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曲沼澤
- 地點:西藏那曲縣西部和安多縣南部
- 平均降水量:407mm
- 平均氣溫:-1.9℃
概況,氣候特點,生物資源,自然保護,
概況
主要為藏北嵩草沼澤,面積達202 500hm?2。所在地海拔4 300—?4 800?m。綜合自然區劃屬青藏高原荒漠、半荒漠地帶(乾旱)羌塘高原。?
沼澤描述沼澤區位於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那曲河上游,向北至安多縣的扎薩,西起乃日平錯,東至扎馬。區內有東西走向的兩列中低山,形成相應的東西向谷地,谷地地勢低平,地表覆蓋著第四紀沖積物。發育在兩側山地的河流匯入低洼地形成許多湖泊,較大的有錯那、錯鄂、乃日平錯,還有眾多小湖。湖泊周圍、沿河兩岸,以及其他低洼地廣泛發育了沼澤濕地,其水源補給,主要是河水、山麓溢出帶的潛水,其次是大氣降水。
氣候特點
嚴寒,長冬無復,乾濕分明。那曲年平均氣溫-1.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8.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3.8℃;多年平均降水量407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年蒸發力5
16.9mm,濕潤度0.79。在北部的錯那,氣候更為嚴寒,年平均氣溫-0.5℃,最冷月平均氣溫-10℃,最熱月平均氣溫7.6℃,極端最低氣溫-33.2℃,極端最高氣溫18.2℃,無霜期只有38天;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76mm,年平均蒸發量1 831.6mm;全年日照時數2 881小時,日照百分率66% 。
沼澤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漫灘、湖濱、沖洪積扇緣地區。河漫灘、階地上的沼澤主要為草甸沼澤土,局部地段分布有泥炭沼澤土;湖濱地區多為腐殖質沼澤土。泥炭沼澤土的養分狀況見表6-36 吉林省地理研究所:那曲地區的沼澤,1977年 。?
生物資源
沼澤植被:受地貌部位、水分狀況及其他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沼澤體大面積主要分布在錯那的北面、南面,錯鄂的西和北面,乃日平錯的西部,以及那曲上游及其支流的一些河段。沼澤植被類型較多,主要為藏北嵩草沼澤,廣泛分布在河漫灘、階地,湖濱和沖洪積扇緣窪地也有分布。該群落以藏北嵩草組成建群種,地表常有季節性積水或土壤較濕,形成草丘,高約10—30cm,直徑20—50cm,草丘覆蓋面積約占地面的40%—70%。該植被類型草叢茂密,種類豐富,覆蓋度可達50%—90%。群落結構大致可分兩層:第一層主要為藏北嵩草,高20cm左右;第二層植物高度在20cm以下。藏北嵩草群落常見的伴生植物有藏北苔草、喜馬拉雅嵩草、長軸嵩草、華扁穗草、小早熟禾、西藏粉報春、藍白龍膽、高原毛茛、匙葉銀蓮花、海乳草等。眼子菜沼澤植被類型主要分布在湖濱或緩流河段,呈帶狀向外逐漸過渡為藏北嵩草為主要成分組成的其他沼澤植被類型,反映了湖泊、河流沼澤化的初期階段。在湖濱、河流上游寬谷低洼地、牛軛湖等常年積水地段,還分布有小面積的杉葉藻沼澤植被類型,一般水深20—30cm,群落蓋度40%—60%,多由杉葉藻組成純群落,高出水面20cm左右。伴生植物有水毛茛、眼子菜等。沼澤區的鳥類有黑頸鶴、班頭雁、赤麻鴨、綠頭鴨,以及鷗類等。
約占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自然保護
那曲地委、行署十分重視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大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並在生產和建設中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戰略目標。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促進自然生態平衡,遏止草原退化沙化,加強草場建設,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廣大牧農民的自覺行動。1993年3月,那曲地區專門成立了林業公安分局,強化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管理。經過全體公安幹警的艱苦努力,到1997年底,被林業公安機關行政處罰的非法狩獵人員300多人次,經濟處罰和教育違法交易野生動物及其產品者達400多人次,繳獲藏羚羊及其他野生動物皮張2062張,麝香24個,大小車輛13台,各類槍枝22支,子彈8912發,捕獵鋼絲套1萬多米,狼夾子51個,刑事拘留113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人39人。
那曲地區生長的野生動物中,有10多種是特有的珍貴物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對象,如野氂牛、野驢、藏羚羊、高原熊、獐子、白唇鹿、雪豹、猴、猞猁、盤羊、石羊、黑頸鶴、天鵝、白馬雞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還有毛皮珍貴的狐狸、旱獺等,黃羊、雪雞、狼、野鴨、黃鴨、斑頭雁等動物隨處可見。列入國家和自治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共有40多種。
藏北高原最具特色的珍稀動物首推野氂牛,藏語稱作“重”。其體型外貌與家氂牛相似,但體格要大得多,在藏北高原所有的動物中,是最大的動物,性情勇猛蠻橫,不畏任何強暴。野氂牛視力不遠,但嗅覺、聽力極佳,白天憩臥山陰處,夜間下山食草飲水,藏北流行一句諺語:“餓了不食晝草乃是野牛的特性”。野氂牛體格粗壯,體重可達千斤以上,毛皮甚厚,牧人用其頸皮當俎板用。野氂牛全身是寶,其心臟、心血、犄角、睪丸、膽等都可入藥。 藏野驢,藏語稱為“將”,其體型似馬又似驢,四肢細長,翹首長耳,脊椎骨節長,毛色呈棕黃,腹部灰白,鬃毛黑色。野驢嗅覺靈敏,容易受驚,善於奔跑,性情野烈。它喜歡白天吃草,晚上飲水,藏北牧人形容說:“渴了不飲晝水,是白唇野驢的天性”。野驢喜群居,但只在夏季才交配,懷胎期為一年,母驢產駒時節,公驢負責監護巡夜。有時公驢上唇翹天張口仰望,民間傳說在公驢口腔內含有一種能傳喚太陽、驅散烏雲的如意法寶,因而可以驅雲避雨,每當夏季草原乾旱,人們就說“將天米瑪”,即野驢帶來的火旱。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並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
那曲地區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乾旱的颳風期,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萬物茂盛,人歡畜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