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蘇人

爾蘇人

甘洛縣藏在四川省的西南角,隱身在甘洛縣大山深處的人們,自稱是“爾蘇人”,在他們自己的語言中,“爾蘇人”就是“白人”的意思。他們在十幾年前被劃作是藏人的一個分支,但是他們的生活習俗,卻與藏族相去甚遠,他們信仰的也不是藏傳佛教,而是一種原始宗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爾蘇人
  • 特徵:男子普遍高大英挺高鼻深目
  • 語言:爾蘇語
  • 文字:圖畫文字
  • 爾蘇年:農曆的冬月初一
起源,爾蘇人,爾蘇人歷史,語言和文字,氏族與等級,石頭崇拜,年節與民俗,爾蘇藏族人,相關專著,專著簡介,

起源

靈關古道藏了多少秘密,至今無人能說清楚。然而有一群人,不僅藏在靈關古道的深外,且至今保守著古老的秘密。
他們自稱為“番族”,但這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沒有的一個稱謂,他們到底是誰,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一位爾蘇人說過:“我們爾蘇人是不能說根的,說了就會被追殺!”他們一代又一代地隱瞞著自己部族的來龍去脈,在隱瞞中,“爾蘇”讓人們覺得神秘莫測。為了保守秘密,如今的他們只記得“我們在保守著那個不能被外人知道的大秘密,我們是誰、我們的來處永遠不能提起”,而秘密的內容是什麼,也許早已遺忘。

爾蘇人

爾蘇人的,很多人頭髮微卷,,臉部特徵極似三星堆出土的銅人面具。爾蘇人的婦女們多纏黑白布帕,用銀泡點綴額前,他們的服飾精美,刺繡水平極高。他們在深山裡用土坯磚瓦為材料建造有檐有脊的房子,而不象其他少數民族的竹樓木樓;他們幾乎與任何當地的民族不通婚,甚至在祭祀、作法時,作為祭品的雞實在沒有了,才可向漢人購買,但決不允許用其他民族養的雞。他們也遵循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屬相;他們的日常禮節、詩歌華麗繁複得近乎瑣屑,這包括在簡陋屋子裡哪怕坐在地上時,也一點含糊不得的上下主客女幼等等的方位講究;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中國所發現的僅存的兩種圖畫文字之一;他們所用語言屬於羌語支(而不是藏語支),這語種與曾建立過西夏王國的党項人同源。

爾蘇人歷史

他們的祖先切斷了幾乎所有關於來源的秘密,但他們的傳說中曾有過自己的王國,而且似乎與同樣的未解之謎三星堆文化有些說不清的聯繫;他們有自己的宗教和薩巴(祭司兼大法師),他們掌握著令當地各民族聞之色變的巫咒。這個大約還有三千餘人的深山裡的族群,與周圍的一切仿佛格格不入。在傳說中,他們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支部族,被松讚佩乾布打敗後逃亡至此,祖先們怕兒女們受累,於是向兒女們隱瞞真相,不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藏身於橫斷山脈的深處。然而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新編的《甘洛縣誌》里,稱爾蘇人是當地的土著民族,從一些口碑資料和縣內地名可以得知,爾蘇人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已納入地方政權直接管轄。上世紀五十年代後,川西操嘉絨、爾龔、扎巴、木雅、史興等語言的居民已確定為藏族。操爾蘇、貴瓊和納木依等語言的居民則被稱為“西番”,中國開始戶籍制度後,他們有的說自己是藏族,有的說自己是番族,有的則被當成漢族。
爾蘇人與羌有很大的關係,漢晉以來,史書曾提到分布在這一帶的羌人部落名稱有二十多種。過去的爾蘇人除了族內婚外,只與石棉等地的羌族通婚,這與其祖先與羌有關不謀而合。
在爾蘇語裡,錯闊媽莫是銀河的名字,又是“到母親那裡去的地方”的意思。爾蘇人建房子都要由薩巴根據銀河的方位來選定位置、方向,可是在地上,哪裡是爾蘇人的故鄉呢,他們是誰?
爾蘇人的歷史都是割斷的,他們有上古史,而漢族的記載里,有元、明之後作為西番人把他們納入當地行政管轄的歷史。若干世代來,他們僅被允許記得他們是避戰亂與屠殺逃亡到深山中。除此,還有他們曾經建立過國家的傳說。在他們的古老相傳的歷史中,中央是西夷帝國(爾蘇人的國)、東方是漢人的帝國、北方有楚羅布(還不是帝國)、西方有卡拉克國,南方是紅黑倮倮(不是帝國,倮倮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漢族等外族對彝族的稱呼,又有寫作羅羅、玀玀等,上世紀五十年代後因其包含有歧視語意而棄用)。
還有說法是,他們以前也曾住在過成都平原,爾蘇人的詩歌和唱經里每卷必出現的岷江、峨嵋等等地名應是佐證,爾蘇人保存的三十七卷經中,每卷的開頭都會念‘岷江沱沱哈古什’”,他們深信自己的民族有一個充滿秘密的歷史,並努力考證爾蘇人與成都平原上神秘消失的三星堆文明的主人間的關係。三星堆出土的銅鑄神樹上有一隻公雞昂首向天的造型,這與爾蘇人祭天時,將公雞置於樹上並無二致;三星堆銅人面具很像是爾蘇男人面部特徵的誇張,比如高鼻、深目、闊唇等等。另,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中,一些代表日月星崇拜和時辰的圖形,在爾蘇人的經捲圖畫文中也有出現。
爾蘇人是好客的,有客人來到時,整個村子都會為熱鬧一下,參加歡宴上的婦女多頭纏黑、白布帕,並用一串如鵪鶉蛋大小的銀珠裝綴在額前,服色以正紅為主,間飾以蔥綠邊,上衫右衽仿若漢地古風,領、肩、袖、前後襟都有精美刺繡。她們會一排排的走上前來輪番唱歌敬酒,客人不喝是不會放下的,除非客人也能唱。而男子的歌聲尤其動聽,其曲調與以往聽過的西南少數民族歌謠迥然不同,那拖腔有些像蒙古長調,有些轉折地方經楊德隆提醒又覺得很像陝北、甘肅的民歌。
爾蘇人有著石頭崇拜,崇拜巨石,崇拜白石,這與其他藏區和羌族的石崇拜相似。每個爾蘇人的家中都會有一塊用於祭祀的白石頭假惡醜,還能驅除邪崇,引來善福。《史記》曾記載大禹是羌族人,生於西羌並由此興起,也許就是現在爾蘇人居住的地方吧。傳說中的大禹降生在河邊大石頭上,其子啟也就是夏代的第一代國君就是石頭裡生出來的,據此歷來有學說認為羌族等一些部族的石崇拜就因此而起。後
羌人的一支党項人建立了西夏國,這國名與夏代的關係有否淵源,爾蘇人會不會是西夏滅國後逃來此地的一支党項羌人呢?
未知的事情實在太多,只能留待將來民族、民俗、歷史、語言學家來共同考證了,“不能尋根”祖訓背後的隱忌已不會使爾蘇人恐懼,不管是西夏殘餘、三星堆主人還是其他的來由,在平和世道里他們更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根。
甘洛爾蘇人長期在橫斷山中隱姓埋名,其薩巴圖畫文字為國內罕見,刺繡水平精美絕倫,他們信仰原始宗教,解放40多年的時間裡自稱“番族”,14年前才劃歸藏族。

語言和文字

被專家歸為羌語支中的一種,分三個方言,自稱爾蘇或魯蘇的講東部方言(或稱爾蘇方言),約有人口上萬;自稱栗蘇的講西部方言(或稱栗蘇方言),少得多;自稱多續的講中部方言(或稱多續方言)的人口最少。爾蘇人中講不同方言的人彼此很難交際。
藏族朋友與爾蘇人進行語言交流發現,藏語和爾蘇語很難交流,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太少,但是在“1-10”的數字當中,有幾個數字相似,可見爾蘇與國內的主流藏語有很大區別,但也有某種聯繫。
在國內發現的圖畫文字有兩種:一種是納西族的東巴圖畫文字,另一種是甘洛爾蘇人的原始宗教傳播人薩巴用的圖畫文字。這兩種文字都還不是成熟的文字,只是文字的雛形。甘洛爾蘇薩巴使用的“扎拉瑪”圖畫文字,保留了十多種文獻,內容涉及到歷史、宗教、天象、曆法、醫藥、語言等許多方面,可惜有些文獻已失傳,許多的爾蘇人都沒有見過。

氏族與等級

民國時期爾蘇人編入保甲的政權機構組織,但內部一直都保存著較嚴密的氏族血緣組織,爾蘇語稱為“德”,意思是“一家人”,家族。“德”又分為族姓“德”和家姓的“德”。如:吉瑪阿牛格日德,是族姓的“德”。在這個“德”下又分為:色吉巴加、色吉洛壹……幾個分支。
認為“德”是同一祖宗分下來的幾弟兄。“德”都是以某祖先名為“德”,而且以“德”聚居,像吉瑪家錯洛支主住則洛鄉的涼山地,依薩家的郎博支住則洛鄉的大埔村,俄足家的阿古支住清水塘。他們也取有漢姓,如色吉巴加、色吉洛壹均取姓王,他們有不少人取傳統的藏名,如在一個人家裡我就聽到有個姑娘名為”央宗”。
爾蘇人過去有兩種等級,原是爾蘇血統的稱“撒”———主人,其他民族投靠或買來的奴隸稱“巫兒”,“巫兒”都以主子的姓為己姓。在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後,有許多的太平天國士兵流落民間,有一部分進入爾蘇人聚居區為奴,被稱作“長毛”。解放後,爾蘇人等級制度自然消失。

石頭崇拜

甘洛爾蘇人特別崇拜鳥類的杜鵑,認為杜鵑是神鳥,是祖先。每逢杜鵑啼叫時,人們不再談親事,更不能結婚,也不進行一切歡慶活動,只有火把節到來,杜鵑吃了早飯才能進行說親和歡慶活動。
爾蘇人崇拜石頭,崇拜巨石,崇拜白石,這與其他藏區和羌族的石崇拜相似。走入爾蘇人家,就會看到大多數的家庭的門上都有一塊白石頭假惡醜,能驅除邪祟,引來善福。
甘洛爾蘇人仍然處於原始宗教信仰階段,無固定的偶像,更沒有為神職開設的專門施教場地,沒有成形的教條、理論。薩巴是爾蘇本地民間產生的原始宗教傳播人,產生的時間久遠。薩巴基本上要參與爾蘇民間的任何法事,主持各種祭事,如祭山神、祭祖先,還要舉行求福、禳災、求雨,節日祝祀等活動,平時送靈、安靈,治病也要參與。

年節與民俗

他們的節日主要是,在,爾蘇語“布渣卓”,節日隆重;另一個節日是三月初一的射箭節,爾蘇語就是“措乃屋”,係為紀念古時英雄車莫阿剛發明了弓箭,教人狩獵的節日;火把節,爾蘇語叫“貞朵屋”,傳說是燒天上下來危害莊稼的蟲,時間是農曆7月16日;還有山雞節,爾蘇名“拉乾比”,農曆八月初三過,意思是報答神的賜予。
爾蘇新娘不落夫家,這與涼山彝族相似,婚禮中的新娘不能進食,只能吃些雞蛋、糖等物,這也與彝族相似,而更相似的是婚禮中的潑水與擦黑臉,看來涼山的各民族水乳交融。爾蘇人與其他藏區的聯繫緊密了,比如,現在流行的舞蹈就是康巴藏區的“弦子舞”,還有不少人穿其他藏區的服裝。
爾蘇人極善唱歌,且音調特別高;他們表示十分親熱可以把口中的酒渡給親朋好友口中。
費孝通先生說:“中國西部民族走廊沉積著許多現在還活著的歷史遺留,應當是歷史與語言科學的一個寶貴園地。”今天的爾蘇人已劃歸藏族,成為藏族中很奇特的一支,爾蘇文化是西部民族走廊中的一朵奇葩。甘洛爾蘇眾多的未解之謎,今天吸引著眾多關注的目光,爾蘇文化是絢麗涼山寶貴的人文資源。

爾蘇藏族人

爾蘇藏族分布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曾經上過CCTV-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

相關專著

李星星著 《蟹螺藏族民族學田野調查及研究》
李紹明、劉俊波合編 《爾蘇藏族研究
焦虎三著 《百分之一——一個土著堡子的生存儀式》

專著簡介

已列入“第二十屆圖博會四川省重點圖書出版首批規劃項目”的《百分之一——一個土著堡子的生存儀式》2010年年初將上市,本書的出版結束了國內對爾蘇獨特的節慶文化沒有專著研究的歷史。
本書是代表了中國少數民族節慶與村落文化研究較高水準的作品之一。全書理論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觀與歷史觀為中心指導,結合西方諸多前緣學術理論,將珍貴的“爾蘇文化”放入全球文化背景的角度加以考察,學術上有一定的突破性,填補了爾蘇文化研究的空白,是國內少數民族村寨研究的又一本力作。全書涉及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比較宗教、民俗學、人文地理、文學、藝術史等十數個學科,引用西方傳統、現代與前衛學術著作達數十種。
百分之一——一個土著堡子的生存儀式目錄
(著作 焦虎三)目錄
序 我們或他們的面孔
第一章 走近土著的爾蘇人
守望諸神的居住
一個堡子的地理肖像
神秘的人類起源傳說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第二章 一個爾蘇堡子的符號
犁烏(高山的)
魯蘇(原住民)
糍粑(農耕文明)
薩巴與素爾(和尚)
覺(白石頭
麻柳樹(神樹
姑(兒)扎子(還山雞節·爾蘇年)
沒斯查幾(開路送靈)
薩巴文(爾蘇圖畫文字
《格西》(《母虎曆書》)
十二獸記時
神台(木石民居)
覺里滿姆(爾蘇民歌)
第三章 在死亡的頭頂飛奔
房梁被扭成了麻花
在死亡的陰影之下
一切都似飄動的風箏
我給你們燒紙錢了
第四章 最後的薩巴與素爾
一個村民節前的忙碌
一個素爾家族的傳奇
“素爾場景”的變異
一位年輕薩巴的困境
這是行動者的決定論
第五章 這是堡子的儀式時代
玉米地中的神秘墓塋
堡子的獻祭儀式
三代人的經堂會
神樹遮蓋的集體淨禮
一個內部開放的空間
第六章 大地的一粒種子
正在瀰漫的邊緣
白公雞的守望者
兩個隱秘並存的空間
未曾“開路”的奠念
第七章 神樹前的小宇宙
穿越“火焰山”的人
石頭與樹的神性祭壇
三物一組的小宇宙
“弄作奠”的巫戲
第八章 破譯爾蘇人的密碼
一段神秘莫測的歷史
一位學者的三段論
俄國探險家的旁證
一個最隱秘的符號
邛人消失在哪裡
堡子的源流與“長毛”
解讀紫打地的謎團
“長毛”真實存在過
追蹤“長毛”的後裔
鳥兒飛向陌生的大地
第十章 一年以後的敘事
王薩巴的傳承
湯福華的生意
母樹終於倒下了
跋 適應更強的光線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