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時,就曾由鄧淵編寫代記十餘卷,以後崔浩、高允等繼續編寫魏史,都採用編年體。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李彪參加修史,始改為紀傳體,大概編寫到拓跋弘統治時代。以後,邢巒、崔鴻等先後編寫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肅宗(元詡)三朝的起居注。北魏原有鄧淵所
基本介紹
- 書名:魏書·官氏志
- 又名:官氏志
- 作者:魏書
- 卷數:百二十四卷
- 本紀:十二卷
- 列傳:九十二卷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時,就曾由鄧淵編寫代記十餘卷,以後崔浩、高允等繼續編寫魏史,都採用編年體。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李彪參加修史,始改為紀傳體,大概編寫到拓跋弘統治時代。以後,邢巒、崔鴻等先後編寫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肅宗(元詡)三朝的起居注。北魏原有鄧淵所
魏書·官氏志魏書簡介 編輯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時,就曾由鄧淵編寫代記十餘卷,以後崔浩、高允等繼續編寫魏史,都採用編年體。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李彪參加...
叱乾,鮮卑古姓,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叱乾氏源出鮮卑叱幹部。現僅陝西省鹹陽市彬縣永樂鎮叱家村和趙家莊村仍有少量叱乾複姓。...
《魏書·官氏志》:“凡與帝室為十姓,百世不通婚。”宋 陸游 《村女》詩:“白襦女兒系青裙,東家西家世通婚。”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一:“兄弟之國,禮...
中文名 賀蘭 主要名人 賀蘭進明、賀蘭敏之 出自 鮮卑族 史載 《魏書·官氏志》 複姓.賀蘭 其姓來源有二:1、出自古氏北方鮮卑族姓氏;2、出自賜姓,西魏賜...
出自古鮮卑族姓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時,有代北複姓屈突氏、屈男氏隨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改為漢姓屈氏,西魏時又恢復為屈突氏。...
官名。代王(北魏追謚昭成皇帝)什翼犍置,員四人。《魏書·官氏志》雲:“主顧問,拾遺應對,若今之侍中、散騎常侍也”。...
賀賴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hè lài,指複姓。出自《魏書·官氏志》。...... 賀賴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hè lài,指複姓。 [1] 出自《魏書·官氏志》。...
詞語解釋(1).固定的名額。《魏書·官氏志》:“長德職比中散大夫,無常員。”《新唐書·來濟傳》:“妃有常員,今別立號,不可。”宋 曾鞏 《<唐令>目錄序...
【三十六曹】北魏初期尚書諸曹的統稱。《魏書·官氏志》:“皇始元年,始建曹省,備置百官……(天興)二年三月,分尚書三十六曹及諸外署,凡置三百六曹,令大...
《魏書·官氏志》:“ 賀兒 氏,後改為 兒氏。”參考資料 1. 賀兒 .線上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9-04-28] 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
官名。北魏前期置。《魏書·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內外百官屢有減置,或事出當時,不為常目,如萬騎,飛鴻,常忠,直意將軍之徒是也。舊令亡失,無所...
官名,這是八部大人的簡稱,又稱八部大夫、也稱八部帥。北魏置,掌督本部耕種,改遊牧為定居農耕等。見《魏書·官氏志》,參看“八部大夫”條。 ...
論文:《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會及其歷史書寫——以<魏書·官氏志>為中心》,《歷史研究》2012年第4期,36-51頁。 論文:The Studies Conducted in 2010 within The ...
複姓。《魏書·官氏志》:“ 賀葛 氏,改為 葛氏。”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賀葛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7次歷史版本 最近...
北魏宗族十姓,與鮮卑拓跋氏同宗族諸姓。據《魏書·官氏志》載,至拓跋鄰時“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攝領之,乃分其氏”。和拓跋氏合稱八姓。其中拓跋氏,由拓跋鄰...
在史籍《魏書·官氏志》中所記載的拓跋·浚(公元440~465年),即為北魏高宗文成皇帝(公元452~465在位),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嫡孫,即監國視政、太子拓跋·晃...
侯莫陳氏,北魏一個鮮卑族遊牧部落叫侯莫陳,這個部落里的人,便以侯莫陳為姓。《魏書·官氏志》上說:“次南侯莫陳氏,後改為陳氏。”...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複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潘」氏單姓。② 清康熙末年,台灣岸里大社(今台灣省台中市神...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可單氏、阿單氏、渴單氏,入中原後一併改為單姓單氏。單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
官名。原為少數民族首領稱號,十六國代拓跋什翼犍建國二年 (339) 沿用此名。《魏書·官氏志》:“其諸方雜人來附者,總謂之‘烏丸’,各以多少稱酋、庶長,分...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薄奚氏、達奚氏均為改奚氏。”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中有達奚氏部族,族人以部名為姓氏,後在北魏高祖孝文皇帝拓拔·宏進行...
(見《魏書·官氏志》) [2] 比丘佛教含義 編輯 比丘: 巴利文:Bhikkhu, 梵文: Bhik u,又作比呼。意譯乞士(乞食)、董士、破煩惱(破惡)、除饉、淨命。滿...
據《魏書·官氏志》上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統稽氏、紇奚氏,遷徙定居中原後,改為漢姓嵇,遂成嵇氏。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屬於漢化改姓...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皆改為漢字單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後代,據《漢上谷長史侯相...
見《魏書·官氏志》演變:此支苟氏後又於苟旁加反文以敬字為姓直至唐末。此支部分後裔南遷後又去口加厶為芶氏。《敬(Gou)姓家譜》...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得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後孝文帝改為元氏。自是拓跋降為庶姓。”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