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人口,人口數量,民族構成,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運,航空,公共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保事業,歷史文化,西江文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方言,風景名勝,特產美食,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今梧州市境域內就有人類聚居、生息、繁衍。夏、商、周三代,在今梧州市境域內活動的原始部落被稱為“蒼梧”人,為越族分支。春秋戰國,
嶺南稱百越之地,今梧州屬
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梧州屬
桂林郡(一說
南海郡)。
西漢高祖三年(前204年),
趙佗建南越國,今梧州屬
南越國。高后五年(前183年),南越國封趙康為蒼梧王,在今梧州市境域內建
蒼梧王城,為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設蒼梧郡,屬交趾刺史部,在原蒼梧王城置廣信縣(縣城即今梧州市區),為蒼梧郡治、廣信縣治所在地(另一說法為今肇慶市封開縣)。元封五年(前106年),
交趾刺史部從交趾郡贏樓(今越南河內西北)移治蒼梧郡廣信縣,統轄嶺南包括蒼梧在內的9郡,成為嶺南的政治中心之一。王莽建立新朝後(9年—23年),蒼梧郡更名為新廣郡,新朝覆亡後恢復原名。東漢建安八年(203年),交趾更名交州,廣信縣屬交州蒼梧郡,仍為州治、郡治,由荊州牧
劉表代管,同年,劉表遣
吳巨管轄蒼梧郡。建安十五年(210年),東吳
孫權遣
步騭任交州刺史,殺吳巨。建安十六年(211年),交州治所由蒼梧郡廣信縣遷至南海郡
番禺縣。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交州屬蜀漢。蜀失荊州後,改屬東吳。東吳元興元年(264年),分交州置廣州,蒼梧郡改屬廣州,郡治仍為廣信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四月,蒼梧太守降晉,蒼梧郡屬晉朝廣州。
南北朝宋元初元年(420年),蒼梧郡屬宋。齊永元元年(499年),屬齊。梁天監六年(507年),屬梁。梁
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設成州、南定州、建州,廣信縣屬成州。陳至德元年(583年),屬陳,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寧新縣併入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蒼梧縣改屬隋朝,成州更名
封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屬廣州,轄蒼梧、都城、封川、封陽四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被唐軍攻克。唐武德四年(621年),撤蒼梧郡,設靜州;同年,析靜州,合蒼梧縣、豪靜縣、開江縣,置梧州。貞觀元年(627年)二月,梧州屬嶺南道。貞觀十三年(639年),改梧州為梧州郡。天寶五年(746年),梧州郡復稱蒼梧郡,屬容管經略使。
乾元元年(758年),蒼梧郡復稱梧州。天復元年(901年),梧州屬楚國。五代十國,南漢乾和元年(943年),梧州屬南漢。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屬宋朝。開寶年間(968年—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屬廣南西路。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廣西經略使府移至梧州。
元至元十年(1273年),改梧州為梧州招討司。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梧州招討司為梧州軍民安撫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梧州軍民安撫司為梧州路,轄蒼梧縣1縣,屬湖廣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守將
達魯花赤拜住降明,梧州路改為梧州府,轄蒼梧。洪武二年(1369年),屬廣西省,增轄藤州、容州、鬱林州。明洪武九年(1377年),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景泰三年(1452年),兩廣總督始駐梧州。成化元年(1465年),在梧州設立兩廣總督府、總鎮府、總兵府,稱為“三總府”。成化六年(1470年),三總府建成,梧州成為廣東和廣西的政治、軍事中心。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總府由梧州移至肇慶。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廣西總督改駐梧州。弘光二年(1646年)十二月,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駐梧州。
清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南明永曆帝離開,清兵占領梧州。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清廣西巡撫在梧州投降南明,梧州成為南明抗清前線。順治八年(1651年),清兵再次占領梧州。順治十三年(1656年),兩廣總督府改駐梧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廣西蒼梧守道,轄梧州、桂林、平樂三府,屬廣西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
辛亥革命以前,廣西各地的農民起義嚴重地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
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
劉崛等立即從
香港趕回
梧州,策動駐軍和綠林武裝於11月1日首先宣布獨立/光復,成立梧州臨時軍政分府,招引綠林武裝,編練軍隊,準備出師北伐。
民國元年(1912年)2月,撤銷梧州軍政分府,恢復梧州府,屬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廣西省。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梧州府,復置梧州縣。同年,設鬱江道,轄梧州縣、藤縣及周邊共15個縣。民國三年(1914年)6月,鬱江道更名蒼梧道,梧州縣改屬廣西省蒼梧道。民國十年(1921年),粵軍占領梧州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改設梧州市,屬廣西省。同年12月1日,設立梧州市政府,由廣西省政府管轄,成為廣西省設立的第一個省轄市。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中共梧州市委成立。民國十九年(1930年),梧州市屬廣西省蒼梧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銷梧州市,復置蒼梧縣,屬廣西省蒼梧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廣西省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廣西省第三區行政監督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22日,梧州被侵華日軍攻占。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6日,梧州光復。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併。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轄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東漢建安八年(203年),蒼梧郡始建,轄
廣信、猛陵、馮乘、
謝沐、
高要、臨賀、
端溪、
富川、
荔浦、封陽10縣。永平十四年(71年),增轄鄣平,共11縣。
三國東吳黃武五年(226年),蒼梧郡轄廣信、
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臨允、
武城9縣。
晉太康年間(280年—289年),轄廣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寧、建陵、臨允、元谿、武城、鄣平、農城、都羅12縣。
南朝
劉宋年間(420年—479年),蒼梧郡轄廣信、猛陵、懷熙、思安、封興、盪康、僑寧、
遂城、廣陵、丁留、武化11縣。蕭齊年間(479年—502年),蒼梧郡減武化,增
寧新、
撫寧2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轄蒼梧、
都城、封川、封陽4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領蒼梧、豪靜、
開江3縣。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領蒼梧、戎城、
孟陵3縣。乾和八年(950年),梧州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清
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鬱江道更名蒼梧道,轄蒼梧、
桂平、鬱林、
信都、藤縣、容縣、岑溪、
平南、
貴縣、
武宣、博白、北流、陸川、興業、懷集15縣。
1984年2月,蒼梧縣由梧州地區劃撥梧州市管轄。6月23日,
郊區重設。至此,梧州市轄蒼梧縣、萬秀區、蝶山區和郊區。9月,撤銷
鴛江區。
1997年4月,梧州市增轄藤縣、
蒙山縣,代管岑溪市,轄區擴大為3縣1市3區。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市郊區,設長洲區。
2013年,撤銷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轄石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木雙鎮、梨埠鎮、沙頭鎮、旺甫鎮。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分別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
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梧州市轄3個縣、3個市轄區,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設鎮53個、鄉5個、街道8個,市政府駐長洲區。
縣別 | 政府駐地 | 下轄鄉級行政區劃 |
---|
| | 3個鎮、5個街道: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角嘴街道、東興街道、富民街道 |
| | 2個鎮、3個街道:長洲鎮、倒水鎮、大塘街道、興龍街道、紅嶺街道 |
| | |
| | 9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 |
| | 15個鎮、2個鄉:藤州鎮、塘步鎮、埌南鎮、同心鎮、金雞鎮、新慶鎮、象棋鎮、嶺景鎮、天平鎮、濛江鎮、和平鎮、太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大黎鎮、平福鄉、寧康鄉 |
| | 6個鎮、3個鄉: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夏宜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
| | 14個鎮:岑城鎮、馬路鎮、南渡鎮、水汶鎮、大隆鎮、梨木鎮、大業鎮、歸義鎮、筋竹鎮、誠諫鎮、糯垌鎮、安平鎮、三堡鎮、波塘鎮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質
早古生代(距今4.05億年—5.7億年),梧州市區位於華南加里東地槽西南部,
寒武紀海侵繼承晚震旦世的海侵,全境被海水淹沒。沉積厚數千米的類復理石砂、
頁岩建造,
大瑤山一帶具鮑馬粒序層理和沖刷印模,一般認為屬深海沉積產物。由於沉積速度快,海水十分渾濁,因而生物稀少,只有一些小型
無鉸綱腕足類和
海綿等生物。寒武紀末(距今5億年左右),發生
鬱南運動,桂東大瑤山—花山隆起成陸,而梧州市區處於欽州—玉林坳陷東北部,故
奧陶紀和
志留紀仍有類復理石砂、頁岩沉積,今大部分已被剝蝕殆盡,僅南鄰蒼梧縣局部地方尚存。志留紀末(距今4億年左右),發生強烈的廣西運動(
加里東運動),欽州—玉林坳陷海水退縮,其餘廣大地區(包括梧州市)地殼普遍上升為陸地,從此,結束了地槽沉積的歷史。同時使早古生代地層發生強烈
褶皺,並產生博白—梧州區域性深斷裂。
晚古生代(距今2.3億年—4.05億年),
廣西運動後,除欽州、玉林一帶仍為
地槽繼續沉降外,其餘廣大地區均已轉化為
準地台。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剝蝕後,
泥盆紀初地殼又復下沉,海侵由西南向東北逐漸推進,整個桂東被海水淹沒。由於該地區靠近雲開陸地邊緣,早
泥盆世(石橋、
賀縣期)以濱海陸屑灘相沉積為主,由紫紅色、雜色
石英砂岩、砂頁岩組成數百米至千餘米厚的單陸屑建造,北面賀縣一帶產植物和魚類。中泥盆世(距今3.59~3.7億年),早期(信都期)基本繼承早泥盆世的沉積環境,沉積海陸交替相砂頁岩、含鐵
砂岩、
灰岩及
富川、賀縣、鐘山一帶的鮞狀赤鐵礦。中泥盆世晚期(東崗嶺期)至晚泥盆世(距今3.5~3.59億年),海水加深,成為淺海台地碳酸鹽相沉積灰色、淺灰色厚層—塊狀灰岩、
鮞狀灰岩及白雲質灰岩,厚500~1000餘米,有
腕足類、
珊瑚、層孔蟲等底棲生物。據周圍地質情況分析,市區
石炭紀至早
二疊世仍有沉積。早二疊世末(距今2.4億年左右)
東吳運動波及廣西全境,地殼普遍上升為陸地,
大瑤山、
雲開大山連為一體。
中生代(距今0.67億年—2.3億年),
二疊紀末發生
蘇皖運動後,梧州市區仍為陸地,而大瑤山陸地西側則下沉為濱海—淺海,接受早中
三疊世沉積。中三疊世末(距今約2.05億年)至晚三疊世初,印支運動發展至高潮,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境地殼抬升,海水退出,從此,結束了海相沉積的歷史,開創了中、新生代內陸盆地沉積的新紀元。區內
侏羅紀元沉積,而於侏羅紀末(距今1.37億年)
燕山運動第一幕,中酸性—酸性岩漿沿北東組斷裂帶侵入,形成蒼梧和大漓口
花崗岩體及太平花崗閃長岩體。於早白堊世,沿深斷裂帶旺甫—
雙橋斷陷低洼盆地,形成山麓粗碎屑堆積。早白堊世末(距今約1億年)燕山運動第二幕波及全區,盆地抬升,湖水枯竭,結束堆積。
白堊紀末,燕山運動第三幕,導致地殼普遍抬升,北東組斷裂仍繼續活動,造成
第三紀前窩田斷陷盆地的基底構造。
新生代(距今6700萬年以來),梧州市區地殼經歷中生代變革之後,逐漸處於相對穩定時期,在
喜馬拉雅運動影響下,地殼由多次升降變為總體上升。第三紀(距今3700萬年—6700萬年),在塊斷山麓地帶的窩田、旺甫—雙橋斷陷盆地,產生快速堆積,形成紅色陸屑建造及類
磨拉石建造。晚第三紀可能無沉積。第四紀(距今160萬年前),地殼總體緩慢上升,河床下切,沿潯江、桂江兩岸形成多級沖積階地。
地形地貌
梧州市境內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中部蒼梧縣—梧州市區一帶的西江沿江地區,分布著由第四紀沖積物組成的三級河谷階地,標高一般20—60米。周圍地區大部分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漿岩組成的丘陵、壟狀—波狀低丘所占據,標高一般80—300米,最高峰白雲山位於市區東北角,海拔367米。由於多期構造運動影響,市區的北北東、北東和北西向的褶皺和斷裂比較發育,對地貌形態的展布特徵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
梧州市地貌按照成因類型和形態組合特徵可劃分為剝蝕侵蝕類型和侵蝕堆積類型兩種。地貌為剝蝕侵蝕類型和特徵的主要有丘陵、壟狀低丘和波狀低丘3種:丘陵分布在市區西部社塘至三山頂,東南部火流嶺至大耀村及東北部旺口、白雲山等地,山嶺標高 200—367 米,多在 230—300 米之間,切割深度一般為130—250米,山脊波狀起伏,山坡坡度多為20—25度,個別地方形成40度左右的陡坡或陡壁,河谷剖面呈“V”字形或“U”字形。壟狀低丘在市區內廣泛分布,山嶺標高90—200米,個別山峰超過200米,相對標高40—100米,地形坡度一般比較平緩,溝谷多為“U”字形。波狀低丘分布在市區中南部及北部大漓口等地,面積43.4平方千米,海拔標高40—130米,一般為50—100米,山坡坡度一般為25度以下。地貌為侵蝕堆積類型和特徵的主要有3種級別的河谷階地:一級河谷階地主要分布於西江、桂江、下小河及思良江等河流沿岸,面積38.9平方千米。由全新統黏性土及沙礫石組成,階地面較平坦,向河床微傾斜,標高15—27米,階地寬200—1800米。二級河谷階地分布於蒼梧、長洲島、蓮花山、太平等地區。階面標高28—40米不等,高出河水面8—20米,階地寬250—1800米,主要由上更新統黏性土及沙礫石組成。三級河谷階地主要分布在蒼梧縣城西南部及長洲島一帶,蓮花山、儒岩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地形略有起伏、沖溝發育,海拔標高35—60米不等。主要由中更新統黏土及沙礫石組成。
氣候
梧州市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較豐富,具有日照充足,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大,夏長冬短,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悶熱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有低溫、乾燥、偏冷少雨。多年平均氣溫21.2℃;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2℃;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2.2℃。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29日,梧州市區曾有過41.4℃極端最高氣溫記錄。1951年以後,極端最高氣溫為39.7℃,出現在1989年7月17日。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3.1℃,出現在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降雨量1453.0毫米,春夏之交較多,秋冬季較少;年降雨量最多是1961年1906.9毫米,最少是1991年942.3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9%,春夏潮濕、秋冬乾燥。年平均日照時數1725.4小時。暴雨、
乾旱、
冰雹、
雷電、颱風和
霜凍等氣象災害偶有發生。
2021年,梧州市全年平均氣溫22.2度,降雨量1060.8毫米,日照時數1814.7小時;市區年平均氣溫22.6度,降雨量1121.3毫米日照時數2080.4小時。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9.5%,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26ug/m3。
水文
梧州市位於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下游—潯江(西江上游)與桂江交匯處。西江水系梧州市以上流域,集水面積32.97萬平方千米。流域上游西面為雲貴高原,北面有
大苗山、
貓兒山、
越城嶺,南面是
十萬大山、
六萬大山、
大容山等。西江水系匯集江河溪流700多條和廣西壯族自治區85%以上水量流經梧州市。整個流域西北高,東南低,流域內水流匯集西江注入
珠江,流域內河流密度較大,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集水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4條,平均河流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14千米。全市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河流有420條。其中,流域面積10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河流有283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河流有65條;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55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1萬平方千米河流有13條;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千米河流有4條。中間低而多河流,潯江、桂江相匯成西江,集廣西壯族自治區眾多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積占總面積9.28%。梧州市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河流有7條,其中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1條。
黔江在桂平市三角咀
鬱江匯入處以下河段稱潯江,流經桂平市和平南縣、藤縣、蒼梧縣,至梧州市區桂江匯入處止。幹流長172千米,蒼梧縣及梧州市區境內18千米,河段平均坡降0.0097%。區間流域面積20236平方千米。其中,廣東省境內1594平方千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18642平方千米。
土壤
梧州市區土壤劃分為4個土類、5個亞類、26個土屬、34個土種。4個土類分別是水稻土、赤紅壤、紫色土和沖積土。市郊水稻土占土壤總面積4.88%;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占土壤總面積86.67%。蒼梧縣土壤劃分為水田、旱園地、山丘地三大土類,分別占土壤總面積6.78%、1.98%、91.24%。山丘地分5個土類、6個亞類、12個土屬、24個土種,5個土類分別是紅壤、黃紅壤、赤紅壤、黃壤和紫色土,其中赤紅壤占土壤總面積61%。藤縣土壤分為水田土、旱地土、山地土三大土類,分別占土壤總面積7.97%、1.68%、90.35%,山地土分為紅壤、赤紅壤、紫色土、黃壤4類,其中赤紅壤、紅壤分別占土壤總面積37.55%、27.6%。蒙山縣土壤以成土母質分為頁岩風化物母質、沖積物母質、洪積物母質、紅土母質、紫色岩風化物母質5個種類,13個亞類、30個土屬、56個土種。水稻土(水田)占全縣土地總面積6.5%;山地土占土地總面積76.99%,分紅壤、黃紅壤和紫色土3個土類,其中紅壤占山地土面積57.2%。岑溪市主要的土壤母質有花崗岩類、砂頁岩、紫色砂頁岩、第四紀紅土、河流沖積物、洪積物6種。花崗岩石風化形成的土壤占全市土壤總面積61.45%。按特性分類可分淹育性水稻土、瀦育性水稻土、潛育性水稻土、沼澤性水稻土、側滲性水稻土、礦毒性水稻土和砂頁岩紅壤、花崗岩紅壤、赤紅壤、紫色土、河流沖積土、洪積土12種。紅壤、赤紅壤占土壤總面積76.03%。
植被
梧州市境內低山中丘地帶,木本植物有馬尾松、杉木、大葉櫟、木荷、椎木、楹樹、魚尾葵、油茶、肉桂、八角、安息香樹、白背桐、茶樹、油柑、桃金孃、稠樹、崗松等樹種。草本植物有黃茅、野古草、鐵芒萁、絨毛草、芭茅和苔蘚類植物。在低丘山地帶,木本植物有格木、黃牛木、重陽樹、梧桐、樟、鵝掌柴、山烏桕、油茶、榕樹、木棉、相思樹、桉、鳳凰木、楓樹、楝、玉蘭、木麻黃等樹種。經濟林有八角、肉桂、油茶、油桐、甜竹、白蘭等。藥材有生地、茯苓、杜仲、薄荷、砂仁、金銀花、車前草、燈盞菜、地耳草、山梔子、寄生等品種。果樹有柑橘、荔枝、龍眼、鳳梨、芭蕉、黃皮、李子、沙田柚、石榴、葡萄、楊桃、板栗、棗、柿子、檸檬、梅子等品種。主要種植蔬菜、水稻、甘蔗,其次是紅薯、木薯、豆類、花生、粉葛、玉米、蠶桑等。
自然災害
梧州市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洪災、旱災、風災、雹災、雷暴、低溫冷害及霜雪凍害地震等,其中為害較重的是洪災,為害較輕的是雷暴和地震。乾旱是梧州市經常出現的自然災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其中出現較多的是春旱和秋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梧州市水資源豐富,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5.5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
地下水資源量為28.7億立方米。梧州市區平均年降雨總量4.62億立方米,
地表水平均年資源量2.6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資源量5900萬立方米。過境水量2083億立方米。
梧州市河網密布,江河可利用落差較大。全市各中小河流
水能蘊藏量54.39萬千瓦,可開發量35.59萬千瓦。過境河流潯江水能蘊藏量88.32萬千瓦,可開發量62.13萬千瓦;桂江水能蘊藏量11.5萬千瓦,可開發量10.9萬千瓦。建有6.9萬千瓦的京南水電樞紐和1.2萬千瓦的爽島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2.1萬千瓦,總投資近60億元的
長洲水利樞紐是國內同類型水電站中大壩最長、機組台數最多的大型水利樞紐,內江和外江河床式廠房共安裝15台單機容量為4.2萬千瓦的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被譽為燈泡貫流式機組電站中的“三峽工程”,電站總裝機容量63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0.14億千瓦時,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灌溉等綜合效益。
土地資源
梧州市區土地總面積312.2平方千米,其中,分布在300至500米低山地有18.8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04%;分布在300米以下丘陵有163.3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52.33%;台地有27.22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8.72%;平地有59.3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9%;其它地有43.41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3.91%。
2021年,梧州市全年城市現狀建設用地面積120.21平方千米,比上年增長4.1%。其中,居住用地38.13平方千米,下降1.3%。綠化覆蓋面積6730.4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7%,比上年增加2.45個百分點。年末共有公園與綠地454平方千米,增加410.86平方千米。林地面積94.52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55萬公頃。年末耕地面積9.15萬公頃,當年新增耕地面積1120公頃,年內減少耕地面積1083公頃。
2021年,梧州市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0.53萬畝,比上年增長0.4%。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37.46萬畝,增長5.1%。其中,甘蔗種植面積2.46萬畝,下降5.8%。蔬菜種植面積161.94萬畝增長7.8%。
礦產資源
動物資源
人口
人口數量
早在新石器時代,今梧州市境域內就有人類聚居、生息、繁衍。經過夏、商、周,至春秋戰國,在梧州活動的原始部落稱“蒼梧人”(古籍稱“倉吾”,為越族分支),是中國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後發展為壯、侗等民族。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中原漢族人南下從灕江、賀江進入梧州,與越人雜居。漢元始二年(2年),梧州人口1.4萬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開埠通商時,人口為4萬人。民國時期,梧州市人口年均增長率21‰。1949年,梧州市人口近10萬人。
截至2014年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40.3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4.1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27.7萬人。截至2015年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43.92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8.90萬人。
截至2016年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47.5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3.6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62.9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01.8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2.7萬人。2016年人口出生率13.49‰,死亡率4.94‰,自然增長率8.55‰。
截至2017年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4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3.7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0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6.9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4.26‰,死亡率3.94‰,自然增長率9.10‰。
截至2018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52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2.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5.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0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1.0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1‰,死亡率4.87‰,自然增長率7.35‰。
截至2019年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5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5.9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0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3.0萬人,城鎮化率52.98%。全年人口出生率10.72‰,死亡率4.86‰,自然增長率5.86‰。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梧州市常住人口為2820977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8220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61223人,下降2.12%,年平均遞減0.21%。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456638人,占51.64%;女性人口為1364339人,占48.3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7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75相比下降0.98。全市共有家庭戶889839戶,集體戶24937戶,家庭戶人口為2644654人,集體戶人口為176323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2人減少0.55人。
截至2020年11月,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梧州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48749人,占26.54%;15-59歲人口為1601777人,占56.78%;60歲及以上人口為470451人,占16.6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47364人,占12.3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48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67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19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7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11月,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梧州市全市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715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0781人;擁有國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091862人;擁有國小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17347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4044人上升為7698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149人上升為12435人;擁有國中文化程度的由39761人下降為38705人;擁有國小文化程度的由34615人下降為2897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67年上升至9.37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9335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增加3342人,文盲率由1.25%上升為1.39%,上升0.14個百分點。
截至2020年11月,梧州市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95326人,占56.5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25651人,占43.4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356603人,鄉村人口減少417826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57個百分點。全市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552699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40821人,流動人口為411878人。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為4159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277330人,增長1.01倍;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85963人,增長1.57倍;流動人口增加191367人,增長86.78%。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為282.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7.0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5.57%,比上年末下降0.98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萬人,出生率為10.82‰;死亡人口1.95萬人,死亡率為6.87‰;自然增長率為3.95‰。
截至2022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28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7.3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5.58%,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56萬人,出生率為9.05%;死亡人口2.04萬人,死亡率為7.21‰;自然增長率為1.84‰。
參考資料來源
民族構成
梧州市是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主要世居少數民族有
壯族、
瑤族,在常住人口中,除漢族和世居少數民族外,還有
苗族、
侗族、
仫佬族、
毛南族、
回族、
京族等34個民族。截至2020年11月,梧州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743372人,占97.2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7605人,占2.75%,其中壯族人口為37792人,占1.3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74204人,下降2.6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981人,增長20.09%,其中壯族人口增加10494人,增長38.44%。
政治
單位 | 職務 | 現任領導 |
---|
| | |
| |
| |
| | |
| |
| |
梧州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截至2023年8月) | | |
| |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梧州市委員會 (截至2023年1月) | | |
| |
|
經濟
綜述
2021年,梧州市生產總值(GDP)為1369.3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兩年平均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6.09億元,增長8.5%;第二產業增加值589.39億元,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583.89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占比分別為14.3%、43.1%和42.6%。
2021年,梧州市財政收入134.84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8.87億元,增長3.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8.81億元,下降10.3%。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598.96億元,增長6.6%;人民幣貸款餘額1461.60億元,增長17.5%。
2021年,梧州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元,名義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1元,名義增長11.4%,增速排全區第1。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8%,其中,交通和通信類上漲3.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2%,醫療保健類上漲1.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衣著類均上漲1.5%,居住類上漲0.7%,食品菸酒類價格下降0.9%,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下降0.4%。
2022年,梧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419.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70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584.19億元,增長0.2%;第三產業增加值634.78億元,增長6.7%。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4.1%、41.2%和44.7%,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6%、2.0%、80.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185元,比上年增長3.9%。
第一產業
梧州市農業基礎紮實,發展有特色六堡茶產業。梧州市聚焦選育茶苗、建設茶園、壯大茶企、培養茶師、打造茶市、創建茶城六大關鍵環節,利用政策提升六堡茶產業經濟實力,挖掘茶文化開拓六堡茶市場,巧用科技助力六堡茶產業,使得六堡茶成為梧州市主要經濟作物,助力梧州市實現鄉村振興。
此外,梧州市代管的岑溪市有特色產業古典雞。古典雞養殖覆蓋岑溪市14個鎮53個貧困村、229個非貧困村。為推動梧州市農業經濟發展,岑溪市為古典雞養殖農戶、貧困戶統一提供雞苗、飼料,免費提供養殖防疫防病技術培訓指導服務及銷售,帶動當地農民和貧困戶利用山坡、果園、林地與公司合作飼養古典三黃雞,形成“共同投資、合理分利、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全國各地設立古典三黃水蒸雞連鎖飯店400多家,在網購平台開設網店,把古典三黃雞、水蒸雞、古典雞蛋等主打產品推廣到全國,推動梧州市農村經濟發展。
2021年,梧州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7.6%。分產業看,農業產值增長6.0%,畜牧業產值增長19.0%,林業產值增長11.5%,漁業產值增長3.2%。蔬菜產量增長8.4%,茶葉產量增長62.7%,生豬出欄增長36.7%。
2021年,梧州市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0.53萬畝,比上年增長0.4%。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37.46萬畝,增長5.1%。其中,甘蔗種植面積2.46萬畝,下降5.8%。蔬菜種植面積161.94萬畝增長7.8%。
2021年,梧州市全年糧食總產量70.46萬噸,比上年增長1.2%。其中全年稻穀產量65.83萬噸,增長0.9%。蔬菜產量(包含食用菌)307.40萬噸,增長6.3%;甘蔗產量10.80萬噸,下降7.9%;園林水果產量106.77萬噸,增長13.9%;茶葉產量6774.17噸,增長58.2%。
2021年,梧州市全年肉類總產量22.03萬噸,比上年增長17.3%。其中,豬肉產量11.71萬噸,增長42.3%;牛肉產量0.20萬噸,增長3.8%;羊肉產量0.04萬噸,增長9.6%;禽肉產量9.68萬噸,下降2.8%。禽蛋產量1.68萬噸,增長5.3%。全年生豬出欄148.27萬頭,比上年增長36.7%。年末生豬存欄84.71萬頭,比上年增長16.9%。全年蠶繭產量2931.7噸,比上年增長111.0%。
2021年,梧州市全年水產品產量8.31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淡水捕撈水產品產量0.44萬噸,下降1.1%;淡水養殖水產品產量7.87萬噸,增長3.5%
2021年,梧州市全年木材採運352.02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3.7%。天然松脂產量14.71萬噸,增長3.5%;油茶籽產量0.90萬噸增長5.2%;八角產量3.24萬噸,下降6.7%。
第二產業
梧州市重視工業發展,建有梧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特色優先、工業立區、向東融合、服務型園區”為發展主線,開發高新區二期,以生物醫藥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園、盈田智慧型製造產業園等“園中園”模式,發展醫藥食品、電子信息和智慧型製造三大主導產業。
2021年,梧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1.4%,兩年平均增長2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0%,排第4,兩年平均增長14.4%。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0.9%,股份制企業增長1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7%。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1.0%,製造業增長1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5%。從行業看,全市涉及的33個工業行業中,2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78.8%。
2021年,梧州市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0.9%;股份制企業增長1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7%;非公有工業企業增長13.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0%,製造業增長16.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5%。
2021年,梧州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6.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增長19.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45.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4.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44.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39.4%,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45.2%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20.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2.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2%。
2021年,梧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4.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長8.8%;股份制企業增長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33.8%;非公有制企業增長5.1%。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總額增長38.1%,製造業增長0.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8.7%2021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3家。其中,國有控股企業26家,大中型企業79家。
2021年,梧州市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109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8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18.43萬平方米,增長16.8%;竣面積91.09萬平方米,下降33.0%。
第三產業
梧州市在服務業、對外貿易方面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施行“東融”政策,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合作高地,在與廣東省肇慶市交界處建有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此外,梧州市建有梧州綜合保稅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五個綜合保稅區,也是西江黃金水道上首個綜合保稅區。梧州綜合保稅區採取邊建設、邊招商的模式,重點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業務,打造梧州電子信息、裝備國際供應鏈管理基地、產業生產加工基地等外向型重點項目聚集區,為梧州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梧州綜合保稅區吸引有創新能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龍頭項目簽約入駐,推動梧州港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1年,梧州市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1%,兩年平均增長6.9%。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4.6%,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3%,營利性服務業增長11.3%,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1%、16.1%、5.5%、3.6%,保持良好增長。
2021年,梧州市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0.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2.99億元,增長16.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48億元,增長18.1%;金融業增加值77.99億元,增長5.5%;房地產業增加值112.0億元,增長3.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27.14億元,增長9.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1.5%,營業利潤下降12.7%。
2021年,梧州市全年貨物運輸總量6458.77萬噸,比上年增長14.1%。貨物運輸周轉量448003.10萬噸千米,增長23.9%。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003.51萬噸,增長35.9%。全年旅客運輸總量496.80萬人次,下降55.3%。旅客運輸周轉量45588.10萬人千米,下降50.5%。
2021年,梧州市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0.77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01億元,增長6.3%;電信業務總量24.77億元,增長32.9%。
2021年,梧州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81.23億元,增長10.2%,餐飲收入額35.10億元,增長21.9%。
2021年,梧州市全年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5%,飲料類增長11.7%,菸酒類增長39.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5%,化妝品類增長38.7%,金銀珠寶類增長25.6%,日用品類增長22.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8.9%,中西藥品類增長2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8.2%,家具類增長74.5%,通訊器材類增長21.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2.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3.9%,汽車類增長2.4%。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21年12月,梧州市高速公路已形成“一環六射三連線”骨架網,有
包頭—茂名高速公路(G65)、
廣州—昆明高速公路(G80)、
梧州—柳州高速公路(G6517)、貴港—梧州高速公路(蒼碩高速,S40)、梧州環城高速公路(S4001)、信都—梧州高速公路(S74)、呼和浩特—北海高速公路(荔浦—玉林高速公路,G59)、賀州—巴馬高速公路(S30)等穿境而過。梧州市還有
207國道(東繞城過境公路)、
321國道、
324國道、
355國道(蒼梧梨埠至昭平馬江公路)、505省道(龍圩經大坡至新地公路)等公路穿過境內。在建有梧州—玉林—欽州高速公路(蒼梧至容縣段)、柳州—平南—岑溪高速公路(平南至岑溪北段)、廣寧—昭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高速公路。其中,信都—梧州高速公路於2022年11月30日建成通車,結束了蒼梧縣城不通高速的歷史,全面實現梧州市“縣縣通高速”。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公路通車裡程8399.7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03.41千米,一級公路136.0千米。民用汽車保有量34.1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0.9%,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2.02萬輛,增長11.0%。轎車保有量18.86萬輛,增長14.5%,其中私人轎車18.39萬輛,增長14.9%。
鐵路
航運
梧州市航運水路發達,西江、桂江貫穿境內,擁有
梧州港、李家莊碼頭、紫金村碼頭、塘源中儲糧碼頭、大利口碼頭等多個大型碼頭河港,以及長洲水利樞紐、廣西西江船閘運行調度中心等多個航運配套服務設施。梧州市在建有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工程一期、二期工程,並推進桂江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截至2020年末,梧州市已建成千噸級以上泊位33個,其中3000噸級泊位6個,2000噸級泊位10個,1000噸級泊位17個。梧州港口貨物實際吞吐能力達5700萬噸,貨櫃吞吐能力達到130萬TEU,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成效顯著。
航空
梧州市境內原設有
梧州長洲島機場。該機場於1995年7月建成通航,2019年1月因無法滿足客運流量停用。
梧州市現設
梧州西江機場。該機場位於梧州市藤縣塘步鎮境內,東北距梧州市中心20千米,是國內4C級支線機場,於2019年1月23日通航,開通有前往福州、成都、上海(浦東)、北京(大興)、濟南、武漢、南京、長沙、三亞、西安等城市的航班,可滿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大中型客機全載起降。
公共運輸
梧州市運營有
梧州公交,於1959年12月開通運營。截至2020年,梧州市共有公交線路68條,公車輛738台,城區公車站423個。
梧州市縣公交實行“一卡通”運營模式,城區範圍已完成交通“一卡通”機具調試與安裝工作,實現梧州市本級交通“一卡通”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國的互聯互通。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梧州市自古以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北宋元祐年間(1086年—1093年),梧州已有縣學、府學。明代,梧州興辦了一批社學和書院。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創辦梧州府中西學堂。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梧州府中西學堂改為梧州府中學堂,是廣西省第一所中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辦梧州冰井學堂,後改為師範學校,是廣西省第一所師範學校。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梧州市創辦的廣西大學,為廣西省第一所大學。1949年,梧州市解放之初,有中學9所,國小29所;有中學生2301人,小學生8163人;幼稚園2所,入園幼兒158人。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擁有4所高等院校。全年招生1.60萬人,在校生3.94萬人,畢業生0.73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數0.22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招生1.48萬人,在校生3.92萬人,畢業生0.83萬人。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擁有普通高中15所,招生2.59萬人,在校生7.37萬人,畢業生2.07萬人。普通國中102所,招生4.71萬人,在校生14.25萬人,畢業生4.71萬人。普通國小513所,招生5.63萬人,在校生33.64萬人畢業生4.76萬人,國小畢業升學率99.9%。幼稚園948所,在園幼兒14.88萬人,學齡人口入學率97.5%。
科學技術
2021年,梧州市共安排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畫項目197項,取得省部級以上登記科技成果209項,其中套用技術成果209項全年共組織實施省級科技項目16項,安排市級科技項目197項,市級科技項目總投資3888.84萬元。全年獲得授權專利數1914件,比上年增長48.6%,其中發明專利86件,增長8.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5件,比上年增長21.5%。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指獲得省級實驗室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實驗室)74個,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自治區級檢測中心3個。累計完成產品認證企業個數(有效期內)294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5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3.5萬台(件)。累計制、修訂地方標準數4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文化館8個,藝術表演團體147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5個,圖書總藏量1214.77千冊(件),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2.01萬平方米,博物館建築面積0.80萬平方米,擁有民眾文化設施建築面積74.65萬平方米。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廣播電視台38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公共廣播節目6套,公共電視節目7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9.39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97.5%;數位電視用戶38.41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2%;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0%。
體育事業
梧州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較早發展綜合性體育的城市。游泳、水球運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領先。足球、籃球運動在梧州開埠時就出現。梧州足球隊先後多次獲廣西足球賽冠軍,為廣西足球隊輸送了不少足球隊員。1958年,廣西足球隊中梧州籍隊員占90%。1979年,梧州利用舊飛機場改建的足球冬訓基地,已成為全國足球訓練基地之一。至1992年,梧州市有國家級運動員37人,獲全國運動會、世界級比賽、奧運會冠軍119項。其中李鑒明、陳永妍、談舒萍等7人名揚世界體壇。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體育場地8350個,當年體育系統職工人數117人,其中,專職教練員43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人數386人。年度向上輸送運動員36人,年度註冊運動員1709人運動員在參加全國比賽中奪得金牌3枚,參加省級比賽奪得金牌40枚,銀牌48枚,銅牌62枚。全年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8次,舉辦民眾體育賽事400次,全民健身活動參加人數達到111萬人。
醫療衛生
梧州市中醫歷史悠久,西醫傳入也較早。漢代,蒼梧郡中醫已頗具名聲。宋代,梧州針灸名醫梁大用“人有疾患,針之無不立愈”。清代,名醫李朝璉“能識人五臟癥結”,名醫黃基奏“精瘍醫金創,善接骨”。梧州開埠後,西醫傳入,英國惠師禮會在梧州設西醫院。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美國基督教南方浸信會在梧州建成思達紀念醫院,是當時廣西省最大的現代醫院。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85個,其中醫院45個,鄉鎮衛生院6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門診部43個,診所465個,衛生所醫務室120個,農村衛生室90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衛生機構人員2.92萬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23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0.71萬人,註冊護士1.04萬人。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位1.80萬張,其中,醫院病床位數1.37萬張。
社會保障
2020年2月12日,梧州市被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參加城鎮職工(包括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9.1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0.53萬人,增加2.0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3.32萬人,減少1.63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5.81萬人,增加1.4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87.51萬人,減少3.0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66萬人,增加2.4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4.53萬人,增加2.5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3.02萬人,增加1.43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7447人,增加107人
截至2021年末,梧州市共有社會福利機構7個,床位870張,收養629人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514個,比上年增加472個。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6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18萬人,農村傳統救濟人數2.61萬人。
環保事業
梧州市自古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四季宜人,山在城中水繞城過。水資源、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可持續發展能力突出,並擁有宜業、宜居的良好生態環境。梧州市與廣東省交界,江河水質常年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I類標準,森林覆蓋率達75.4%,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有“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廣西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
2019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9年統籌強化監督(第一階段)黑臭水體專項排查情況,梧州市被列入“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於80%的城市名單”,消除比例為0%。
歷史文化
西江文化
梧州市是
嶺南和
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也是嶺南文化及其分支西江文化、龍母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西江文化是以西江流域為區域,以古
蒼梧文化為根源,體現土著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漢民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山地文化與水上文化相結合、現代先進文化與傳統優秀文化為主要特徵的區域性文化。西江文化是
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八桂文化的重要內容。
梧州市同時也是嶺南文化中的
龍母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龍母被譽為”西江之神“,是嶺南地區人民信奉的神靈,集母權、龍權、祖權、神權於一體,在複雜的嶺南神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龍母文化,自周起源,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梧州市及各郊縣修建有龍母廟。
梧州市龍母廟始建於北宋初年,歷代經多次修繕和擴建,現占地面積十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包括牌坊,正殿,前殿,龍母寶殿,寢宮,鐘鼓樓,東西塔樓,廂房連廊等,廟內擁有中國最高最大的38米龍母聖像,明代出土石龜和明代狀元倫文敘題寫的石龜碑刻,總府提名記,龍母廟集龍母崇拜,以及道教與佛教和諧共融兼容並蓄的建築奇觀,是興眾祈福,敬拜龍母和了解古代民族文化的聖殿。
文物
梧州市文物古蹟星羅棋布;古遺址包括有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的聚落址,漢代的窯址、城址,唐代的寺廟遺址,宋代元豐監鑄錢遺址,明代的橋樑碼頭遺址等;古墓葬有戰國、漢、晉、南朝、唐、宋、明、清等各個時期的貴族墓和中小型墓葬;古建築有宅第民居、壇廟祠堂、寺觀塔幢等;石刻、石碑有五代十國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碑刻多方。
截至2021年,梧州市有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各類珍貴文物古蹟20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梧州中山紀念堂、梧州市中共廣西早期革命活動舊址、李濟深故居和太平天國永安活動舊址4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截至2021年,梧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按質地分類,有玉石器、陶瓷滑石器、金銀銅鐵器、石刻、書畫、貨幣等,總計752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11件/套,國家二級文物239件/套,國家三級文物1954件/套。民國壽山石獸鈕“李濟深印”方章等45件文物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批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1年底,梧州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藤縣獅舞、蒼梧六堡茶製作技藝、龜苓膏配製技藝),自治區級40項,市級92項。
在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戲劇舞蹈類主要代表有
藤縣舞獅、梧州粵劇、岑溪牛娘戲、藤縣牛歌戲、鹿兒戲、藤縣水上民歌、採茶劇、下俚歌、麒麟白馬舞、鯉魚舞、蒙山話山歌、蒙山瑤歌、八音、採茶歌、木犀舞、火碗舞、金雞舞、盤王舞、香龍舞、岑溪盤古誕、花鹿舞、藤縣元宵歌、木偶戲、盤王舞。
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主要代表有:蒼梧
六堡茶製作技藝、
龜苓膏配製技藝、岑溪竹芒編制手工技藝、同心米粉製作工藝、梧州豆腐渣製作技藝、梧州紙包雞製作技藝、倒水酸肉製作技藝、龍圩豬油餅製作技藝、岑溪豆腐釀製作技藝、京南米粉製作技藝。
蒼梧六堡茶製作技藝,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蒼梧縣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原產於蒼梧縣六堡鎮。採用傳統手工制茶方法,以當地種植的茶葉為原材料,經過多道工序,製造出外觀色澤黑褐光潤、茶湯呈琥珀黃紅之色、喝時滋味醇厚甘爽、聞有檳榔香味等品質特徵的六堡茶。
岑溪牛娘戲,為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植根于田野鄉間,生活氣息濃郁,地方色彩濃厚,戲曲音樂、唱腔藝術和表演程式獨特,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學術藝術價值及實用價值。
藤縣牛歌戲,為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藤縣的地方劇種。在“舞春牛”的旋律中加入“年宵歌”“賀年調”,並增加故事情節,發展成為牛歌戲,成為農民的精神生活與藝術享受的主要形式。牛歌劇隊多在節慶、新居入伙、嫁娶和做壽等時應邀演出。戲班演員一般10人左右。演出內容或是民間傳說,或是歷史人物事跡,或是社會倫理,都是民間有深厚民眾基礎的傳統故事。
鹿兒戲,為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於梧州市龍圩區,是蒼梧民間傳統的一種戲曲藝術,由舞蹈和打鹿歌發展而成,有近300年的歷史。鹿兒戲源於民間舞鹿兒。蒼梧縣民眾崇拜鹿,視之為吉祥物。春節期間,人們用竹子加工成篾片,紮成形狀十分相似的鹿兒,外表粘上油紙或布料,再畫上鹿兒的顏色斑點,挨家串戶學著鹿兒的形態舞動,稱為“舞鹿兒”,接著唱“打鹿歌”,以示慶賀。
蒼梧鯉魚舞,為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蒼梧縣人民在長期勞動過程中創造出的具有濃郁民族特徵和獨特藝術形式的民間傳統舞蹈。舞蹈者把軀架由竹篾紮成,外部裹以素綢,彩繪上錦鱗、魚眼、魚鰭的鯉魚模型套在上身,通過模仿鯉魚閒遊、尋食、吻沙、出灘、穿蓮、比目、跳龍門等動作,把鯉魚時而在水中嬉戲,時而歡騰水面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麒麟白馬舞始於清朝,歷史悠久,流傳於廣西蒼梧縣、岑溪市、藤縣等地。表演時男演員身掛紙紮白馬,女演員身掛紙紮麒麟,各有隨從數人。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是民族節日、民俗活動不可或缺的娛樂節目。
下俚歌,為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於梧州市長洲區泗洲島,相傳泗州島先人多從湖南遷來,1000多年前,帶來了傳統風俗和楚地文化,下俚歌便源自楚國民歌“下里巴人”,到明代,已形成獨具特色的下俚文化。下俚歌中因曲調中有“下俚”二音,久而久之便定名“下俚”傳承下來。
藤縣採茶歌在明末清初時期,在藤縣鄉村已有流傳。先是在藤縣南部嶺景、象棋、金雞、藤州鎮一帶農村興起、傳播,繼而擴展到藤縣北部的濛江、太平、古龍等地。清末以來至上世紀50、60年代,流傳廣泛,在春節或婚嫁等喜慶的日子,民間採茶歌手相互對唱。
木犀舞是廣西梧州市蒼梧縣沙頭鎮的一種民間藝術,木犀舞以兩人合演木犀,另一人扮演降獸英雄,並配以大鑼木鼓、八音嗩吶等樂器以加強氣氛,木犀全身棕色,生動活潑,逼真。降獸英雄要有武功,跳台與木犀搏鬥,表演難度比較大,顯出武林英姿。
方言
梧州市流通的本地語言主要是粵語,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梧州市的粵語可分為梧州市城區話、郊區話和郊縣話。梧州市城區話屬於粵語廣府片,梧州市(古廣信)是粵語的發源地。郊區話、郊縣話屬於粵語溝漏片。今郊區話日漸融入城區話,說郊區話的人明顯減少。各個郊縣內部使用郊縣話,其中蒙山話受桂柳話、壯語影響較多,其語音融合有桂柳話、壯語的成分。客家話、壯語、瑤語多是在聚居地內部使用。
梧州話一般是指梧州市城區粵語,是梧州市的代表性方言,悠悠粵韻,是
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語音系統主要聲母24個,主要韻母56個,主要聲調8個。它與廣東的粵語一脈相承,但又與
廣州話有所差異。
風景名勝
梧州市是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自宋代起就形成了
梧州八景:桂江春泛、雲嶺晴嵐、龍洲砥峙、鶴崗返照、金牛仙渡、鱷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截至2022年7月,梧州市共有國家AAAA級景區15家,AAA級旅遊景區15家。
特產美食
六堡茶,是選用蒼梧縣群體種、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的品種、品系茶樹的鮮葉為原料,按特定工藝加工製成的黑茶。因原產自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六堡茶味醇隔宿而不變,茶色香味俱佳,以“紅、濃、陳、醇”及其獨特的檳榔香味而入選中國二十四名茶,遠銷東南亞各國及粵港澳地區,形成了積澱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六堡茶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梧州龜苓膏是梧州市的傳統藥膳,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物。它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生地等藥物精製而成。其性溫和,不涼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熱去濕,旺血生肌,止瘙癢,去暗瘡,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養顏提神等功效是梧州傳統藥膳,後成為梧州特產食品。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梧州臘腸以肉類為原料,經切,絞成丁,配以輔料,灌入動物腸衣經發酵、成熟乾制而成。色澤鮮明,烹飪簡捷,蒸炒煎炸,味道鮮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膩,飲譽兩廣、港澳及東南亞各地。2008年08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梧州臘腸”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岑溪古典雞是歷史名雞,具有體型小巧、外貌華麗、愛啄好動、肉質細嫩、味鮮而醇香、皮薄骨細、皮下脂肪適度、雞肉味特別濃郁等特點。為國家
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紙包雞:紙包雞採用
三黃雞,已有70多年歷史,現已成為梧州市傳統名菜。
冰泉豆漿:黃豆用當地“冰泉”水浸泡,經磨、濾、煮製成豆漿,以湯匙舀而滴下如串珠,汁濃味香。
梧州蜜棗:以鮮棗為原料經加工而成,形似馬鞍,有“蒼梧的蜜棗,梧州的招牌”之說。
著名人物
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