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族

雅美族

雅美族是台灣半島惟一居住在海洋島嶼上的原住民,自稱達悟族。現有人口約4000多人,屬父系社會,有六個部落,分布在台灣島東部的蘭嶼島上。

雅美族居住在台灣本島東南方西太平洋上的蘭嶼島,隸屬台東縣蘭嶼鄉,人口4900多人。分布於4個村6個部落,即紅頭村的紅頭、漁人部落,椰油村的椰油部落,東清村的東清、野銀部落和朗島村的朗島部落。

雅美族人在蘭嶼島上居住的環境是背山面海、坡度不大的山坡,村落四周有廣大的水芋田和旱田。各家住宅緊密相連。主屋沿亨微傾的山坡建築,依山坡的高低挖成階梯式的地面,並將挖出的壤置於房屋周圍,因此從外面看,只能看到屋頂的一部分。主屋的前側是工作房,蓋在地面,有地下室,用於堆積雜物;另一例是涼台;適當的地方蓋產房和小米倉庫。產房也為祈福小屋,主要為新人結婚而尚未分家獨立前的人的住房。通常建於主建築屋的附近,建築物為矩形的小規模家屋,一個出入口,內有板床及爐灶等簡單設施。婚後若生下男嬰,則在產房外用一根竹竿綁一條細麻線,線端綁一隻小螃蟹插於屋外為記號。主屋前空廳鋪卵石,石縫間植馬尼拉草,廳內立有2-4塊大石頭,作為休息時靠背用,並搭有曬魚肉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美族
  • 語言:Yami
  • 主要分布:台灣本島東方的離島——蘭嶼島上
  • 自稱達悟族
種族介紹,地理分布,族群特色,社會制度,組成特色,財產繼承,婚姻,文化,飲食,服飾,建築,工藝,金銀加工,造船,雅美織布,神話傳說,年度祭典,生命祭儀,出生,成年儀禮,婚姻,葬禮,

種族介紹

雅美族Yami語言屬南島語系。主要分布於台灣本島東方的離島——蘭嶼島上。就語言和文化的類型而言,它與菲律賓巴丹(Bartan)島的居民同源。根據雅美族的傳說,其祖先系來自南方海域的島嶼。主要以捕魚為生,每年3∼6月隨黑潮回遊到蘭嶼海域的飛魚是最重要的漁獲。農業方面種植薯、芋、小米。雅美族為一從父居的社會,婚後妻從夫居,營核心家庭生活。在理論上,雅美族確有父系世系群的存在。唯在實際運作上,個人雙邊親類在社會生活中可產生極大作用。雅美族為了捕魚而發展了精良的造船技術——拼板舟。重要祭典包括小米豐收祭、飛魚祭和大船下水典禮。
雅美族
居住在距離台東外海49海哩的蘭嶼島。由於地理上的原因,此族與菲律賓巴丹島時有來往,生活習性、語言相近,古老傳說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島來往的故事。雅美族是歷史唯一沒有“獵頭”習慣的高山族,由於居住海外,捕魚業較為發達,全年的歲時祭儀也是由捕魚活動為主。由於蘭嶼不僅炎熱,而且位於颱風的要衝,因此當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會內部沒有頭目,以各家族長老為主,以血統家庭為主體。在少數民族中,雅美族是唯一具有冶金工業的民族。

地理分布

雅美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台灣東南海外的蘭嶼島,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環海,他們以捕魚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回遊到來的飛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種植並食用薯、芋、栗。因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連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由於地理隔絕,他們是原住民族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族群特色

(一) 飛魚文化: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
(二) 大船文化:雅美拼板舟的製造及裝飾藝術獨步全球,漁團的組織成員多是家族內的成員,藉此鞏固家族組織並發揮共享、共食的精神。
(三) 南方島嶼的地理觀:早期雅美人的傳統地域概念僅止於台灣、綠島及巴丹群島,而沒有中國的概念。
(四) 唯一沒有獵首的原住民族:愛好和平的雅美人遇有糾紛時,穿著籐編的盔甲,戴上籐帽,手持長矛,雙方對峙丟石頭,只要一方有人受傷,戰事即告終止。
(五) 丁字褲與精細的織衣:藍白相間的衣飾及丁字褲是雅美人的標誌,也是適應海上生活的產物。
(六) 分類清楚的食、用器皿:雅美人對每一種食物(谷、肉、魚)都有專用的陶器、木盤。分類清楚絕不混淆。

社會制度

組成特色

雅美族的社會組織是以父係為主的親屬結構。另外,雅美族沒有階級區分與統一的領袖制度,因而在社會上的權威並非來自世襲。
雅美族社會中並無常設的頭目制度。基本上是一個平等、非階級性的社會。個人的聲望與地位非由先天繼承而來,而是需要依靠個人後天的努力取得。

財產繼承

在傳統雅美族社會中,完全為家族私有的土地財產僅有水芋田與宅地二種。水芋田原則上交由男子繼承。女兒出嫁時,一般只給服飾用具。
宅地的所有權,原則上屬於家族。

婚姻

擇偶:擇偶在雅美的社會中也有社會階級觀念,這些不同階級的家族,都各有其功能和勢力。所以擇偶僅在某一個家族的範圍內,很少能像其他家族選擇對象。
擇偶分有兩種:一為內婚制、一為外婚制。這兩種制度各有其不同的意義。就內婚姻制的制度來說,通常是為了鞏固家族成員的繁衍、素質與形象,不讓其他家族來破壞。這樣的家族大都是很有名望、富貴的人。而外婚姻制的意義,則是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理想。在望族中如果年青男女合意,而女方是二、三級的家族時,會遭家人的退婚或不理。然在外婚制就較自由了,只要青年男女合意,或父母的介紹,大部分都會成功,而成家立業,很少有遭阻擋。
試婚:雅美人的試婚,目的在於試探女孩子的辦事能力。有許多的女孩子往往在試婚的期間遭到退婚。退婚的現象最多產生在外婚制的方式。所以母親在女孩子還未到男方家庭以前,就灌輸她做事要小心、要勤勞,作人要懂事、等道理。試婚最常時間大約一年,最快也不超過一個月。

文化

飲食

主食為水芋、蕃薯二種,小米作為儀禮場合親友互相餽贈的禮品。副食是魚類。偶爾從山野或海濱採集的野菜,也常是佐食的佳肴。豬、雞、羊則是在重要節慶或祭儀時才可宰殺食用。雅美人的食物大部份采熟食方式,例如芋頭、地瓜均洗淨後整粒放進白水煮熟後再剝皮吃。
主要的副食則是魚於食用魚也發展出一套規則,包括飛食物同煮;不同性別與年齡的族人,所吃的魚種也不同,例如老年人吃黑色的,女人吃花紅或是白色的,男人則吃淺黑或是灰色魚種;有加海水烹調魚肉的習慣。

服飾

傳統的雅美服裝形式簡單,日常服都是單色,多半採用天然植物纖維製成,諸如麻、香蕉葉等。平常的日子裡,雅美男東平常僅穿著丁字褲,因應炎熱的氣候,同時也方便海中活動;婦女則是上身穿著胸兜或是背心狀的上衣,下半身穿著附有系帶的方布。遇有重要場合時,男女皆穿上白底夾織藍紋的典禮服,同時也會配戴各式裝飾品,其中帽子相當重要,男子戴銀盔或是藤盔,女子則戴椰子須禮帽或是八角禮帽,無履。只有在重要場合時,才能見到雅美族傳統服飾。
雅美族服飾雅美族服飾

建築

雅美族的住屋一半在地下,稱為半穴居。
雅美的家屋,一般皆由主屋、工作房、涼台三部份組成,建築在面海的平緩山坡地,家屋緊密相連,組合成錯落有致的特殊村落景觀。建築用材是以 木、石、竹、茅為主,營建時需精緻的木工、堆石、暗渠等建築技術。主屋依山坡高低挖成階梯式的地面,將挖出的土壤置於四周,成為半地下式的形式。主屋分兩門、三門、四門三種,四門主屋的平面由前至後分為檐廊、前室和後室(兩門和三門主屋缺前室),其地面一間比一間作階級式升高。工作房建築在地面上,為長方形的單房,鋪設木地板,有地下室為工作場所。涼台建在屋前是也極通風良好的位置,是雅美人休憩﹑聊天愜意的場所。
在村落與港口之間,搭建船屋作為放置漁船的地方。船屋系以木材為支柱搭成帳棚的尖頂,上覆禾草,漁船不用時留置屋內。船是雅美族人重要的生計工具,船屋作為船的住所,聯繫雅美族人從村落到漁場的動線,讓雅美文化綿延不絕。

工藝

金銀加工

雅美人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具有熔銀冶金技術的民族。由於蘭嶼島上並無金銀礦產,學者認為金飾的冶煉技術及原料都是由巴丹島傳入,而銀器的原料可能來自於附近海域中的沈船或是與外地商人交易而來。雅美人的金銀飾物並不多,皆為裝飾性器物,除了裝飾與誇示財富之外,還具備多種功能:巫師將金片用於作法治病,在祭祀的儀式中,金片也用以祈求豐收平安;銀盔則是許多重要場合中不可或缺的器物。

造船

造型優美的船隻幾乎己成為雅美文化的代表,雅美人的造船技術相當優異,以最原始的器具,將船隻巧妙地組合,建造的船隻堅固而又美觀。雅美漁船可分類為供一至三人乘坐的小船以及可以承載六、八、十人的大船。
以紅、黑、白三色為主的船身裝飾圖案,充分表雅美的民族特色。
船的製作過程:
蘭嶼的大船是由兩邊各十二塊大小不同的船板和三塊曲形的龍骨拼接而成,不放一根釘子,對於各部位木材的選用也依照木質的特性,充分發揮了達悟人高度的智慧。他們先由船底的龍骨與船首、船尾的龍骨接合,其次接合中央兩端之間的船板,船板之間各在側邊打孔,並用蘭嶼紅椒來填塞隙縫,防止漏水。不同船板所使用的材質各異。一艘船的製作,需動用十一種不同的木材。船身有很精緻的雕刻圖案,包括人型的木雕紋飾,代表各家族的圖騰記號;另外有含鋸齒狀的同心圓記號,則象徵著漁船的眼睛。
有關船身雕刻的部份,達悟族的雕刻主要著力在他們最重視的大船和住屋上,因此在製作大船或房屋時,雅美族男子總是竭盡所能的雕上細緻、整齊的花紋。一艘曲線優美的蘭嶼大船展現了達悟人高度的藝術美感。大船製作完成後,船身還要經過仔細的雕刻瑪瑙紋、銀盔紋、波浪紋與齒輪狀的眼睛紋,這也是達悟族極為特出的工藝。瑪瑙紋、銀盔紋、波浪紋象徵貴重的財物;齒輪狀的眼睛紋代表著船的眼睛,同時也有避邪的功用。

雅美織布

在外來的綿紗線未輸入之前,達悟(雅美)人採用蕁麻科的落尾麻、瘤冠麻、異子麻及山苧麻的韌皮纖維,織成男性的短背心與丁字帶,及女性的短裙與上身斜系的方布;並以芭蕉科馬尼拉麻的葉脈纖維織成背心、嬰兒搖籃和船帆。此外,還用馬尼拉麻來編織網袋,及結成粗繩,用以固定船舵和船漿等。取用的麻纖維,除瘤冠麻和馬尼拉麻是人工栽培之外,其餘三種都是野生植物。瘤冠麻的纖維除用於織布外,主要的用途是結魚網。
達悟族織布可同時表現多種不同織紋,族人稱為十七種織紋。其織紋、衣別則依年齡、性別及審美觀點而有別。夾織時各有其禁忌,至今族人仍遵行不改。如 singat、gazok之織紋,相傳早期有人織成衣物,穿用後不久即死,後人因而遵守禁忌,不敢織之。Rakowawoko因其織紋寬廣,如織在男性上衣及丁字帶上不甚美觀,因此都織在女性的方衣上。拼板舟是達悟族主要文化特色。達悟人在蘭嶼島上農耕漁牧,發展出與台灣本島其他原住民族完全不同的海洋文化,而成為台灣原住民各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

神話傳說

遠古的人住在海邊。某天二人同至海邊汲水,海水卻不知為何一直往後退去。二人便追逐海水,追到跑不動了,便蹲下休息,結果發現一塊白石頭,從底下不斷冒出水來。當他們好不容易將石頭搬開,舀了水準備回家的時候,地下水卻急的像噴泉似的,直追著他們漫流,最後將她們淹沒了。並持續的漲升,吞沒了村莊與田地,只露出二座山頭。
及時跑到這二座山頂的人雖然倖免於死,但是家畜等動物都淹死了,又無田地作物,沒有食物可吃,人們一個個地餓死了。經過四年之後,海水仍然不退,山上僅剩下一對夫妻活著。第九年,妻子發現了一隻老鼠,便把他分成兩半,將其中一半拋入海中,祈求老鼠尾將海水吸乾,讓海水降退,結果真的海水就漸漸消退了,但是過了十年,海水才退回原處,山頂上的夫妻決定多觀望一年才下山去,此時整座山已覆蓋了蒼翠的森林與田園。

年度祭典

飛魚招魚祭 (mivanwa)
在每年二~三月舉行,意在召請飛魚,祈求漁獲豐碩。
飛魚收藏祭
在六~七月舉行,表示飛魚汛期已結束,曬乾儲存以備冬季時食用的當天,村民將當年捕獲的大魚尾巴(通常是鮪魚)穿串吊掛在海邊,從那天起,不再捕抓飛魚,改抓其他的食用魚。
雅美族(達悟族)飛魚祭雅美族(達悟族)飛魚祭
飛魚終食祭 (manoigoyin)
在每年的中秋節以後,停止食用飛魚。並將未食的飛魚丟棄。
大船下水典禮(mangegen)
下水典禮的前幾天,婦女們佩掛瑪瑙,戴上禮帽。正典當天,村民們都來幫忙殺豬,船主依次分贈禮肉、禮芋給各家戶。是全島的盛事,所有親朋好友都均盛裝與會來祝賀,充滿了辦喜事的氣氛。
船主及青年們穿著丁字褲,在大船四周舉行驅逐惡靈的儀式,隨後抬起大船,拋向空中數次。直到新船下水,在海上划行,整個大船下水典禮才算圓滿達成。
新船下水典禮新船下水典禮
新屋落成禮(mivazai)
雅美人極為重視新屋落成,新屋的建造請親朋好友來幫工,藉此互相累積建屋的經驗,婦女們則需廣植芋田,以備落成時使用。在雅美的習俗里,父母親去世後,家屋必須拆卸,建材由兒子們繼承,兒子們再利用這些建材聯合自己山上取回來的建材建造自己的家屋。不勞而獲的繼承被認為是恥辱的。
小米豐收祭(收穫節)
小米是雅美族人重要的作物之一,由於蘭嶼當地缺乏稻米,因此小米的種植是族人心目中的一件大事,舉行與否由村裡的長老開會協商。小米豐收祭,族人藉由歌舞表演來感謝天神的賜予,並祈求年年豐收。

生命祭儀

出生

雅美族人認為子女的產生,都是女神製造的,造男孩、造女孩者是兩個不同的女神,並分別定有名稱。

成年儀禮

雅美族並沒舉行任何正式的成年儀式。主要是以體格發育來判定成年與否。通常男子到十八、九歲,女子到十六、七歲,便都稱為成年。

婚姻

雅美族男子若已參加漁船組,且能單獨駕小船出海捕魚,即可結婚。女子則等到能夠自己種水芋及織布便可。
男女當事人定情後,由男家請託雙方姻親向女家求婚。會帶著飾珠一串、檳榔一束前往女家求婚,女家接受即表示許婚。

葬禮

雅美族善死者臨終時,死者家屬及近親都會趕來。男人們到時,頭戴藤帽,身穿背甲,右手按著劍,左手執木槍,全身武裝,如上陣作戰狀,這是為了防禦死靈攻擊。
整個葬禮做完,大家帶著水槍或魚網去海邊捕螃蟹或魚,當天烹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