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地理學術語)

濕地(地理學術語)

狹義濕地(wetland) 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濕地生態系統(wetland ecosystem) 是濕地植物、棲息於濕地的動物、微生物及其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濕地具有多種功能: 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提供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濕地
  • 外文名:Wetland,Marsh
  • 性質:自然生態系統之一
  • 分布:世界各地(南極洲除外)
  • 占地表面積:6%
  • 美譽:地球之腎
定義,狹義濕地,廣義濕地,分類,海域,河口,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水面,公約分類,天然濕地,人工濕地,濕地系統,非生物要素,生物要素,濕地生物,濕地植物,地理知識,高等植物,功能,物質生產,大氣組分,水分調節,淨化,動物棲息地,局部小氣候,重要濕地標準,濕地公益,濕地日主題,濕地公園名,重要濕地名,人為破壞,破壞因素,濕地之最,科研,刊物與文獻,國際組織,研究機構,濕地恢復,恢復的定義,恢復的原則,恢復的方法,恢復的流程,恢復的措施,恢復的案例,

定義

狹義濕地

濕地的研究活動則往往採用狹義定義,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於1979年在“美國的濕地深水棲息地的分類”一文中,重新給濕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至少有一至幾個以下特徵:
濕地濕地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為植物優勢種
(2)底層土主要是濕土;
(3)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有時被水淹沒。
定義還指湖泊與濕地以低水位時水深2米處為界,按照這個濕地定義,世界濕地可以分成20多個類型,這個定義被許多國家的濕地研究者接受。 濕地的水文條件是濕地屬性的決定性因素。水的來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續期和頻率決定了濕地的多樣性。水對濕地土壤的發育有深刻的影響。濕地土壤通常被稱為濕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廣義濕地

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的10%,6600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一個地區內常常有多種濕地類型,一種濕地類型又常常分布於多個地區。 中國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濕地保護和執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達37處。其實中國獨特的濕地何止37處,但許多濕地因為養在深閨無人識,至今仍無人問津。
紅樹林紅樹林
濕地是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功能。加入《濕地公約》二十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積極履行公約規定的各項義務,全國濕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局部地區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良玉強調,中國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面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各級各方面要把濕地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統籌考慮,落實好濕地保護責任。要積極推進法制建設,建立濕地保護長效機制,強化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要切實加大投入,實施好濕地保護恢復重大工程,不斷擴大濕地面積,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改善生態和民生。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履行公約責任,與《濕地公約》秘書處、其它各締約國及有關國際組織深化合作,與國際社會協調一致行動,相互學習借鑑,為推動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地球上有三大生態系統,即:森林、海洋、濕地。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海洋被稱為"地球之心"。
“濕地”,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時水深不過6米的沿海地區,包括各種鹹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涂、河邊窪地或漫灘、濕草原等。按《國際濕地公約》定義,濕地系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潮濕或淺積水地帶發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綜合體。是陸地、流水、靜水、河口、和海洋系統中各種沼生、濕生區域的總稱。濕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種獨特功能的生態系統,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濕地2-譚翃晶國畫作品濕地2-譚翃晶國畫作品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徵植物。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20世紀中後期大量濕地被改造成農田,加上過度的資源開發和污染,濕地面積大幅度縮小,濕地物種受到嚴重破壞。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資料統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濕地855.8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6.4%。
全國濕地類型空間分布圖全國濕地類型空間分布圖

分類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時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無植物生長的淺水水域,包括海灣和海峽;潮下水生植被層,包括各種海草和熱帶海洋草甸;珊瑚礁
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潮間海域:多岩石的海灘,包括礁崖和岩灘;碎石海灘;潮間無植被的泥沙和鹽鹼灘;潮間有植被的沉積灘,包括大陸架上的紅樹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統。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潮間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間泥、沙或鹽鹼灘;潮間沼澤包括鹽鹼草甸、潮汐半鹽水沼澤和淡水沼澤;潮間有林濕地包括紅樹林、聶帕櫚和潮汐淡水沼澤林。
瀉湖濕地:半鹹至鹹水湖,有一個或多個狹窄水道與海相同。
鹽湖(內陸排水區):永久性和季節性的鹽水或鹼水湖泥灘和沼澤。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內陸三角洲。
暫時性的河流:季節性和間歇性流動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灘,洪泛河谷和季節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平方公里以上),包括遭季節性或間歇性淹沒的湖濱;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平方公里以上)。
季節性的湖泊:季節性淡水湖(8平方公里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沼澤

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的泥炭沼澤。
草本沼澤:植被蓋度≥30%、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沼澤。
沼澤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凍原池塘、融雪形成的臨時水域。
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的沼澤,植被蓋度≥30%。
森林沼澤:有明顯主幹、高於6米、鬱閉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澤。
內陸鹽沼:分布於我國北方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鹽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鹽生植物群落組成,水含鹽量達0.6%以上,植被蓋度≥30%。
地熱濕地:由溫泉水補給的沼澤濕地。
淡水泉或綠洲濕地

人工水面

如水庫、池塘、水稻田等屬於廣義濕地,得到濕地公約的認可。

公約分類

天然濕地

(一)海洋/海岸濕地(12類)
A - 永久性淺海水域:多數情況下低潮時水位小於6米,包括海灣和海峽。
B - 海草層:包括潮下藻類、海草、熱帶海草植物生長區。
C -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鄰近水域。
D -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島嶼、海邊峭壁。
E - 沙灘、礫石與卵石灘:包括濱海沙州、海岬以及沙島;沙丘及丘間沼澤。
F -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 灘涂潮間帶泥灘、沙灘和海岸其他鹹水沼澤。
H - 鹽沼:包括濱海鹽沼、鹽化草甸。
I - 潮間帶森林濕地:包括紅樹林沼澤和海岸淡水沼澤森林。
沼澤沼澤
J - 鹹水、鹼水瀉湖:有通道與海水相連的鹹水、鹼水瀉湖。K -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瀉湖。
Zk(a) - 海濱岩溶洞穴水系。濱海岩溶洞穴
(二)內陸濕地(20類)
L - 永久性內陸三角洲:內陸河流三角洲。
M -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 - 時令河:季節性、間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小河。
O - 湖泊:面積大於8公頃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軛湖
P - 時令湖:大於8公頃的季節性、間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灘湖泊。
Q - 鹽湖:永久性的鹹水、半鹹水、鹼水湖。
R - 時令鹽湖:季節性、間歇性的鹹水、半鹹水、鹼水湖及其淺灘。
Sp - 內陸鹽沼:永久性的鹹水、半鹹水、鹼水沼澤與泡沼。
Ss - 時令鹼、鹹水鹽沼:季節性、間歇性的鹹水、半鹹水、鹼性沼澤、泡沼。
Tp -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澤、泡沼;草本沼澤及面積小於8公頃泡沼,無泥炭積累,大部分生長季節伴生浮水植物。
Ts - 泛濫地:季節性、間歇性洪泛地,濕草甸和面積小於8公頃的泡沼。
U - 草本泥炭地。無林泥炭地,包括蘚類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Va - 高山濕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暫時性水域。
Vt - 苔原濕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暫時性水域。
W - 灌叢濕地:灌叢沼澤、灌叢為主的淡水沼澤,無泥炭積累。
Xf - 淡水森林沼澤:包括淡水森林沼澤、季節泛濫森林沼澤、無泥炭積累的森林沼澤。
Xp - 森林泥炭地:泥炭森林沼澤。
Y - 淡水泉及綠洲
Zg - 地熱濕地。溫泉。
Zk(b) - 內陸岩溶洞穴水系。地下溶洞水系。
註:“漫灘”是一個寬泛的術語指一種或多種濕地類型,可能包括R、Ss、Ts、W、Xf、Xp或其它濕地類型的範例。漫灘的一些範例為季節性淹沒草地(包括天然濕草地)、灌叢林地、林地和森林。漫灘濕地在此不作為一種具體的濕地類型。

人工濕地

1 - 水產池塘。例如魚、蝦養殖池塘。
2 - 水塘。包括農用池塘、儲水池塘,一般面積小於8公頃。
3 - 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 - 農用泛洪濕地。季節性泛濫的農用地,包括集約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 - 鹽田。曬鹽池、採鹽場等。
6 - 蓄水區。水庫、攔河壩、堤壩形成的一般大於8公頃的儲水區。
7 - 採掘區。積水取土坑、採礦地。
8 - 廢水處理場所。污水場、處理池、氧化池等。
9 - 運河、排水渠。輸水渠系。
Zk(c) - 地下輸水系統。人工管護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濕地系統

組成要素

非生物要素

1-水
2-土壤
3-氣候

生物要素

1-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濕地植物
紅荷濕地紅荷濕地
2-濕地生態系統的消費者——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行類以及各種水生動物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等。
3-濕地生態系統的分解者——濕地微生物

濕地生物

濕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樣性,僅中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餘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屬、1380多種。濕地植物從生長環境看,可分為水生、沼生、濕生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飄浮型等;從植物種類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中國已記錄到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約250種,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

濕地植物

地理知識

我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橫跨溫帶、亞熱帶和部分熱帶地區,自然條件複雜,濕地分布廣,是世界濕地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豐富的國家之一。根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我國濕地高等植物約225科815屬2276種,分別占全國科、屬、種的63.7%,25.6%,7.7%(表1) 。全國濕地 調查將全國的濕地植被劃分為7組、16個植被型、180個群系(嚴承高等,2005)。
濕地高等植物中,瀕危種約有 100 種。如亞熱帶的水松,江南濕地的李氏禾,青藏高原濕地的芒尖苔草、西藏粉報草、斑唇馬先蒿,三江平原的綬草、大花馬先蒿,南部沿海紅樹林濕地的水椰、木欖、紅欖李等都是瀕危、漸危或稀有種。
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濕地野生植物有 6 種:中華水韭、寬葉水韭、蓴草、水松、水杉、長喙毛茛澤瀉。
由於各植物帶受區域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濕地植物區系比較複雜。中國濕地植物歸屬於溫帶分布、泛熱帶分布、世界分布、中國特有、北極高山分布(表2)。

高等植物

表1 中國濕地高等植物統計
類別科數屬數種數
苔草植物
64
139
267
蕨類植物
27
42
70
裸子植物
4
9
20
被子植物
130
625
1919
合 計
225
815
2276
表2 中國濕地高等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註:國家林業局,2002)
分布區型類型占總屬數(%)
世界分布
泥炭蘚、水蘚、細濕蘚、赤莖蘚、金魚藻、狸藻、 眼子菜、睡蓮、香蒲、澤瀉、蘆葦、苔草
38
溫帶分布
泥炭蘚、 赤莖蘚、 苔草、 蘆葦、 木賊、 驢蹄草、 毛茛、 嵩草、地榆、毒芹、柳蘭、黑三棱、水芋、鳶尾、 燈心草、菖蒲、杜香、越桔
50
泛熱帶分布
水車前、菰、茨藻、眼子菜、燈心草、野生稻、紅樹、 海桑、豬籠草、水椰、桐花樹
10
中國特有
水松、水杉、垂頭菊
1
北極高山分布
冰島蓼、杜香、越橘
1
我國濕地植物中以溫帶成分為主,其屬數和種數及所占比例均居首位,這些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
其次是世界分布,包括蘚類中泥炭蘚、水蘚等,水生沉水植物金魚藻、眼子菜、睡蓮等,挺 水植物蘆葦、 香蒲等, 沼生植物如苔草等。泛熱帶分布如紅樹屬、 海漆屬、 海桑屬等, 分布於海南、 廣東、廣西、台灣、福建等地沿海。
濕地中有分布廣泛的廣布種。廣布種指普遍分布於世界,或幾乎遍布世界的種。廣布種主要屬於淡水水生植物、鹽生植物和伴生植物。前兩大類多屬於濕生植物,如挺水植物蘆葦、寬葉香蒲、狹葉香蒲,浮生植物如浮萍(有 15 種) ,沉水植物如蓖齒眼子菜、菹草、金魚藻、輪葉狐尾藻、大茨藻、角茨藻、輪葉黑藻,沼生植物如莎草、藨草、燈心草等,均為世界廣布種。
我國的第三紀孑遺木本植物水松和世界珍稀古老樹種、白堊紀孑遺木本植物水杉這兩個特有 物種,水松只生長在東起福建、香港,向西至廣西(臨桂) ,北到江西廬山,南至廣東茂名,主 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水杉分布在湖北省利川縣,武漢市武昌區東湖
北極高山分布,如杜鵑屬、越橘屬,常見我國東北山地落葉松泥炭沼澤中。

功能

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它因有如此眾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藥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物質生產

濕地具有強大的物質生產功能,它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七裏海沼澤濕地是天津沿海地區的重要餌料基地和初級生產力來源。據初步調查,七裏海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水生、濕生植物群落100多種,其中具有生態價值的約40種。哺乳動物約10種,魚蟹類30餘種。蘆葦作為七裏海濕地最典型的植物,葦地面積達7186公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不僅是重要的造紙工業原料,又是農業、鹽業、漁業、養殖業、編織業的重要生產資料,還能起到防風抗洪、改善環境、改良土壤、淨化水質、防治污染、調節生態平衡的作用。另外,七裏海可利用水面達10000畝,年產河蟹2000噸,是著名的七裏海河蟹的產地。

大氣組分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並放出氧氣,濕地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大氣組分。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濕地生境也會排放出甲烷、氨氣溫室氣體。 沼澤有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CO2和其他氣體,特別是一些有害的氣體。沼澤地上的氧氣則很少消耗於死亡植物殘體的分解。沼澤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從而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另外,沼澤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通過沼澤能吸附金屬離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調節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七裏海濕地是天津濱海平原重要的蓄滯洪區,安全蓄洪深度3.5~4米。
沼澤濕地具有濕潤氣候、淨化環境的功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大部分發育在負地貌類型中,長期積水,生長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潛育沼澤一般也有幾十厘米的草根層。草根層疏鬆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於本身絕對乾重3~15 倍的水量。不僅能儲蓄大量水分,還能通過植物蒸騰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環中起著良好的作用。據實驗研究,一公頃的沼澤在生長季節可蒸發掉7415噸水分,可見其調節氣候的巨大功能。

淨化

沼澤濕地像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淨化水質。
沼澤濕地能夠分解、淨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
如氮、磷、鉀及其他一些有機物質,通過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被生物體貯存起來,或者通過生物的轉移(如收割植物、捕魚等)等途徑,永久的脫離濕地,參與更大範圍的循環。
沼澤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淨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例如,水葫蓮、香蒲和蘆葦等被廣泛地用來處理污水,用來吸收污水中濃度很高的重金屬 鎘、銅、鋅等。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有人作了如下試驗,將廢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讓它流經 一片柏樹沼澤地(濕地中的一種),經過測定發現,大約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淨化排除了, 濕地驚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印度卡爾庫塔市(Calcutta)沒有一座污水處理廠,該城所有的生活污水都被排入東郊的一個經過改造的濕地複合體中。這些污水被用來養魚,魚產量每年每公頃可達2.4噸;也可用來灌溉稻田,每公頃年產水稻2噸左右。另外,還在傾倒固體垃圾的地方種植蔬菜,並用這些污水來澆灌。大量的營養物以食物形式從污水中排除出去。卡爾庫塔城東的濕地成為一個如此低費用處理生活污水並能同時獲得食物的世界性典範。

動物棲息地

濕地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
沼澤濕地特殊的自然環境雖有利於一些植物的生長,卻不是哺乳動物種群的理想家園,只是鳥類能在這裡獲得特殊的享受。因為水草叢生的沼澤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
在濕地內常年棲息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燕鷗葦鶯、掠鳥等約200種。而且該濕地是西伯利亞和東北地區鳥類南遷越冬的中途站。

局部小氣候

以天津市東北部的寧河縣為例: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汽,然後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使寧河縣成為天津市氣候較為濕潤的地區之一。

重要濕地標準

《濕地公約》第二條規定,每個締約方必須把本國至少1塊濕地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且被納入的濕地必須符合標準。
標準1:如果一塊濕地包含適當生物地理區內一個自然或近自然濕地類型的一處具代表性的、稀有的或獨特的範例,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2:如果一塊濕地支持著易危、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或者受威脅的生態群落,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3:如果一塊濕地支持著對維護一個特定生物地理區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植物和/動物種群,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4:如果一塊濕地在生命周期的某一關鍵階段支持動植物種或在不利條件下對其提供庇護場所,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5:如果一塊濕地定期棲息有2萬隻或更多的水禽,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6:如果一塊濕地定期棲息有一個水禽物種或亞種某一種群1%的個體,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7:如果一塊濕地棲息著絕大部分本地魚類亞種、種或科,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種間和/或種群間的關係對濕地效益和/或價值具有代表性,並因此有助於全球生物多樣性,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截至2009年,中國共有37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可參看“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濕地公益

濕地國際聯盟(WIU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環境署(UNEP)、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ILEC)、聯合國基金會、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遺產基金會等多個國際組織及公益基金與中國濕地聯盟WAP公益保護組織)、中濕綠聯國際循環經濟研究中心等在全球,開展濕地生態保護、世界遺產保護及環境教育等。濕地聯盟(WAP組織)已經在中國及亞太地區受理和評估所需保護規劃的濕地項目,社會個人及當地濕地都可向濕地聯盟提出“公益保護”,國際組織各方代表們與公益投融資保護專家曾德才先生已對多個區域性濕地保護提供項目評估與國際公益基金的配套保護。
該組織正開展區域性及地方“濕地保護申請”的受理中。該保護聯盟正在對多個“受威脅”和“正在消失”的濕地開展公益投融資服務、負責任旅遊、生態人居、環境教育、國際生態經濟圈計畫、數字低碳旅遊經濟(電子低碳門票系統)等等保護研究與規劃工作。

濕地日主題

為了提高人們保護濕地的意識,1996年3月《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每年開展紀念活動,每年有一個主題。從1997年以來歷年濕地日的主題如下:
  • 1997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 1998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之水,水之濕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 1999年世界濕地日主題:人與濕地,息息相關(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 2000年世界濕地日主題:珍惜我們共同的國際重要濕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 2001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 2002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 2003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沒有濕地-就沒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 2004年世界濕地日主題:從高山到海洋,濕地在為人類服務(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 2005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 2006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與減貧(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 2007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與魚類(Wetlands and Fisheries)
  • 2008年世界濕地日主題: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 2009年世界濕地日主題: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 (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
  • 2010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
  • 2011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與森林
  • 2012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與旅遊
  • 2013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與水資源
  • 2014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與農業
  • 2015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我們的未來
  • 2016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關乎我們的未來:可持續的生計
  • 2017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減少災害風險(wetlands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 2018年世界濕地日主題: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Wetlands: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濕地公園名

  • 安徽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江蘇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新疆賽里木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內蒙古白狼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 寧夏銀川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山東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湖南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湖南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湖北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江西孔目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吉林磨盤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遼寧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青海貴德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廣東星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 廣東湛江綠塘河濕地公園,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 寧夏銀川閱海國家濕地公園
  • 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
  • 河南淮陽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 西安滻灞國家濕地公園
  • 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 洛陽龍門濕地公園
  • 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洛陽管理處
  • 湖北省浠水縣策湖國家濕地公園

重要濕地名

中國已經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共44處。希望大家關心和保護濕地。
濕地公園數量濕地公園數量
  1. 青海鳥島自然保護區;
  2. 香港米埔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3. 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 內蒙鄂爾多斯遺鷗自然保護區;
  5. 遼寧大連國家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6. 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7. 雲南大山包濕地;
  8. 雲南納帕海濕地;
  9. 雲南拉市海濕地;
  10. 青海扎凌湖濕地;
  11. 上海長江中華鱘濕地自然保護區;
  12.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3. 湖北洪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14. 四川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5. 張掖市國家濕地公園。
  16. 新疆賽里木湖國家濕地公園。
  17. 新疆柴窩堡湖國家濕地公園 。
  18. 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 黑龍江南瓮河自然保護區。
  20. 黑龍江大慶龍鳳國家濕地公園。,

人為破壞

20世紀中後期由於濕地圍墾、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濕地環境污染、濕地水資源過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泥沙淤積、海岸侵蝕與破壞、城市建設與旅遊業的盲目發展等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中國濕地資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造成濕地面積縮小,水質下降、水資源減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因此迫切需要對濕地進行保護、恢復和重建。濕地保護主要依靠立法,並建立自然保護區。我國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後,在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保護署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提高履約能力的全國性工作。編制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成立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公室、組織申報國際重要濕地等等。至1999年12月我國已經建成了926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4個,省級392個,市級84個,縣級326個)、173個重要濕地。

破壞因素

近幾百年來,濕地遭到了嚴重破壞。雖說濕地乾涸是自然進程的必然結果,但當前不少濕地的迅速消失與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有重大聯繫。
(1)土壤破壞是破壞濕地的一大因素。人類不合理使用土地,導致了土壤的酸化與其他形式的污染,這嚴重破壞了濕地內的生態環境
(2)環境破壞。比如水污染、空氣污染。這一類污染造成了水體營養化、石油泄漏污染等重大破壞,導致成千上萬的水生物及鳥類的死亡
(3)圍湖、圍海造田。這一類經濟活動會直接地減少濕地面積。比如我國洞庭湖。當今地洞庭湖面積與幾百年前的形成鮮明對比
(4)河流改道。這一類工程雖說大大地對農業生產做出了貢獻,也對防洪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卻影響了河流對濕地的水量補給作用。比如我國的一些河流截彎取直工程,就破壞了一些湖泊。
墨西哥灣油污抵達路易斯安那濕地
墨西哥灣上的油污已經漂到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濕地,部分漏油進入強勁的洋流區,可能會被帶到佛羅里達甚至更遠的地方。
墨西哥灣海底的油井還在繼續漏油,這對沿墨西哥灣的美國各州及附近地區的生態和經濟都是一場災難。首當其衝的就是路易斯安那,當地的沿海濕地是魚蝦蟹貝的孕育場,豐富的海產是路易斯安那經濟的重要支柱。
受到漏油污染,沿海一大片區域已經禁止捕漁。另外,氣象單位說,有部分油污進入了強勁的洋流區,它有可能被帶到佛羅里達礁島群、甚至古巴和美國東岸。
肇事公司英國石油在環境災難製造者的黑名單上,排名恐怕已經超越了愛克森美孚石油。不過,英國石油說,它們幾天前裝置的吸油設備效果不錯,每天大約可以吸出三千桶原油,另一方面,向油井灌注泥漿的作業,最快星期天就可以展開。

濕地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濕地是巴西中部馬托格羅索州潘塔納爾沼澤地(Pantanal),面積達2500萬公頃。

科研

刊物與文獻

國際組織

  • 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 簡稱WIUN
  • 濕地聯盟(The Wetlands Alliance Programme 簡稱WAP)
  • 濕地科學家學會(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 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 國際水禽濕地調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
  • 人與生物圈東北亞地區鶴類保護區網路東亞-澳大利亞涉禽保護網路雁鴨類遷飛網路

研究機構

中國:
中國科學院濕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KLWEE)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濕地中心新南威爾斯大學濕地生態研究中心
美國:
美國國家濕地研究中心(NWRC)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濕地研究中心

濕地恢復

恢復的定義

濕地恢復包括濕地的恢復、濕地改建以及濕地重建,是指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再現退化前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恢復的原則

可行性原則
濕地恢復工程項目實施時首先必須考慮濕地恢復的可行性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環境的可行性和技術的可操作性
優先性和稀缺性原則
儘管任何一個恢復項目的目的都是恢復濕地的動態平衡,並阻止其退化過程,但濕地恢復的優先性並不一樣,在實施濕地恢復前必須明確恢復工作的輕重緩急稀缺性就是指在恢復過程中,要優先考慮針對一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種、種群或稀有群落的恢復
恢復濕地的生態完整性、自然結構和自然功能原則
濕地恢復是恢復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及其組成、結構、功能與自然生態的過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富有彈性,能自我維持,能承受一定的環境壓力及變化,其主要生態狀況在一定的自然變化範圍內運轉正常
流域管理原則
濕地恢復設計要考慮整個濕地區域,甚至整個流域,而非僅僅退化區域應從流域管理的原則,充分考慮集水區或流域內影響工程項目區濕地生態系統的因子,系統規劃設計濕地恢復工程項目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
美學原則
濕地具有多種功能和價值,不但表現在生態環境功能和濕地產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學、旅遊和科研價值因此,在濕地恢復過程中,應注重對美學的追求美學原則主要包括最大綠色原則和健康原則,體現在濕地的清潔性、獨特性、愉悅性、景觀協調性、可觀賞性等許多方面
自我維持設計和自然恢復原則
保持恢復濕地的永久活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將人為維護活動降到最低水平,同時在恢復過程中,應儘可能採用自然恢復的方法

恢復的方法

自然恢複方法
濕地恢復的過程就是消除導致濕地退化或喪失的威脅因素,從而通過自然過程恢復濕地的功能和價值通常自然恢複方法的成功依賴於以下幾個因素:穩定的能夠獲取的水源、最大限度地接近濕地動植物種源地被動恢復的優勢在於低成本以及恢復的濕地與周圍景觀的協調一致
人工促進恢複方法
人工促進自然恢復涉及到自然干預,即人類直接控制濕地恢復的過程,以恢復、新建或改進濕地生態系統當一個濕地嚴重退化,或者只有通過濕地建造和最大程度的改進才能完成預定的目標時,人工促進恢複方法是一個最佳的恢復模式人工促進恢複方法的設計、監督、建設和花費都是比較可觀的

恢復的流程

4.1 對濕地退化狀況的調查及評價
對濕地的退化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以明確造成該濕地退化的原因、恢復潛力等
4.2 確定濕地恢復區域
要選擇一個恢復區域,首先要確定該恢復區屬於地方、省級還是國家級優先恢復區域要在一系列的恢復地點中選擇最佳的恢復區域,需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水文條件、地形地貌條件、土壤條件、生物因素
4.3 濕地恢復區域的本底調查
在設計一個恢復項目之前,應該對恢復區域進行本底調查和評估,以便了解該區域過去和現在的狀況,恢復區域在過去是否屬於濕地範疇,如果屬於濕地,確定是哪些因素導致了濕地的退化或者喪失,特別是恢復區域過去的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種對棲息地的需求等?恢復區域現在的狀況如何?
4.4 確定濕地恢復的目標
就是對濕地恢復項目預期的結果的陳述,它反映了開展濕地恢復項目的動機根據不同的地域條件,不同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要求,濕地恢復的目標也會不同有的目標是恢復到原來的濕地狀態,有的目標是重新獲得一個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對人類有益的新特性狀態,還有的目標是完全改變濕地狀態等
4.5 使用參照地點
即在該區域中能代表恢復濕地類型的受干擾最小的濕地,以此來替代恢復區域退化之前的濕地狀態
4.6 選擇恢複方法
濕地恢復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儘可能的情況選用最簡單的恢複方法,因為越複雜的恢複方法,越容易在某個環節出現偏差採用破壞性最小、最為生態的方法最容易實現恢複目標在實施更多的人為干預之前應考慮採用自然恢複方法如果一些自然過程不能採用自然恢複方法,應更多地考慮採用生物工程,而不是傳統的工程措施
4.7 實施濕地恢復工作
按照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原則,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設計、風險評價及恢復與重建指標體系等對策與方法進行全面規劃和研究在濕地恢複方案實施過程中,要利用和發展新技術,把濕地的恢復範圍從局部擴大到整個流域,最終實現景觀水平上的恢復
4.8 濕地恢復的監測
在濕地保護和管理的各種方法策略中,特別在評價管理行為的成功性方面,監測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濕地恢復規劃制定以後,恢復的監測方案便應同時完成,包括監測方法、監測指標、實施路線、採樣頻率和強度等通常情況下,濕地恢復前和恢復後的監測都是必要的
4.9 濕地恢復的長期管理
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不斷與周邊環境發生回響,並隨時發生演變和變化的生態系統濕地恢復措施完成後,僅僅是一個成功的濕地恢復項目的開始,還需要對恢復濕地進行長期管理,以便使其發揮預期的生態功能,並使人為影響達到最小化長期管理通常需要維護現有的各種設施和設備,如水利設施、監測設施等,對生物群落和植被類型的長期管理,解決入侵物種或沉積物過量的問題,解決一些非預期的事件
4.10 濕地恢復的綜合評價
濕地恢復不但包括生態要素的恢復,也包含生態系統的恢復生態要素包括土壤、水體、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態系統則包括不同層次、不同尺度規模、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因此,需要對濕地恢復進行綜合性評價,以確定其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被損害的濕地是否恢復到或接近於它退化前的自然狀態
濕地水域或植被覆蓋度測量系統濕地水域或植被覆蓋度測量系統

恢復的措施

濕地恢復的實施過程是根據濕地規劃和設計進行對恢復地點進行恢復、改善和提高的自然過程根據濕地類型、恢複目標以及退化程度的不同,濕地恢復實施過程中的恢復措施也不相同,典型的濕地恢復的實施措施可分為土壤基質的恢復、植被恢復、棲息地保護與生境改善、濕地生態水管理、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有害生物防控和火生態控制等七個方面。

恢復的案例

(1)美國大沼地濕地恢復
(2)馬來西亞PayaIndah濕地恢復
(3)瑞典的泥炭地恢復
(4)荷蘭的濕地恢復
(5)韓國城市濕地的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