒賢”的士林領袖是朋黨之充講潤爭的罪魁禍首,妨礙蕩平政策,稱“山林之害甚於洪水猛獸”,洪鳳漢極力支持。因此洪鳳漢的作為引起了士林的不滿,認為他在阻塞言路、壟斷政權、蒙蔽國王、迫害士林,於是紛紛加入南黨。金龜柱一家則圖謀換掉世孫,給貞純王后過繼養子,也回響了士林批判洪鳳漢的訴求,以剪除世孫羽翼。英祖寵愛的女兒
和緩翁主及其養子
鄭厚謙也與洪鳳漢產生矛盾,遂與金龜柱等老論南黨聯手,掀起“攻洪”之論,並離間世孫李祘與洪鳳漢的關係。洪鳳漢第三次出任領議政以後,處境就日益危險,南黨聲勢越來越大,而北黨除了洪鳳漢之外幾乎就沒有得力人物。
乾隆四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六年)正月,由於和緩翁主母子的煽動,英祖藉口洪鳳漢老是奏事到半夜三更而罷免了他,改任閒職領中樞府事。三月,在南黨的策劃下,
清州儒生韓鍮持斧伏闕上疏,請斬洪鳳漢以社稷,打響了“攻洪”的第一槍。英祖將韓鍮流放
黑山島,但也不滿洪鳳漢權勢過大,令其致仕,授奉朝賀。此時洪鳳漢不到六十歲,英祖戲稱他為“黑頭奉朝賀”(正祖朝還有更年輕的奉朝賀
洪國榮)。同年十一月,前吏曹佐郎崔益男上疏請世孫拜思悼世子祠堂,並稱這都是領議政
金致仁(南黨)作梗。英祖受鄭厚謙等的影響,認為是洪鳳漢教唆崔益男上疏攻擊金致仁,遂逮捕拷問崔益男,因崔益男死於獄中而作罷,但英祖對洪鳳漢的猜疑也進一步加重。
轉危為安
乾隆四十六年(1771年,英祖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英祖赴彰義宮潛邸,
金龜柱之叔金漢耆給英祖密報洪鳳漢將擁戴
恩彥君、
恩信君謀反,導致英祖馬上下令戒嚴。世孫
李祘向
貞純王后力辯洪鳳漢不可能謀反,故事態沒有擴大。但恩彥君、恩信君此前因剝削市民而被流放外地,彰義宮風波還是加重了對他們的處罰,英祖將他們流放到
濟州島大靜縣,洪鳳漢則被廢為庶人,安置於
清州。惠慶宮聽說後暈倒在地而受傷,英祖為了安慰惠慶宮,在兩天后收回了洪鳳漢付處清州的成命。
在洪鳳漢被貶時,韓鍮也被英祖稱讚有“先見之明”,獲得釋放。同年八月,他在南黨的指使下再次上疏請殺洪鳳漢。第一次上疏只是泛泛而談洪鳳漢的專擅,而這次則攻擊洪鳳漢在壬午禍變時“獻一物”(送去囚禁思悼世子米櫃),直接給洪鳳漢扣上“逆賊”的帽子。提及壬午禍變觸犯了英祖的逆鱗,故韓鍮及告訴他“一物”之事的沈儀之均被處死。但洪鳳漢也沒被放過,英祖表示:“吾兒賢矣,而臣下不匡,以至於此。彼雖曰鳳漢所獻之物,既獻之後,用此物者,豈非予乎?天下後世,將謂予何?”暗示壬午禍變是因為洪鳳漢沒有盡到輔佐思悼世子的責任而造成的,並且沒有否認米櫃是洪鳳漢所獻(後來英祖的話成為“攻洪”的把柄)。於是英祖再次將洪鳳漢貶為庶人,趕出漢城,待罪京畿道高陽。
惠慶宮為了救父,開始讓家人結交鄭厚謙,甚至洪鳳漢之弟洪龍漢還與鄭厚謙約定了聯姻,從而拆散了鄭厚謙和金龜柱的聯盟。於是和緩翁主、鄭厚謙母子又轉而在英祖面前說洪鳳漢好話,使洪鳳漢於乾隆四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正月恢復奉朝賀的身份,回到漢城。在南黨因大司成擬望事件(清名黨事件)而受到打擊後,英祖又傳洪鳳漢入侍,標誌著洪鳳漢已轉危為安。
晚年善終
金龜柱見幾番“攻洪”終歸失利,南黨又因大司成擬望事件受到沉重打擊,便親自出馬“攻洪”,於乾隆四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七月呈上《討逆臣洪鳳漢疏》,舉出洪鳳漢三件大不敬之事,即曾在進獻給英祖的羅參中摻雜劣質參、曾故意不告訴英祖松茶的療效以及曾給世孫李祘提及給思悼世子翻案。金龜柱的“攻洪”之疏涉及世孫與“壬午義理”,威脅了世孫的地位,而且和緩翁主、鄭厚謙母子也在幫助洪家,所以英祖無法容忍金龜柱,嚴加懲治,永不敘用,但出於“兩治兩解”的蕩平政策,將洪鳳漢也罷職。洪鳳漢被迫退居漢城郊外,其後英祖傳其入侍也不理會,在城外席蒿待罪,到翌年春才應英祖邀請出席了養老宴。
此後,洪鳳漢就退出了政界,但弟弟
洪麟漢與
鄭厚謙勾結弄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四十八年)三月,英祖去世,世孫李祘即位,是為正祖,洪麟漢和鄭厚謙因曾妨礙正祖代理聽政而被治罪,南黨則依附
洪國榮來攻擊洪鳳漢,重提洪鳳漢“獻一物”等罪狀,請求處以逆律,但正祖辨明沒有這回事,並表示“奉朝賀若施極律,則慈宮不安;慈宮不安,則予亦不安云爾”,拒絕了這些“攻洪”的要求。九月,“攻洪”的元兇金龜柱被正祖流放
黑山島,由此平息了“攻洪”之論,但餘波仍在政界遊蕩,並使朝中分化為“
時派”和“
僻派”。
洪鳳漢被彈劾後,依慣例出城待罪,正祖再三派人勸其回城見惠慶宮,但洪鳳漢不應。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鮮正祖二年)二月,他捲入“丁酉之變”的兒子洪樂任無罪釋放後,才應正祖請求入城,並面見正祖與惠慶宮。同年十二月初四日(1779年1月21日),洪鳳漢去世,正祖命令禮葬,後贈謚“翼靖”。
大韓帝國建立後,由於思悼世子夫婦被
朝鮮高宗追尊為莊祖和
獻敬王后,洪鳳漢也獲得“永豐
府院君”的追贈。
主要影響
洪鳳漢執政時期,順應英祖的政策,實現了很多政績。尤其是他建議並實施了糾正黨爭弊端、提拔人才等的《時務六條》。而且他還嚴禁白骨征布和還谷作假,斷然實行隱結再調查,充實了國庫,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當時有清人居住於靉陽柵門外並進行開墾,他加以禁止,並編纂《臨津節目》。
軼事典故
據說洪鳳漢當政時,政以賄成,羅州牧使李思觀不斷派馬匹馱著賄賂,送到洪家,羅州民眾遂將唐詩“馬上逢寒食”諧音改為“馬上鳳漢食”,諷刺這種現象。韓鍮攻擊洪鳳漢的上疏也引用了這個俗語(但疏本被英祖毀掉而失傳,無法證實)。
歷史評價
主要作品
洪鳳漢生前留下大量上疏,正祖曾親自將其編纂為《御定洪翼靖公奏稿》,純祖時予以刊行。洪鳳漢另有《正史匯鑒》《翼翼齋漫錄》等著作。
人際關係
同年閏五月十三日發生
壬午禍變,洪鳳漢採取旁觀態度,眼睜睜地看著思悼世子被英祖關進米櫃。其後他的女兒和孫子被廢黜,回到洪家,洪鳳漢與女兒抱頭痛哭了一場,並決意保護世孫。數日後,已被餓死的世子以及世子嬪、世孫等都復位。洪鳳漢則著手協助英祖善後,告發了力圖挽救世子的
少論派大臣趙載浩,導致其被賜死,並建議英祖出台一篇如同《
闡義昭鑒》的文告,是為《垂義編》。他於八月二十六日呈上袖札,贊成英祖對思悼世子的處置,表示“哀痛自哀痛,義理自義理,其不可因其哀痛之私掩此義理之公則明矣,雖使聖人復起,亦不能易此言矣”。英祖予以嘉獎,並將自己在壬午禍變時的下教、洪鳳漢的袖札與自己的批答保存於史閣,規定其為“壬午義理”,不許後世任何人翻案。
黨爭失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英祖三十九年)七月,洪鳳漢再次出任領議政。三年後因繼母之喪而離任
丁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英祖四十四年)十一月又起復為領議政。這幾年時間一直由洪鳳漢主持政局。當時老論已分化為北黨、南黨和東黨,其中洪鳳漢是北黨的領袖,而英祖繼妃
貞純王后的哥哥
金龜柱則是南黨的領袖,政局主要呈現出二者的對立。洪鳳漢執政期間,有為官不正的嫌疑,並且他為了討年老的英祖的歡心而儘量報喜不報憂,並儘量順應其意,例如英祖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英祖四十年)十一月頒布《嚴堤防裕後昆錄》,痛斥被稱為“山林”“儒賢”的士林領袖是朋黨之爭的罪魁禍首,妨礙蕩平政策,稱“山林之害甚於洪水猛獸”,洪鳳漢極力支持。因此洪鳳漢的作為引起了士林的不滿,認為他在阻塞言路、壟斷政權、蒙蔽國王、迫害士林,於是紛紛加入南黨。金龜柱一家則圖謀換掉世孫,給貞純王后過繼養子,也回響了士林批判洪鳳漢的訴求,以剪除世孫羽翼。英祖寵愛的女兒
和緩翁主及其養子
鄭厚謙也與洪鳳漢產生矛盾,遂與金龜柱等老論南黨聯手,掀起“攻洪”之論,並離間世孫李祘與洪鳳漢的關係。洪鳳漢第三次出任領議政以後,處境就日益危險,南黨聲勢越來越大,而北黨除了洪鳳漢之外幾乎就沒有得力人物。
乾隆四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六年)正月,由於和緩翁主母子的煽動,英祖藉口洪鳳漢老是奏事到半夜三更而罷免了他,改任閒職領中樞府事。三月,在南黨的策劃下,
清州儒生韓鍮持斧伏闕上疏,請斬洪鳳漢以社稷,打響了“攻洪”的第一槍。英祖將韓鍮流放
黑山島,但也不滿洪鳳漢權勢過大,令其致仕,授奉朝賀。此時洪鳳漢不到六十歲,英祖戲稱他為“黑頭奉朝賀”(正祖朝還有更年輕的奉朝賀
洪國榮)。同年十一月,前吏曹佐郎崔益男上疏請世孫拜思悼世子祠堂,並稱這都是領議政
金致仁(南黨)作梗。英祖受鄭厚謙等的影響,認為是洪鳳漢教唆崔益男上疏攻擊金致仁,遂逮捕拷問崔益男,因崔益男死於獄中而作罷,但英祖對洪鳳漢的猜疑也進一步加重。
轉危為安
乾隆四十六年(1771年,英祖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英祖赴彰義宮潛邸,
金龜柱之叔金漢耆給英祖密報洪鳳漢將擁戴
恩彥君、
恩信君謀反,導致英祖馬上下令戒嚴。世孫
李祘向
貞純王后力辯洪鳳漢不可能謀反,故事態沒有擴大。但恩彥君、恩信君此前因剝削市民而被流放外地,彰義宮風波還是加重了對他們的處罰,英祖將他們流放到
濟州島大靜縣,洪鳳漢則被廢為庶人,安置於
清州。惠慶宮聽說後暈倒在地而受傷,英祖為了安慰惠慶宮,在兩天后收回了洪鳳漢付處清州的成命。
在洪鳳漢被貶時,韓鍮也被英祖稱讚有“先見之明”,獲得釋放。同年八月,他在南黨的指使下再次上疏請殺洪鳳漢。第一次上疏只是泛泛而談洪鳳漢的專擅,而這次則攻擊洪鳳漢在壬午禍變時“獻一物”(送去囚禁思悼世子米櫃),直接給洪鳳漢扣上“逆賊”的帽子。提及壬午禍變觸犯了英祖的逆鱗,故韓鍮及告訴他“一物”之事的沈儀之均被處死。但洪鳳漢也沒被放過,英祖表示:“吾兒賢矣,而臣下不匡,以至於此。彼雖曰鳳漢所獻之物,既獻之後,用此物者,豈非予乎?天下後世,將謂予何?”暗示壬午禍變是因為洪鳳漢沒有盡到輔佐思悼世子的責任而造成的,並且沒有否認米櫃是洪鳳漢所獻(後來英祖的話成為“攻洪”的把柄)。於是英祖再次將洪鳳漢貶為庶人,趕出漢城,待罪京畿道高陽。
惠慶宮為了救父,開始讓家人結交鄭厚謙,甚至洪鳳漢之弟洪龍漢還與鄭厚謙約定了聯姻,從而拆散了鄭厚謙和金龜柱的聯盟。於是和緩翁主、鄭厚謙母子又轉而在英祖面前說洪鳳漢好話,使洪鳳漢於乾隆四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正月恢復奉朝賀的身份,回到漢城。在南黨因大司成擬望事件(清名黨事件)而受到打擊後,英祖又傳洪鳳漢入侍,標誌著洪鳳漢已轉危為安。
晚年善終
金龜柱見幾番“攻洪”終歸失利,南黨又因大司成擬望事件受到沉重打擊,便親自出馬“攻洪”,於乾隆四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七月呈上《討逆臣洪鳳漢疏》,舉出洪鳳漢三件大不敬之事,即曾在進獻給英祖的羅參中摻雜劣質參、曾故意不告訴英祖松茶的療效以及曾給世孫李祘提及給思悼世子翻案。金龜柱的“攻洪”之疏涉及世孫與“壬午義理”,威脅了世孫的地位,而且和緩翁主、鄭厚謙母子也在幫助洪家,所以英祖無法容忍金龜柱,嚴加懲治,永不敘用,但出於“兩治兩解”的蕩平政策,將洪鳳漢也罷職。洪鳳漢被迫退居漢城郊外,其後英祖傳其入侍也不理會,在城外席蒿待罪,到翌年春才應英祖邀請出席了養老宴。
此後,洪鳳漢就退出了政界,但弟弟
洪麟漢與
鄭厚謙勾結弄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四十八年)三月,英祖去世,世孫李祘即位,是為正祖,洪麟漢和鄭厚謙因曾妨礙正祖代理聽政而被治罪,南黨則依附
洪國榮來攻擊洪鳳漢,重提洪鳳漢“獻一物”等罪狀,請求處以逆律,但正祖辨明沒有這回事,並表示“奉朝賀若施極律,則慈宮不安;慈宮不安,則予亦不安云爾”,拒絕了這些“攻洪”的要求。九月,“攻洪”的元兇金龜柱被正祖流放
黑山島,由此平息了“攻洪”之論,但餘波仍在政界遊蕩,並使朝中分化為“
時派”和“
僻派”。
洪鳳漢被彈劾後,依慣例出城待罪,正祖再三派人勸其回城見惠慶宮,但洪鳳漢不應。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鮮正祖二年)二月,他捲入“丁酉之變”的兒子洪樂任無罪釋放後,才應正祖請求入城,並面見正祖與惠慶宮。同年十二月初四日(1779年1月21日),洪鳳漢去世,正祖命令禮葬,後贈謚“翼靖”。
大韓帝國建立後,由於思悼世子夫婦被
朝鮮高宗追尊為莊祖和
獻敬王后,洪鳳漢也獲得“永豐
府院君”的追贈。
主要影響
洪鳳漢執政時期,順應英祖的政策,實現了很多政績。尤其是他建議並實施了糾正黨爭弊端、提拔人才等的《時務六條》。而且他還嚴禁白骨征布和還谷作假,斷然實行隱結再調查,充實了國庫,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當時有清人居住於靉陽柵門外並進行開墾,他加以禁止,並編纂《臨津節目》。
軼事典故
據說洪鳳漢當政時,政以賄成,羅州牧使李思觀不斷派馬匹馱著賄賂,送到洪家,羅州民眾遂將唐詩“馬上逢寒食”諧音改為“馬上鳳漢食”,諷刺這種現象。韓鍮攻擊洪鳳漢的上疏也引用了這個俗語(但疏本被英祖毀掉而失傳,無法證實)。
歷史評價
主要作品
洪鳳漢生前留下大量上疏,正祖曾親自將其編纂為《御定洪翼靖公奏稿》,純祖時予以刊行。洪鳳漢另有《正史匯鑒》《翼翼齋漫錄》等著作。
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