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位於香港新界西北,與廣東深圳市交界處。該濕地是香港最大的紅樹林區。深圳灣是貝克喜鹽草在香港地區唯一的生長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面 積:米埔沼澤地300公頃
- 氣候狀況:亞熱帶氣候,夏季熱、濕
- 主要植被:矮紅樹林由老鼠勒
基本信息,濕地描述,氣候狀況,主要植被,保護措施,土地利用,干擾和威脅,經濟價值,濕地鳥類,其它動物,主要研究設施,
基本信息
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面 積:米埔沼澤地300公頃;深圳灣11500公頃。
濕地描述
一個大型的淺水河口,有大片的潮間泥灘,邊緣處長有矮紅樹林,背後有淺水蝦池和深水魚塘,後面的土地正在不斷變成工業用地。河口系統的鹽度2.5~3.0p.p.t。深圳灣平均水深3米,高潮時6米,最大潮差2.8米。米埔沼澤地水最深處2米。
氣候狀況
亞熱帶氣候,夏季熱、濕,冬季較乾燥、暖和。平均年降水量2225毫米,大多數降雨在4月和9月之間。平均最低氣溫13.2℃(1月);平均最高溫31.6℃(7月)。
主要植被
保護措施
土地利用
捕蝦及捕有鰭魚,收穫牡蠣,毗鄰地區發展工業、養花、養魚及飼養家畜。
干擾和威脅
農田廢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深圳河水及深圳灣。隨著深圳河兩岸城市的發展,人口增多,污染可能會更嚴重。
經濟價值
約9公頃大小的一個蝦池,每個秋季產值約10萬港元,活蝦的價格每600克在40~150港元之間。
濕地鳥類
主要是數量較多的各種水、涉禽的越冬地及驛站,也有一些繁殖鳥。有一群越冬的卷羽鵜鶘,但近年來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從1971年的84隻到1987年僅剩33隻。黃嘴白鷺是春季遷徙的過境鳥,冬天還記錄到30隻黑臉琵鷺。遷徙半蹼鷸近年來多達340隻,另外兩種稀有鷸:小青腳鷸和勺嘴鷸也是春季遷徙過境鳥。一次曾記錄到27隻小青腳鷸和五隻勺嘴鷸。該地區可能有更多的個體。例如:1987年春季遷徙期至少記錄到33隻小青腳鷸和16隻勺嘴鷸。每年有50~60隻黑嘴鷗在深圳灣越冬。近幾年的隆冬水禽統計記錄到1445隻鸕鶿,3950隻鷺,11250隻鴨,2480隻骨頂雞,7745隻鷸和近20000隻鷗。而且,該地越冬鳥總數近幾年不斷上升,從1979年的約13000隻到1986和1987年近38000隻。該濕地對遷徙鷸非常重要,特別在春季遷徙期,會出現多達35種100000多隻。1987年4月在半埔沼澤地的主要地帶棲息的鷸又43種7000多隻。
其它動物
主要研究設施
對該地區動植物一直在進行調查與研究;鳥類環志始於1966年,每年的隆冬水禽統計始於1979年。香港大學的學生最近對傳統蝦池、蟹的營養循環進行了研究.WWF香港分會的教育中心開放於1986年10月。該中心提供一些簡單的實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