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鎮(廣西蒼梧縣石橋鎮)

石橋鎮(廣西蒼梧縣石橋鎮)

石橋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位於蒼梧縣北部,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1°32′23″,北緯23°50′42″。東毗封開縣懷集縣,南接梨埠鎮,西連六堡鎮昭平縣,北通沙頭鎮賀州市,距梧州市區53公里。是蒼梧縣縣城,是蒼梧縣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截至2010年,全鎮總面積230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人,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2009年,石橋鎮被確認為全國第三個詩詞之鄉。2003年被確認為全區20個小康示範鎮之一;2004年被確認為全國重點鎮;2008年被確認為自治區科技進步先進鎮;2012年被確認為全國改革和發展試點鎮。鎮內有龍巖名勝風景區和宋代古石拱橋等旅遊景點。

2010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4.21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8億元,企業總收入1.2億元,財政收入528萬元,銀行、信用社存款餘額42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3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橋鎮
  • 外文名稱:Shiqiao Town
  • 別名:石橋古鎮、東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蒼梧縣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 政府駐地:石橋鎮東安街1號
  • 電話區號:0774
  • 郵政區碼:543116
  • 地理位置:蒼梧北部
  • 面積:230平方千米 
  • 人口:6.5萬(2010年)
  • 方言粵語-勾漏片-東安小片-石橋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龍巖名勝風景區,宋代古石拱橋
  • 機場梧州長洲島機場
  • 火車站:蒼梧(石橋北)站 
  • 車牌代碼:桂D
  • 行政代碼:450421
  • 特產:石橋地瓜酸,石橋山羊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交通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交通,旅遊,景點,特產,

建制沿革

nullnull
石橋,歷史悠久。秦代以前,這裡屬楚國。《禮記·注》云:“蒼梧於周(為)南越之地。吳起南並蠻越,遂有蒼梧。”
至南北朝,石橋隸屬蒼梧郡廣信縣。
隋朝廢郡,改廣信縣為蒼梧縣,此後石橋均隸屬蒼梧縣。鎮小河上有一座石拱橋,石橋鎮就是以這座石拱橋而取名"石橋"。
作為行政區域,“石橋”始終與“東安”聯繫在一起。同治版《蒼梧縣誌》上冊第86頁載:五代、宋,置東安巡檢司,駐石橋“。
民國以後,撤銷東安巡檢司署,石橋屬東安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東安鄉改為東安區,石橋屬東安區轄下的東信鄉、東義鄉、東和鄉和東平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撤區建鄉,原石橋轄地合併成石橋鄉和信義鄉。
1949年11月25日,蒼梧解放,全縣設五大區,石橋屬東安區轄。
1950年10月隸屬第十區。
1952年5月隸屬第十一區。
1953年隸屬第十二區。
1955年9月稱石橋區。
1957年9月稱石橋大鄉。
1958年9月隸屬東安公社。
1961年6月隸屬石橋大區。
1962年10月撤大區復稱石橋區。
1966年1月稱石橋公社。
1984年稱石橋鄉。
1988年12月改為鎮建制後至今稱石橋鎮。
2013年3月1號國務院批准把蒼梧縣的龍圩鎮大坡鎮新地鎮廣平鎮劃給新成立的梧州市龍圩區管轄。縣城原在龍圩鎮,2013年3月遷到石橋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石橋鎮下轄石橋社區以及石橋村、培中村、塘蓬村、永安村、奇沖村、廉溪村、勝利村、寒水村、務平村、學田村、泗歧村、東掛村、灣島村13行政村;244個自然村,365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石橋鎮東安街1號。
石橋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石橋鎮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3°50′42″ 東經111°32′23″,全鎮總面積230平方千米,東毗封開縣、懷集縣,南接梨埠鎮,西連六堡鎮、昭平縣,北通沙頭鎮、賀州市。
石橋鎮

地形地貌

石橋鎮地貌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主要山峰:東袍嶺、馬鞍山、古攬山、龍巖山。
最高山峰東袍嶺,海拔713米,還有蓮花山、公雞頂、陳嶺頂、獨松嶺等,海拔均在400米以上。中部有7座石灰岩山峰,其中以龍巖著名。

氣候特徵

石橋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年平均溫度20.7℃。年均降雨量1722.5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石橋鎮有十一種礦藏,蘊藏量一億噸以上。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重晶石白雲石、黃金、磷礦、磷赤鐵等,其中石灰石儲藏量達8000萬噸以上。

森林資源

截至2010年,森林蓄積量40.5萬立方米。林地221827畝。

水資源

東安江貫穿全鎮,多年平均流量18.1億立方米。在塘蓬村附近建有交刀水庫,水庫總庫容263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到2010年止,總人口6.5萬,均為漢族,分散在244個居住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4.21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8億元,企業總收入1.2億元,財政收入528萬元,銀行、信用社存款餘額42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3元。

第一產業

石橋鎮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石橋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俗稱蒼梧縣北部糧倉,是蒼梧縣優質谷主產區。截至2010年,全鎮有耕地面積36586畝,其中水田33991畝,旱地2599畝。糧食播種面積79780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66117畝;沙糖桔種植9450畝;蔬菜種植21589畝。

第二產業

1998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32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2001年被自治區列為“十五”計畫城鎮發展重點鎮;2003年被確認為全區20個小康示範鎮之一;2004年被確認為全國重點鎮;2012年被確認為全國改革和發展試點鎮。石橋社區已建成水泥硬化街道15條近2公里。有各種個體、集體工商企業400多家。
2001年石橋鎮主要企業有:日產10噸以上的石灰廠九個,日產20000塊紅磚以上的紅磚廠五個,家私木器廠七間,水電站一座。石材開發為石橋鎮龍頭產業,現有碎石場43處,塊石場45家,年產塊石30萬立方米以上。2001年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商住戶560多家,市場三個,集市年成交額4000多萬元。
2001年,鎮內有年產10萬噸水泥的水泥廠一家,優質石灰廠100家,年發電量10萬千瓦時以上的鎮辦水力發電站一座,木器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共40多家。建設了11萬伏高壓輸電變電站一座,開發了共140畝的鎮屬企業發展基地兩處,其中一處50畝,已建鋼筋水泥結構、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樓房兩座,可供用作廠房;另一處90畝,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

社會事業

交通事業

2010年,石橋鎮全鎮十三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水泥硬化道路,道路約里程110公里。全鎮60%自然村在政府項目資金的支持下,實現水泥硬化道路,通村到戶,總路程約200公里。

文化事業

石橋鎮自明、清以來,都是文人聚集之地。有東安採茶劇、舞獅、舞龍、舞鯉魚、舞鹿兒、東安山歌等民間傳統文藝,每年農曆“三月三”炮節活動波及東安五鎮。一直以來,石橋人民在勞動生產、生活中創作了有自己特色的歌謠——“九山調”。改革開放初期的1982年,在當時石橋公社的支持下,成立了龍巖詩壇,並出版了《龍巖詩壇》刊物,到1995年發展為東安詩社
2009年6月,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梁東先生,代表中華詩詞學會親臨石橋,授予石橋鎮“全國詩詞之鄉”稱號,賀詩曰:“昨夜龍巖繞紫霞,今朝袍嶺綻春花。詩鄉盛譽京城至,應是粵西第一家”。至此,石橋鎮成為廣西首個詩詞之鄉,也是全國第三個詩詞之鄉。
東安詩牆東安詩牆

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石橋設有3所中學,13所國小。2014年12月19日,蒼梧中學石橋校區開工儀式在石橋鎮培中村隆重舉行。規劃規模可容納8000在校學生。按照規劃新校區總占地面積約24334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30000平方米,計畫總投資約4.15億元。

交通

公路:G207國道、G355國道(在建)。
鐵路:洛湛鐵路
火車站:蒼梧(石橋北)站
最近的機場為梧州長洲島機場

旅遊

景點

石橋鎮有“蒼梧名勝“——“龍巖”、“東袍嶺”、“馬鞍山”、“東安巡檢司衙門遺址“、”清代古民居(培中古民居群)“和“千年石拱橋”、“天后宮”、“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史賢升烈士紀念碑”、“抗日陣亡紀念碑”、”石橋老街“等數處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一覽圖
龍巖
龍巖山位於龍巖名勝風景區,為蒼梧名勝。位於石橋鎮街區西邊約700米,內有石灰岩溶洞。洞長100米,寬60米,南北貫通,中有一洞直貫山頂,仰視可見藍天,故稱通天岩。內有小溪流過,有關帝像、劉三姐對歌台等,洞內外崖壁刻有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等達官和墨客的題詠。龍巖於1987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巖山
千年石拱橋
位於石橋鎮街區南面,碑記建於宋時,石橋鎮就是以這座石拱橋而取名石橋。這座橋為半圓形單孔式石拱橋,與水中倒影相襯,恰成一輪圓月。石拱橋橫跨小河南北兩岸,全長跨度27米,寬3.8米;橋孔圓弧跨距10.8米,距正常水面高5.8米。這座橋全部為人工鑿成的石灰岩青石板建築,每塊青石板銜接口不露縫隙,整齊劃一。橋面兩旁有寬0.3米,高0.3米的青石條欄桿。這座石拱橋雖經歷近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基本完好,橋身安然自泰,看不出傾斜或沉陷跡象。該橋已列入蒼梧縣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宋代千年石拱橋宋代千年石拱橋
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
位於石橋鎮中心國小校內,為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門面有五圍拱式門口。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中共黨員楊月英、李林林(化名何美珍)、覃舜恩(化名梁琴)到此任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從事革命工作,建立黨組織。同年8月,中共廣西省工委派莊炎林(化名張明江)、韋立仁(化名馮若瑜)到此任教,莊炎林任黨支部書記,把石橋作為建立省工委預備基地,開展秘密革命活動。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作出貢獻。後因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和懷疑,民國年春,莊炎林等五同志分批撤離石橋。現尚存他們的臥室、工作室和辦公桌、椅,有他們開展革命活動的圖片(展覽室)。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已列入蒼梧縣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

特產

石橋鎮的特產有:石橋山羊、石橋地瓜酸、三黃雞、魚眼米、寒水蜂蜜、牛辣曬煙等。
石橋地瓜渣石橋地瓜渣
石橋地瓜酸:選用石橋獨有藤蔓植物“地瓜”(此地瓜非番薯“),採用傳統獨特配方和現代醃製工藝技術,加入輔料精製而成。具有香、辛、酸、辣、鹹的獨特味道。這道小吃是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遊食品,深受去石橋旅遊的客人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