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瑪河濕地

呼瑪河國家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第一批建立以保護魚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呼瑪河濕地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呼瑪縣
  • 面積:30000公頃
  • 植物資源:陸生植物
概況,保護區,

概況

呼瑪河國家自然保護區,48°50′—49°36′N,123°30′—126°40′E,黑龍江省,愛輝西北170公里。中蘇邊境附近,呼瑪縣境內。呼瑪河為黑龍江的支流,發源於大興安嶺北段。
該區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河水清澈,適合大馬哈魚等魚類生棲繁殖,此外還盛產哲羅魚、細鱗魚等。水面約3萬公頃,是中國第一批建立以保護魚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呼瑪河是黑龍江一級支流,是我國緯度最高,氣候最寒冷的水域之一。呼瑪河自然保護區於1982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冷水性魚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
呼瑪河自然保護區於1982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冷水性魚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區面積52050公頃。在20多年保護管理的基礎上,於2004年5月申報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國務院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後,已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呼瑪河發源於伊勒呼里山北側,由南向北,經塔河到白銀納後折向東南,在呼瑪鎮東南注入黑龍江。呼瑪縣自然保護區冷水魚棲息地於1982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的保護對象是大馬哈、鰉魚等特產魚類。呼瑪縣沿岸風光獨好,丘陵和山區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林,沼澤地與河邊長滿了水蔥、香蒲等水生植物,呼瑪河水質純淨,無污染,水域內還有哲羅、細鱗大白魚等冷水魚類,魚類均為野生
冷水魚棲息地:呼瑪河發源於伊勒呼里山北側,由南向北,經塔河到白銀納後折向東南,在呼瑪鎮東南注入黑龍江。呼瑪縣自然保護區冷水魚棲息地於1982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的保護對象是大馬哈鰉魚等特產魚類。呼瑪縣沿岸風光獨好,丘陵和山區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林,沼澤地與河邊長滿了水蔥、香蒲等水生植物,呼瑪河水質純淨,無污染,水域內還有哲羅、細鱗大白魚等冷水魚類,魚類均為野生。

保護區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呼瑪縣境內。面積30000公頃,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3°03’-126°40’,北緯51°20’-52°35’之間。
自然概況
保護區包括呼瑪河及其沿岸的丘陵、山地、沼澤和沖積小平原,呼瑪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北坡大布勒山和博烏拉山一帶,屆黑龍江水系.有一二級支流118條.主支流河道總長3357公里,流域面積76085公里,呼瑪河流域地處寒溫帶,夏季短暫,冬季漫長嚴寒,年均溫—2.7C,結冰期長達7個月,無霜期90一110天,1月均溫25.6℃,7月均溫18.4℃,極端低溫45.8℃;年降水量4629毫米。呼瑪河幹流河床為砂石底,河水清澈見底,河水冰封期自11月至翌年十月未,冰層最厚達1.8米,只有局部河段田坡度大、水流急不結冰。呼瑪河水溫較低,適宜冷水性魚類生長,
動物資源
呼瑪河有魚類9科33種,其中蛙科魚類4種,茵魚科1種、狗色科1種、鯉科19種、杴科3種、鯰科1種、鮑科2種、塘蹬科1種、塢科1種。其中蛙科的大馬哈色、哲羅色、細鱗包和茵魚科的苗色等為我國特產的冷水性魚類。呼瑪河的水溫、水質、環境適合冷水性魚類產卵繁殖和人工流放,歷史上就是大馬哈魚產卵場,也是我國保護較好的大馬哈魚繁殖地。大馬哈魚及其卵經濟價值較高,深受國內外歡迎。但由於捕撈過度及生境污染,產量日益減少。從解放後最高年產量4500噸,減少到1987年不足700噸。區內哲羅魚也是一種很名貴魚類,堪稱佳肴上品。哲羅魚是淡水中兇猛的食肉魚類,但5年才性成熟,繁殖能力低。除魚類外,陸生動物有駝鹿、紫韶、蔭、抱、狐狸、雪免、花尾核雞、黑琴雞等。動物區系分區屬 I A。屬國家保護動物級的有紫紹,二級的有駝鹿、旗、雪免、花尾愫雞、黑琴雞等。
近幾年,日本人稱哲羅魚為“夢幻中的神魚”。一些垂釣愛好者千里迢迢專程來我國釣哲羅魚,他們認為一生中如能釣到一條哲羅魚就是最大的喜事,是吉星高照,
植物資源
保護區陸生植物有落葉松樟子松、黑撣、白伸、楊樹柞樹等d藥用植物有300多種。水生植物有野稗、兩棲彭、水兢、香蒲等。浮游植物有30種。植物區系分屬 I A2,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一級的有人參,三級的有椅了松、核桃揪、黃聚、水曲柳、刺五加、黃蔑
經營管理
保護區是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黑政辦發[1982]186號檔案批准建立的。
1、 定界與區劃
沿呼瑪河走向及附近沙灘
2、 機構與編制
1984年黑編(84)124號批准建立呼瑪河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現編制4人,由省縣以重領導。1985年農牧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農漁政字51號檔案將保護區劃歸黑龍江省黑河邊境漁政管理分站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