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姓

寇姓

寇姓,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6%左右。寇(Kòu)姓源出有:以官名為氏、出自姬姓、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公子鱗,屬於以官職稱謂為等。寇姓名人有寇恂寇準寇世勛寇振海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姓
  • 始祖蘇忿生
  • 源流一:以官名為氏。
  • 源流二:出自姬姓。
  • 源流三:蒙古族姓(翁闊特)後轉漢姓寇
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寇恂,寇封,寇俊,寇泚,寇準,寇英傑,當代名人,寇憲祥,寇世勛,寇振海,寇長榮,寇立軍,寇治安,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通用聯,四言通用,五言通用,七言通用,八言以上,

姓氏源流

源流一

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後人蘇忿生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寇。

源流二

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為氏。周朝初年時,衛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為衛國司寇,其後人以寇為氏。

源流三

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①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後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② 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

源流四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公子鱗,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公子鱗,字矔,是春秋時期宋國人,為國開國君主微子啟的第十七世孫,宋襄公子茲父(子茲甫)的庶弟,其兄長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太宰子眱(字魚)。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叩德氏,滿語為Kod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寇氏、叩氏。
⑵.滿族寇侯爾氏,亦稱寇侯嘍氏,滿語為Kohor mongu或Koholo mongu,漢義“鉤、彎曲、鞠躬”,人數不多,在璦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一帶)有四支分布,後多冠漢姓為寇氏。
⑶.滿族寇拉氏,滿語為Kora mongu,漢義“圍繞花園的水渠”,人數眾多,世居璦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一帶),後多冠漢姓為寇氏、關氏等。
⑷.滿族寇達吉氏,滿語為Kodaj mongu,漢義“麻袋、小倉庫、儲物袋”,人數不多,有四個分支,世居璦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一帶),後多冠漢姓為寇氏、孔氏等。

源流六

(遼寧巴爾虎旗暨翁闊特寇氏族史)記載遼寧省岫巖莊河,吉林省安圖、汪清、圖們,黑龍江省望奎,山東威海等地很多寇姓是蒙古族巴爾虎旗翁闊特(後改漢姓寇)而來。

源流七

垢姓來源:
1、一般“垢”姓來源認為是寇準希望後人世世代代以土地為生,勿要當官而改之。也就是寇準之後,既是寇準之後,不管什麼原因改為垢姓,也為寇氏子孫。
2、“垢”姓記載,第一次出現在明朝,燕王(朱棣)掃北得勝後,其兵將王、張、垢三姓在現在的河北省三河市東營村落戶立莊,因王姓人多,取名王甫營。後村北堤埝決口,洪水將村沖為兩半,便分稱東、西王甫營。1967年東王甫營改稱東營,有166戶,795口人,1274畝耕地(縣制記載)。
3、據【山東德州寇氏族譜序】記載:當思萬物本乎天,而人本乎余祖,水源木本,誰能忘情。始祖兄弟三人,名諱俱失,已不能記憶,僅即所記憶者以述始末,相傳自永樂二年兵變由棗強縣徙居慶邑城西南,離城五里居住,名為寇家莊分為三支,桑田肥美子孫繁衍,或以詩書傳家,或以耕耘餬口,老老幼幼,安居樂業,豈非一甚盛事乎。惜余族寒微未得大落所以富貴者少,而貧賤都多,迨其後有以衣食維艱徙居嚴家務者,卞家莊者,遠而至於口外北京三河頭居住,亦良多矣。
此三河市垢姓是否家譜所記支系,需考證確認。

得姓始祖

蘇忿生。關於寇姓,《世本》上說,衛靈公之子郢的子孫,因擔任衛司寇一職,便以官為氏,姓寇。(司寇的官職,設於夏殷,專門負責掌管刑獄方面的事務,相當於司法官。春秋時代,一些大的諸侯國還設有司寇之職,孔子曾為魯國司寇)。《姓氏考略》和《姓譜》也指出,衛康叔任職周司寇,他的子孫以官為姓。而《元和姓纂》上則認為,周有蘇忿生擔任司寇一職,子孫以官為氏。其實,不僅周王室有司寇,中原各大諸侯國也都設有司寇官,由於上古官職大都是世襲,其後裔除繼承了司寇一職的嫡子以外,其餘都可以以寇為姓,所以以司寇為姓的絕不可能只有蘇忿生後裔一支。寇氏,根據歷來的姓氏學者的考證,正是由司寇這種官職而“以官為氏”得姓而來的。另外,據《魏書·官氏志》,魏孝文帝下令鮮卑族貴族改為漢姓,古口引氏改成了與“口”字音近的漢姓“寇”。寇氏儘管成分複雜,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稱盛於上谷昌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市昌平區一帶。望族居馮翊郡(今陝西省大荔縣)。寇氏後人尊蘇忿生為寇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寇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6%左右。寇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寇姓出自先秦時,各朝都設定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為擔任過司寇的人的後代。司寇氏後來簡稱為寇氏。寇姓的起源與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於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蒙古族、滿族寇姓多是蒙古姓(翁闊特)轉變而來。
今北京市,陝西省的商洛市、榆林市、銅川市,重慶市的渝北區、墊江縣,黑龍江省的三江市、綏化市、寧安市、伊春市、望奎縣,湖南省的慈利縣、張家界市慈利縣,四川省的廣元市蒼溪縣、綿竹市、達縣、高縣、南溪縣、巴中市、南充市營山縣、閬中市、宜賓市、郫縣,山東省的菏澤市、聊城市陽穀縣、萊州市、日照市、淄博市臨淄區平邑縣濰坊市安丘縣利津縣微山湖市、巨野縣、濱州市濱城區、威海市、壽光市、諸城市、陽穀縣,天津市,河北省的固安縣、海興縣、泊頭市冀縣撫寧縣、河間縣、衡水市武強縣,承德市隆化縣、朝陽市、丹東市岫巖地區、海城市、大連市莊河縣、興城市,青海省的西寧市,吉林省的安圖縣汪清縣圖們市前郭縣、樺甸市,浙江省的衢州市,山西省的上谷縣、忻州豆羅、榆次市,陝西省的吳堡縣、黃陵縣、周至縣,鹹陽市三原縣淳化縣寶雞市、銅川縣、禮泉縣,河南省的許昌市禹州市、鄲城縣、商丘市、夏邑縣、鹿邑縣楊湖口鎮,永城市、鄭州市新鄭市、西平縣、上蔡縣清豐縣、新縣,汝州市,焦作市的博愛縣月山鎮,新鄉市的封丘縣馮村鄉;湖北省的孝感市、鐘祥市、遂寧市,福建省的德化縣,江西省的上饒市,內蒙古自治區的興安盟呼侖貝爾市、赤峰市、包頭市,貴州省的貴陽市息烽縣,江蘇省的南京市、徐州市、連雲港市東海縣,廣東省的廣州市,安徽省的潁上縣,甘肅省的景泰縣,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的李嶺村,台灣省,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香港特別行政區,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均有寇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寇恂

字子翼。東漢上谷郡昌平縣人。東漢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眾、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潁川,當地士紳向光武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後因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寇恂明習經術,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征將士。他常說:“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後漢書·寇恂列傳》)!他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當時人無不景仰他的長者之風,都認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寇準寇準
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謚威侯。

寇封

劉封,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被劉備收為養子,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蜀漢昭烈帝劉備義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但是後來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後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徐晃共襲劉封,並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劉備深表痛惜。
寇姓

寇俊

(約479~約561)南北朝魏官員。字祖雋。昌平(今山東曲阜南)人。永安二年(529年)出為梁州刺史,鼓勵農民大力發展農業,安定社稷。大統三年(537年)為洛州刺史。逾二年(約東魏興和元年以後),拜為秘書監(國家圖書館官員)。時東魏始建國,圖書多散佚,他下令設令史一職,抄集經籍,按經、史、子、集分部搜列,群書稍備。武成元年(559年),選為驃騎大將軍,進朝與帝面敘洛陽故事。諡號元。

寇泚

唐代中宗朝為長安尉。張仁願朔方,奏用分判軍事。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寇泚兵部侍郎出守宋州,賦詩祖餞詩一首。

寇準

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華州下邽人。為人剛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赴汴梁(開封)會試,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準任同平章事,力排眾議,他力主抗,反對南遷,並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後為王欽若等所讒罷相。天瘩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後貶死雷州。終年62歲。仁宗時追贈中書令,謚忠愍。著有《寇忠愍公詩集》。

寇英傑

字粥臣。山東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任湖北 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將軍府植威將軍、授涵威將軍。民國14年10月,任吳佩孚部第二路軍司令。民國15年3月,吳佩孚任命為豫軍總司令,督辦河南軍務收束事宜。民國16年(1927年)1月去職,寓居天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汪偽政府參謀本部上將參議。

當代名人

寇憲祥

寇憲祥中將 1944年11月出生,山東平邑人。1963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歷任政治指導員, 組織部科長,團政治委員,幹部處長,師政治委員, 38軍政治部主任, 天津警備區政治委員, 第38集團軍政治委員,2001年7月任國防大學副政治委員,2002年1月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2002年晉升中將軍銜。

寇世勛

英文名:jonny
寇姓
出生年月:1954年10月
籍貫:河南洛陽
出生地:台灣台中市
生肖:馬
星座:天秤座
學歷:台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專業
興趣:打籃球、棒球,騎馬,跑車
電視劇:
純純的愛》《長白山上》《深秋楓又紅》《幾番風雨幾番情》《鐵漢嬌娃》《西風的話》《一襲青紗萬縷情》《戰國風雲》《還君明珠》《花好春常在》《梅花特攻隊》《大地兒女》《桃花運》《一加一不等於二》(《我愛珊珊》)《昨夜星辰》《一剪梅》《秋水伊人》《心聲淚痕》《牽情》《上錯天堂投錯胎》《如果有來生》《家和萬事興》《大野英豪》《長江一號》《最想念的季節》《珍珠傳奇》 《昨夜夢魂中》《情義無價》《再回到從前》《真正的溫柔》《貂蟬》《鋤頭博士》《我愛芳鄰》《情系半生緣》《老闆的四個男人》《長官好》《我的爸爸是主播》《黃土地外的天空》《秦俑》《地久天長》《人間天堂》《那一年我們都很酷》《愛在他鄉》《夏日午後》《再牽你的手》《紅塵》《偶像一級棒之老式情歌》《烈火情》(台)(《摯愛奇緣》)《桃花情》《女人花》《鄉野奇談之藍狐情緣》(台)《曾經》《白手風雲》《像霧像雨又像風》《橘子紅了》《護國良相狄仁傑之京都疑雲》《護國良相狄仁傑之風摧邊關》《護國良相狄仁傑之古墓驚雷》《玫瑰花開》(《生死二十天》)《永樂英雄兒女》《上海風雲》《別在夢醒之前離開我》(《夢醒灕江》)《天國之吻》(《天使的歌聲》)《刀鋒1937》《行走的雞毛撣子》(《大豪門》)《第一茶莊》(《斷掌茶娘》(台))《金岸》《暴雨梨花》《夢幻天堂》《鐵觀音傳奇》《大秦直道》《秋去秋來》等等。
電影作品:
成功嶺上》《石榴裙下只有我》《大湖英烈》《生命的花朵》《血戰大二擔》《琴操》等等

寇振海

(1954年11月3日-),男,黑龍江綏化人,中國演員。1971年畢業於黑龍江綏化市第三中學,後入綏化市話劇團任職演員。1978年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一名電影演員。寇振海被稱為“老爺專業戶”。
寇振海寇振海
寇振海1985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進修班學習。上世紀80年代,他在電視劇中主要扮演青年時代的張學良。進入上世紀90年代,開始飾演不同角色。 參演的熱播劇有《我是一棵小草》、《牌坊下的女人》、《51號兵站》等。上世紀80年代,寇振海扮演的張學良深入人心。本世紀初,他因扮演《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黑豹子”而再次紅透螢屏。寇振海在螢屏上不斷以“老爺”身份現身,被觀眾親切地稱為“老爺專業戶”。 著名演員寇振海在銀幕上經常飾演封建家族的嚴肅家長,而在實際生活中,寇振海卻是一個性情中人,對妻子來說,他是一個好丈夫,對兒子來說,他是一個好父親。
代表作品: 《張學良傳奇》 《情深深雨濛濛》  《金粉世家》 《京華煙雲》 《北方有佳人》 《良心無悔》 《再見艷陽天》 等

寇長榮

男,1951年5月生,四川省達川市人。中共黨員。副處級審判員。1988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現任職於四川省達川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行政審判庭庭長,達川地區人大制度法學研究會理事。1982年從事審判工作以來,多次到最高法院、省高級法院參加培訓、不斷學習、擴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面。特別是1989年負責全區行政審判工作以來,對行政審判業務有較深造詣,先後在省、地擔任《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等法的授課並努力司法實踐,嚴於執法,善於執法,解決了司法實踐中較多複雜行政案件的審判問題,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先後寫學術論文4篇,其中一篇論文於92年參加最高法院研討會,並被推薦在上海法學內刊《爭鳴》及《湖北行政》上發表。1993年與張利民,袁正寬等合作撰寫編著了《中國行政審判教程》獲全國法院第三屆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獎,及《審判式工改革辦案程式》一書,作為人民法院審判員崗位培訓教材,該書並榮獲四川省科學成果獎。

寇立軍

1953年10月生,山西永濟人。主治醫師。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永濟市衛生局局長;1970年參加工作,1984-1991年任永濟縣衛生局副局長。兼防疫站站長,1992年任縣(市)衛生局局長,在1993年1月-1994年2月期間兼任市人民醫院院長。他主持衛生局工作期間,永濟的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局班子被市委、政府評為“三好班子”,系統固定資產增長了8倍,從市人民醫院到各鄉鎮衛生院80%都新建了門診、住院大樓,高新醫療設備大幅度增加,市直及鄉鎮85%以上醫療保健單位達到了等級標準,受到了省衛生廳、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的表揚,新建專科6所,社會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其中有近千萬元以上固定資產的兩所,發揮了專病專治的特長,在國內享有一定的聲譽。他要人先後榮獲省好局長、地方病防治先進工作者、初級衛生保健先進個人、地方病防治、離疫工作先進工作者、地區關心老幹部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他十分重視科技改革和研究,多次在國家級和省級專業刊物上發表和學術研討會上交流論文。其中,其中心腦康丸治療中風后遺症研究方面的論文,在1998年韓國召開的國際醫學優秀成果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由他研製的“黃瑞香祖師麻注射液”和“心腦康丸”獲得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黃瑞香注射液、祖師麻注射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7年版)和《山西省藥品標準》(1974年版)。他是永濟製藥廠的創始人。

寇治安

男,1941年2月生,陝西周至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高級教師。1963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教育系,曾在甘南州迭部縣、州教育局工作,現任甘南州合作一中高級教師、州政治教研會會長兼秘書長、省政治教研會、中華愛國主義學會、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等職務。工作以來,他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理論和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先後給災區、民族教育、民眾和學生資助人民幣1.5萬餘元、衣物300多件、糧票2000多斤;為20多個農牧民村莊制定了發展規劃,辦起了文化室和夜校,籌建了13所國小,給各級領導寫工作建議信51封。在數十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總結一套科學的備課法、四段式教學法、考核命題法、親職教育法、農牧民教育法和中學八項社會實踐教育法;在報刊、電台發表新聞稿件300多份,教育、教學科研論文56篇,其中獲獎23篇;編寫並出版藏、漢文課本、中學政治課教案、中考、高考能力訓練叢書和全國優秀教育心理學科研討文集等著作10餘本。其業績被載入《中國教育專家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社州之魂》、《中國改革者》等10部書籍之中,並被全國10多家新聞、出版、教育和科研單位聘請為顧問、編委、記者、視察員、評論員、研究員和教授等,成為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和對中國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的知名專家學者。

郡望堂號

郡望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定同名行政區左馮翊,與右扶風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陝西高陵)。
上邽郡【上邽(讀作:guī)】:亦稱天水郡。本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後改為上邽縣。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上谷郡:戰國時期,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後置上谷郡,治所沮陽(今河北懷來),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帶地區。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後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了上黨地區的一部分,戰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難以考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劃轄治範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後周政權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後,廢並原壺關縣,建上黨縣,並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存在,但之後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堂號

馮翊堂:以望立堂。
上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上谷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東海寇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連雲港市。
蒙古族莊河寇氏族譜(巴爾虎翁闊氏),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手寫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莊河市。
寇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省深縣關山鄉西李秋村。
河南偃師寇氏家譜,(現代)寇武興、寇丙善主編,2001年計算機排印本。註:始遷祖為[宋]寇紹統。
四川高縣寇氏家譜,(現代)寇國強主編,2004年計算機雷射照排膠印本。公開出版,原稿現被收藏在四川省高縣落潤鄉
甘肅中泉寇氏族譜,(現代)寇宗和、寇宗明、寇宗惠等修,2006年計算機排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甘肅省景泰縣中泉鄉。慶陽市什社鄉李嶺村寇氏家族譜。

字輩排行

甘肅中泉寇氏天財房字輩:“世永宗明德邦庭”。
四川高縣、南溪、翠屏寇氏字輩:“朝廷崇政學庠序育英才樹立仁和禮厚德惠眾賢信義傳佳教法紀常守全恆有凌雲志九洲建樂園”。
四川廣元寇氏字輩:“千萬尹中繼永志德黑芳”。
四川廣元寇氏字輩:“先萬世宗紀永治德含芳隆禮自榮耀純仁定顯昌經倫觀國彥勛烈輔朝綱世守忠和義三多慶發祥”。
四川岳池寇氏字輩:“觀恆升太正大光明”。
四川南充寇氏字輩:“德含芳隆禮自榮耀純仁定顯昌經倫觀國彥勛烈輔朝綱世守忠和義三多慶發祥”。
四川閬中寇氏字輩:“記永治德含”。
江蘇南京寇氏字輩:“裕崇步書堂健恆中大義丞文章開世”。
江蘇連雲港寇氏字輩:“裕從步書堂見恆”。
山東諸城寇氏字輩:“文永維吉電(介)常青英宗”
山東菏澤寇氏字輩:“夫朝良尊先學”。
山東陽穀寇氏字輩:“電廣金英洪合懷玉之(自)青(慶)”。
湖北遂寧寇氏字輩:“天開子華……”
湖北寇氏一支字輩:“邦家志榮興”。
河北衡水武強寇氏字輩:“成鴻春如錫本”。
江西上饒寇氏字輩:“恆學端方貴瀾挺”。
巴爾虎蒙古翁闊氏寇氏字輩:“福善章力”。
馬來西亞阿巴州寇氏字輩:“文寶萬世玉立子國家榮華慶昇平”。
黑龍江寇氏一支字輩:“連永殿德萬世昌”。
黑龍江望奎縣一支字輩:“來文德芳勝 俊英治美良”。
遼寧寇氏一支字輩:廷士永忠連,文恆輔世安,進修仁志遠,生育義為先。
吉林寇氏一支字輩:“學玉憲寶彥”。
寇氏一支字輩:“興希廷仕成文司治萬大景行唯賢順正從先佳貴常保學級永傳啟明方美安守能全屯宗之本應時德元”。
寇氏一支字輩:“邦家志榮興”。
寇氏一支字輩:“國洪萬世明光顯”。
寇氏一支字輩:“恆學端方貴闌挺”。
寇氏一支字輩:“正直承先訓傳江....(未完,需要補充(重慶墊江))”
洛陽寇氏家譜:“萬玉德永新 世傳賢哲勛 文運照國瑞 恩榮景寶純 豐隆慶和泰 福祿壽廣林 寬厚忠信義 聚富貴長存”
河南紂城寇氏(寇準第43代孫起)家譜字輩:國思永萬世 學乃如其心
資料有待補充。

通用聯

四言通用

姓啟司寇;
望出上谷。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國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初上谷昌平人寇恂,字子翼,世代為地方豪強。劉秀占據河內,任他為河內太守,負責轉輸軍需物資。又歷官潁川太守汝南太守。後隨劉秀出征經過潁川時,百姓攔著路懇求:“願從陛下那裡再借寇君一年。”於是,被留下撫慰百姓。後來,圖形繪於雲台閣。下聯典指北宋政治家寇,字平仲,華州下部人。太平興國年間進士,景德初年任宰相,當時遼兵南侵,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抗敵,促使真宗親自到澶淵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後封萊國公。著有《寇萊公集》。
潁川留撫;
萊國孤忠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寇恂從光武征潁川盜,賊平,百姓遮道曰:“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鎮撫之。”下聯典指宋寇準封萊國公(見上聯)。
植竹遺愛;
還結清操。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寇準事典。下聯典指北周·寇儁事典。

五言通用

流月揮金戈;
驚風折寒木。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兵部侍郎、詩人寇泚度塗山》詩句聯。

七言通用

三千世界談笑里;
百萬貔貅杯酒中。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巴東縣寇公(準)祠聯。寇準任縣令時的官府建築以及宋人為紀念寇準而修建的寇公祠遺址基本保存完好。這些遺址規模大,布局嚴謹。寇公祠遺址上發現了許多極具宗教色彩的圓雕獸首。舊縣坪遺址還發現了建於六朝時期的城牆和官府,比宋代更加壯觀。另有一段長約24米的用花紋磚砌成的牆壁,數排排列整齊直徑在1米左右的圓坑以及用方磚壘成的正方形祭台,使古巴東城再添神秘。
好向上天辭寶貴;
卻來平地作神仙。
——宋·魏野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宋代文學家魏野贈寇忠愍(準)聯。

八言以上

蒨桃獻詩,惜縑有意;
白門工曲,落溷誰憐。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寇準嘗賜諸妓每人一縑,其妾蒨桃獻詩諷之。詩云:“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縑輕,不知織女寒窗下,多少功夫織得成。”下聯風典指明末名妓寇白門工於度曲,為朱國弼所娶,國破後流落樂籍中。
揭眾名於縣門,歡輸逋賦;
植雙柏於官署,愛比甘棠
——佚名撰國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北宋大臣寇準,字平仲,下邽人(見上題頭《三、歷史名人》介紹)。
識量非凡,布興學勸農善政;
文武俱備,長牧民御眾高材。
——佚名撰寇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寇俊的事典。寇俊,字祖俊,昌平人。累官梁州刺史,入關拜秘書監。興學勸農,有惠政。下聯典指東漢雍奴侯寇恂的事典。寇恂,字子翼,昌平人。初為郡功曹,後拜偏將軍,先後歷河內潁川汝南太守。經明修行,人稱長者。卒謚威,圖形雲台。
北門資鎖鑰,寧止賑災恤患;
中士借循吏,世傳臥轍攀轅。
——佚名撰寇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寇準,景德元年拜相,力排眾議,促使宋
真宗御駕親征契丹於澶州,訂“澶淵之盟”,大振宋室聲威。下聯典指東漢·寇恂事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