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人(동인)是朝鮮王朝時期的一個朋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人
- 釋義:朝鮮王朝時期的一個朋黨
朋黨始末,東西分黨,李珥調停,內部分化,歷史評價,
朋黨始末
東西分黨
金孝元和沈義謙兩人的對立起因於人事權的要職——“銓郎”職。當時,狀元及第、富有文名的金孝元受吳健和當時的弘文館直提學金繼輝推薦,出任銓郎。沈義謙則指責他曾經是中宗妃文定王后的弟弟領議政尹元衡的門客,說他是阿附權勢的儒生,加以反對。但不久後,就任銓郎的金孝元即將調任慶興府使之際,沈義謙的弟弟沈忠謙被薦舉為後任。金孝元出來反對,說國王外戚不可擔任銓郎之職。
圍繞銓郎一職,金孝元和沈義謙不和,官吏和士林之間也各自站隊,分成了支持金孝元的一派和支持沈義謙的一派。.當時金孝元家住在漢城東部的駱山乾川洞,所以支持他的一派就叫“東人”;沈義謙家住漢城西部的貞洞,所以支持他的一派就叫“西人”。
東人領袖金孝元師從信奉“主理哲學的道學”的嶺南學派的雙壁,即李滉和曹植。所以東人的思想背景與學統就根據的是“主理哲學的道學”,學統也屬於嶺南學派。因此,屬於東人的主導人物中,除了個別人外,大部分都是李滉和曹植的弟子。
李珥調停
東西分黨後,當時任司憲府大司憲的李珥為了預防政爭的爆發,曾上疏請求將金孝元和沈義謙都予以外放。按左議政盧守慎的主張,金孝元任慶興府使,沈義謙任開城留守。慶興地處鹹鏡道極邊,這種措施對金孝元不利。追隨金孝元的人也就更加不滿。結果朝廷的處分惹出爭端,金孝元和沈義謙之爭也在朝臣中公然引起爭議,由此明顯地呈現出各自的支持、批判勢力的色彩。李珥調停紛爭反而造成了“東西人名目”的成立。
此後李珥雖然繼續努力促成東、西士類的和解,但收效甚微,政爭更加激烈。1580年,落鄉的沈義謙被任命為禮曹參判,當時的掌令鄭仁弘予以彈劾,但因李珥的上疏而無事。此後,1584年,起調停作用的李珥去世。李潑、白惟讓等與東人合勢,攻駁沈義謙。西人中出現淘汰者,沈義謙也被罷職,東人遂逐漸得勢。
內部分化
東人掌權後,1589年因鄭汝立謀反事件,一時曾被西人趕下台。但在1591年,由於西人巨頭鄭澈提出世子冊封問題而倒台,以此為契機,東人再次掌權,並對反對黨展開流血肅清。此時,西人鄭澈治罪問題導致東人內部出現意見對立,分裂為要求處死鄭澈的過激派和只遣送歸養的穩健派。前者稱“北人”,後者稱“南人”。於是“東人”作為一個整體不復存在。
歷史評價
李珥:今日可用之士,皆入東西之目矣。其所謂東者,則多指年少新進,而志於為善,勇於謀國,誠心方盛,此當誘掖扶植,宰制裁成,而不可排抑以沮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