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史,顧名思義,就是學術意義的詮釋。潘姓是一個華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史
- 釋義:關於潘氏、潘姓、潘的全部涵義
- 屬性:希臘文Pan的音譯
- 來源:出自姬姓
潘字註解,潘姓來源,出自羋字,複姓所改,出自姚姓,楚之望族,潘氏名望,潘姓遷徙,滿城風雨,陰陽玄機,郡望堂號,堂號,郡望,
潘字註解
關於“潘”字,《辭海》(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註解是:
1.潘 。希臘神話中的畜牧神。人身羊足,頭上有角,住在山林中保護牧人,獵人。愛好音樂,創製排簫,常常領山林女神舞蹈。(在最近大片《那密婭傳奇》里那個半羊人的外貌於辭海中所給出的圖片相同)
2.潘(Pan):牧神,赫爾墨斯之子;長著一對羊角和一雙羊蹄。是個出色的作曲家和笛子演奏家。快樂和頑皮好色的神,經常和山林的女仙們跳舞。然而,由於他醜陋的外表,總找不到老婆。
潘姓來源
出自羋字
出自「羋」,以字為氏。春秋時,楚國的潘氏是公族子弟的後代,在楚國是很有勢力的家族。據《通志*氏族譜》及《潘岳家譜》載,春秋時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楚成王時任世子商臣之太師。《 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羋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於潘,謬矣。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後漢有潘勉。”《姓氏尋源》記載,潘姓是“楚公族羋姓之後,以字為氏”,並舉出楚穆王之大臣潘崇為代表人物,但對於潘姓起於何時,以誰的字為氏都沒有說清,只知出於潘崇之前。
複姓所改
為鮮卑族複姓所改
① 南北朝時,曾有一支少數民族被賜姓潘。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複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潘」氏單姓。
② 清康熙末年,台灣岸里大社(今台灣省台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台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台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如滿、水、京、蒙、土家、彝、瑤、仫佬、回、壯、布依均有潘姓。
出自姚姓
出自姚姓,為上古舜帝之後,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姓氏》載,舜帝生於姚墟稱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後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北。商朝時,舜的後裔建潘子國,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潘氏。
楚之望族
楚成王時,潘姓中有名為潘崇者曾為太子商臣之老師,在楚成王預謀另立太子時,潘崇極力支持太子商臣,並成功地使之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並且還把自己任太子時的財產全部賜給他。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後人念潘崇興潘姓有功,便尊他為潘姓的得姓始祖。這種觀點,其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出現的春秋時代的潘姓人氏,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潘氏名望
家族名人:潘氏在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知名人士。三國時有名將潘璇、潘璋,皆為東吳猛將,戰功彪炳史冊。西晉文學家潘岳,工詩賦,與陸機齊名,同時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後人常用“貌似潘安(岳)”來形容俊俏男兒。其侄潘尼,亦為有名的文學家,世稱二人為“兩潘”。潘安(?~300),字安仁,西晉中牟(今河南省中牟縣潘家莊)人。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為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詩,為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誅。亦稱為潘河陽﹑潘安。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為宋初名將。從石守信平揚州﹑定金陵﹑北伐太原皆有功,官至忠武軍節度使,封韓國公,卒謚武惠。他跟隨宋太祖滅南漢、南唐、北漢,官至忠武軍節度使,負責北方邊防。雍熙三年(986年)進攻遼國時,他因指揮失當,致使名將楊業陷敵重圍戰死,敗歸後被朝廷降職。明代水利家潘季訓、文學家潘之恆、大臣潘臣是此時的潘姓名士。清代,則有博學多才的大學者潘來、史學家潘檉章、學者潘耒等。現代畫家潘天壽也是潘姓人中的佼佼人才。按人口數量來計算,潘姓為中國第五十二大姓。潘峰(1915-1994),安徽省六安市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少將。潘瑞吉(1945.10-——),浙江省永嘉縣渠口鄉泰石村人。196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潘姓遷徙
發源於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兩支潘姓,他們在血緣上實同出一源,即都是黃帝的子孫。潘姓早期在河南發展,唐代擴展到河北、陝西等地。第一次進入廣東是在西晉年間,後又發展到湖北、江蘇、浙江。第一次進入福建是在唐代(現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盤龍村),後又遷居廣東、雲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間,潘姓第一次移居台灣。由於《史記》載有潘崇的事跡,故潘氏大多以潘崇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為楚大夫;孫子潘黨,繼為大夫。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至三國時發展興旺,魏晉時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晉時,有潘姓北遷於廣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時又有潘姓遷入 今湖北隨縣及浙江杭州等地。唐宋時,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歷史上另外兩個郡望。宋代以後潘姓是以我國南方為其繁衍的主要地區。潘姓南遷於福建,始於唐初,是自河南固始遷去的。至宋時,潘氏再由福建進一步遷居廣東、雲南等地發展。明清時期,潘姓已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地望分布]:潘氏屬地--滎陽郡,今河南省滎澤縣;河北廣宗郡,河南河南郡。
滿城風雨
潘大臨,字邠老,黃岡(湖北省黃岡)人。著有《柯山集》二卷,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畫,並擅長於書法,與其弟潘大觀都以詩聞名。潘大臨家境不好,但寫的詩卻優美動人,受到名家的稱讚。據記載,有一年重陽節,窗外下著綿綿細雨,秋風吹動樹葉,發出輕輕的沙沙聲,面對此景,正在家中研詩的潘大臨忽然詩興大發,構思了一首好詩,拿筆寫了起來,剛寫了第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突然門外響起“砰砰”的敲門聲,原來是收租稅的來了。待打發收租稅的人走後,他卻怎么也想不起後面的詩句了,於是就把這一句詩送給了朋友,以後就有了“滿城風雨”這個成語。
陰陽玄機
有水有米又有田--潘,潘字可以這樣解釋。而桐城的地理環境是“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桐城,在山之東南,為八卦之陽;長江鄱陽湖之北,為太極之陽。水,代表了一種靈性。桐城,在歷次歷史動盪中遷徙來的北方望族中,潘姓在桐城得到了一種天地和諧。因此,在桐城神異現象之後,桐城文化名流---潘承祥先生,歷史性地開創了中國桐城賦派。
郡望堂號
堂號
黃門堂: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又因其為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也稱為滎陽堂。
郡望
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後趙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廣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潘威。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