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齡

李百齡(1789~1849年),字明倫,號仁山,祖籍梧州。歷任知縣知州知府,官至直隸長蘆鹽運使。他為人端厚,為官清正,任上政績卓著,還鄉造福一方,清譽遠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百齡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789
  • 逝世日期:1984
詩禮傳家,一門人傑,為官清正,政績斐然,傳承門風,造福家鄉,

詩禮傳家,一門人傑

清朝中期,“長洲李氏”是梧州一大名門望族,家境殷實,惠及鄉里,人才輩出,在當地傳為佳話。
李百齡的高祖父李世瑞,因獲歲貢授廣西修仁縣(今屬荔浦、金秀)訓導,但他不願為官,請辭還鄉。他經商富甲一方,多次捐資建書院、義學和社學,並周濟鄉里。李世瑞還纂寫了《蒼梧縣誌》。
李百齡的祖父李朝桐,也飽讀詩書,處世之道與李世瑞同。曾獲歲貢的他亦無意仕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皇帝在皇宮舉行“千叟宴”,李朝桐因“喜拯貧困,恤患難”,被推舉進京赴宴。
到了李百齡父親李光烈這一輩,已家道中落,但讀書上進、與人為善的家風未變。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李百齡出生在梧州近郊古教場村。其父育有9個兒女,百齡幼年聰慧,一心向學,在9個孩子中尤被父親器重。其父指望他日後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便將珍藏的一方端硯送給他,並勉勵他:“兒當以此大吾宗。”
李百齡寒窗苦讀,學業日進,二十歲時因學業優異而獲廩食。怎奈其父早喪,李百齡靠教授學生賺取收入貼補家用,“舌耕助養,事母撫弟,孝友純摯”。李百齡的為人也受鄉里稱道,“明察而外渾厚,口不言人過,事不為已甚”,賢名達於鄉里。
學而優則仕,是封建時期文人安身立命的正途,李百齡終於一改其祖上“無志仕進”的作風,考取了功名。嘉慶二十年(1815年)他27歲時中貢生,接著,29歲中舉,35歲成進士,先後在浙江臨海、富陽、蘭溪、仁和等地當知縣,又被任為廣東鄉試同考官、佛山同知、嘉應直隸州(今廣東梅州)知州、貴州都勻知府、山西河東鹽法道等職。

為官清正,政績斐然

李百齡為官勤勉清廉,恤民愛士,特別是謹慎審定案件,屢決疑難,“青天”之名享譽浙東。數年後,李百齡由知縣提升為玉環同知,然而適逢喪母,他辭官未能就任。
服喪期滿後,李百齡被選直隸廣宗知縣。當時正值京城周邊發生蝗災,李百齡察看災情後,想出一個巧妙的治蝗辦法。他發動民眾,搜蟲卵為佳肴,既滅蝗,又作菜,滅蝗大功告成。此番李百齡“政聲上聞”,於是調廣東崖州(今海南)處理複雜的民族事務。當時,崖州的黎族常受漢人之奸狡者欺辱,李百齡“懲勸並用,弊遂絕去”。李百齡離任之日,黎族數千民眾攔道相送,輓車哭別,依依不去。
道光十九年(1839年),李百齡署佛山同知,兩廣總督林則徐力主禁絕鴉片,請他條陳禁菸事宜。他提醒林則徐:“毋操切,毋失信外夷,毋輕召募,貽累洞中機要!”禁菸運動的結果,果然驗證了李百齡的先見之明。不久之後,李百齡被提為嘉應直隸州知州。道光皇帝宣召李百齡解押漢奸鮑鵬(對英談判時翻譯,任英人擺布,出賣國家利益)赴京,並接見李百齡,詢問粵東、香港情形,“召對三次,恩獎頻繁”。李百齡“奏對詳悉,上器焉,擢受貴州遺缺”,補都勻知府。 在都勻任上,上司欲清田丈畝,李百齡力陳貴州地瘠民貧,反對清丈,避免了民眾利益受到盤剝。此後,李百齡升山西河東鹽法道。鹽業歷來由官府壟斷,作為鹽官,只要稍講情面,就大有油水可撈。而李百齡任鹽法道期間,卻鐵面無私,從不中飽私囊。他剛履任,就有鹽商送上萬金求賂,被他嚴詞拒絕。他在河東兢兢業業,興利除弊,深得民望,很快又升任長蘆鹽運使。
在前任治下,長蘆鹽業經營管理混亂,大批官鹽滯銷,官銀虧空巨萬。李百齡上任後整飭法紀,嚴律鹽政,革除陋規,並建立監督機制,重大決策均張榜公示,一舉扭轉了局面,補上了前任的虧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虧項事發”,前任鹽運使被追究,受到嚴厲懲治,李百齡也受此案牽連,於是罷職回鄉。
也有資料稱李百齡並非受牽累而罷官,事發後,朝廷因他管理鹽政有方而提升他為廣西按察司按察使,但為迴避原籍為官,李百齡呈請辭歸故里。

傳承門風,造福家鄉

李百齡為官時一心為民,回到家鄉後仍不忘造福一方百姓。
回到梧州後,李百齡修宗祠,置祀田,賑濟兄弟,訓礪子侄,“以勤儉謙謹家風整飭”。看到梧州府護城河年久失修,便捐出俸金,疏浚了河道。梧州北山滑坡嚴重,威脅到城內百姓安全,李百齡又捐資修築護坡。
《蒼梧縣誌》自李百齡高祖李世瑞輯纂後,已久未續修,李百齡欲重修縣誌。他牽頭倡捐千金,請縣官開局採集編纂,聘請臨桂孝廉唐作礪、蒼梧孝廉羅勛任主筆。然而還沒等到縣誌修完,李百齡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逝世,終年60歲。
李百齡辭世後,修志陷於停頓。縣內上紳一致推舉嚴寅恭續纂,寅恭推辭不得,於是博採群書,制定篇目,分類編纂。經兩年努力,《蒼梧縣誌》斐然成章,於清鹹豐初年完成書稿。因兵災,未能付印。其後由李百齡次子李璡和王棟、王鈉紳等人續纂,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付印,流傳至今。
李百齡有子三人,均有成就。長子李琇,官至鹽運大使;次子李璡,為宣武縣教諭;三子李璲尤為優秀,鹹豐五年(1855年)中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曾任邢部主事、郎中,監察御史,知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