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關係
娥皇女英是中國上古人物,她們因出生於伊祁山(今河北
保定順平)而姓伊祁氏。她們是
五帝之一
帝嚳的孫女、唐
堯伊祁放勛的長女,姐妹倆同時嫁給了虞
舜姚重華。
父親:帝堯
母親:女皇(女皇為帝堯正妃,史書沒有說娥皇女英為女皇所生,故不確定為嫡母還是生母)
伯父:棄(后稷)、契、帝摯
姑母:
嫦娥(帝嚳之女,母常儀)、
盤瓠之妻(簡狄所生,名不詳)
姑父:
大羿(帝堯時期為箭師,傳說中的
射日英雄,帝堯嫁以妹嫦娥。大羿不是
后羿,后羿是
夏代人,為
有窮氏國君)、盤瓠(據《後漢書·南蠻傳》、《
搜神記》等書記載,
盤瓠助帝嚳取
犬戎(或說術器)
吳將軍人頭,帝嚳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他,盤瓠帶她住進南山。帝嚳小女兒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盤瓠就是苗、瑤、畲等南方
少數民族的祖先)。
角色經歷
娥皇女英是
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四千多年前的
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雖有其他記載暫且另論),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姐妹倆共同為舜生下一子商均。
二女嫁舜,究竟誰為
正宮,誰為妃子,堯和夫人們爭論不休。最後決定了一個辦法,據說當時舜王要遷往
蒲坂,堯命二女同時由平陽向蒲坂出發,哪個先到,哪個為正宮;哪個後到,哪個為偏妃。
娥皇女英聽了父王的話,各自準備向蒲坂進發。娥皇是個樸實的姑娘,便跨了一頭大馬飛奔前進。而女英
講排場,乘車前往,並選由
騾子駕車,甚覺氣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渾身淌汗,路過西楊村北,遇一溪水。二女休息片刻,讓牲口飲水解渴,以便繼續趕路。在行進中,不料女英駕車的母騾,突然要臨盆生駒,因此車停了。這時娥皇的乘馬已
賓士在遙遠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騾子生駒的影響,落了個望塵莫及。正宮娘娘的位置為娥皇所奪取,女英氣憤之餘,斥責騾子今後不準生駒。因此傳說騾子不受孕,不生駒,都是女英封下的。
後人將二女牲口飲水的地方,就叫娥英泉,
襄汾縣西楊村附近。
又傳說,帝
舜執政三十九年以後,曾到長江一帶巡視,不幸死在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兩位夫人聞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尋找舜王。二女在湘江邊上,望著九嶷山痛苦流涕,他們的眼淚,揮灑在們
竹子上,竹子便掛上
斑斑的淚痕,變成了南方的“
斑竹”,“斑竹”也稱
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舜)、湘妃(
娥皇、女英)或湘夫人。
楚人哀之,將洞庭山改名為君山,並在山上為她倆築墓安葬,造廟祭祀。其實墓也簡陋,墓前立有大書“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墓前有石級,石級下一條用
麻石鋪砌的甬道,兩旁石碑上刻二妃畫像和歷代詩人的佳作:北面是屈原《
離騷》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南面則是唐宋乃至近人的詠嘆詩詞,盛唐之
李白、
常建、
劉禹錫,清代的趙嘏,直至近人
魯迅也有“不知何處吊湘君”之句。墓前一對
望柱,高近3米,上面刻舒紹亮題寫的一副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湘妃墓周圍多斑竹,竹上有斑斑點點,仿若淚滴、據說是二妃投湘水前哭舜帝灑上的淚滴。唐高駢有詩詠“虞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血淚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1961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故鄉湖南的同志匯報湖南
生產建設情況後,興奮之餘,揮筆寫下《
七律·答友人》的光輝詩篇。開頭就借舜和湘夫人的典故、抒發情感:“九嶷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人物軼事
娥皇女英是遠古時期
堯的女兒、舜的妻子。當初,帝堯為了選好接班人,便派了兩個寶貝女兒嫁給舜,到他身邊做 “臥底”,以考驗國家候選領導人舜的德行品質。
舜的
家庭關係比較複雜。他的爹瞽叟是個瞎子,人也糊塗。舜的親娘死得早,老爹瞽叟給他娶了一個後媽,生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孩子,弟弟叫象,妹妹名敤手(民間傳說手特別巧)。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家庭里,做個好兒媳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好在這兩位美人很是賢惠,從來不因出身高貴而使性子、添亂子,對舜一家子老小一直侍候得很周到。因此,《
史記》里誇她倆“甚有婦道”。遺憾的是,舜的後媽事事容不得舜,而且總想把他害死,好把家產全奪過來給她的親兒子象。有一年,因為舜的政績突出,帝堯很高興,便賜給自己的女婿一些
獎賞。其中有衣(細葛布衣)和一把琴,另外還幫他建了個倉廩,給了些牛羊。就是這些看似普通的禮物,竟讓後媽動了殺心,更要命的是,舜昏聵的老爹不知被什麼糊塗油蒙了心,竟然積極地參與了“家庭陰謀”的活動。作為兒媳,娥皇女英雖是看在眼裡,可只能急在心上。因為如果她倆給夫君打“小報告”,吹“
枕邊風”,便有破壞“和諧家庭”之嫌。再者,身為未來的“第一夫人”,她們的一舉一動,都事關“母儀天下”的示範教化意義。因此,她們對於“第一家庭”的
內部矛盾,採取了小心謹慎的處理辦法,只能暗地裡多加防備,以保護她們的丈夫。
一次,
瞽叟要舜上房頂塗廩(用泥土修補穀倉)。在幹活之前,舜先“請示”兩位正妻,正妻們說那就去吧,不過一定要帶上兩個
斗笠。舜很聽老婆的話,便乖乖帶著兩頂斗笠,爬上房頂幹活。他剛上去,瞽叟和象就立馬抽走梯子,放火焚燒。這時,兩個斗笠就派上了用場,舜一手拿著一個,像長了翅膀一樣從房上跳下來,毫髮未損。 又有一次,瞽叟叫舜去挖井,等舜剛下到深處時,他的老爹和兄弟就急急忙忙地取土填井,想把他給活埋了。幸運的是,舜的兩位夫人早被公公、婆婆、
小叔子一大家子層出不窮的“
陽謀”、“陰謀”修煉出極高的警惕性,提前讓舜在水井的側壁鑿出一條暗道,這才撿了一條命。
從以上種種事件分析,包括史書上說“父頑母囂”的旁證,舜的父親可能腦子有問題,要不,就無法理解他為何要殺自己的兒子,還這樣樂此不疲。從常理判斷,也只有這種可能,舜才會對夫人的話言聽計從,他和他的兩位夫人也才能這般忍讓和大度。
按照合理的猜測,一系列的陰謀事件可能都是貪婪的象一手策劃的。這從後來他和父母準備瓜分舜的財產時的對話可以看出。當時,填完井後,象以為舜必死無疑,就立馬邀功,說:“這主意可是出的。”然後很慷慨地說道:“舜的兩位妻子還有堯賜給他的琴歸,牛羊和穀倉就歸父母吧。”
當象迫不及待地跑到舜的屋子裡玩弄舜的琴時,舜從外面走了進來。象很驚愕,也很尷尬,馬上擺出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臉也不紅地說道:“正想念呢,想得好心悶啊。”舜說:“是啊,可真夠兄弟呀。”史書上說,經歷過這些“
家庭暴力”的洗禮,舜依然宅心仁厚,還如從前一樣侍奉父母,友愛兄弟,而且更加恭謹。
這一切,都說明舜是很明事理的人,而他的兩位夫人,能把這樣一本難念的“家經”念得如此順溜,可見多會把握分寸、多么聰明賢惠呀。她倆用智慧和寬容,不但極大地成全了舜的名聲,而且巧妙地化解了
家庭危機。難怪後世在《
列女傳》里將兩位列入“母儀傳”第一,稱“二妃德純而行篤”,甚至搬出《
詩經》里“不顯唯德,百辟其刑之”這樣重量級的話,大大予以讚賞。
人物傳說
身世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
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
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女英做了舜的妻子。娥皇封為后,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
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
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
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
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
斑斑。後來,她倆投
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漢
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
山海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出入
必以飄風暴雨。”晉張華《博物志·史補》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今江南有“
斑竹”、“
湘妃竹”之說,蓋出於此也。
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屈原的《九歌》中的《
九歌·湘君》、《
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
湘妃竹
相傳
堯舜時代,湖南
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岩洞裡,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訊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
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
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
大石頭,
翠竹圍繞,有一座
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
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裡,幫助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裡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
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幹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
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羊獬村
堯王訪賢從
羊獬村(
洪洞以南)回平陽後計畫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划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
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後,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民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後,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並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後帝堯將二女娥皇女英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後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
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裡,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採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桿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畫,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一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娥皇雖為姐姐,仍羞於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
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
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願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後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並請姐姐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後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
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麼,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娥皇,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
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因此後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
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
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後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後人將這股清水,稱為“
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並修有娥英廟。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裡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雲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誇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於論
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後來採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敗;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車到姚丘後,娥皇打算上
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姐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願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好友和民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
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並說: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姐妹與舜帝婚後,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姐妹倆共同為舜生下一子,名叫姚
商均。當時社會是
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後到
姚頭,開設
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
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後,羊獬人們於初四日請二位姑姑進廟,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
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八、九月初九要到神立拜壽。所謂的唐虞遺風流傳了下來。
丈夫舜
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
史記》說舜名重華,晉代
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又稱虞舜,據說是
國號有虞,按
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
有虞氏。還傳說舜出生於
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華”,字都君。但《史記》說舜是“
冀州之人”,唐代
張守節特別指出:“
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似認為舜是河東縣人。唐代蒲州河東縣即今山西
永濟縣,治所在今
蒲州鎮。
孟子認為舜是
東夷人。《孟子》:"舜生於
諸馮,遷於
負夏,卒於
鳴條,東夷之人也。"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
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
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地不詳,一說即今永濟縣境內的
中條山)耕耘種植,在
雷澤舊說即山東
濟陰境內的古雷夏澤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在
壽丘(今地不詳)製作家用器物,還到負夏(今地不詳)做過
小本生意,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徵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良好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
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
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鍊。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
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
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
少皞氏的不才子
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
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
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
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
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面,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
宮廷政變,篡權奪位。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
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繫,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
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
鞭刑、
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
共工流放到
幽州,把歡兜流放到
崇山,把
三苗驅逐到
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
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照《
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據唐代
孔穎達《
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雲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
司空,治理水土;命棄為田疇,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
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
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但任“
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
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當比之時,“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並由禹來攝行政事。故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聖王。
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
蒼梧之野,葬於江南
九疑山,稱為“零陵”。
舜與堯一樣,同是
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
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
孔子之後對
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構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裡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
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後人猜測
(以下內容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未有證據表明文章作者在創作時經過嚴密的歷史考證)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後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
禪讓”。此後舜仿此例,亦禪讓於禹。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出於公心的禪讓僅此二例,後世僅有的幾例禪讓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為保命而演出的把戲。“禪讓制”因此被
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學者們稱頌不已,成為“托古改制”原始依據,仍然是正統
歷史觀的寵兒,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
舜是
黃帝後裔中的另外一個分支,距黃帝九世,居住在
黃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帶),舜當是該部落的首領,名聲才會被堯所聞。堯為了聯合拉攏舜的部落,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中國史“和親”的最早濫觴。遙想當年,舜下了重金作為
聘禮,在媯水邊迎娶二女的時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蒼蒼,野露茫茫,一絲寒意一定襲上了年輕的舜的心頭:這次聯姻吉凶未卜,二女所懷的,不知是怎樣惡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即將暴露在閨房女紅的閒庭信步之中;但是無論二女如何作為,舜又無法處治,畢竟,娥皇女英是強大的堯的親生女兒。“和親”,脈脈的溫情下面,提前隱藏著刺探和背叛的結局。
那時
母系氏族早已逝去了其
黃金時期,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被當作工具用於各種無法言傳的場合。況且娥皇女英是庶出,堯寵愛的是正房女皇所生的長子丹朱,將來的皇位非丹朱莫屬。而丹朱頑凶,娥皇女英和另外九個庶出的兄弟,大概早已預料到了丹朱上台後自己的命運。那么,父親密令刺探的這個叫舜的男人,能夠依恃嗎。畢竟,堯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非長子繼位的先例,堯本人就是以次子的身份,奪了哥哥摯的皇位。在這個白露為霜的寒冷的早晨,婚媾張揚的大喜之日,娥皇女英也是心緒複雜,滋味難辨。
婚後的日子波瀾不驚。舜,“目
重瞳子(兩個
瞳仁),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貌奇,魁梧;而且非常能幹,會耕,會漁,會制陶器;又孝順,處事公正,甚得部落百姓的愛戴。如果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還有什麼人值得愛呢。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互相提防中,在日復一日的耳鬢廝磨中,愛情,這個神秘的煙幕,悄悄地放出來了。當舜的父親瞽叟和異母兄弟象屢次要加害舜的時候,娥皇女英被愛情激發出了巨大的智慧,指點舜兩次逃生。先結婚後戀愛的滋味,原來更加甜蜜啊。
堯73歲時,傳位於丹朱,舜和九個內應發動了政變,一擊得手,囚禁了堯和丹朱,舜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這就是“禪讓”的真相。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舜則志得意滿,江山美人一手盡攬。然而,冥冥中似有定數,數十年後,舜卻重複了堯的命運:與舜有殺父之仇的禹篡位,將舜流放到極南的蒼梧之野(廣西),死後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九嶷山,天蒼蒼,野茫茫,瞻前顧後,感懷身世,不禁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滲進了竹子的肌理,淒婉動人的“湘妃
斑竹”就此誕生。
文獻記載
《
尚書·堯典》:(堯)帝曰:「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
《史記·五帝本紀》: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
四岳鹹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
《
列女傳》有虞
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
娥皇,次
女英。舜父頑母嚚。父號
瞽叟,弟曰象,敖游於嫚,舜能諧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愛象,舜猶內治,靡有奸意。四岳薦之於堯,堯乃妻以二女以觀厥內。二女承事舜於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瞽叟與象謀殺舜。使塗廩,舜歸告二女曰:“父母使塗廩,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廩,乃捐階,瞽叟焚廩,舜往飛出。象復與父母謀,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從掩,舜潛出。時既不能殺舜,瞽叟又速舜飲酒,醉將殺之,舜告二女,二女乃與舜
藥浴汪,遂往,舜終日飲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憐之,與二嫂諧。父母欲殺舜,舜猶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號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茲,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篤厚不怠。既納於百揆,賓於四門,選於林木,入於大麓,堯試之百方,每事常謀於二女。舜既嗣位,升為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封象於有庳,事瞽叟猶若初焉。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於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純而行篤。詩云:“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謂也。
頌曰:元始二妃,帝堯之女,嬪列有虞,承舜於下,以尊事卑,終能勞苦,瞽叟和寧,卒享福祜。
人物詩詞
屈原詞
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覃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撓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爰,隱思君兮誹側;
桂擢兮蘭世,囗冰兮積雪;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決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湘夫人
溺溺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煩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頻中,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筮;
聞佳人兮召余,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罔薜荔兮為帷,辟蕙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毛文錫詞
黃陵廟側水茫然。
楚江紅樹,煙雨隔高唐。
靈娥鼓瑟韻清商。
朱弦淒切,雲散碧天長。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錢起詩
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賞析:
從詩題“
省試”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試帖詩。“
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
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
詩的開頭兩句點題,讚揚湘靈善於鼓瑟,那
優美動聽的樂聲常常縈繞耳邊。在
試帖詩里,這叫做概括題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聲裊裊,於是詩人展開想像的羽翼,伴隨著仙樂,往返盤旋。那瑟曲,是多么動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馮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來。其實,馮夷並沒有真正聽懂在美妙的樂聲中隱藏的哀怨悽苦的情感,這種歡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靈的心意的,這當然包括漢代的
賈誼,和歷代被貶謫南行而經過湘水的人,他們聽到這樣哀怨的樂聲,怎不感到十分難過呢。
聽,那曲調深沉哀婉,即使堅如金石也為之感到悲悽;而它的清亢響亮,可以傳到那無窮無盡的蒼穹中去。
如此優美而哀怨的樂聲傳到蒼梧之野,一定把
九嶷山上的
舜帝之靈都驚動了,他也許會趕到湘水上空來側耳傾聽吧。那馨香的芳草——
白芷,竟會受到感動,越發吐出它的芳香來。
樂聲在水面上飄揚,廣大的
湘江兩岸都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之中。寥闊的湘水上空,都迴蕩著哀怨的樂音,它匯成一股悲風,飛過了八百里
洞庭湖。
中間這四韻,共是八句,詩人憑藉驚人的想像力,極力描繪湘靈瑟曲的神奇力量。這就使詩避免了呆板的敘述,顯得瑰麗多姿,生動形象。
然而更妙的還在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上文緊扣題目,反覆渲染,已經把湘靈鼓瑟描寫得淋漓盡致了。傾聽妙曲,想見伊人,於是詩人筆鋒一轉,直指美麗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終人不見”,只聞其聲,不見伊人,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悵惘,真可說是神來之筆。而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以後卻以“江上數峰青”收結。這五個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為由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一瞬間都煙消雲散,讓人回到了現實世界。這個現實世界還是湘江,還是湘靈所在的
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帶,數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靜,給人留下悠悠的思戀。
試帖詩有種種限制,往往束縛了士人的才思。錢起卻不然,在此詩中,他馳騁想像,上天入地,如入無人之境。無形的樂聲,在這裡得到了生動形象的表現,成為一種看得見,聽得到,感覺得著的東西。最後突然收結,神思綿綿,更耐人尋繹。
大中十二年(858),舉行進士考試,
唐宣宗問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複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複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離錢起考試的天寶十載,已經百年,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範本。
備註:
1、湖南省洞庭湖
君山島保存有娥皇
女英的墓葬——君山二妃墓,為祭祀舜帝二妃娥皇與女英。
2、岳陽
君山湘妃祠又叫湘妃廟,三進山門庭院式,一進正面懸一長篇楹聯,即清朝
張之洞撰寫的著名的君山湘妃祠聯。二進兩廂立護神。三進正殿供奉
二妃塑像。
4、南有舜帝祠:福建
泉州舜帝紀念堂於1996年創建,地處
晉江市社店村
羅裳山,是中國以紀念舜帝為主題、集歷史文化觀光休閒為一體、規模最大的舜帝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