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鴨綠江流域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
遼寧省東南部,東起
吉林省集安市,西接遼寧省
丹東市,南與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鴨綠江中下游全長216.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4°21’至125°3’,北緯41°10’。總面積75590.4公頃,其中有林面積54925.3公頃,濕地面積13513.5公頃。
物種資源
鴨綠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8057公頃,為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類型與海洋和海岸生態類型的複合生態系統。 鴨綠江水和大洋河水源源不斷地向這裡輸送著涓涓清水。344種高低等植物生長期間,240種鳥類,88種魚類以及兩棲類、哺乳類動物在這裡生息,形成了一張複雜的生物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樣性基地。一望無際的蘆葦沼澤植株稠密,成為鳥類良好的隱蔽和繁殖地。
每年在此遷徙、棲息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
丹頂鶴、
白枕鶴、白鶴、
白鸛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游
大天鵝、白額雁、小杓鷸等29種,還有世界瀕危鳥類黑嘴鷗和斑背大葦鶯等。在中日、中澳侯鳥保護協定中分別占有114種和43種。保護區以優良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棲息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涉禽飛往俄羅斯遠東地區和美國阿拉斯加繁殖地的北遷最後的停歇地。這些“不拿護照的國際旅行者”,也為丹東吸引來了一批批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和鳥類愛好者前來觀鳥、科研。
保護價值
保護區地處我國海岸線的最北端,為華北和東北植物區系的交匯處。區內陸地、灘涂、海洋三大生態系統交匯過渡,形成了包括蘆葦濕地、沼澤、湖沼、潮沼及河口灣等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類型,自然環境特殊、敏感、脆弱,濕地生態系統的形成與演變漫長而複雜。本區的物種資源比較豐富,高等植物有64科、289種,其中野大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生動物中,有魚類的88種、兩棲類3種、鳥類44科240種、底棲動物74種、浮遊動物54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丹頂鶴、白鸛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白琵鷺等30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保護的227種候鳥中,保護區已發現有121種,占總數的55.3%,為東北亞重要的鳥類棲息的遷徙停歇地。本區還擁有非常豐富的經濟動植物資源,年產蘆葦5萬噸,文蛤、蟶等水產品9萬多噸。保護區的建立,為全球提供了一個永久性的濱海濕地生態環境的天然本底和野生生物的基因庫,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
功能
保護區獨特的華北、東北動植物區系交匯地帶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對生態學、遺傳學以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保護區具有建立濕地生物基因庫;保護丹頂鶴等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鳥類;發揮濕地蓄水、調節氣候、淨化水質等環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