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麟漢

洪麟漢(홍인한,1722年—1776年),朝鮮王朝後期外戚權臣,本貫豐山,字定汝。是朝鮮英祖時領議政洪鳳漢的異母弟、惠慶宮洪氏的叔父。官至左議政,朝鮮正祖即位後,因曾以“三不必知之說”妨礙還是世孫的正祖代理聽政而被流放,旋即賜死。

基本介紹

  • 本名:洪麟漢
  • :定汝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出生日期:1722年
  • 逝世日期:1776年
人物生平,早期仕途,助殺世子,阻礙世孫,獲罪賜死,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洪麟漢是貞明公主的後代洪鉉輔之子、洪鳳漢的異母弟,母親出身碧珍李氏,是李世璞之女。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鮮英祖二十九年)庭試文科丙科及第,歷任承政院假注書、成均館典籍、兵曹佐郎、世子侍講院司書、兵曹正郎、弘文館校理、世子侍講院兼司書、司諫院獻納、吏曹正郎等職。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祖三十一年)八月授世子侍講院兼文學,但洪麟漢不赴任,遂被代理聽政的思悼世子李愃下令旨罷官。不久起用為殷山縣監,翌年入中央為弘文館副修撰、副校理、世子侍講院兼文學、成均館大司成等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英祖三十三年)九月出為全羅道觀察使。兩年後還朝,歷任承政院同、右、左副承旨及都承旨、司憲府大司憲等職,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五月拜吏曹參判。
英祖對洪麟漢非常器重,曾明確稱他為“將來大用之人”,洪鳳漢亦承認洪麟漢在“俊氣”方面比自己強。英祖表示:“聰敏綜察,弟不如兄,俊氣則兄不如弟矣。”後來英祖又表示洪麟漢“規模大於其兄”、“綜核細察,盛水不漏,則其兄為過;而人物周通,則麟漢反覆勝矣”,又對惠慶宮洪氏說:“爾之叔父將大用於國雲矣,此人之有根基,勝於其兄矣!”

助殺世子

另一方面,在對待侄女婿思悼世子的問題上,關於洪麟漢的記載頗為矛盾。其子洪樂述記載稱洪麟漢曾保護過世子,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英祖三十五年)儒生安衡上書規勸世子,英祖知道後想要核實上書內容,被洪麟漢勸止。壬午禍變後,洪麟漢還禁止家中婦女穿華麗衣服,以示悼念。但另據壬午禍變之目擊者權正忱、尹塾等人之日記記載,壬午禍變時,洪麟漢向英祖提議用“積草熏蒸”之法使米櫃不透氣,思悼世子被關進米櫃後踢開了一個小板,洪麟漢趕緊上報英祖,導致英祖命令加板、加板並用細繩綁住米櫃。在米櫃中的思悼世子知道加板、積草是出自洪麟漢的主意後,自言自語道:“汝忍為此,必殃及子孫矣!”事後,洪麟漢還與兵曹判書金陽澤等出城到漢江三浦遊船上慶祝,也就是後來被正祖李祘所斥的“三浦張帆”。甚至還與鄭翬良、申晚、申晦“雀躍嬉笑”,說出所謂“十一字凶言”(具體內容不詳,與當時金漢祿所說的“八字凶言”即“罪人之子,不可承統”大意相同)。
壬午禍變後,洪麟漢一路平步青雲,歷任都承旨、兵曹參判、吏曹參判、司憲府大司憲、工曹參判、刑曹判書、禮曹判書、戶曹判書、議政府右參贊等要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六年)其兄洪鳳漢受老論南黨攻擊而失勢,但洪麟漢依然不受影響,繼續升遷,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祖五十年)十二月拜相,任右議政,翌年七月升左議政。此時領議政是韓翼謨,但洪麟漢因與英祖養外孫鄭厚謙勾結,故能掌握實權;同時又與失勢的洪鳳漢劃清界限,掌握老論北黨的主導權。

阻礙世孫

對於世孫李祘,洪麟漢一貫以保護者自居,對外界宣稱凡是攻擊自家的就是對東宮不利;同時也通過黨羽洪相簡、閔恆烈警告李祘說,如果不支持洪家,那么反洪勢力將來就會像光海君時大北派一樣“廢母”(指廢黜惠慶宮)。但李祘不吃洪麟漢這一套,認為洪麟漢託名保護,實則企圖控制他,使他在繼位後成為洪氏外戚的傀儡,但由於洪氏勢大,所以不得不隱忍求全。另一方面,他物色到了東宮宮官洪國榮鄭民始,倚為心腹,暗中與洪麟漢、鄭厚謙對抗。
乾隆四十年(1775年,英祖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上午,在靜攝中的英祖召見群臣,提出有意讓世孫代理聽政,並說:“沖子(指世孫)知老論乎?知少論乎?知南人乎?知少(小)北乎?知國事乎?知朝事乎?知兵判誰可為、吏判誰可為乎?”洪麟漢回答:“東宮不必知老論、少論,不必知吏判、兵判。尤不必知朝事矣。”惠慶宮知道英祖的真意就是想讓世孫代理聽政,給洪麟漢寫了信,告知英祖的意思,但洪麟漢在當晚見英祖時仍然跟上午所說的一樣。十一月三十日,英祖再次提出代理聽政,並命承旨書寫代理傳教,洪麟漢利用英祖老眼昏花,坐在承旨面前不準其書寫代理傳教,而英祖則以為已經寫了,其後洪麟漢與鄭厚謙繼續阻撓世孫代理聽政,導致外界不知曉代理之命,同時亦散布大量不利於世孫的謠言,甚至威脅要派刺客入宮行刺李祘(但惠慶宮洪氏的說法與此不同,稱洪麟漢誤以為這只是英祖試探群臣,並無阻止世孫代理聽政之意,自己也沒有給洪麟漢寫過信)。李祘的處境岌岌可危,洪國榮和鄭民始找到行副司直徐命善,讓他上疏向英祖揭發洪麟漢阻撓代理聽政之事,才使李祘轉危為安,並在十二月初十日代理聽政。洪麟漢雖因此被罷相,但英祖不欲事態擴大化,所以拒絕治罪於洪麟漢,只是改任閒職判中樞府事。

獲罪賜死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三月,英祖去世,正祖即位,洪麟漢與鄭厚謙馬上就被彈劾治罪。四月,洪麟漢被流放到全羅道礪山(今韓國全羅北道益山市礪山面),六月加棘安置於古今島。七月初五日,正祖下令將洪、鄭兩人賜死。據洪麟漢之子洪樂述所說,洪麟漢被賜死時泰然自若,表示只有惠慶宮知道真相,又告誡洪樂述將來不要做官。
十多年後,正祖表示“不必知”類似“莫須有”三字,並不能構成洪麟漢的罪狀,他之所以處死洪麟漢其實是因為洪麟漢在壬午禍變時的表現。惠慶宮洪氏則記載正祖私下向她保證自己在甲子年退位後會為洪麟漢平反,只是因為太早死去而未果。鹹豐八年(1858年,朝鮮哲宗九年),朝鮮哲宗為洪麟漢平反,恢復官爵。

軼事典故

據惠慶宮洪氏所說,正祖殺洪麟漢出於洪國榮的慫恿,而洪國榮又與洪麟漢有宿怨,洪麟漢認為豐山洪氏家門不幸,出了洪國榮這樣一個“痴兒”,並曾當面訓斥過洪國榮。後來洪國榮曾找到失勢的洪鳳漢,請求疏通洪麟漢或吏曹判書,為其父洪樂春求官,洪鳳漢經不住其反覆請求,給洪麟漢等寫了信。結果洪麟漢回信稱洪樂春本來就有狂疾,不可以做官。洪國榮遂對洪麟漢恨之入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