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追溯淵源
據《
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寧遠境內的
九嶷山是始祖虞舜的藏精之所。
毛澤東曾詠詩“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九嶷山位於湖南
永州寧遠縣境內,又名
蒼梧山。《
水經·湘水注》載有"九嶷山盤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導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可見,是因遊人望著九座相似的山峰不勝疑惑,此山才命名為九疑山(九嶷原作九疑)。九嶷山最高峰是
舜源峰,因與舜帝的傳說有關且
舜陵、舜廟均在舜源峰下而得名。此外九嶷山還有
娥皇、
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八峰。九嶷山素以神、奇、秀、古著稱,風光奇麗,岩洞神奇,古蹟眾多,奇山秀水是其特色,其中九峰最為出名。舜是開創中華民族人類文明的五帝之一,道德文化的創始人,司馬遷《
史記·五帝本紀》中濃墨重彩,重點記述的傑出始祖。舜帝駕崩蒼梧之野長眠於九疑山,他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古人稱堯舜時期的社會為“舜日堯天”,孟子說 “人皆可以為舜堯”,毛澤東則借喻“六億神州盡舜堯”。自
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恭祀舜帝起,4000多年來,人們對這位傑出的人文始祖崇祀不斷,綿延至今。
舜帝名重華,號有虞氏,故也稱虞帝,相傳他是黃帝的九世孫,為五帝之一。據《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一說在娥皇峰下,一說在女英峰下,具體地點已無從考究,但有關舜帝的傳說和遺蹟在九疑山有很多卻是真的。
重建始末
據《九疑山志》記載,最早的舜廟建於
夏朝,地點在
大陽溪,白鶴觀前。第二座
舜廟建於秦代,舊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該遺址被發現,0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02年經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試掘,確定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疊壓文化層最深處約3米。遺址南北狹長,五進,九開間,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體制,2006年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舜帝廟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遷而來,位於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如今的舜廟為上世紀90年代重建,共斥資近三千萬元,於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廟占地600餘畝,坐南朝北,莊嚴肅穆,這是國內唯一的舜帝陵墓。陵廟為仿清式,兩重院落,四進建築,由神道、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和陵山(舜源峰)組成。
舜帝陵從1995年搶修重新開放以來,一直是海內外遊客、
炎黃子孫朝拜祭祖的“聖地”,並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紫霞岩,又名“重華岩”,位於九疑山風景名勝區舜源峰西南一公里。“重華”是舜帝的名字。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曾游此岩,因而得名。每當雨過天睛,陽光覆照,岩壁上閃射出紫色的霞光,所以後人稱之為
紫霞岩。紫霞岩分內岩和外岩兩部分。外岩雄偉壯觀,內岩幽深敞闊。岩洞遊程1556米。洞內各種鐘乳石似人似花,象鳥象獸,岩內有一條“九曲銀河”蜿蜒盤旋,將此景觀串連一體;自唐代以來,岩內就留有元結、沈紳、蔣之奇、寇準、宋之問、李少白、何大斌等名人騷客的石刻墨跡,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游九疑山時曾在此岩“炊粥就碗”三天四夜。 舜源峰猴山位居“九疑山”之首,乃華夏始祖舜帝的崩葬之地。峰上野猴成群,花果遍地,奇樹、怪石、亭閣相映成趣,巧奪天工,加上珍稀動、植物眾多,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不僅是天然的“珍稀動、植物寶庫”和“森林氧吧”,還有中國“第二花果山”之美譽。
歷代文獻中關於舜陵的記載
最早言及舜帝去世情況的典籍為《尚書》。該書《虞書·舜典》中說:“舜生三十徵庸, 三十在位, 五十載陟方乃死。”
西漢宣帝劉詢 (前73~前49在位) 時之禮學家
戴聖匯集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的著作言論所編注而成的《禮記》。該書《檀弓上》說:“舜葬於蒼梧之野, 蓋三妃未之從也。”此為最早記載舜帝歸葬蒼梧說的文獻。
鄭玄注云:“舜征有苗而死, 因留葬焉。《書》說舜曰陟方乃死。蒼梧於周南越之地, 今為郡。”
出於戰國時期
孟子及其弟子之手的《孟子》一書中提出了舜“卒於鳴條”說。該書《離婁下》中說:“孟子曰:舜生於諸馮, 遷於負夏, 卒於鳴條,
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 卒於畢郢, 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 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 得志行乎中國, 若合符節, 先聖后聖, 其揆一也。”
在《呂氏春秋》一書中出現了“舜葬於紀市”說。該書《孟冬紀·安死》中載:“舜葬於紀市, 不變其肆。注:九疑山下亦有紀邑。”此說直指“紀市”乃位於九疑山下之紀邑。
最早明確記載舜帝歸葬地為蒼梧九疑山的正史是
司馬遷 (前145~前90)《史記》。該書《五帝本紀》中說:“ (舜) 踐帝位三十九年, 南廵狩, 崩於蒼梧之野, 葬於江南九疑, 是為
零陵。”此處之“蒼梧”、“江南九疑”、“零陵”, 即今之湖南永州寧遠縣之九疑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秦始皇)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 始皇出遊, 左丞相斯從, 右丞相去疾守。……十一月, 行至雲夢, 望祀虞舜於九疑山。”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所載之
司馬相如 (約前179~前117) 《大人賦》亦云:“吾欲往乎南嬉, 歷唐堯於崇山兮, 過虞舜於九疑。”
又《
淮南子·齊俗訓》說:“昔舜葬蒼梧, 市不變其肆。”這些都是較之司馬遷更早之人所敘述, 包括秦始皇作為政府或帝王行為的“望祀虞舜於九疑山”。
歷史典籍
《水經·湘水注》記載:“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岩九峰,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山海經·海內南經》載:“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禮記·檀弓上》載:“舜葬於蒼梧之野。”
《史記》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大清一統志》載:“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大禹與舜帝是同時代的人,如果他不知道舜帝崩葬於九疑山,決不會“望九疑而祭舜”。
《漢書·武帝紀》:“元封五年公元前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帝於九疑。”
地理位置
主要景點
舜帝陵
廟前廣場東側20米,有手書“九嶷山舜帝陵”漢白玉碑一塊,北邊是長長的神道,兩旁並立石人石獸,神道盡頭建三橋,橫跨九嶷河。對面有山峰矗立,秀麗端莊,豐腴俊美,與舜源峰遙望,相傳為娥皇峰。西北不遠,又有一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這就是女英峰了,兩旁還有小山,叫美女峰和梳子峰,據說是娥皇女英的侍女。
娥皇女英兩峰並峙,脈脈含情,似與舜源峰相偎依,不禁使人想起二妃的悽美的傳說。有詩道:“雲際兩峰立,相傳是二妃。山山朝帝寢,樹樹帶春暉。有淚灑斑竹,無人尚舉衣。依稀鬆柏里,還見彩鸞飛。”
進了午門,左右有鐘樓,東西設廂房。迎面就是拜殿,陳列了九疑山地形模型和一套仿古銅
編鐘在內,三面牆上有刻書,古文隸體,介紹舜帝生平及業績。
拜殿之後是陵廟的主建築——正殿,氣勢宏偉,莊嚴肅穆。殿前東北有“撫瑤頌”碑一塊,高約3米,為明萬曆四年(1576)立。大殿四周,古木參天,據《九疑山志》載,廟旁原有香杉十五株,入夜,其稍常見亮光,稱“天燈”,可惜杉樹皆已老死。今距舜陵15里的將軍廟,仍有香杉四株,枝幹粗大,須三人合抱。香杉為九嶷三寶之一,雖形與一般杉樹無異,但其皮色較深,針葉較細,木質也較普通杉木堅韌,扣之作銅鐵之聲,去皮,則有芳香如檀,故名香杉。邑人李郃有《詠舜廟古杉》一首:“總負億年質,高臨千仞峰。貞心欺晚桂,勁節掩寒松。任彼風飈折,挺然霜雪沖。莖凌霄漢表,根蟠龍窟中。仙客頻棲舞,良工何渺逢。枝頭連理翠,擁護聖神宮。”郃(808—873),字子玄,號西貞,下灌人,唐太和二年(828)舉賢良方正,擢進士第一,為湖廣首位狀元。現僅在大殿西北存古柏一棵,雖歷經千年風雨,仍蒼翠滿枝,被尊為神樹,枝上掛滿祈福綢帶。
正殿內有舜帝銅像一尊,只見他正襟危坐,右手持劍,氣宇軒昂。銅像背後為萬山朝舜圖畫,其景在下灌東南,灌溪仙境景區內,極目遠眺,但見山勢逶迤,如屏如障,綿延數十里,且山山皆向九嶷,故有“天下萬山朝九嶷”之說。背面有“二妃圖”,圖中娥皇女英撫竹而泣,竹枝盡斑,左右書屈原《湘君》詩:“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為隸體。正殿四周的護欄上,刻著九疑風光、舜帝傳說和歷代名人與九疑的故事,都有文字說明,簡單扼要。
出了正殿,拾級而上,就到了寢殿,為一敞開式建築,緊鄰舜源峰,正中為“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傳是漢徐儉所立。祭舜,歷代皆有之,明洪武年間,定下了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的規矩,沿用至今。大祭由朝廷派欽差或大臣,親奉詔書來舜廟祭奠,小祭則由當地縣令和地方生員陪同完成。寢殿下方,左右設碑廊,陳列從清朝到民國的祭碑32塊,其中何紹基的“諭祭文”,被譽為書苑珍品。2000年9月9日,永州6萬多幹部民眾和來自中央、省直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美國、泰國、和台灣、香港地區的舜裔宗親代表在舜陵隆重集會,公祭舜帝,規模空前。
舜源峰
山中海拔最高的是舜源峰。這座山與舜帝的傳說淵源很深。 傳說舜帝到南方巡狩,走到九嶷山時不幸駕崩,他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聽聞噩耗一路哭泣來到這裡,她們的淚水灑落在竹上,於是湖南就有了斑竹,這種竹子也被稱為湘妃竹。九嶷山一帶的人感念舜帝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於是在山下為他修陵築廟。 除了美麗的神話傳說和舜陵、舜廟外,九嶷山有挺拔雄偉的山峰、鬱鬱蔥蔥的林海、千奇百怪的溶洞及汩汩流淌的溪泉。
舜陵後的舜源峰,現已開闢為公園。山峰海拔600米,因屬舜葬之所,歷來就為封禁之地,所以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山上林木覆蓋率98.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4.8萬,是純天然的氧吧。舜源峰為九嶷九峰之首,位居中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樓、石城、朱明、簫韶如眾星拱月,環而護之。其峰南北走向,三峰並立,山勢雄奇,北邊為懸崖絕壁,上有千年石樅一株,乾大數圍。石樅也為九嶷三寶之一,與一般樅樹相似,只因其多長在峰巔石崖之上,故名石樅。其性耐寒耐旱,主幹筆直,皮色深紅,木質堅硬,了又有五葉、七葉、九葉之分。據舊志載,九嶷九峰之巔皆生石樅,如今只有舜源、娥皇、女英、桂林四峰有之,他處均無。有人曾試將山上生長的石樅移至別處種植,終不見有存活者。舜源主峰上獼猴成群,常與遊人相戲,別具情趣,登頂四望,九疑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使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旅遊信息
公共運輸:寧遠縣城的水市停車場有麵包車或中巴直達舜帝陵景區,路程約30公里,車費只需5元。
自駕線路:
1)永州至寧遠縣(走永連公路)至九嶷山景區,車程2個半小時,路況較好。
2)廣州-九疑山:州-廣清高速-清遠-清連高速-連州-永連公路-寧遠九疑山
3)郴州-九疑山:郴州-桂陽-寧遠九疑山
4)長沙-九疑山:長沙-京珠高速-衡陽-衡棗高速-永州-永連公路-寧遠九疑山
5)桂林-九疑山:桂林-道縣-寧遠九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