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系“社會發展與教育變革”叢書之一。為讀者呈示:中國傳統教化體系如何在社會經濟二元格局的發展變動和教育體制的內在變革中逐漸建構與轉型,以及以自由平等、科學民主、個性獨立、生命關懷為旨趣的“現代性教化”如何在與傳統教化的不斷搏擊與接續中漸次生成,並不斷獲得蓬勃的生命力。
基本介紹
- 書名: 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
- 又名: 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
- 作者:黃書光等
- 譯者:
- ISBN:9787544454476
- 類別:(社會發展與教育變革叢書)
- 頁數:319
- 定價:58.00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0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黃書光等編著的這本《變遷與轉型艱您道--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擬採用以歷史學、教育學為主的多學科比較研究視角,主張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方法論的指導思想,注重吸收歷史學、教育學、社會學、民俗學、傳播學、文化學、哲學、宗教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變遷與轉型進行專題性和綜合性整體研究。整個研究將努力貫徹“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做到敘事與說理結合、巨觀與微觀結合、歷史與邏輯結合,注意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化主題進行專題考察與比較,以期對傳統教化的近代變革過程、發展特徵、轉型動力、經驗教訓等方面進行深刻反思,以服務和服從於當代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和“乃囑享以德治國”的戰略需要。
作者簡介
黃書光 1962年11月生,1989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8年晉升教授。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已出版學術專著《中國教育哲學史》第四卷、《胡適教育思想研究》、《陳鶴琴與現代中國教育》、《理學教育思想與中國文化》、《國家之光人類之瑞一一復旦公學校長馬相伯》,合著及參編著作有《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中外教育比較史綱》(古代卷)等7部,發表論文60餘篇。專著及主要參編著作曾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特別獎”、“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等獎項。1997年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稱號,2001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03年獲“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傳統教化思想的批判與現代性教化話語的多元建構
第一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傳統教化思想的批判
一、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入與傳統教化體系的逐漸瓦解
二、價值觀念變革與傳統教化思想批判的愈益激烈
第二節 現代性教化話語的多元建構
一、文化激進主義者的教化主張
二、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教化理想
三、自由主義者的教化觀念
四、“三民主義”者的教化旨趣
五、新民主主義者的教化追求
第二章 近代紳士轉型與傳統軟化轉向
第一節 紳士與傳統文化結構的契合性
一、“帝力敬槳刪婚子我何有哉”——帝國時代封建皇權機構的鬆散性
二、紳士在地方社會權力結構中的特殊地位
三、傳統文化的重心在農村
第二節 民族國家建構與近代紳士教化權力蛻變
一、現代教育與民族國家建構
二、紳士城市化
三、鄉村紳士教化權力結構的蛻化
第三節 近代教化轉型中的地方紳士:以王錫彤和劉大鵬為考察中心
一、從鄉村塾師走向近代實業家——王肯兆笑催錫彤
二、鄉村塾師劉大鵬的教育生活
第三章 傳統家族教化的近代轉向
第一節 家族及家族教化近代轉向的性質與特徵
一、大家族與小家庭
二、家族教化近代轉向的性質及特徵
第二節 傳統家族教化系統的近代轉向
一、直接的家族教化系統
二、間接的家族教化系統
第三節 近代家族鹹員教化地位的變化
一、父權衰落與兒輩地位的提高
二、夫權衰落與女子地位的提高
三、族權衰落與族人平等地位的形成
第四節 家族教化傳遞模式的近代轉型
一、瑪格麗特.米德關於三種文化類型的理論
二、中國傳統家族教化傳遞模式的近代轉型
第五節 傳統家族教化內容的近代轉向
一、近代家族教化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漲
二、傳統家族教化中知識觀的變化
三、家族教化中傳統職業觀的變更
享匪危四、傳統修身教育中出現的新因素
五、近代家族教化中對社會陋習的規勸
第四章 近代小說境汽估戲劇轉型中的教化意蘊
第一節 小說界革命與近代小說教化觀念的劇變
一、“雖小道亦可觀”:傳統小說的教化觀念
二、小說界革命興起:小說地位急劇提升與新小說大量湧現
三、開通民智與改良群治:新小說教化之主旨
四、小說界革命中的另類聲音:對小說教化功能的辯證思考
第二節 從“高台教化”到革命啟蒙:近代轉型期戲劇教化觀念的變革
一、倫理灌輸少翻與諷喻勸誡:傳統戲曲的“高台教化”觀
二、維新派“戲劇新民”教化觀與戲曲改良運動的興起
三、革命派的“革命啟蒙”戲劇教化觀與舞台實踐
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戲劇、新社會”戲劇教化觀與戲劇改良大討論
第五章 宗教變革中的教化圖景:以佛、耶為中心的考察
第一節 教化“合法性”根基的再認
一、教化的“合法性”危機
二、確認教化“合法性”的不懈努力
第二節 教化主體的分解與轉移
一、出家僧徒:軟化的靈魂
二、在家居士:教化的主力
三、思想家與革命家:不自覺的教化輔助者
第三節 應對世俗文化的挑戰
一、對科學的順應與超越
二、對儒家思想的迎合
第四節 面對基督教的衝擊
一、基督教對佛教教化的衝擊
二、佛教徒對基督教的理論反擊
三、調和與借鑑
第六章 鄉村建設運動中的教化實驗
第一節 教化實驗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多元文化的交匯、碰撞與融合
二、“往東走”與“往西走”:多元文化背景下知識分子的文化取向
第二節 教化實驗的文化旨趣
一、儒學生命化:孔子人生態度的現代詮釋
二、西學本土化:自由、獨立的“新民’構想
三、體用之別:兩種文化旨趣的比較分析
第三節 教化實驗的組織形式
一、以教統政:古代鄉約的現代改造
二、以政統教:教化實驗的現代政治保障
三、重禮俗與重法律:兩種教化組織形式之區別
第四節 教化內容的本土化探索
一、人生行誼教育:讓鄉下人“活起來”的“精神陶煉”
二、公民教育與科學教育: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現代性教化
三、“化農民”與“農民化”:知識分子在現代鄉村教化中的角色定位
第七章 近代教育體系構建中的教化精神
第一節 晚清學制變革中教化精神的嬗變
一、晚清學制改革與近代教化思想的孕育
二、科舉制度的廢除與儒學教化制度的崩潰
三、晚清學制改革中學校教化精神的嬗變
第二節 民國時期學制建構中的教化精神
一、“壬子癸丑學制”與新教育的推廣
二、1922年新學制:近代學校教化體制的雛形
三、新學制對公民教化的推動
四、“三民主義”教育宗旨的確立與國民政府政治教化的歸依
第三節 近代社會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大眾教化
一、官方對民眾教化的訴求與近代社會教育體系的構建
二、民眾教育館:民眾教化的中心
三、民眾學校:開展識字運動與公民訓練的重要組織
第八章 新民主主義激流中的鄉村教化實踐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理論與鄉村教化的新路徑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與新教化思想的出現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鄉村教化理念的建構
第二節 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探索與實踐
一、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形式
二、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內容
三、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特點
第三節 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再造與社會風氣的革新
一、強化民眾的階級意識和思想覺悟
二、提升鄉村婦女的政治素養
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貌
第一章 中國傳統教化思想的批判與現代性教化話語的多元建構
第一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傳統教化思想的批判
一、西學東漸的不斷深入與傳統教化體系的逐漸瓦解
二、價值觀念變革與傳統教化思想批判的愈益激烈
第二節 現代性教化話語的多元建構
一、文化激進主義者的教化主張
二、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教化理想
三、自由主義者的教化觀念
四、“三民主義”者的教化旨趣
五、新民主主義者的教化追求
第二章 近代紳士轉型與傳統軟化轉向
第一節 紳士與傳統文化結構的契合性
一、“帝力敬槳刪婚子我何有哉”——帝國時代封建皇權機構的鬆散性
二、紳士在地方社會權力結構中的特殊地位
三、傳統文化的重心在農村
第二節 民族國家建構與近代紳士教化權力蛻變
一、現代教育與民族國家建構
二、紳士城市化
三、鄉村紳士教化權力結構的蛻化
第三節 近代教化轉型中的地方紳士:以王錫彤和劉大鵬為考察中心
一、從鄉村塾師走向近代實業家——王肯兆笑催錫彤
二、鄉村塾師劉大鵬的教育生活
第三章 傳統家族教化的近代轉向
第一節 家族及家族教化近代轉向的性質與特徵
一、大家族與小家庭
二、家族教化近代轉向的性質及特徵
第二節 傳統家族教化系統的近代轉向
一、直接的家族教化系統
二、間接的家族教化系統
第三節 近代家族鹹員教化地位的變化
一、父權衰落與兒輩地位的提高
二、夫權衰落與女子地位的提高
三、族權衰落與族人平等地位的形成
第四節 家族教化傳遞模式的近代轉型
一、瑪格麗特.米德關於三種文化類型的理論
二、中國傳統家族教化傳遞模式的近代轉型
第五節 傳統家族教化內容的近代轉向
一、近代家族教化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漲
二、傳統家族教化中知識觀的變化
三、家族教化中傳統職業觀的變更
享匪危四、傳統修身教育中出現的新因素
五、近代家族教化中對社會陋習的規勸
第四章 近代小說境汽估戲劇轉型中的教化意蘊
第一節 小說界革命與近代小說教化觀念的劇變
一、“雖小道亦可觀”:傳統小說的教化觀念
二、小說界革命興起:小說地位急劇提升與新小說大量湧現
三、開通民智與改良群治:新小說教化之主旨
四、小說界革命中的另類聲音:對小說教化功能的辯證思考
第二節 從“高台教化”到革命啟蒙:近代轉型期戲劇教化觀念的變革
一、倫理灌輸少翻與諷喻勸誡:傳統戲曲的“高台教化”觀
二、維新派“戲劇新民”教化觀與戲曲改良運動的興起
三、革命派的“革命啟蒙”戲劇教化觀與舞台實踐
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戲劇、新社會”戲劇教化觀與戲劇改良大討論
第五章 宗教變革中的教化圖景:以佛、耶為中心的考察
第一節 教化“合法性”根基的再認
一、教化的“合法性”危機
二、確認教化“合法性”的不懈努力
第二節 教化主體的分解與轉移
一、出家僧徒:軟化的靈魂
二、在家居士:教化的主力
三、思想家與革命家:不自覺的教化輔助者
第三節 應對世俗文化的挑戰
一、對科學的順應與超越
二、對儒家思想的迎合
第四節 面對基督教的衝擊
一、基督教對佛教教化的衝擊
二、佛教徒對基督教的理論反擊
三、調和與借鑑
第六章 鄉村建設運動中的教化實驗
第一節 教化實驗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多元文化的交匯、碰撞與融合
二、“往東走”與“往西走”:多元文化背景下知識分子的文化取向
第二節 教化實驗的文化旨趣
一、儒學生命化:孔子人生態度的現代詮釋
二、西學本土化:自由、獨立的“新民’構想
三、體用之別:兩種文化旨趣的比較分析
第三節 教化實驗的組織形式
一、以教統政:古代鄉約的現代改造
二、以政統教:教化實驗的現代政治保障
三、重禮俗與重法律:兩種教化組織形式之區別
第四節 教化內容的本土化探索
一、人生行誼教育:讓鄉下人“活起來”的“精神陶煉”
二、公民教育與科學教育: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現代性教化
三、“化農民”與“農民化”:知識分子在現代鄉村教化中的角色定位
第七章 近代教育體系構建中的教化精神
第一節 晚清學制變革中教化精神的嬗變
一、晚清學制改革與近代教化思想的孕育
二、科舉制度的廢除與儒學教化制度的崩潰
三、晚清學制改革中學校教化精神的嬗變
第二節 民國時期學制建構中的教化精神
一、“壬子癸丑學制”與新教育的推廣
二、1922年新學制:近代學校教化體制的雛形
三、新學制對公民教化的推動
四、“三民主義”教育宗旨的確立與國民政府政治教化的歸依
第三節 近代社會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大眾教化
一、官方對民眾教化的訴求與近代社會教育體系的構建
二、民眾教育館:民眾教化的中心
三、民眾學校:開展識字運動與公民訓練的重要組織
第八章 新民主主義激流中的鄉村教化實踐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理論與鄉村教化的新路徑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與新教化思想的出現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鄉村教化理念的建構
第二節 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探索與實踐
一、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形式
二、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內容
三、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特點
第三節 革命根據地鄉村教化的再造與社會風氣的革新
一、強化民眾的階級意識和思想覺悟
二、提升鄉村婦女的政治素養
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貌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