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濕地指中國境內的濕地。中國擁有濕地面積6600多萬公頃,約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
青海湖的
鳥島、湖南
洞庭湖、香港
米埔、黑龍江省
興凱湖等30處濕地已被列入
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中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改革開放開始以後,由於不合理利用和破壞,濕地的面積急劇縮減。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濱海灘涂不復存在,近1000個天然
湖泊消亡,黑龍江
三江平原78%的天然
沼澤濕地喪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質因污染失去了飲用水的作用。
1992年中國加入濕地公約後,積極開展
濕地保護工作。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濕地保護的規劃和執行工作。
統計
截至2002年6月,中國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353處,其中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46處,面積402萬公頃,省級121處;總計保護面積1600萬公頃;大約有40%的天然濕地得到保護。黑龍江省
扎龍等30塊濕地被列入
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內蒙古達賚湖等4塊濕地列入了國際“人與
生物圈”網路。
中國濕地面積約6594萬公頃(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濕地的10%,位居亞洲第1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濕地約為2594萬公頃,包括
沼澤約1197萬公頃,天然湖泊約910萬公頃,
潮間帶灘涂約217萬公頃,
淺海水域270萬公頃;人工濕地約4000萬公頃,包括
水庫水面約200萬公頃,稻田約3800萬公頃。
100公頃以上的大型濕地面積為38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36萬公頃。
分布
中國濕地按地域劃分為東北濕地、
黃河中下游濕地、長江中下游濕地、杭州灣北
濱海濕地、
杭州灣以南沿海濕地、
雲貴高原濕地、蒙新乾旱/半乾旱濕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濕地。
近海與海岸濕地
中國近海與
海岸濕地主要分布於沿海的11個省(市、區)和港澳台地區。海域沿岸約有1500多條大中河流入海,形成了淺海灘涂、珊瑚礁、河口水域、三角洲、
紅樹林等濕地生態系統。近海與海岸濕地以
杭州灣為界,分成杭州灣以北和杭州灣以南兩個部分。
(一)杭州灣以北的近海與海岸濕地除山東半島、
遼東半島的部分地區為岩石性海灘外,多為沙質和淤泥質海灘,由
環渤海濱海和江蘇
濱海濕地組成。這裡植物生長茂盛,
潮間帶無脊椎動物特別豐富,淺水區域魚類較多,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場所,許多地區成為大量珍禽的棲息地,如
遼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江蘇鹽城沿海等。
(二)
杭州灣以南的近海與
海岸濕地以岩石性海灘為主。其主要河口及海灣有
錢塘江—杭州灣、晉江口—
泉州灣、
珠江口河口灣和北部灣等。在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灘涂及台灣西海岸的海灣、河口的淤泥質海灘上都有天然
紅樹林分布。
河流濕地
中國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條,流域面積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約1500條。絕大多數河流分布在東部氣候濕潤多雨的
季風區,西北內陸氣候乾旱少雨,河流較少,並有大面積的無流區。從
大興安嶺西麓起,沿東北—西南向,經陰山、
賀蘭山、
祁連山、
巴顏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岡底斯山,直到中國西端的國境,為中國
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界線。分界線以東以南,都是外流河,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5.2%。分界線以西以北,除
額爾齊斯河流入
北冰洋外,均屬內陸河,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34.8%。
在外流河中,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都是源遠流長、水量很大、蘊藏巨大
水利資源的大江大河,主要有長江、
黃河、
瀾滄江、
怒江、
雅魯藏布江等;發源於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豫西山地、
雲貴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黑龍江、
遼河、灤
海河、淮河、珠江、
元江等;發源於東部沿海山地的河流,主要有圖們江、
鴨綠江、
錢塘江、甌江、
閩江、
贛江等,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和水力資源比較豐富。中國的內陸河劃分為新疆內陸諸河、青海內陸諸河、河西內陸諸河、羌塘內陸諸河和內蒙古內陸諸河五大區域,其共同點是
徑流產生於山區,消失于山前平原或流入
內陸湖泊。
湖泊濕地
根據自然環境的差異、湖泊資源開發利用和湖泊環境整治的區域特色,中國的湖泊劃分為5個自然區域。
(二)蒙新高原地區湖泊地處內陸,該區氣候乾旱,降水稀少,地表徑流補給不豐,蒸發強度較大,超過湖水的補給量,湖水不斷濃縮而發育成閉流類的鹹水湖或
鹽湖。
(三)
雲貴高原地區湖泊全系淡水湖。區內一些大的湖泊都分布在斷裂帶或各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如
滇池、
撫仙湖、
洱海等。由於入湖支流水系較多,而湖泊的出流水系普遍較少,故湖泊換水周期長,
生態系統較脆弱。
(四)
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高原湖群區,也是
中國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兩大稠密湖群區之一。本區為長江、
黃河和
瀾滄江等水系的河源區,湖泊補水以冰雪融水為主,湖水入不敷出,乾化現象顯著,近期多處於萎縮狀態。該區以鹹水湖和鹽湖為主。
(五)
東北平原與山區湖泊多系外流淡水湖,主要分布在
松遼平原和
三江平原,由於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發育了大小不等的湖泊。此外,丘陵和山地還有火山口湖和
堰塞湖。
沼澤濕地
(一)分布廣而零散。中國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山地和高原都有沼澤分布,但每一塊沼澤地的面積都不大,僅東北的三江平原和四川西北部的
若爾蓋沼澤呈集中連片分布。
(二)東部地區的沼澤多於西部。中國東部地勢低平,氣候濕潤,降水充沛,地下水和地表水豐富,利於沼澤發育,故沼澤面積約占全國沼澤面積的70%左右。
(三)東部地區受
緯度地帶性的影響,沼澤面積有從北向南減少的總趨勢。東北山地和平原,屬寒溫帶和溫帶,氣候比較冷濕,不僅沼澤類型多,面積也大,東北全區沼澤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向南至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沼澤面積迅速減小。
庫塘濕地
全國各地都有零星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上游以及天然濕地集中的周邊區域。長江流域中、下游是中國
庫塘濕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特點
中國濕地特點是類型多、絕對數量大、分布廣、區域差異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
按照濕地公約對濕地類型的劃分,31類天然濕地和9類人工濕地在中國均有分布。中國濕地的主要類型包括
沼澤濕地、
湖泊濕地、
河流濕地、河口濕地、海岸灘涂、
淺海水域、水庫、池塘、稻田等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
在中國境內,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而且還表現為一個地區內有多種濕地類型和一種濕地類型分布於多個地區的特點,構成了豐富多樣的組合類型。
中國東部地區河流濕地多,東北部地區沼澤濕地多,而西部乾旱地區濕地明顯偏少;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青藏高原
湖泊濕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乾旱地區又多為鹹水湖和鹽
氣模湖;海南島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區分布著獨特的
紅樹林和亞熱帶和熱帶地區人工濕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積高原沼澤和湖群,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環境。
中國的濕地
生境類型眾多,其間生長著多種多樣的生物物種,不僅物種數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國所特有物種。據初步統計,中國濕地植被約有101科,其中
維管束植物約有94科,中國濕地的
高等植物中屬瀕危種類的有100多種。中國
海岸帶濕地生物種類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中國的內陸濕地高等植物約1548種、高等動物1500多種。中國有淡水魚類770多種或亞種,其中包括許多
洄游魚類,它們藉助濕地系統提供的特殊環境產卵繁殖。中國濕地的鳥類種類繁多,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全世界
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濕地就有50種,占30%;全世界
鶴類有15種,中國僅記錄到的就有9種;此外,還有許多是屬於跨國遷徙的鳥類。在中國濕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鳥類惟一的越冬地或遷徙的必經之地,如:在
鄱陽湖越冬的
白鶴(
Grus leucogeranus)占世界總數的95%以上。
破壞
濕地的重要性很晚才被社會所認識。1989年版的《辭海》中
沼澤的條目中曾有如下記載“……水分長期飽和,通氣不良。為防止
沼澤化的發展,必須進行排水”;《地理學詞典》這樣定義河流:“流動在條狀地槽中的水體”,完全忽略了河流兩岸密不可分的濕地存在。這都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學術機構及社會對濕地保護意識的淺薄。
城市區域的擴展,將很多城市濕地變成了居住區。地名中留下一串與水相關的名稱,例如北京的“
北窪路”、“
葦子坑”、“海淀區”等等。1960-80年代,廣州市海濱大量存在的
紅樹林,到1990年代即使包括人工紅樹林也只剩下3800公頃,減幅達82%。2003年“追尋通江湖泊”活動的調查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面積呈急劇萎縮趨勢,原有的100多個通江湖泊只剩下
洞庭湖、
鄱陽湖、
石臼湖3個,導致江湖
生態系統遭到重創,防洪蓄洪能力明顯降低。
持續大量開墾和不合理開發濕地,使自然濕地面積急劇減少。
濕地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與水
環境惡化,盲目排乾濕地、過度取水調水、排污等,導致濕地功能退化甚至喪失。
掠奪性開發利用濕地
野生生物資源,引起濕地生物多樣性衰退加速。
濕地上游地區的
水土流失嚴重,淤積造成濕地防洪蓄水功能喪失。
保護
大事記
1992年,中國加入
濕地公約。1990年代中期,開始了為期6年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
2000年11月,中國發布《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
2001年,中國啟動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將
濕地保護作為主要內容之一。
2002年,中國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將濕地保護作為一個重大戰略問題進行系統研究。
2002年8月,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
國際濕地公約局和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在烏魯木齊舉行高原濕地國際研討會,與自
尼泊爾、
不丹、吉爾吉斯斯坦的代表共同研討了喜馬拉雅地區的高原
濕地保護問題,並於2002年11月在濕地公約第八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相關決議。
從2003年8月起,中國採用3S(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對濕地進行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當年完成,並確定此後每5年重新調查一次。
200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國家林業局公布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
保護計畫
中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後,由國家林業局牽頭,外交部、國家計委、
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等17個部委共同參與制定《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並於2000年11月8日正式發布。《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制定的濕地保護和利用的具體綱要。
工程規劃
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了由10個部門共同編制的《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4年2月由中國國家林業局正式公布。
按照規劃,從2004到2010要劃建濕地自然保護區90個,投資建設濕地保護區225個,其中重點建設國家級保護區45個,建設
國際重要濕地30個,濕地恢復71.5萬公頃,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38.3萬公頃;建立濕地可持續利用示範區23處等。
按照規劃,到2030年,中國將完成濕地生態治理恢復140萬公頃,建成53個國家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示範區,全國濕地保護區達到713個,國際重要濕地達到80個,90%以上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相關內容
1992年中國加入濕地公約時,下列7塊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1.07萬平方公里) 至於香港方面,英國於1976年加入濕地公約,有關條款於1979年延伸至香港,同年香港政府將
米埔列為“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予以保護。1995年香港的米埔自然保護區被列入
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1,500公頃)
2002年2月2日,第二批14塊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1.96萬平方公里)
黑龍江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
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
廣東惠東港口海龜保護區
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2月2日,第三批的9塊濕地進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批濕地中,除雙台河口之外均為高原濕地,總面積4000平方公里: 青海扎凌湖濕地
2008年2月2日,中國第四批6塊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5)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以下濕地被列入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Ⅱ華北地區濕地
中國各地濕地簡介
四川濕地:
四川省內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濕地有516個,總面積9617平方公里。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建濕地自然保護區33個,面積289萬公頃。
黑龍江濕地:
黑龍江共擁有天然濕地434萬公頃。
至2005年2月2日,北京的濕地保護區達到10個。
中國濕地與其他國際組織的關係
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MAB)網路
浙江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廣西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加入“東亞-澳大利亞涉禽保護網路”
遼寧雙台河口
江蘇鹽城
黃河三角洲
相關組織
國家林業局(官方管理機構)
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China National Wetland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
機構
教育部高校濕地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廈門大學濕地與生態工程研究中心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香港)
中國重要濕地名錄
(未含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信息)
19.向海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