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獅子頭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蔥、姜、
雞蛋等配料斬成肉泥,做成拳頭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紅燒,肥而不膩。但現代一般會用較多瘦肉。
徐珂在《
清稗類鈔》明確記述:“獅子頭者,以形似而得名,豬肉圓也。豬肉肥瘦各半,細切粗斬,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
蝦仁、
蟹粉。以黃沙罐一,底置
黃芽菜或
竹筍,略和以水及鹽,以肉作極大之圓,置其上,上覆菜葉,以罐蓋蓋之,乃入鐵鍋,撒鹽少許,以防鍋裂。然後,以文火乾燒之。每燒數把柴一停,約越五分時更燒之,侯熟取出。”
該菜歷史悠久,宋人詩云:“卻將一臠配兩蟹,世間真有揚州鶴”。將吃
螃蟹斬肉比喻成“騎鶴下揚州”的快活神仙,可見
蟹粉獅子頭一菜多么鮮美誘人了。清代《
調鼎集》中就有揚州“大劗肉圓”一菜,其製法如下:“取肋條肉,去皮,切細長條,粗劗,加
豆粉,少許作料,用手鬆捺,不可搓成。或炸或蒸(襯用嫩青)”可見
獅子頭一菜在清代就為社會公認了。
獅子頭一菜的烹製極重火功。用微火燜約四十分鐘,這樣,制出後便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了。
揚州獅子頭有清燉、清蒸、紅燒三種烹調方法,至於品種則較多,有
清燉蟹粉獅子頭、
河蚌燒獅子頭、風雞燒獅子頭。
獅子頭就是丸子的一種。
鐵獅子頭這道菜,其出處是因為
神醫喜來樂的家——河北滄州,而滄州的的鐵獅子是一景,所以就叫這丸子鐵獅子頭了。主要是它的個大外焦里嫩。也有
紅燒獅子頭的,做法很多。還有龍眼獅子頭。
清蒸獅子頭。有的地方叫四喜丸子。做法基本一樣。
紅燒獅子頭
材料
五花肉150克、馬蹄10克、
冬菇10克、青菜心5棵、生薑片少許。
調味料
花生油500克(實耗油100克)、鹽12克、味素10克、白糖5克、生粉30克、雞湯150克、老抽王10克、麻油5克。
製作過程
1.五花肉剁成肉泥,馬蹄、
冬菇切米,加入鹽、味素、生粉打至肉起膠,作成四個大丸子。青菜心用開水燙熟撈起擺入碟內,生薑切片。
2.燒鍋下油,油溫130度下入大
肉丸子,炸至外金黃內熟撈起待用。
3.鍋內留油,下入薑片、加入雞湯、放入大肉丸子,放鹽、味素、白糖、老抽王,用小火燒至汁濃,再用濕生粉勾芡收汁裝碟即成。
清燉蟹粉
做法
1.將去皮豬五花肉切成石榴珠大的顆粒狀,再剁成餡,具體肥瘦比例為4:6,用蔥、姜、料酒、水製成蔥姜酒水,調入餡中,放鹽、少許胡椒粉,順方向攪拌,放入
河蟹肉待用。
3.取沙鍋注水燒開,放蔥段、薑片、料酒,再將肉餡團成約100克-150克重的肉圓,頂端放河蟹黃,入沙鍋,小火燉約兩小時,撇去浮油,放味素、鹽,再投入燙好的菜心略燉即可。
口味
原湯原味,“
獅子頭”,即揚州話說的“大 斬肉”,北方話叫“大
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據說它的“遠祖”是南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
宜豐獅子頭
原料
豬前胛心肉500克,上等糯米400克,香菇10克,
荸薺50克,
雞蛋1個,薯粉25克,以及鹽、味素、生薑等為原輔材料。
製作
將肉剁細,加入
雞蛋、薯粉、食鹽、味素、生薑拌勻。另把削皮後的
荸薺與香菇剁細,把糯米放在沸水中,泡至半熟時撈起,用冷水洗,用一半與肉、荸薺、香菇等做成25克重的丸子,另一半放入盤內,將丸子粘上糯米,上蒸籠以旺火蒸熟。
傳說
傳說
隋煬帝到揚州觀看
瓊花以後,留連江南,觀賞了無數美景。他在揚州飽攬了
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以後,對園林勝景,讚賞不己,並親自把四大名景更名為千金山,帽兒墩,
平山堂,瓊花觀。回到行宮之後,又喚來御廚,讓他們對景生情,做出四個菜來,以記念這次的江南揚州之行,(古時有用菜餚仿製園林勝景的習俗。)御廚詹王,費盡心思,做出了四樣名菜。這四個菜是
松鼠桂魚、金錢蝦餅、
象牙雞條、葵花斬肉。隋煬帝品嘗以後,非常高興,於是乎,賜宴群臣,一時間成為佳肴,傳遍江南。官宦權貴宴請賓客也都以有這四個菜為榮,奉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盤玉膾,佳饌俱陳。這一天,郇國公宴客,命府中名廚韋巨元做松鼠桂魚,
金錢蝦餅,象牙雞條,葵花斬肉四道名菜,並伴有山珍海味,水陸奇珍。賓客無不嘆為觀止。當葵花斬肉一菜端上時,只見用巨大的肉圓做成的葵花心,美輪美奐,真如雄獅之頭。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賓客勸酒道:“公應佩九頭
獅子帥印。”郇國公舉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夕之會,葵花肉不如改為‘獅子頭’。”自此
淮揚名菜,又添一道“獅子頭”,紅燒,清蒸,膾炙人口。
清代,
乾隆下江南時,把這一佳肴帶入京都,使之成為
清宮菜之一。嘉慶年間,甘泉人
林蘭痴著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詠了揚州的“葵花
肉丸”。其序曰:“肉以細切粗斬為丸,用葷素油煎成葵黃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詩云:“賓廚縷切已頻頻,團此葵花放手新。飽腹也應思向日,紛紛肉食爾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