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泡

月亮泡

吉林省淡水漁業基地之一。位於省境西北大安、鎮賚2縣之間,瀕嫩江右岸,為嫩江遺蹟湖。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10公里,略呈蝶形。面積205.7平方公里。最大庫容4807萬立方米;平均水深4.7米,最大水深7.7米。養魚水面1萬多公頃。湖底平坦,底質為細沙和黑土。庫區水生植物繁茂,浮游生物達60餘種,對魚類繁殖有利。是著名淡水魚類產地。1976年築堤,天然湖泊變成大型人工水庫,除養魚外,還用於灌溉。湖區集水面積19萬平方公里。嫩江年均入庫流量2.7億立方米,洮兒河年均入庫流量0.37億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亮泡
  • 地理位置:吉林省大安、鎮賚2縣之間
  • 類型:河流遺蹟湖
  • 面積:205.7平方公里
  • 容積:4807萬立方米
位置境域,概況,水域水草狀況,產業結構,資源,傳說,詩歌,漢書遺址,

位置境域

月亮泡的位置月亮泡的位置
月亮泡的境域及水系月亮泡的境域及水系

概況

所在地區 吉林
面積 30.000萬畝
深度 平均水深 2.40米
形態描述 亮泡水庫(吉林) 黑龍江水系,面積約20.00萬畝,平均水深2-3米,底質:沙土。
生態特徵 水庫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優勢藻類的季節變化(毫克/升)
1981年,春季生物量2.86,春優勢藻類硅藻,夏季生物量14.70,夏優勢藻類藍藻綠藻,秋季生物量35.23,秋優勢藻類藍藻綠藻。

水域水草狀況

面積16.00萬畝,平均水深2-3米,種數31,沉水植物量306,水草優勢種菹草,測定時間1980,資料來源雲寶深等。
面積20.00萬畝,平均水深2-3,沉水植物量,水草優勢種菹草,測定時間1986.3,資料來源大連水產學院。
水庫浮遊動物生物量與季節變化(毫克/升)
春季生物量17.32,夏季生物量5.13,秋季生物量2.61。
底棲動物的密度(個/米)與生物量(克/平方米)(密度/生物量)
調查日期:80年~81年,底棲動物:16/,環節動物:187.1/1.145,螺類:30.4/4.7,蚌類:2.4/29.93,甲殼類:無,搖蚊科幼蟲:684.8/11.12,其它水昆蟲:6.8/0.3,其它:19/0.47,總計:924/47.7。
月亮泡鎮位於大安市區西北部,距大安市區37公里,背靠月亮湖,南與太山鎮、紅崗子鄉毗鄰,北於鎮賚縣接壤,東臨嫩江。全鎮幅員面積1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986畝,草原面積27000畝,林地面積14560畝。下轄10個行政村,32個自然屯,總人口16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4600人。全鎮有黨支部14個,黨員325名,其中農村黨員245名。
月亮泡鎮交通十分便利,南於圖烏公路相接,鎮內鋪設了環鎮柏油路,有8個行政村在油路的沿線,未通油路的兩個村,也已啟動了“村村通”工程。

產業結構

月亮泡鎮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近年來,鎮委鎮政府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並根據市場形式提出了“鞏固農業,發展牧業,以商活鎮,多元開發”的發展戰略。鎮政府多方籌集資金,打抗旱井,修建排灌站,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改善了農業的基礎設施。目前,月亮泡鎮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0畝。月亮泡鎮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減少了玉米面積,穩定了烤菸和雜糧面積,增加了水稻、瓜果、大堯子的面積,引進了芝麻、辣椒等經濟作物。月亮泡鎮已建立了烤菸生產基地、西甜瓜生產某地和水稻示範區,並創建了“月亮湖牌”大米。近幾年,牧業在月亮泡鎮得到了長足發展,從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引進了西門塔爾牛小尾寒羊、三元雜交豬等優良品種,擴大了獺兔、狐、貉等經濟動物的飼養,擴大鵝、蛋鴨的飼養規模。現在,月亮泡鎮的牛、羊、豬、貂、蛋鴨等養殖業已頗具規模,更創建了“月亮湖牌笨鴨蛋”等名牌產業。月亮泡鎮的牧業產值已由2002年的1850萬元增加為2004年的3000萬元,牧業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800增長為2004年的1000元。通過全鎮農民和全體幹部的努力,月亮泡鎮農業將向綠色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快速發展。

資源

月亮泡鎮境內漁業資源豐富。月亮湖是省內聞名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其特產胖頭、鯽魚、鯉魚、青魚、草魚等,因其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這些魚遠銷到大慶、長春等地。
月亮泡鎮旅遊資源豐富,月亮湖是省內大型淡水湖,位於吉、黑兩省交界,嫩江右岸,水庫幅員遼闊,東西長25公里,南北長10公里,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月亮湖是大安市乃至省內著名的旅遊勝地,不僅是月亮湖,就連月亮湖延伸形成的淺灘——榔頭泡,都富有盛名。榔頭泡地勢平坦,沙質的底兒,水清可見魚,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目前,榔頭泡天然浴場旅遊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多年來吸引著白城、長春、黑龍江的大批遊客。月亮泡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望廣大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旅遊區。
月亮泡鎮生態環境建設成就顯著。近幾年,月亮泡鎮委、鎮政府立足於長遠利益,為了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了生態環境建設。一是保質保量地完成退耕還林工作、植桑養蠶工作和“三環一路一網”任務,切實抓好還林地塊的補水補植、管護工作,確保新植林的成活率。這幾年,共植樹3700畝,成活率在90%以上。二是認真貫徹落實了《關於草原林地禁牧的決定》,對草原實行季節性禁牧,對幼林地實行全年禁牧。通過整治,草原植被、森林覆蓋率都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連久違的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也出現在月亮泡鎮的土地上。
月亮泡鎮境內石油資源豐富,經勘探證實,月亮泡鎮內含有大量石油資源,開發潛力巨大。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5800萬元,農業總產值5000萬元,財政收入180萬元,人均收入2000元。月亮泡鎮內各色商店林立,設有一大型集貿市場,極大地活躍了該鎮經濟,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200萬元。
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辦學條件,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在98%以上。計畫生育工作堅持“三為主”的方針,提高了計生工作人員的整體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嚴格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長率。社會治安良好,民風質樸。醫療條件較好,民眾就醫有保障。積極開展健康的民眾文化體育活動,反對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和邪教組織,淨化社會環境。

傳說

在嫩江西岸、鎮賚與大安交匯處,有一個水草豐美、物產豐富的月亮泡,這泡子方圓百餘里,無邊無際,是聞名省內的淡水魚產地。素有“閘住月亮泡,銀子沒了腰”的美稱。 月亮泡原名運糧泊。遼金時代,月亮泡北岸有座少力古城,駐紮著金兀朮(金國四太子)妹妹一家。當年金兀朮率兵南侵,擾亂大宋江山,與岳家軍在中原對峙。其妹夫——大金國駙馬統帥一支勁旅,充當督糧官,因而月亮泡便成為金兀朮向南方運糧草的交通要道,運糧泊由此得名。 一年農曆七月十五這天,金國駙馬正在用餐,忽然接到軍令,讓他火速運送糧草到前方。於是這位駙馬立即率領本部2000餘人搶運糧草。糧隊乘著月色,駕著400多隻糧船列隊向南岸進發。當行至月亮泡中心時,天空驟變,烏雲滾滾,霧氣沖天,遮住了月亮,霎時間水面上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運糧船迷失方向,互相撞擊,許多船隻下沉,船上人員落水而亡。據說,有些船隻至今還沉睡在泡底呢。這下可急壞了運糧官,如果不趕緊想辦法,真是不堪構想。他忙同部下一起跪在船頭,齊聲高呼:“月亮、月亮啊,你快出來吧!救救我們,我們永遠忘不了您呀!”這一片哭喊聲,在夜裡傳得很高、很遠…… 說也奇怪,他們禱告不久,天空忽然雲開霧散,水面上風平浪靜,不僅露出月亮,而且格外明亮。有了這一轉機,糧船順利抵達彼岸。為了紀念這次運糧的勝利,感謝月亮的恩賜,從此,便把運糧泊改為月亮泡,而且一直流傳至今。

詩歌

最後的月亮泡 文 / 傳情龍霸江湖
美麗如風颳過了關外
月亮泡歲月最漂亮的情人
生活在人類童貞瀰漫的世紀裡
如今 愛情悲歌也喑啞了
月亮泡披著夜色蹤跡模糊
許多關外的風物老邁了
二人轉的柔情蜜意和月亮泡一樣
變成了一個乾涸的過程
曾經的春雨和陽光
都被寒潮折磨成虛幻的夢影
蒼茫的蘆葦仿佛天堂的植物
如今重返陌生的水域
漁歌山謠內容怪怪的
與乾涸的月亮泡開著玩笑
女人洗的風光被沙土深埋
跑馬圈地的故事無人講起
月亮泡的存在過嗎
月亮泡的消失得合理嗎
唐琴奏響月亮泡的月
宋笙吹漲月亮泡的水
元笛弄彎月亮泡的柳
清簫逗樂月亮泡的魚
這一切都不僅合理
更合情
如今在我和情人分手的傍晚
我想為月亮泡唱最後的一首哀歌
與情
與理
已不再單純

漢書遺址

人們都熟知中原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周的青銅器時代,卻很少有人知道,吉林省西部的古代居民也留下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漢書遺址。
一場大雪過後,位於大安市西北約35公里的月亮泡鎮漢書村顯得十分空寂。在村東北約一公里的月亮湖南岸,有一處隆起的小土崗,土崗的西、北兩面由於常年受洪水的沖刷,形成了十幾米高的陡峭斷崖。崖下是被冰雪覆蓋的寬闊湖面,崖上的土崗連著一望無際的農田。
陪同而來的大安市博物館館長梁建軍拾起一塊黑褐色的陶片,它顯然曾經是一隻陶罐的口沿部分,上面有細繩紋、錐刺紋和鋸齒紋。又發現了一個支座的殘片,指甲紋清晰可見。還有一塊陶片的“紅衣”依舊鮮亮。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漢書村的農民在土崗上種地時就經常能刨出一些陶器的殘片。1974年的春天和2001年的夏天,省有關考古研究部門對漢書遺址進行了兩次局部發掘。大量的房址、窖穴、墓葬等遺蹟,陶器、青銅器、鐵器、石器、骨器、青銅陶范等遺物隨之出土。根據遺址的地層和文化內涵,分為兩種互相疊壓的不同時期的文化層。下層漢書一期文化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年代相當於中原的西周時期。上層漢書二期文化的年代相當於戰國至西漢時期。
漢書一期文化以土坑墓為代表。內置3個人的頭骨和零亂且有缺失的肢骨,屬二次葬。經頭骨鑑定,1人為40歲以上的男性,另兩人均屬20歲左右的女性。隨葬品有陶罐、銅扣、銅片等。其它幾座墓葬,一般都有青銅器,如銅扣、銅環、銅刀、銅針、動物形的飾品等。這說明漢書一期文化的居民已經廣泛使用了青銅器,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漢書二期文化的遺存為房址和窖穴。共發掘出房址20處,均為半地穴式。在一較典型的房址中,室內正中有一灶,灶的四周有柱洞12個。靠西牆有一窖穴,呈袋形。居住面有一層炭屑,還有被燒成木炭的木柱、20多件陶器及一些炭化的糧食作物和魚骨。研究者認為,此房址曾遭火災。在地層堆積和遺蹟中,魚骨、魚鱗堆疊混雜,俯拾皆是。大量陶網墜的發現,表明當時的漁業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規模的聚落建築,標誌著人類穴居生活的消亡。漢書文化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文明的社會階段。
遺物比較典型的有四大類:陶器、石器、骨器、青銅器。
漢書二期文化的陶器既有生活用具,也有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從器物類型來看有鬲、壺、罐、缽碗、杯、支座、船形器等。質地多為泥質紅褐陶。主要紋飾有繩紋、按壓紋、錐刺紋,還有飾以“紅衣”的彩繪。生產用具以陶網墜為最多,還發現了50多件澆鑄青銅器的陶范。制陶業是當時人類社會由不穩定的遊牧業向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邁進的標誌。
出土的石器主要用於農耕生產,如石斧、石錛、石錘、鏟形器等,說明當時已經形成了較有規模的農耕生產部落。
在二期文化中也發現了較多的帶孔骨片。這種骨片可能就是甲衣的附屬檔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軍事活動的頻繁。
二期文化層還發現了銎形斧和刀等鐵器。銎形斧的形制與戰國秦漢時期華夏———漢族使用的同類器物一樣,反映了中原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對古代漢書居民的影響。
距今四五千年,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擁有了出色的制陶技術,齊家文化出現了很多小型的青銅器,雖然人們還都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裡,但是黃土高原上的先民已經學會了打窖洞。據研究,大約在距今4000年前後,中國經歷了一個重大自然災害頻發的時期。先民為了躲避災難,紛紛遷徙,尋找新的生存空間,他們不約而同來到了中原。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各部落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戰爭像一隻碩大無比的手,把各部落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華夏族。各地的新石器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華夏文明。從此,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大約也在那個年代,嫩江流域的一支部落為了躲避滔滔洪水,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這個江畔向陽的小土崗。他們看著崗下湛藍的江面,心裡涌動著無限的憧憬和希望。人們跑下土崗,只見岸邊花草萋萋,江水清澈見底,魚兒不時躥出水面,形成圈圈漣漪。男人們用箭鏃和漁網獵起肥碩的大魚,女人們搬出了陶鬲、陶罐。她們隨手拾起土崗周圍的倒木枯樹,攏在一起。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土崗上的炊煙裊裊升起。
自從有了人煙,小土崗便失去了平靜。樹木年復一年減少,房屋和耕地一片片增多,制陶和冶金的爐火越燒越旺,部落之間的廝殺聲也時時響起。
漢書遺址出土最晚的是一個魏晉時期的墓葬。也許從那時開始,打井技術已經普及,農業取代了漁獵,人們可以遠離水域而選擇更新更美的生存空間。於是,自然環境極度退化的小土崗便逐漸蕭條。
2001年,“漢書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者 伊秀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