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教化,中國古代儒家主張在政治中應該施仁政,不暴虐百姓;以教育引導為主,以懲罰為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治教化
- 類別:施政方法
德治教化,中國古代儒家主張在政治中應該施仁政,不暴虐百姓;以教育引導為主,以懲罰為輔。
德治教化,中國古代儒家主張在政治中應該施仁政,不暴虐百姓;以教育引導為主,以懲罰為輔。解釋德政重精神自覺和道德修養,故強調教化。德為教之本,教為德之用。治政用德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則。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德治是中國古代的治國理論,含義如下:第一、要求統治者集團以身作則,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發揮道德感化作用。第二、重視對民眾的道德教化,“為政以德”,德主刑輔。德治的發展 周人提出“明德慎刑”、“為政以德”,後經兩漢魏晉...
第一章 文化秩序話語與教化傳統的重構·019 第一節 內在機理:德治教化的秩序邏輯·021 第二節 價值融合:宗教、倫理和政治的統一·026 第三節 教化重塑:文化秩序的建構啟示·031 小 結·039 第二章 儒家倫理的教化智慧與現代...
時至今日,這一為中國文化所孕育的德治理念,在國家治理與國民教化中更加發揚光大,以嶄新的面貌愈發為世界矚目,為世人認同。作者簡介 劉余莉,1973年生,內蒙古赤峰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博士生導師,中國...
“德治”聽起來總是“高大上”,實際作用實在很有限。連亞聖孟子都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實際上已認為應當儒法並用、德法並行。孔子魯國為司寇時也曾誅殺少正卯,似乎也把自己的德治教化之說忘得一乾二淨。綜上...
德治教化 關於“德治教化”張君勱也曾著文,認為傑弗遜(以及法國)人權思想,法治思想來源於儒家。張君勱說:“……曰人群所以為治安計,乃組織政府,此政府所以為人民服務者,應守一定界限,不可使用暴力,不許人民使用暴力,而人民自身...
德治教化 在政治上宇文泰奉行以德治教化為主,法治為輔的統治原則。要求各級官吏用儒家學說修身,躬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等,恪守這些儒家道德規範。同時又向人民灌輸孝悌、仁順、禮義,用這些儒家倫理綱常觀念束縛人們思想...
第一篇德治教化 導語 第一節 德治 一、德為治本 二、為政以德 三、為政之德 第二節 教化 一、重教興國 二、勸學育才 三、貴師重傅 第三節 表率 一、上行則下效 二、正人先正己 三、為師重身教 第四節 易俗 一、...
”鄉飲酒禮的意義要在於序長幼,別貴賤,以一種普及性的道德實踐活動,成就孝弟、尊賢、敬長養老的道德風尚,達到德治教化的目的。酒禮起源 古代嘉禮的一種,也是中國的一種宴飲風俗。起源於上古氏族社會之集體活動,《呂氏春秋》認為是...
但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即是說,“政”和“刑”強制的規範遠遠不能替代“德”和“禮”的教育規範所起到的教化作用。以德治教,加強師德建設是當代中國教育的重要課題。弘揚...
儒家並非完全排斥刑,而是主張以德治教化為主,而以刑罰為輔,即省刑罰。孔子曾說:“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這是強調以禮樂教化為前提,而刑罰亦不能廢止,但刑罰要依教化,離開教化則...
明德是道德教化,是正面引導,是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刑罰則是懲罰手段,體現了統治者“惡惡”之心。其與教化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如果不在適當限度內使用,往往會產生相反的社會效果,使民積怨,以至於威脅到統治者的政權。“慎罰”即是...
教民說是儒家仁政德治學說的重要內容。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談教民時,都強調教民與養民的結合,以養民為教民的基礎。漢儒開始片面強調道德教化,宋代理學興起後,進一步推向極端,提倡存天理滅人慾,把養民置於十分次要的地位。明清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