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地,謂能教化眾生之菩薩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化地
- 屬性 :佛教術語
教化地,謂能教化眾生之菩薩地位。
教化地,謂能教化眾生之菩薩地位。【教化地】謂能教化眾生之菩薩地位;即指第八地以上之位。即第八地以上之菩薩,已斷分段生死,無漏相續而定慧自在,故得以任運教化十方眾生。又施與教化之場所,亦稱為教化地。[大智度論卷八十六、往生...
佛學典籍,經名,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之異名。佛經原文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眷屬俱。亦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皆悉集會。爾時信相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有地獄餓鬼畜生奴婢。貧富貴賤種類若干。唯願世尊。具演說法。若有眾生聞佛...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簡稱《地獄經》,佛教典籍,東漢安世高翻譯,主要由佛陀為眾生講述地獄中苦難。該經旨在描述地獄中眾生的痛苦、及其罪過,並教導眾生孝敬父母、師長、尊重佛教三寶,並勤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慈悲、平等;不欺孤老,不輕下賤,護彼如己。如果能做到這些,就能永遠離苦。同時...
宣化就是宣講教化的意思舊時,每月的初一、十五,知縣都要在宣化坊下宣講聖諭,教化老百姓。在明代,宣講的內容是朱元璋的《聖諭六言》,在清代宣講的是康熙大帝頒布的《聖諭十六條》,主要內容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宣講聖諭》表演、團結鄉里、守法交稅等。內鄉縣衙根據縣誌記載編排了大型實景節目《宣講聖諭》,再現...
社會教化是我國古代意識形態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通過一定的途徑對百姓進行教育感化。教化是一種上對下的信息傳遞,目的是“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史記·秦始皇本紀》)。教化的主要內容是政治化的倫理道德,如忠、孝、仁、義、禮、信等等。教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宣傳。從三國時代起,...
強制性教化是社會影響的極端形式——使個體成為極端群體的一員並且以不加懷疑和高度認同的方式接受群體的信仰和規則,Baran( 2000)指出,這種教化包含四個不同階段,首先是軟化階段、第二個是順從、第三個階段是內化、最後是鞏固階段。極端群體如何吸納新成員,極端群體將新成員置於一些設計好的條件以便減少他們的注意...
教化,漢語詞語,意為儒家所提倡的政以體化;教以效化;民以風化。也指環境影響。出自《詩·周南·關雎序》。釋義 1、政教風化 2、教育感化。3、喻環境影響 4、行乞,乞討 5、乞丐 出處 《詩·周南·關雎序》:“美教化,移風俗。”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是以王者設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
教化性是指教師的行為和思想對學生道德品質和觀念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體現者,而是活生生的個性---我們對學生來說,應當成為精神生活極其豐富的榜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才有道德上的權利來教育學生。”教育分析 和諧的師生關係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身教示範的...
教化村位於寨沙鎮西部,距鎮政府6公里,總面積 7.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15.9公頃,山林面積533.6公頃。教化村民委村民委員會駐教化屯,有村幹部5人。以種植水稻、桑葉為主,主要經濟來源於種植業、畜牧業和外出務工收入。該村主要居住漢族,以客家話為主,以陳姓居多。2012年末總人口1956人,525戶,其中男性...
教化埭,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境內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沙棍圍田後,就有人來購買租種田。農戶漸漸形成村落,相傳有村北並頭與江蘇路交匯處有一處長20米左右的叫化街,出名後該埭即得名叫化埭。歷史沿革 原為善政橋村5、16、17村民小組,2002年4月合併行政村後,為學田村北片5...
《中國鄉村教化百年嬗變》是2019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繼存。內容簡介 《中國鄉村教化百年嬗變》將鄉村教化事業置於中國百年的鄉村社會變革和發展的巨觀背景下進行了歷史的考察和邏輯的分析,全面系統地勾勒了中國百年來鄉村教化嬗變的脈絡,選取了鄉村社會變革與轉型時期具有典型意義的鄉村教化主題...
變遷與轉型:中國傳統教化的近代命運系“社會發展與教育變革”叢書之一。為讀者呈示:中國傳統教化體系如何在社會經濟二元格局的發展變動和教育體制的內在變革中逐漸建構與轉型,以及以自由平等、科學民主、個性獨立、生命關懷為旨趣的“現代性教化”如何在與傳統教化的不斷搏擊與接續中漸次生成,並不斷獲得蓬勃的生命力。
教化,党項族(屬於色目人),昔里鈐部之孫,愛魯之子,承襲父職為大名路達魯花赤,後任宣慰使,至元十七年(1280年)前往招諭占城國主。歷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江南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中書省平章政事。至大元年(1308年),海山加授太子太保、太尉、平章軍國重事、魏國公。至大二年(1309年),被御史台彈劾而...
劉靜、黃書光編寫的《走向民間生活的明代儒學教化》在釐清明代儒學教化的文化與思想背景和學術發展脈絡的基礎上,以明代的基層行政單位——“縣”形成的教化空間作為觀察點,力圖通過對以明代地方志資料為主的多樣化史料的採集與深入解讀,具體而生動地演繹作為意識形態的儒學是如何成為庶民日常生活的行為指南,從而獲得其...
教化殿堂·古祠堂責任者是安徽省圖書館,時長是37分鐘。主題 徽州建築 責任者 安徽省圖書館責任者 版本 安徽省圖書館 2011年11月 日期 載體形態 時長:37分鐘 館藏信息 安徽省圖書館 描述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徽州祠堂遍布城鄉,現存祠堂最早的建於明弘治年間,至清代,多不勝舉。總祠,作為當時重要的...
教化社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松花江街道的下轄社區。社區介紹 教化社區因轄區教化街得名。社區轄128個居民小組,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2360戶,6475人,有住宅小區4個,住宅樓28棟。轄區有156中學、十九中學等單位。社區居委會駐滿洲里街111號院內。建制沿革 2001年由松花江街道第十五、第十七、第二十一居委會...
《皇權與教化:清代武英殿修書處研究》是項旋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7月。武英殿修書處是專門從事內府書籍刊印、校勘和裝潢的清代皇家出版機構,刊印殿本達六七百種,以“精校精刊”著稱於世。該書以“武英殿修書處”為研究對象,通過大量發掘利用檔案、官書、政典、筆記等文獻資料,系統探究設立始末、...
《德性與教化》是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生。本書對這些思想巨人的眷戀,對西方這一偉大的德性哲學傳統的研究,不僅僅是一種敬畏地跟隨在巨人身後的思想朝聖,更重要的是尋求思想現代性嬗變的機緣,在德性與教化終結的時代探詢奠定良善生活的德性教化。內容簡介 哲學的首要任務是討論和闡明德性生活的...
以文藝教育感化人心的學說。儒家關於文藝的政治功能的理論。意謂文藝可作為禮治的工具。 源起 “教化”一說,始見於《詩大序》:“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說明詩歌...
善施教化是一個漢語辭彙,施:施用,開展,意思是善於通過教育來啟迪、感化人,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出自於《孔子遊春》。出處 "善施教化"出現在國小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3課《孔子遊春》中: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
《教化與工夫:工夫論視域中的陽明心學系統》是2010年四川出版集團和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多旭。內容簡介 陳多旭編著的《教化與工夫——工夫論視域中的陽明心學系統》第一章即通過梳理陽明本人的作聖工夫歷程與其心學工夫論的形成經過,一方面對其學說的產生、形成及其理論特質作一個歷史的、總體的把握,另...
《道德教化與自我教育》是肖海濤等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內容簡介 該書認為,就德育而言,過於注重外在社會規範的約束,實則應強調道德教化,即人性、人心的教化。這需要遵守“整體性精神養成”的原則,注重人的主體性、生命性、生活性、終身性,使個體自律、自由、自主、自化、自成。而自我教育是他我...
”即中原地方,是聰明有遠見的人居住之地,是萬物財用聚積之地,是賢聖實行教化之地,是仁義施行之地,是《詩》、《書》《禮》、《樂》運用之地,是奇異精巧技能試行之地,是遠方國家觀摩嚮往之地,是四方民族效法之地。《史記·秦本紀》裡面,秦穆公親口說:“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晉人由余答之曰:...
鹿野苑位於古迦屍國波羅奈城,今北印印度教聖地瓦拉那西市北方,又稱鹿園,乃遠古梵摩達王時,世尊行菩薩道,身現鹿王教化有情之處,此處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又稱「仙人住處」,五百仙人,曾飛行空中,遇五欲惡緣而墮落,所以又稱為「仙人墮處」。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勸請佛轉法輪,佛觀察外道二仙,阿藍迦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