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條(古地名)

鳴條(古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省運城安邑夏縣之西。《書·湯誓序》記載:“ 伊尹相湯伐 桀 ,升自陑 ,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 孔傳:“地在安邑之西。”相傳商湯伐夏桀戰於此地。

而後,今海州”三國魏 曹丕 《秋胡行》之一:“ 鳴條之役,萬舉必全。”《史記·夏本紀第二》:“桀走鳴條,遂放而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鳴條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安邑之西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史籍記載,鳴條之戰,舜帝陵,

史籍記載

《書·湯誓序》:“ 伊尹相湯伐 桀 ,升自陑 ,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 孔傳:“地在安邑之西。”《竹書紀年》:“四十九年。(舜)帝居於鳴條五十年。帝陟。義鈞封於商。是謂商均。後育。娥皇也。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塟焉。今海州”三國魏 曹丕 《秋胡行》之一:“ 鳴條之役,萬舉必全。”《史記·夏本紀第二》:“桀走鳴條,遂放而死。”

鳴條之戰

在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出兵攻伐夏桀,與夏師在鳴條發生鳴條大戰。商湯大獲全勝,夏桀大敗南逃,死於南巢夏朝由此滅亡。鳴條之戰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爭。也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一次王朝更迭。

舜帝陵

運城市區以北10公里鳴條崗有舜帝陵廟。舜帝史稱虞舜,姓姚,名重華,黃帝的第九代孫,是原始社會的部落聯盟首領,歷史上被尊崇為五帝之一。舜因品德高尚而被堯選為接班人,繼承帝位後,舜勵精圖治,選賢任能,發展經濟,安定民生,實施教化,成為後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開創的德孝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舜帝陵廟神道兩旁保存有五株樹齡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懷裡都抱著一棵死柏,甚為奇特,被稱為“夫妻柏”或“連理柏”,東邊一株樹幹形似龍爪,樹根形似龍椅,相傳當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休憩,故這棵樹又稱為龍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樹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餘年歷史,五個主枝形似虬龍,民間稱為“五子登科”。陵前有兩塊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