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民族族群:党項族
- 最高官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 本名:教化
教化,漢語詞語,意為儒家所提倡的政以體化;教以效化;民以風化。也指環境影響。出自《詩·周南·關雎序》。釋義1、政教風化2、教育感化。3、喻環境影響4、行乞,乞討5、乞丐出處《詩·周南·關雎序》:“美教化,移風俗。”漢 桓...
教化,党項族(屬於色目人),昔里鈐部之孫,愛魯之子,承襲父職為大名路達魯花赤,後任宣慰使,至元十七年(1280年)前往招諭占城國主。歷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江南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中書省平章政事。至大元年(1308年),海山加授太子太保、太尉、平章軍國重事、魏國公。至大二年(1309年),被御史台彈劾而...
教化,元將領。阿速人。初為速古兒赤,後襲父職任阿塔赤。必里阿禿叛,率軍討伐。天曆元年(1328年)八月,從丞相燕帖木兒戰上都兵於居庸關北,有功。後升拱衛直都指揮使、章佩卿。教化,元將領。阿速人。初為速古兒赤,後襲父職任阿塔赤。必里阿禿叛,率軍討伐。天曆元年(1328年)八月,從丞相燕帖木兒戰上...
社會教化是我國古代意識形態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通過一定的途徑對百姓進行教育感化。教化是一種上對下的信息傳遞,目的是“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史記·秦始皇本紀》)。教化的主要內容是政治化的倫理道德,如忠、孝、仁、義、禮、信等等。教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宣傳。從三國時代起,...
《教化》是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教化”(Paideia)是每個希臘人都必須接受的文化教育,為隨後西方數千年教育奠定了基本模式。本書即是一部以“教化”為主題的巨著:以其作為研究希臘文明整體的基礎,展示希臘人成長之歷史過程與他們對理想人格之精神建設的互動關係。該書構成了對希臘教化傳統的綜合...
“教化”一說,始見於《詩大序》:“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說明詩歌能產生教化的作用,對風、雅、頌中“風”的釋義就是風動教化。風化是指上對下的教育感化,...
《教化:古希臘文化的理想》是202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韋爾納·耶格爾。內容簡介 《教化》第一卷分為“古風時代的希臘”和“雅典精神”兩部分,以荷馬史詩、赫西俄德的作品、希臘肅劇與諧劇、智術師的論著、修昔底德的史著等作為文獻基礎,以斯巴達和雅典的城邦生活作為社會背景,探討了古...
教化社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松花江街道的下轄社區。社區介紹 教化社區因轄區教化街得名。社區轄128個居民小組,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2360戶,6475人,有住宅小區4個,住宅樓28棟。轄區有156中學、十九中學等單位。社區居委會駐滿洲里街111號院內。建制沿革 2001年由松花江街道第十五、第十七、第二十一居委會...
《教化:古希臘的成人之道》是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德] 維爾納·耶格爾。內容簡介 《教化:古希臘的成人之道》 原書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於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臘”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與危機”描述了希臘文化在古風和古典時代的基礎、成長和危機,以雅典的崩潰而告終;第...
強制性教化是社會影響的極端形式——使個體成為極端群體的一員並且以不加懷疑和高度認同的方式接受群體的信仰和規則,Baran( 2000)指出,這種教化包含四個不同階段,首先是軟化階段、第二個是順從、第三個階段是內化、最後是鞏固階段。極端群體如何吸納新成員,極端群體將新成員置於一些設計好的條件以便減少他們的注意...
解釋 教化性是指教師的行為和思想對學生道德品質和觀念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體現者,而是活生生的個性---我們對學生來說,應當成為精神生活極其豐富的榜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才有道德上的權利來教育學生。”教育分析 和諧的師生關係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身教示...
《教化·規約·生成》是2009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你的圖書,作者是馮秀軍。本書主要介紹了古代中華民族精神化育的價值核心、傳統和合思想對古代中華民族精神化育的影響等內容。內容簡介 傳統和合思想的基本內容、和合觀:古代中華民族精神化育的價值核心、傳統和合思想對古代中華民族精神化育的影響、古代中華民族精神...
教化主義是後現代化的中國新道路主義的創新表達。教化主義與啟蒙主義的不同在與教育和受教育是中國憲法承認的權利,因此是更加符合中國體制的哲學。教化主義與原教旨主義的不同在於教化的教是動名詞,原教旨的教是名詞(宗教)。教化主義的後現代性表現在對於中國現代化的後現代認識上,即切割現代化與現代主義的關係...
道德教化,宗教的基本社會作用之一。宗教產生後,逐漸同既有的道德觀念相結合,使倫理規範和道德要求成為教義教規的重要內容。在階級社會,宗教同反映統治階級利益的道德相結合,成為維護剝削壓迫的重要工具。在社會主義社會,道德所反映的階級利益發生了變化,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也跟著變化。在我國,宗教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
德治教化,中國古代儒家主張在政治中應該施仁政,不暴虐百姓;以教育引導為主,以懲罰為輔。解釋 德政重精神自覺和道德修養,故強調教化。德為教之本,教為德之用。治政用德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則。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
《教化之後:儒家教化的德育詮釋》是202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教化”不僅在儒家傳統中發揮著重要的歷史功能,在當今時代仍具有不容忽視的文化價值。本書圍繞儒家教化展開專題研究,以闡發儒家教化的本來內涵、內在義理及其價值功能為旨趣,分別從理論智慧維度、經典闡釋維度以及當代觀察維度三個層面展開...
在客家地區,乞丐稱為“教化子”,古時的“教化”即是乞討的意思。釋義 乞丐在客家話里為“教化子”,古時的“教化”即是乞討的意思。出處 唐代《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中有“有心憑機以呻吟,無力丈梨而教化”的語句,其中“教化”一詞跟游僧傳教化緣有關。游僧化緣,頗似乞丐,具有教化作用。宋代...
教化行為( cultural behavior),即通過非遺傳方式將信息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的行為。理論概述 科學家們認為.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動物獲得的屬性不能通過遺傳傳遞給下一代,但信息可以通過印記和模仿諸過程從親代傳到子代。印記是幼小動物特有的學習過程。在早期的某個時期,動物對環境的刺激特別敏感。例子 如白冠...
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系“社會發展與教育變革”叢書之一。為讀者呈示:中國傳統教化體系如何在社會經濟二元格局的發展變動和教育體制的內在變革中逐漸建構與轉型,以及以自由平等、科學民主、個性獨立、生命關懷為旨趣的“現代性教化”如何在與傳統教化的不斷搏擊與接續中漸次生成,並不斷獲得蓬勃的生命力。
《伽達默爾教化解釋學研究(解釋學論叢)》是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小洲。內容簡介 伽達默爾認為,上升為主導地位的“教化”(Bildung)概念或許就是18世紀*偉大的觀念,正是這一概念表現了19世紀精神科學賴以存在的要素。在19世紀關於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的大爭論中,赫爾姆霍茨比較公正地對待了精神...
教化地 教化地,謂能教化眾生之菩薩地位。【教化地】謂能教化眾生之菩薩地位;即指第八地以上之位。即第八地以上之菩薩,已斷分段生死,無漏相續而定慧自在,故得以任運教化十方眾生。又施與教化之場所,亦稱為教化地。[大智度論卷八十六、往生論注卷下]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華榮。內容簡介 儒家教化思想發軔於周公,先經孔子、孟子、荀子三聖的傳承、摶和與開拓,經過漢、唐、宋、明、清等朝代的積極推廣,在董仲舒、孔穎達、二程、朱熹、王陽明等大儒前後相繼的具體創新弘揚中,儒家教化思想貫穿了傳統中國社會的始終和各個...
教化令 教化的概念暗示著文化(culture)的概念。教化的目標是一個“文化的人”。教化的另一說法乃是陶冶。陶冶一詞來源於冶陶工藝,即把按照某種先行的模式予以塑造的泥胚置入熔爐的火中,使之在火中定形。
《中國古代教化史》2009年5月山西出版集團和山西教育出版社張惠出版的圖書,張惠芬和謝長法。內容簡介 “教化”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中國古代教育的本質特徵。《中國古代教化史》從揭示“教化”含義入手;在考察教化活動和教化思想萌芽的基礎上.從教育史的角度,循著時間順序,分別對先秦時期、秦漢時期、...
《教化傳統與制度實踐》是202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近十幾年以來,儒學的話語逐漸進入了中國社會的公共領域,成為人們討論公共問題的重要思想資源之一。這一現象自然來自官方、學術界等多重互動,已經且仍在極大地改變著原來學院化的儒學研究範式。過去的儒學研究往往被置於中國哲學的學科下,抽象化、...
善施教化是一個漢語辭彙,施:施用,開展,意思是善於通過教育來啟迪、感化人,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出自於《孔子遊春》。出處 "善施教化"出現在國小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3課《孔子遊春》中: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
《教化與文化:傳統大學德育的時代面向》是周宏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1月。該書基於道德教育價值結構關係,指出德育理論和實踐中關於人的誤區,提出合目標性與合需要性相統一的德育實效評價尺度以及“人的文化性存在”的德育邏輯起點定位;通過分析文化與人的實質同一性、文化的總體特性及文化相對性中的...
基督教與古典文化同為中古以後西歐文明發展的兩大源泉。在使西歐各地全面基督教化的同時,基督教也逐漸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西歐各國的封建統治者們,不僅把基督教作為宗教信仰,而且也把其作為教化民眾、統治臣民的思想工具和意識形態。因而,他們以種種方式,甚至不惜採取武力手段來推進"上帝在人間的事業"。
《德性與教化》是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生。本書對這些思想巨人的眷戀,對西方這一偉大的德性哲學傳統的研究,不僅僅是一種敬畏地跟隨在巨人身後的思想朝聖,更重要的是尋求思想現代性嬗變的機緣,在德性與教化終結的時代探詢奠定良善生活的德性教化。內容簡介 哲學的首要任務是討論和闡明德性生活的...
《信仰與教化:劉一明的信仰之道與教化之論》是白嫻棠創作的宗教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12月。該書以教化為切入點,對乾嘉時期劉一明的道學思想進行研究。他的道學思想既具有因個人的特殊經歷及師承關係而致的獨特性,也具有因當時所處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因素影響而致的時代性。劉一明主張三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