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論
- 釋義:是朝鮮王朝後期從西人分離出來的一個朋黨
楮多錢少論是中國南宋戴埴對當時紙幣問題的認識。戴埴認為 “錢與楮猶權衡也,有輕重則有低昂,分毫之力不與焉。……錢多易得,則物價貴涌,此漢唐以後議論也。……楮多易得,則金錢貴重,此紹興以後議論也。……今日病在楮多,不...
四色指老論(老派)、少論(少壯派)、南人、北人四個派別。朝鮮王朝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統治階級內部形成各種不同派別,他們之間展開長期的鬥爭。16世紀中期以前,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主要表現為新進士林和勛舊派的鬥爭。過程 從1575年...
少論在景宗年間通過辛壬獄事而取得政局主導權,從其立場來看,英祖即位以後一連串的政治狀況無疑是嚴重的危機。在此風口浪尖之中,被指控為老論方面企圖弒殺景宗的陰謀的所謂“三手逆案”中出現了當時還是王世弟的英祖的名字,有人...
這個爭端成為西人在1683年分為老論、少論兩派的重要因素,並且在18世紀蕩平政治時期成為體現政局變動方向的政治象徵。這場爭端一直持續到19世紀的朝鮮哲宗時期。事件背景 1637年,朝鮮在丙子胡亂中敗北,仁祖遭受三田渡之恥,此後儒士和官僚...
辛壬獄事(신임옥사)是1721年至1722年朝鮮王朝老論和少論的衝突擴大化為獄事並導致老論派大量被害的事件,是1721年的辛丑換局與1722年的壬寅獄事的合稱。事件背景 1694年甲戌換局以後,出現了老論和少論共存的政局,到了...
甲戌換局(갑술환국),又稱甲戌獄事、甲戌更化、甲戌改紀,是指1694年(甲戌年)朝鮮王朝發生的一次政局變動。以西人取代南人當權、仁顯王后閔氏恢復王后地位結束。此後朝鮮王朝政局均由西人主導,但西人內部老論、少論之間...
但老論並未回響英祖所希望的蕩平政局,其中的強硬派對少論窮追不捨,使老、少論之間的黨爭再起。於是英祖就在1727年驅逐了老論強硬派,接著在1729年實行己酉處分,均衡起用老、少論中的穩健論者,奠定了初期蕩平政策的基礎,並採取“...
作為少論蕩平派(緩論)的重要人物,支持朝鮮英祖的蕩平政策,一度深受英祖器重,官至右議政,後辭職,隱居春川。壬午禍變時欲上京援救思悼世子,反而牽出他的“不逞之語”,遂被流放端川,隨後被賜死。英祖末平反。有《損齋集》傳世...
父親金柱臣是少論學者朴世堂的門人,因此她的這支家族也屬於少論。金氏幼時,其從祖母權氏便覺得仁元王后有貴人之相,贊其“步履安詳,舉止端正,必也非常”。朝鮮英祖形容其性情端莊仁慈,沉默寡言,為人正直,即使是自家的子孫親戚,...
時派(시파)是指朝鮮王朝正祖至純祖時期老論的北黨和東黨聯合少論的一部分主導政局的勢力。其特徵是順應君主所主導的“時義”,並且沒有失去國政運營的主導權。名稱 在朝鮮王朝時期,“時輩”通常是指不辨是非、趨炎附勢的市井...
壬午禍變的原因是多樣的,如英祖與思悼世子的性格衝突、老論和少論圍繞“辛壬義理”的對立格局、與宮中勢力聯結的黨派間圍繞世子的衝突等。首先,是英祖和思悼世子的父子關係。史載思悼世子“天資卓異,上甚愛之”,也就是說世子自幼...
所謂四色,是指朝鮮王朝後期的四種朋黨——老論、少論、南人、北人,而南人、北人失權已久,在大院君執政前朝廷構成以老論為主、少論為輔,勢道家族安東金氏、豐壤趙氏就都是老論。而大院君的祖先與南人過從甚密,以致在朝鮮肅宗...
英祖成為王儲是老論推動的,但老論在辛壬獄事時遭到少論的打擊和屠戮,等到英祖繼位,老論企圖在“討逆”的名義下對少論展開反攻倒算,但因英祖實施蕩平政策而沒有實現,老論中的強硬派對此憤憤不平。據說英祖曾對他們許諾,自己不方便對...
但由於在純祖初期貞純王后垂簾聽政的背景下,過度貫徹“討逆論”,招來王室和老論、少論的反對而迅速失勢。背景 僻派是自許在受到正祖和時派牽制的窮僻之處境下也要固守英祖確立的“大義理”(辛壬義理和壬午義理)的勢力。其淵源...
後西人分裂為以他為首的老論和以尹拯為首的少論。己巳換局後,宋時烈因反對朝鮮肅宗急於將張禧嬪所生之子(後來的朝鮮景宗)定為“元子”而被流放並賜死。甲戌換局後平反,贈謚“文正”,朝鮮英祖將他配享文廟,朝鮮正祖將他配享孝宗...
老論(노론)是朝鮮王朝後期從西人分離出來的一個朋黨。分黨以後,與少論維持共存關係,朝鮮肅宗後期因《家禮源流》之爭和“丙申處分”而在政局中占據優勢地位。但經歷了朝鮮景宗年間發生的“辛壬獄事”,在與少論對立的過程中...
嘉慶十九年(1814年,朝鮮純祖十四年)八月十二日(9月25日),李裕元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他本貫慶州李氏,出身少論世家,是朝鮮宣祖朝名臣鰲城府院君李恆福的九世孫,祖父李錫奎、父親李啟朝均官至吏曹判書,母親朴氏...
和緩翁主是英祖當時最寵愛的女兒,鄭羽良、鄭翬良兄弟則是受到英祖重用的少論蕩平派大臣,鄭厚謙也十分聰慧,“早有才藝”,所以英祖十分疼愛這個外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英祖三十七年)八月,鄭厚謙與英祖另一外孫金頤柱(和順翁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肅宗十三年),金壽恆受到西人少壯派(後來的少論)攻擊,不安於位,退居二線。金昌集請求外放,遂調任陽城縣監。數月後回朝任吏曹佐郎、弘文館修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肅宗十四年),任議政府檢詳、...
編纂開始後,為了確定《闡義昭鑒》的內容,獻納南鶴宗、正言李宜馣等指稱少論李光佐、崔錫恆、趙泰億為凶逆的根源,並提議對他們適用逆律,但未被聽從。同時,在編纂工作進行過程中,圍繞收錄內容而出現爭議。1755年九月,撰修廳都...
退出後,洪國榮讓鄭民始物色上疏人選,作為少論派的鄭民始找到了同為少論的副司直徐命善,於翌日上疏彈劾洪麟漢的“不必知”及另一大臣韓翼謨的“不足憂”之論,得到英祖嘉許,李祘也轉危為安。英祖詢問徐命善如何得知“不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