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是指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由於漢族是中國第一大種群,其他民族比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少數民族
- 外文名:China Minority
- 類別:民族
- 數量:55個(除漢族外的55個)
- 隸屬:中國
背景介紹
分布特點
人口數目
分布地區
基本政策
生育政策
語言平等
宗教平等
民族名單
中文名稱 | 標準羅馬字母/代碼/數字代碼 | 標準數字代碼 | 拼音 | 人口 |
---|---|---|---|---|
Zhuang/ZH | 08 | Zhuàng Zú | 16,926,381 | |
Man/MA | 11 | Mǎn Zú | 10,387,958 | |
Hui/HU | 03 | Huí Zú | 10,586,087 | |
Miao/MH | 06 | Miáo Zú | 9,426,007 | |
Uyghur/UG | 05 | Wéiwúěr Zú | 10,069,346 | |
Tujia/TJ | 15 | Tǔjiā Zú | 8,353,912 | |
Yi/YI | 07 | Yí Zú | 8,714,393 | |
Mongol/MG | 02 | Měnggǔ Zú | 5,981,840 | |
Tibetan/ZA | 04 | Zàng Zú | 6,282,187 | |
Buyei/BY | 09 | Bùyī Zú | 2,870,034 | |
Dong/DO | 12 | Dòng Zú | 2,879,974 | |
Yao/YA | 13 | Yáo Zú | 2,796,003 | |
Korean/CS | 10 | Cháoxiǎn Zú | 1,830,929 | |
Bai/BA | 14 | Bái Zú | 1,933,510 | |
Hani/HN | 16 | Hāní Zú | 1,660,932 | |
Kazak/KZ | 17 | Hāsàkè Zú | 1,462,588 | |
Li/LI | 19 | Lí Zú | 1,463,064 | |
Dai/DA | 18 | Dǎi Zú | 1,261,311 | |
She/SH | 22 | Shē Zú | 708,651 | |
Lisu/LS | 20 | Lìsù Zú | 702,839 | |
Gelao/GL | 37 | Gēlǎo Zú | 550,746 | |
Dongxiang/DX | 26 | Dōngxiāng Zú | 621,500 | |
Gaoshan/GS | 23 | Gāoshān Zú | 494,107 | |
Lahu/LH | 24 | Lāhù Zú | 485,966 | |
Sui/SU | 25 | Shuǐ Zú | 411,847 | |
Va/VA | 21 | Wǎ Zú | 429,709 | |
Naxi/NX | 27 | Nàxī Zú | 326,295 | |
Qiang/QI | 33 | Qiāng Zú | 309,576 | |
Tu/TU | 30 | Tǔ Zú | 289,565 | |
Mulao/ML | 32 | Mùlǎo Zú | 216,257 | |
Xibe/XB | 38 | Xíbó Zú | 190,481 | |
Kirgiz/KG | 29 | Kēěrkèzī Zú | 186,708 | |
Daur/DU | 31 | Dáwòěr Zú | 131,992 | |
Jingpo/JP | 28 | Jǐngpō Zú | 147,828 | |
Maonan/MN | 36 | Màonán Zú | 101,192 | |
Salar/SL | 35 | Sǎlá Zú | 130,607 | |
Blang/BL | 34 | Bùlǎng Zú | 119,639 | |
Tajik/TA | 41 | Tǎjíkè Zú | 51,069 | |
Achang/AC | 39 | Āchāng Zú | 39,555 | |
Pumi/PM | 40 | Pǔmǐ Zú | 42,861 | |
Ewenki/EW | 45 | Èwēnkè Zú | 30,875 | |
Nu/NU | 42 | Nù Zú | 37,523 | |
Gin/GI | 49 | Jīng Zú | 28,199 | |
Jino/JN | 56 | Jīnuò Zú | 23,143 | |
Deang/DE | 46 | Déáng Zú | 20,556 | |
Bonan/BO | 47 | Bǎoān Zú | 20,074 | |
Russ/RS | 44 | Éluōsī Zú | 15,393 | |
Yugur/YG | 48 | Yùgù Zú | 14,378 | |
Uzbek/UZ | 43 | Wūzībiékè Zú | 10,569 | |
Monba/MB | 54 | Ménbā Zú | 10,561 | |
Oroqen/OR | 52 | Èlúnchūn Zú | 8,659 | |
Derung/DR | 51 | Dúlóng Zú | 6,930 | |
Tatar/TT | 50 | Tǎtǎěr Zú | 3,556 | |
Hezhen/HZ | 53 | Hèzhé Zú | 5,354 | |
Lhoba/LB | 55 | Luòbā Zú | 3,682 |
未識別民族
漢語名稱 | 拉丁文字 | 官方分類 | 人口 | 現狀 |
---|---|---|---|---|
艾努人/阿布達里人 | Aynu/Abdallar | 歸為維吾爾族 | 約10000人 | |
Bajia | 歸為傣族 | 1106人 | 居住在雲南省勐海縣勐阿鎮勐康村,使用和傣語接近的八甲語,信奉原始宗教。 | |
Chuanqing | 穿青人或漢族 | 67萬人 | 居住在貴州省畢節、安順、六盤水市三地市十多個縣,主要在織金、納雍2縣。 | |
Deng | 未識別民族 | 2000人 | ||
Gejia | 未識別民族 | 6萬人 | 居住在貴州省黃平縣,他們沒有文字,卻擁有自己的語言、服飾和生活習慣。自稱是上古傳說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後代,是一個有待識別的民族, | |
Gelu | 歸為藏族 | 11.69萬人 | ||
kuiqang | 藏族 | 6000人 | ||
Khmu | 布朗族 | 3300人 | 居住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和勐臘縣、寮國、越南和泰國。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使用克木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人口約44萬(1978年)。"克木"意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內部又分為"克木泐"(西雙版納土著)、克木老(寮國遷入)、克木交(越南遷入)三個群體。相傳歷史上也曾建立過王國,但最終被傣族征服而淪為奴隸。 | |
Kucong | 拉祜族 | 4萬人 | ||
Macanese | 約4千人 | |||
Mang | 680人 | 分布在雲南省金平縣居住最後一個中國原始部落,一直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族群,迄今還不過百戶人家,居住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金平縣金水河鎮。 | ||
Mosuo | 4萬人 | |||
茂人 | Mao | 藏族 | 8000人 | |
歸為回族 | 約500人 | 分布在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自己獨特的風俗,使用托茂語(一種混合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辭彙的蒙古語)。 | ||
撣族人 | Shan | 部分人被歸納為布依族或壯族,也有人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 ||
Sherpa | 未識別民族 | 2000人 | ||
Tuvans | 蒙古族 | |||
Buryat | 蒙古族 | 居住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雖然他們認同自己是蒙古人,但是他們的文化與一般蒙古文化極為不同。 | ||
Utsul | 回族 | 4958人 | 居住在海南省三亞市羊欄鎮。原為東南亞穆斯林;語言為回輝話,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 | |
歸為畲族 | 約5萬人 | 雖在1996年部分人劃成畲族,但是民族問題仍未明,他們仍積極請求政府承認為獨立民族。 | ||
Xijia | 苗族 | 3000人 | 居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帶。現有750戶左右。至今他們還保留自己的語言、宗教和節日,以及生活習俗,西家仍保持著西家服飾的工藝和裝飾品,服飾主要以刺繡為主。女性衣服以藍色為主,加上頭巾。 | |
Yi | 未識別民族【大部份申報為漢族,一些歸為仡佬族一支,也有人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 300人 | 居住在四川省敘永縣赤水鎮、古藺縣納盤溝和貴州省畢節縣普宜。 | |
土生猶太人 | Youtai/Jews | 回族 | ||
Zhelaizhai | 漢族 | 400人 | ||
Albazinians | 北京、天津歸為滿族,黑龍江歸為漢族,一小部分改為俄羅斯族 | 500人 | ||
富裕柯爾克孜人(哈卡斯人) | (Khakas) 亦作Khakas或Hakas | 1500人 | ||
(Yakutia) | 2600人 | 使用雅庫特語,屬於突厥語族的北支,他們的語言有很多來自南方突厥語的字眼,與其他民族不同。 | ||
歸為維吾爾族 | 約1300人 | |||
歸為回族、藏族 | 約5000人 | |||
康家人 | 歸為回族 | 約600人 | ||
歸為布朗族 | 約1000人 | 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曼咪人的住房、服飾、宗教信仰、節日與傣族差不多,但民族被劃分成布朗族,現在曼咪人希望能成為一獨立民族。 | ||
歸為布朗族 | 1656人 | 昆格人的習俗和一般布朗族不同,獨特的節日有龍列節、龍恩節。龍列節即打鐵節,時間在陽曆二月,過節時要殺牛、燒篝火、祭祖。 | ||
Akha | 歸為哈尼族 | 約6000人 | ||
歸為傣族 | 52戶233人 | 老品人自稱“老品”,也稱“卡品”。老品人保留有自己的語言,如吃飯為“唐扎”,房屋為“擁”,能講流利的傣語。老品人住房為漢式平房。信仰獨特的原始宗教,有廟宇、無神像,每年全寨要舉行一次祭山神活動。 | ||
歸為拉祜族 | 約4000人 | |||
Bisu | 6000人 | 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緬甸和寮國交界一帶。人口近1萬,其中在中國境內有5000餘人,屬中國未識別民族。在中國的畢蘇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勐海和西盟地區,常與其他民族混雜而居。他們操畢蘇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群。很多畢蘇人都是雙語或多種語言的使用者。 | ||
歸為仫佬族 | 約3萬人 | |||
未識別民族,身份證一般填漢族 | 計32戶,170人 | 自稱菜族人。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山區一帶。統計的有32戶,170人。通用漢語。 | ||
未識別民族 | 約4萬 | |||
約50多萬 | 中國西南地區的族群,民族問題含糊。 | |||
誒人 | 歸為壯族 | 5000人 | ||
標族人 | 歸為漢族 | 約8萬人 | ||
茶洞人 | 大部份歸為漢族,有一部份歸為壯族 | 約2萬人 | ||
歸為漢族 | 約6萬人 | |||
繞家人 | 歸為瑤族 | 約1萬人 |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麻江、都勻兩縣 | |
布努人 | 歸為瑤族 | 約40萬人 | ||
歸為怒族 | 約500人 | 阿儂人的生活方式、語言(阿儂語)混合了怒族和獨龍族,並自成一格。 | ||
包瑙人 | 歸為瑤族 | 約3萬人 | 包瑙人說的包瑙話不屬於瑤語支。 | |
歸為藏族 | 約1萬人 | |||
白馬人(氐族人) | 歸為藏族 | 約1萬人 | ||
歸為藏族 | 約2萬人 | |||
歸為藏族 | 約6千人 | |||
爾龔人 | 歸為藏族 | 約4萬人 | ||
卻域人 | 歸為藏族 | 約2萬人 | ||
Laji | 歸為彝族 | 約2千人 | ||
Pubiao | 歸為彝族 | 300 | 普標人是指雲南文山州麻栗坡縣境內土著民族。他們自稱“給標”,史稱“窩泥”,其祖先來自雲南文山州富寧縣普梅(普陽)一帶。越南政府把普標人劃分成單獨的民族;普標語屬侗台語系仡央語族。 | |
被歸納為景頗族 | 約8萬人 | 使用載瓦語,緬甸政府把載瓦族劃分成單獨的民族,和景頗族做為區隔。 | ||
盧人 | 歸為滿族,部分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 | 約8000餘人 | 分布在黔西、金沙、大方三縣交界處。 | |
Waxiang | 歸為苗族、漢族、土家族 | 約40萬餘人 |
族名 | 各原住民語 | 人口數 (人) | 承認 | 附註 |
---|---|---|---|---|
Pangcah Amis | 193,599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Paiwan | 93,044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Atayal Tayal | 83,329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Bunun | 54,117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Rukai | 12,426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Puyuma | 12,780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Tsou Cou | 6,963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Saysiyat Saysiat | 6,173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
Tao Yami | 4,298 | 日本學者劃分之傳統9族 | 原稱雅美族 | |
Thao | 724 | 2001年 | 原本被認為是為鄒族中的平地原住民 | |
Kavalan | 1,302 | 2002年 | 部分噶瑪蘭人被分類為阿美族 | |
Taroko Truku | 28,199 | 2004年 | 原本被認為是泰雅族的亞族 | |
Sakizaya | 664 | 2007年 | 在日治時代歸併為阿美族的一支 人口為向內政部申報者 | |
Seediq | 8,073 | 2008年 | 原本被認為是泰雅族的亞族 |
漢語名稱 | 拉丁文字 | 語言 | 現狀 |
---|---|---|---|
Basay | |||
Taokas | 在道卡斯族裔的苗栗縣長劉政鴻推動下,逐漸恢復道卡斯族的各項文化。 | ||
Pazih | |||
Kaxabu | |||
巴布拉族或(拍瀑拉族) | Papora或Vupuran | ||
Siraya | 2005年由台南縣政府承認,台南縣市合併改制後由台南市政府延續。日治時期被歸類為熟番,但戰後未登記原住民,目前正爭取中央政府承認。 | ||
Makatto | 族人籌組馬卡道協會,保存馬卡道文化,並積極推廣正名。 | ||
大滿族 | Taivuan | ||
沙阿魯哇族 | Hla`alua | 高雄縣議員謝貴來與桃源鄉鄉長謝垂耀,發起連署正名,希望爭取成為獨立民族,不再依付在鄒族之下[10]。 | |
Kanakanav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