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縣

長治縣

長治縣(舊地名,現已更名為上黨區),山西省長治市下轄縣,地處太行山脈中段西麓,居上黨盆地腹地,東迤壺關縣,西鄰長子縣,南毗高平市、陵川縣,北連長治市郊區,為中國人口密集縣份。2012年,長治縣設定6鎮5鄉,254個行政村。2012年,長治縣總人口為32萬人。國土面積為483平方公里。

長治縣氣候屬寒溫半乾燥區,年均氣溫 9℃,一月零下6.2℃,七月22.9℃,年降雨量411毫米,霜凍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60天。2012年,長治縣內資源豐富,煤田面積達 242平方公里,儲量34億噸以上,素有“煤鄉”之稱。2012年,長治縣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穀子、玉米等。長治縣名勝古蹟頗多,較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觀、看寺正覺寺、南王慶龍泉寺、東呈古佛堂、八義法雲寺、李坊洪福寺、原家莊的東泰山廟和八義瓷窯遺址等。

2012年長治縣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969萬元,增長12%;第二產業1344877萬元,增長16.9%;第三產業453215萬元,增長8.9%。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3.1%、72.5%和24.4%。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治縣
  • 外文名稱:Changzhi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 山西省 長治市
  • 下轄地區:13個鄉鎮
  • 政府駐地韓店鎮
  • 電話區號:0355
  • 郵政區碼:047100
  • 地理位置:長治市南部
  • 面積:483平方公里
  • 人口:35萬(2016年)
  • 方言晉語上黨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八寺塔、五鳳樓
  • 機場:長治王村機場
  • 火車站長治縣站
  • 車牌代碼:晉D
  • 行政代碼:140421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地方特產,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縣名取“長治久安”之意。

歷史沿革

春秋,時為黎侯國。
西漢,置壺關縣,屬上黨郡。
東漢末,為上黨郡治。
晉初因之,後廢。
北魏,太平真君年間為上黨郡治,未置縣。
隋開皇中年置上黨縣,唐、五代、宋、金、元均稱上黨縣。
隋大業初年,仍為上黨郡治。
唐,為潞州治,宋為隆德府治,金、元為潞州治。
明洪武二年,上黨縣廢入潞州。
嘉靖七年析置縣,稱長治縣,為潞安府治。
民國,屬冀寧道。
1945年10月,解放後兼置長治市
1958年10月,長治縣與潞城縣合併為潞安縣,後又併入長治市。
1962年,於長治市南部設長治縣,屬晉東南專區管轄。
1971年,縣領導機關由長治市遷至韓店鎮。
1983年劃歸長治市管轄,至今。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山西省調整長治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8〕87號),撤銷長治縣,設立長治市上黨區,以原長治縣的行政區域為上黨區的行政區域,上黨區人民政府駐韓店鎮迎賓西街295號。
2018年11月23日,長治市上黨區正式掛牌成立,長治縣正式更名為上黨區。

行政區劃

2013年,長治縣下轄6個鎮,5鄉:韓店鎮蘇店鎮賈掌鎮蔭城鎮八義鎮西火鎮南宋鄉西池鄉東和鄉郝家莊鄉北呈鄉
長治縣行政長治縣行政

地理環境

地貌

長治縣隸屬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脈中段西麓,居上黨盆地腹地,東迤壺關縣,西鄰長子縣,南毗高平陵川縣,北連長治市郊區,為中國人口密集縣份。

氣候

長治縣氣候屬寒溫半乾燥區,年均氣溫 9℃,一月零下6.2℃,七月22.9℃,年降雨量411毫米,霜凍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60天。

水文

長治縣內水源較缺,主要河流濁漳河的支流陶清河和蔭城河遍布南部山地,出平川後沿西界北流入漳澤水庫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2012年,長治縣內資源豐富,煤田面積達242平方公里,儲量34億噸以上,素有“煤鄉”之稱。

生物資源

2012年,長治縣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穀子、玉米等。

人口民族

2012年,長治縣總人口為32萬,非農人口為4.91萬人。有漢族滿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民族。

經濟概況

綜合

2012年,長治縣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969萬元,增長12%;第二產業1344877萬元,增長16.9%;第三產業453215萬元,增長8.9%。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3.1%、72.5%和24.4%。

第一產業

2012年,長治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09208萬元,同比增長34.6%;實現農業增加值56969萬元,增長1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623.3公頃,比2011年下降2.7%。2012年糧食總產量142740.3噸,增長8.4%,其中夏糧產量達到3640.9噸,下降18%,全年糧食畝產485公斤,增長11.5%;油料作物總產量為209噸,增長70%;蔬菜總產量為129022.7噸,下降2.7%。

第二產業

2012年,長治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918340.3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8.58%,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258501萬元,比2011年增長16.8%。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6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61260萬元,增長1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增加值1118661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9.61%。

第三產業

2012年,長治縣郵電通信業穩步發展。2012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完成21957萬元,比2011年增長10.7%。其中:郵政業務量完成1403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4.06%;移動公司完成14950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8%;聯通公司完成4816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4.38%;北方電信完成788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69.84%。固話通信規模萎縮,長治縣固定電話用戶19925部,同比2011年下降32.6%。移動通信高速發展,長治縣擁有行動電話用戶230496戶,同比2011年增長16.5%,其中聯通公司54478戶,移動公司161338戶,北方電信14680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長治縣共有104所學校,其中,普通中學14所,職業中學1所,國小85所,幼稚園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年招生數15921人,畢業學生13882人。年末在校學生52445人,其中,女性26650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9192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841人,國小在校學生22694人,幼稚園在校學生8647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71人。國中三年保留率99.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3.1%。

社會保障

2012年,長治縣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2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0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100%。

交通運輸

2012年,長治縣太焦鐵路和太原至大口乾線公路穿越西部,中部有長治至陵川支線公路縱貫全境,長治縣簡易公路溝通所有鄉鎮,交通比較發達,有太長高速、長晉高速、長邯高速等,境內沒有火車站。

地方特產

南和黑砂鍋
南和黑砂鍋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無論是家庭還是大酒店的餐桌上總離不了“砂鍋”,砂鍋燉肉、砂鍋燉豆腐、砂鍋燉排骨等菜餚頗受人們的喜愛。
柳編
柳編
西池鄉的柳編久負盛名,當地的農民用柳條編制的簸箕、圪栳是農家打場晾曬和汲水的重要工具,卜籮則是農家婦女放置針頭線腦必不可少的用品。
西陝韭菜
西陝韭菜
長治縣蔭城鎮西陝村生長的韭菜,根微紅,葉嫩綠,聞之香味撲鼻,食之味純爽口,十里八鄉對其情有獨鐘。
神農泉水
神農泉水
長治縣神農純天然山泉水位於本縣西南部師莊境內。這裡有遠近聞名的羊頭山,又名首陽山。此山高峻挺拔,海拔1300餘米,它西臨長子南接高平,綿延近百里,山頂松木茂盛,山腰灌木叢生,山澗溪水長流。
蔭城鐵貨
蔭城鐵貨
長治縣雄山腳下的蔭城鎮,因歷史上生產的鐵貨曾遠銷俄羅斯、日本、朝鮮、尼泊爾、不丹等十多個國家,而有“萬里蔭城”之稱。

風景名勝

八義窯址
八義窯址
窯址分布在村北,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瓷窯已毀,地表可見殘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遺址斷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燒料等堆積十分豐富。50年代進行過調查發掘,共發現了18座瓷窯遺址,對採集到的瓷器
長治縣玉皇觀長治縣玉皇觀
玉皇觀
創建年代無考。據大殿正脊大吻、正門門扇題記,明萬曆四十一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現存建築五鳳樓和東配殿為元代遺構,余皆為明清所建。
長治縣都城隍廟長治縣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
創建東漢,後歷代多次重建,現存建築為明清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現存山門、戲台、獻亭、正殿、夾殿、鐘樓、鼓樓、廂房、廊坊、耳房等古建築50餘間。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檐硬山頂。
東呈村古佛堂
東呈村古佛堂
在長治縣城北5公里東呈村左側。創始年代無考。相傳古時此地土崖崩陷,凸出一丘,形如佛像,人稱古佛,建廟祀之。
炎帝遺址首陽山
炎帝遺址首陽山
首陽山又名羊頭山,位於長治縣西南部的師莊鄉境內,它西延長子,南接高平,臨頂遠眺,三縣景色,因主峰上有兩塔如雙錐直刺青天,當地人又稱其為錐錐山。
老雄山森林公園
老雄山森林公園
老雄山,又稱雄山,位於長治縣南部,方圓六、七十里,海拔1419.5米,堪稱上黨群山之王。整個山勢三峰對峙,雄偉疊蟑,象一條巨龍游弋在蔭城、西火、南宋三個鄉鎮之間。
黎都公園
黎都公園
黎都-羊頭嶺,又叫黎侯嶺,面積約6平方公里,嶺上最高點海拔1047米,清光緒版《長治縣誌》記載:“黎侯嶺,縣西南三十里,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諸山皆石,此獨土山。”遠古時期,華夏始祖炎帝率領其部落順河東下,登上太行山,進入現在的長治縣境內。這裡河澤縱橫,林茂草豐,動物密集,十分適宜原始人類的穴居漁獵生活。於是在今羊頭嶺設立國都,建立古老的耆國。以此為中心在長治縣境內嘗百草,識五穀,傳農耕,首先完成了人類社會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社會變革,開創了農業種植之先河,被人們尊稱為“神農氏”,世世代代受到炎黃子孫的敬仰。
法雲寺
法雲寺
法雲寺在山西長治縣城南12公里西八義村內。創建於唐,宋、元、明各代均經重修。現存前殿為宋代遺構;後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風格;其餘廂房配殿皆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約1米,殿身寬廣各各三間,六架椽,懸山式屋頂,出標甚長,約合次間之半。殿頂坡度平緩,檐頭翼出較大,琉璃脊獸全為明代風格,製作工精。檐下僅施柱頭斗拱。殿內梁架露明,砍削規整,形制手法全屬宋金風格。後殿略大於前殿,通長用一根普拍枋,檐下各施補卷草,梁架露明,但多為圓材構成,沿襲金作法,裝修和殿頂脊飾明代已改制。
長治正覺寺
長治正覺寺
長治正覺寺始建於唐大和年間(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時期均予重葺。現存建築後殿為金代遺構,東西配殿為元代重建,過殿為明代建築。寺坐北朝南,南北長64米,東西寬32米,占地面積2448平方米。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過殿、兩側為配殿,後院北面為後大殿。
丈八寺塔
丈八寺塔
丈八寺塔寺內大殿有石佛立像,高一丈八尺,故寺稱丈八寺,塔亦稱丈八寺塔。現存建築有山門、大殿、垛殿及東西配殿,皆為清代所築,唯寺內西南隅的丈八寺塔,為唐代原物。塔平面方形,九層,高約16米。塔不做基座,只砌一高0.30米的台基,台基之上為第一層塔身,為四層石塊砌築,南向開券門一道,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均俱高三磚,每層塔檐疊澀收分出檐,平面逐漸縮小。塔內為一方形空筒,上下直通。塔身一層西側鑲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丈八寺重修塔記》碣一塊。從碑中所載及塔的形制來看,塔除基部為清人補修外,余皆唐代原物。
長治炎帝廟
長治炎帝廟
長治炎帝廟原名北禾村,傳說為炎帝嘗白谷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農城的羊頭山之地,故得名。廟創建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現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積700平方米。正殿,亦稱五穀神殿,廣深三間,六架椽屋,硬山頂形制。殿身較短,斗栱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頭斗栱五鋪作出雙昂,並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斗栱肥碩,用材粗壯。殿內使用減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徵顯著。檐下懸掛著清順治年間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
東泰山廟
東泰山廟
東泰山廟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年間重修,後歷代屢有修葺。廟坐東朝西,三進院落,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重樓、戲樓、獻亭、正殿、後殿等七座建築,兩側建有鐘、鼓樓、廂房、南北0(梳妝樓)、南北垂花門、配殿、廊房、耳殿等建築,均為明代遺構。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大院建於明代中葉,為當地一商人住宅。現尚存4處院子、六進院落,其中東、西院較為完好。大院平面布局緊湊合理,院與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盜等功能的設計。大院所有門窗裝修、柱礎、博風、懸魚、惹草等木石磚雕十分精美,別具一格。高樓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一座明代的防禦性高層建築。高20餘米,上下分五層,面闊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通體青磚砌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