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朱䴉棲息地

洋縣朱䴉棲息地,位於中國陝西省漢水之濱的漢中地區,跨越洋縣和城固縣,其主體在洋縣境內。於1983年建立,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7549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瀕危珍禽及其生境。 1988年中國政府林業部與日本政府環境廳訂立了《中日共同保護研究及其棲息地》合作項 目,2001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2005年7月經國務院辦批准成立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洋縣朱䴉棲息地
  • 地理位置:漢中
  • 氣候: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區域面積:37549公頃
  • 保護對象:朱䴉
  • 建立時間:1983年
氣候環境,地理環境,區域設定,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保護價值,記錄,保護措施,旅遊資源,朱䴉救護飼養中心,保護區管理狀況,

氣候環境

洋縣位於陝西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橫貫其中,是有“東方寶石”美譽的朱䴉的棲息地。朱䴉屬瀕於絕種的珍貴涉禽,過去在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地曾廣泛分布,但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數量急劇下降,上世紀七十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成為世界最瀕危鳥類之一。一九八一年在該縣首次發現後,立即引起世界動物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中國朱䴉種群已從發現時的七隻發展到八百多隻,瀕危狀況日趨緩解。
朱䴉選擇了洋縣,是因為洋縣給朱䴉留下了一塊唯一可供其生存的天然樂園。洋縣地處暖溫帶到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氣候條件:北有秦嶺屏障,寒潮不易侵入,故冬無嚴寒;南有巴山阻隔,夏季暴雨相對不多,雨熱同期,乾冷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7月最熱平均氣溫25.9℃,1月最冷平均氣溫2.2℃;年均降水量839.7mm,平均無霜期239天;年平均降雪8天,最多19天,最大積雪深度10cm。全年多為東風,受地形影響順河風特別明顯,年平均風速1.2m/s,偶有大風天氣出現在夏季,最大風速達18m/s。主要災害氣候有洪澇、低溫、乾旱、風、雹、霜等,這些自然界中的惡劣氣候對朱䴉的年周活動會造成一定影響。保護區內河流眾多,水庫池塘星羅棋布,水系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漢江是過境的最大河流。大量的河流、水庫及水塘給朱䴉提供了良好的棲息條件。朱䴉棲息地的土壤大體分為水稻土、黃棕壤、棕壤、淤土、潮土等五類,其中水稻土占棲息地總面積的7.8%,是農耕地的主要土壤之一,也是朱䴉的重要覓食地。
在當地老百姓中,朱䴉被稱為“紅鶴”,是一種非常吉祥的鳥兒。朱䴉要是在誰家房前屋後的樹上築巢壘窩,就被認為是這裡的風水好,主人的人品高,所以村民都積極加入到保護朱䴉的行列中。而蔡河村附近的湖泊濕地眾多,冬季食物充足,很適合朱䴉在這裡棲息,這也是野生朱䴉選擇這片松林過冬的一個主要原因。目前,朱䴉種群數量突破了八百隻,其中野外生活的種群數量為四百多隻。

地理環境

洋縣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淺山丘嶺地貌,森林茂密、溝壑縱橫、濕地密布,為朱䴉創造了繁衍生息的有外利條件。同時,多年來各級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除了先後成立了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朱䴉救護飼養中心、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外,還嚴格限制使用化肥、農藥、林木砍伐、開礦和大面積的退耕還林,為這一瀕危鳥類創造更加廣闊美好的家園。保護區位於陝西洋縣境內,地處秦嶺南坡中段的中山帶地區。保護區總面積37549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1390公頃,緩衝區面積9930公頃,實驗區面積16229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朱䴉及其棲息地。範圍在東經107°21′~107°44′,北緯33°08′~33°35′之間,位於陝西秦嶺南坡,行政區劃屬漢中市,跨越洋縣和城固兩個縣。北界東起洋縣姚家溝,沿海拔1200~1500米山脊線一直向西到城固縣的梨子坪止;西界由梨子坪沿1200~1300米山脊線向東南方向下至大長溝,沿700~800米山脊線下至劉家坪,在沿500米山脊線下至上溢水折向西,經過老莊村到城固縣的西廟,過胥水轉向東南直到秦家壩止;東界由姚家溝南下,沿1200~900米山脊線下至兩河,從兩河沿800~500米山脊線經腰莊到草壩村止;南界由草壩村向西沿海拔線500米淺山區山腳線直到保護區西界附近,再沿胥水河和漢江兩岸直到江樹灣止。

區域設定

朱䴉主要活動于海拔450~1200m之間的平壩區、丘陵區和低山區,活動地點隨季節而變化。常棲息於水田、沼澤、山谷溪流附近的高大喬木上,在水田、沼澤地覓食。根據其年周活動規律和棲息地特點,可把朱䴉棲息地分為繁殖區、遊蕩區和越冬區。
繁殖區是朱䴉年周期活動中繁衍後代相對集中的區域。主要範圍在海拔700~1100m的秦嶺南坡的低山區。區內山峰的相對高度多在300m左右,坡度多在300以上,溝谷深切。森林植被主要為天然次生林,優勢樹種為櫟類、松類,森林覆蓋率在60%以上。氣候溫暖濕潤,交通閉塞,人口密度較小,環境幽靜。溝內河邊有一定面積的冬水田,為朱䴉繁殖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優良覓食場所。冬水田農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種類有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等。民眾生產生活方式較傳統,民風民俗濃厚純郁,無任何工業化生產,環境基本未受污染。
遊蕩區是朱䴉繁殖期結束以後的主要活動地區,位於漢江及其支流兩岸的丘陵平壩區,海拔450~640m。丘陵區有呈塊狀分布的次生林,河流水庫密布,有大面積的水田、旱地和草坡,是朱䴉遊蕩期主要的覓食區和夜宿地。平壩地區為農業區,有大片的水田,水庫、池塘、溝渠和眾多的溪流。越冬區靠近繁殖區,分布大體上與繁殖區一致,是朱䴉從遊蕩活動區進入繁殖區的過渡地帶。
朱䴉活動區自然景觀資源得天獨厚,人文景觀頗為豐富。包含保護區主體區域的洋縣,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江由西向東橫貫而過,越境流長87km,其態勢三面環山,一面迎川,錯綜複雜的地形地貌構成了引人入勝的山水風光,其中的黃金峽自小峽口入峽,歷經24險灘,出峽於渭門,全長45km。該峽山水風光獨特,唐代大詩人杜甫、白居易、岑參,明代詩人王任鈞接踵而至,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朱䴉自然保護區更是鳥語花香,風景優美,蜚聲國內外的“東方瑰寶”朱䴉的野生棲息地和生態旅遊觀光具有獨特性和排它性,加上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秦洋四寶”的襯托,更有旅遊吸引力。

植物資源

1986年發現的團山河巢區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既有亞熱帶植物分布,也有溫暖帶植物生長,植物種類多達2560種。保護區內植被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森林覆蓋率在60%以上,頂級植被為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由於人類活動頻繁,目前多為次生灌叢。只有小山溝或山樑,有塊狀櫟林或喬木林。主要樹種有麻櫟、栓皮櫟、毛栗、水青岡、楊、柳、山核桃、青皮槭、水曲柳等。灌木有松花竹、野刺梅、野花椒等;藤本有獼猴桃、南蛇藤等。
森林植被類型多樣,且隨海撥高度變化呈現明顯垂直梯度分布,海撥500~900m為馬尾松、麻櫟、側柏林帶;900~2100m為華山松闊葉混交林帶;2100~2500m為樺木林帶;2500~2900m為冷杉、落葉松和高山灌叢草甸帶。

動物資源

1994年24隻-朱䴉大集群要保護對象是朱䴉及其棲息地。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動物534種,分屬29目,96科,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7種,2級保護動物62種。
在全世界的鳥類中,是最為珍稀瀕危的種類之一。在1960年召開的第12屆國際鳥類保護會議上被定為“國際保護鳥”。1981年5月在我國陝西秦嶺南坡洋縣發現,當時僅有7隻。被命名為“秦嶺一號群體”。這是我國自1964年以來複查到的第一個野生群體。隨即開展了保護和拯救的工作。根據1999年的數量統計,目前野生的總數以達200隻左右。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多年,作為一個物種,從興盛到衰亡,只經歷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
衰亡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森林採伐,濕地環境的破壞,使其棲息地縮小;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使的食物減少;人為獵捕;蛇、青鼬、猛禽等天敵的威脅。
朱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鸛形目科屬。別名“朱鷺”。
全身羽毛大部分為白色,翅為粉紅色,頭部為橙紅色,喙黑色細長且彎曲,其尖端和基部為朱紅色。後頸枕部有若干羽毛延伸成矛狀,形成羽冠。它體態優美,羽色艷麗,是一種美麗動人的鳥。
朱䴉棲息地位於漢中洋縣的姚家溝、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據1984年統計,世界上只有20隻,除日本籠養3隻和北京動物園籠養的幾隻外,其餘都生活在秦嶺南麓的洋縣,命名為“秦嶺一號朱鶴群體”。
朱䴉,學名Nipponianippon,英文名JapaneseCrestedIbis又稱朱鷺(通名)、紅鶴、朱臉䴉鷺(北名)、日本鳳頭。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亞洲東部,最北為西伯利亞北部(北緯50°30′),最南為台灣東部(北緯20°30′)。20世紀70年代,西伯利亞和朝鮮半島已無野生報導。朱䴉被視為吉祥之鳥。它的體長80公分,體重約1800克。通體白色,兩翅與腹部及尾渲染著美麗的朱紅色澤。嘴長約17厘米,尖端微向下彎曲,臉裸呈紅色,枕部有數十根柳葉狀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腿與爪亦為朱紅色,喜歡棲於淺澗和稻田中覓食水生昆蟲,多結伴成群翱翔。朱䴉以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體態以及起落時翩翩起舞的輕盈舞姿,為歷代詩人所歌詠。早有“因風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䴉戲新藻,徘徊流澗曲”的優美詩句流傳。

保護價值

朱䴉是我國特有種,具有國際意義。目前,分布於以陝西洋縣為主要棲息地的野外朱䴉種群是全球惟一的野生朱䴉種群,不僅擁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而且在國內外具有典型意義和重大國際影響。
朱䴉又名朱鷺,俗稱紅鶴,當今世界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有“東方寶石”之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極瀕危物種名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隸屬於鸛形目䴉科䴉亞科。歷史上朱䴉曾廣泛分布於東亞地區,20世紀中葉以來,由於人類社會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冬水田數量的減少、化肥和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森林減少和人為干擾等原因,使得朱䴉對變化了的環境難以適應,其數量急劇減少。二十年代人們認為日本的朱䴉已不存在,但後來又發現少量殘存於佐渡和能登半島的個體。1952年日本將朱䴉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1960年在東京召開的第十二次國際鳥類保護會議上被定為“國際保護鳥”;1968年韓國政府也將朱䴉定為“198號天然紀念物”。六十年代末前蘇聯境內朱䴉絕跡,七十到八十年代在朝鮮半島消失。這一時期日本政府為拯救瀕危的朱䴉做了大量工作,但未能取得預期效果,遂於1981年初將野外殘存的5隻全部捕獲進行人工飼養,最後一隻也於2003年10月死亡。因此朱䴉已成為中國特有物種。
在我國,朱䴉曾經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上海、浙江、福建和台灣等地。二十世紀初期,我國朱䴉的數量也開始急劇下降。最後一個標本是1964年在甘肅康縣採到的。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朱䴉分布的報導,認為朱䴉已經在我國野外絕滅。
197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組織考察隊,在全國範圍內對朱䴉及其可能存在的地區開展專項調查。在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考察隊行程5萬多公里,踏遍了黑龍江、陝西、甘肅等16個省的260多個朱䴉歷史分布點,自1981年5月在陝西秦嶺南坡、洋縣境內重新發現世界上唯一倖存的7隻野生朱䴉以來,國家及省市縣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同時也得到了國際上有關組織的極大關注,國家林業局、陝西省林業廳等與日本政府及有關研究機構開展了合作保護朱䴉項目。通過不懈的努力,目前,朱䴉的總數量已增加到300隻,其中野生種群155隻,人工種群145隻
自1600年以來,所有的生物類群中,以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滅絕比例最高,分別為1.3%和2.1%。其中大部分鳥、獸的滅絕發生在最近150年內。公元1600~1700年間,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鳥類和哺乳動物,而公元1850~1950年期間,滅絕速率上升到每2年滅絕一種鳥類和哺乳動物。朱䴉的保護,就是要通過科學研究,了解其生活習性、生存危機和對環境的需求,然後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減少致危因素及其造成的危害,延緩(或避免)該物種的滅絕。
朱䴉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具有非常高的保護價值的觀賞利用價值。關於動物的價值,已有一些學者進行了分析,認為動物物種的價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經濟價值、觀賞娛樂價值、生態生物學價值、科學教育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價值和負價值等方面。朱䴉屬鸛形目䴉科。在歷史的長河中,她是古老的鳥仙。從油頁岩中發現的䴉類化石表明,䴉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現存的僅有大約16屬26種。朱䴉的價值依然表現在生態生物學價值、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等幾個方面。
朱䴉的生態生物學價值。依據馬建章等提出的動物物種生態價值的5個評價標準評述,朱䴉仍是一個具有極高生態價值的動物物種,對於自然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鏈中朱䴉處於頂級位置,以小魚、泥鰍、小蝦、青蛙、蟋蟀、蝗蟲、田螺等為主要食物,對控制獵物種群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於朱䴉易受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朱䴉的自然生產力較低,而物種稀有程度明顯增高。物種的數量多少是衡量它價值的核心數量標準,與稀有程度呈正相關關係。目前,世界上僅有陝西洋縣及其周邊地區分布著近400隻野生朱䴉,其它所有的人工種群都來自原來重新發現的7隻個體的後代。雖然朱䴉的瀕危局面有所緩解,但不足以維持一個物種穩定繁衍的種群數量。無庸置疑,朱䴉的稀有程度和由此判別的物種價值是最高的。
在朱䴉的人文價值中,朱䴉給人類探索自然奧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場所和機會。僅它的發現和拯救過程就讓科學界興奮不已。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動物物種,在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同時,仍然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主要表現在科學、經濟、文化、美學和社會學等諸多方面。
圍繞朱䴉的科學研究自十九世紀就開始了,只不過到20世紀80年代才紅火於日本和中國。通過對其生態分布、生理解剖、繁殖、歷史變遷等項目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從朱䴉的瀕危的因素著手,逐步深入了掌握了朱䴉的拯救措施,為其它瀕危物種的保護提供了成功的範例。朱䴉的美學價值自古以來就成為文學、詩歌和自由想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美。充分利用它便可創造相當的經濟價值。朱䴉神態優雅,體形端莊,在給人們審美需求之時,必然帶給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另外,朱䴉在對內開展宣傳教育、對外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樑作用,具有廣泛的社會公益價值。

記錄

在我國境內曾經有14個省份有記錄,但20世紀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見;直至1981年夏才在陝西洋縣重新發現,當時僅殘存7隻。朱䴉生活在水田附近及沼澤地和山區溪流附近,平時棲息在高大的樹木上,尋找食物時,才到水田、溪流沼澤地上,鳴聲似烏鴉。飛翔時,頭向前伸,腿向後伸,鼓翼飛行。朱䴉的食物主要是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甲殼動物、昆蟲,還兼食植物性食物,如米粒、小豆、穀物、草籽、芹菜、嫩葉等。

保護措施

1985年建成的三岔河觀察點是初步建立了朱䴉保護體系,摸索出一整套保護繁育技術。為提高朱䴉繁殖成活率,保護區建立了姚家溝、三岔河、花園和洋洲4個保護站,長期堅持在朱䴉繁殖區採取設立觀察棚、監護棚、防護罩、救護網等措施,由專業人員和當地農民聯合實行晝夜24小時監護制,以保護朱䴉卵、雛安全;與此同時,積極開展泥鰍人工投食,保證繁殖區朱䴉對食物的需求;為了預防野生種群出現不測,1990年在洋縣周家坎建立了朱䴉救護飼養中心。10多年來飼養中心共搶救、飼養繁殖朱䴉20餘只。2002年建成的占地7480平方米的朱䴉大網籠正式投入使用和人工朱䴉野化放飛試驗的開展,標誌著朱䴉保護工作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是廣泛開展社區共管活動,積極幫助朱䴉活動區建設道路、生產生活設施,提高民眾生產生活水平,扶持和引導社區發展以綠色水稻項目為代表的高效農業,走保護區和社區經濟共同可持續發展的保護之路,初步建立起人鳥和諧發展的朱䴉保護模式。
三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保護朱䴉。1985年10月,朱䴉“華華”,第一個走出國門,走向大洋彼岸的日本,首開國際聯姻先河。998年11月江澤民主席向日本贈送了一對朱䴉“友友”和“洋洋”,2000年10月朱鎔基總理再次向日本提供了了朱䴉“美美”,極大的促進了朱䴉保護的國際性進程,架起了與國際有關組織開展技術合作的橋樑,贏得了國際組織的高度讚譽。每年,到朱䴉棲息地從事科研和生態旅遊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留連往返,達萬餘人次;
四是在強化野生朱䴉保護,人工飼養、繁殖的同時,積極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聯合開展朱䴉科學研究,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受到國內外有關部門高度表彰和獎勵。1999年,國際朱䴉保護研討會在陝西漢中隆重召開,發表了具有深遠影響的“99國際朱䴉保護研討會漢中宣言”,朱䴉保護的成就成為世界瀕危物種拯救的成功範例。

旅遊資源

洋縣朱䴉棲息地,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靠陝西關中至陝南漢中的交通要道——108國道,是關中和陝南來往的必經之地。距省會城市西安320公里,距鹹陽市280公里,距寶雞市290公里,距漢中市70公里。便捷的交通條件,使周圍的各大中城市到達保護區非常方便。同時,保護區又是陝西省大旅遊格局中南線生態旅遊精品線路上的一個重要結點,使保護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獨特的地緣區位優勢。漢江以北,秦嶺南坡各道山樑受湑、溢、氵黨、酉、金等各條水系縱向切割,自北而南,向漢江谷地延伸;漢江以南,巴山丘陵受河流樹枝狀切割,澗嶺縱橫,溝壩相連。這種錯綜複雜的地形地貌構成了引人入勝的山水風光,其中的黃金峽自小峽口入峽,歷經24險灘,出峽於渭門,全長45km。該峽山水風光獨特,唐代大詩人杜甫、白居易、岑參,明代詩人王任鈞接踵而至,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
保護區更是鳥語花香,風景優美,保護區及其周圍分布區有動物314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3種,主要有朱䴉、黑鸛、東方白鸛、金雕、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和林麝等;Ⅱ級保護動物21種,主要有黑熊、小熊貓、斑羚、血雉、紅腹角雉等。是蜚聲國內外的“東方瑰寶”朱䴉的野生棲息地和生態旅遊觀光遊覽勝地。一年當中參觀遊覽朱䴉的最佳時間是五月至十一月。五月份朱䴉處在繁育後代的季節,山花爛漫,氣候宜人。到十月份,朱䴉白裡透紅了,飛翔在漢江之上,自有青山綠水紅霞飛的意境。

朱䴉救護飼養中心

朱䴉救護飼養中心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占地1.5公頃。自1990年建立以來,先後共搶救收養病、傷、弱朱䴉幼鳥20餘只,到目前已人工飼養繁殖145隻,該中心是我國唯一的一個集科研、教學、保護為一體的朱䴉救護飼養中心,中心有飼養籠舍30間,占地1000平方米,建有仿古式建築的朱䴉宣教館一座,集影視、圖片、標本為一體;朱䴉放飛大棚一個,占地8000平方米,高度達35米。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的夜宿地,鳥語花香,十分迷人,十分壯觀,成為洋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了滿足人們對朱䴉的認識和了解,近年來對外開放,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共接待國內外考察觀光旅遊者數十萬人次。

保護區管理狀況

為使朱䴉保護區管理同世界接軌,保護區功能區劃根據朱䴉活動的自然地理特徵、資源狀況、分布及棲息地狀況和土地使用狀況依然劃分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部分。
朱䴉繁殖區域是朱䴉保護區的核心區。核心區沿保護區北部海拔800~1300m的範圍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主要包括姚家溝、南長溝、前次灣和馬太坪所在的區域;西部主要包括劉家莊、瓦家坪、牯牛坪、陳家槽、碾子坪和梨子坪所在的區域。核心區面積11390h㎡,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0.3%。核心區內主要為朱䴉營巢的森林、水稻田濕地等,是朱䴉繁殖期的主要棲息地,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地帶。在朱䴉繁殖期,核心區嚴格限制外來單位和人員進入。社區發展應避免給朱䴉棲息繁衍造成影響。
緩衝區是朱䴉由遊蕩覓食區向繁殖區季節性遷移的過渡地帶,同時也是越冬區和繁殖區相互交錯的區域。緩衝區面積9930h㎡,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6.5%。為使朱䴉安全度過越冬期並順利轉入繁殖期,保留足夠面積的冬水田和充足的食物來源至關重要。因此,緩衝區嚴格限制化肥、農藥的使用,逐步擴大冬水田面積;通過建立人工投食基地以補充朱䴉越冬期和繁殖期的食物來源。
實驗區是朱䴉夏、秋季遊蕩覓食和夜宿的主要區域,也是保護區在自然保護優先前提下,進行合理經營利用的區域。實驗區面積16229h㎡,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2%。在該區域應對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測,特別是對水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控,對夜宿地朱䴉停歇的樹木實行嚴格保護,征為國有,掛牌登記並在周圍立標定界;嚴禁在區內進行狩獵、驅趕鳥類的行為;區內開展的資源經營利用活動規模應適度,應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合理經營利用。
管理上,朱䴉保護工作經歷了漫長的艱苦歲月。自1981年5月在洋縣的姚家溝和金家河重新發現朱䴉野生種群後,洋縣林業局抽調4名職工組成保護小組,在姚家溝和金家河開始了初期監護。1983年2月洋縣人民政府在原保護小組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洋縣朱䴉保護觀察站”。1986年在原林業部的支持下,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受陝西省林業廳和洋縣人民政府雙重領導,配備保護管理人員12名。為了及時搶救,收容老弱病殘朱䴉,1990年底在洋縣紙坊鄉周家坎建立陝西朱䴉救護飼養中心,並增加編制5名。目前,陝西朱䴉自然保護區有正式編制17名。
2001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陝西朱䴉自然保護區,面積37549h㎡,並將“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更名為“陝西朱䴉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朱䴉保護區管理局對保護區境內的土地行使管理權。同年洋縣人民政府批准朱䴉保護區管理局對洋縣境內的保護區土地行使保護管理職能,面積為33715h㎡。依照省、縣人民政府的批示,保護區管理局已與洋縣範圍內的16個鄉鎮、96個行政村簽訂了保護管理協定書。2005年7月23日,國務院辦公室(2005)40號檔案批准成立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從1981年至今,保護工作已歷時25年。在國家林業局、陝西省林業廳和洋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朱䴉保護區以有效保護野生種群及其棲息地環境為基礎,以加快朱䴉數量增長、提高種群質量、迅速擺脫瀕危局面為目標,通過開展保護、科研、社區宣傳與共管、人工飼養繁殖、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朱䴉數量已由1981年發現時的7隻發展到1000餘只,其中野生種群存活500隻左右,人工種群已增加到573隻(洋縣救護中心161隻、野外放歸23隻、樓觀台262隻、北京動物園約50隻、日本100隻)。從近年來朱䴉種群的發展趨勢看,在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和重大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朱䴉種群會繼續處於穩步增長趨勢。
多年來,保護區在抓好日常保護監測和飼養繁育工作的基礎上,非常重視朱䴉社區共管方面的工作,每年從保護經費中安排一定的承包費用,讓當地民眾參與保護,並積極爭取國家林業局以及日本、WWF等國際組織的專項資金扶持朱䴉活動區所在村鎮辦校助學,整修道路、橋涵,修建小水電,解決自來水等社會公益事業。特別是2003年以來,在保護區引導和扶持民眾開展的以朱䴉為品牌的綠色水稻種植項目,深得社會和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的高度讚譽。這種由社會力量和地方民眾以及保護區共同參與的共管模式為同類保護區的發展提供了示範,國家林業局把這種形式作為“朱䴉模式”在全國推廣。
在科研方面,我們積極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合作,通過環志標識、無線電遙測、GIS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組織開展了朱䴉資源調查、生態生物學、種群結構和種群動態、人工繁育及疾病救治技術、遺傳學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三項研究課題獲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聯合編寫朱䴉專著三部。1999年在漢中成功舉辦了國際朱䴉保護研討會,保護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朱䴉保護極為關注,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紛紛到朱䴉保護區考察,進行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日本政府和民間組織捐贈的資金和設備解決了保護工作中的一些燃眉之急。1998年和2000年,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鎔基共向日本贈送了三隻朱䴉,並在我站飼養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現了朱䴉異地成功繁殖和保護,再次贏得了日本等國際組織的讚譽。目前,朱䴉成功保護的國際影響力,對於我國自然保護、經濟、文化與外交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朱䴉保護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拯救這一物種的任務仍十分艱巨,保護事業依然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朱䴉幼鳥及亞成體對多種不利環境影響抵抗力弱、成活率低、天敵危害嚴重,使野外種群數量增長緩慢,特別是棲息地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農藥化肥無度使用和工業三廢直接排放,嚴重威脅著朱䴉賴以生存的濕地環境,加上朱䴉與社區民眾發展經濟矛盾突出,社區共管資金不足,阻礙了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即是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下,朱䴉保護的春天已經來臨,在充滿激情和信念的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朱䴉將會更加健康快樂的繁衍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