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雅美人

台灣島東南約50海里處,有一個開放著野生蝴蝶蘭的美麗小島,因花而得名蘭嶼。有山、有海、有淡水的蘭嶼是3000多台灣雅美人的家園,對島外的人來說,也是30年前還沒有電、沒有路、遠離現代文明的神秘之島。現在雖然蘭嶼有了小型機場、環島公路、電視、卡拉OK,但雅美人特別是部落里的長輩們依然珍視自己的祖先在山海之間創造的文化,並遵從祖先保護海洋資源、勇敢勤勞的生活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雅美人
  • 地點:台灣島東南約50海里處
  • 詞性:名詞
  • 人口:4900多人
基本資料,生產生活,民俗,

基本資料

雅美族居住在台灣本島東南方西太平洋上的蘭嶼島,隸屬台東縣蘭嶼鄉,人口4900多人。分布於4個村6個部落,即紅頭村的紅頭、漁人部落,椰油村的椰油部落,東清村的東清、野銀部落和朗島村的朗島部落。
雅美族也稱達悟族。最近幾年,他們擬“達悟”取代一向沿用的“雅美”,但由於當地人尚未達成共識,故其正名的工作仍在進行中。

生產生活

雅美族人在蘭嶼島上居住的環境是背山面海、坡度不大的山坡,村落四周有廣大的水芋田和旱田。各家住宅緊密相連。主屋沿亨微傾的山坡建築,依山坡的高低挖成階梯式的地面,並將挖出的壤置於房屋周圍,因此從外面看,只能看到屋頂的一部分。主屋的前側是工作房,蓋在地面,有地下室,用於堆積雜物;另一例是涼台:
台灣雅美人

民俗

飛魚祭
終年與海搏鬥的雅美族人,是個典型的捕魚民族,因此他們將船視為第二生命。船有大船、小船兩種。大船是由同一父系世系群的男子集體建造,並共同從事捕魚作業,共同分配漁獲物。大船船首1人格雙槳,船尾1人掌舵,中間或4人、或6人、或8人搖單槳。小船以1戶所有居多,或分戶兄弟或親友共同建造,共同從事漁撈作業和分配收穫。小船操作或1人,或2、3人搖雙槳。大、小船有浮雕幾何紋與無雕紋兩種。雕紋的船夏季在船的負責人(即有木栓連線船板技術最純熟者)的前庭搭白茅屋建造,竣工後必須舉行盛大的下水典禮。無雕紋的船在冬季於海邊船屋內建造,不必舉行下水典禮。雅美族人將一年分為三季,季節的劃分與飛魚捕撈的活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三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為飛魚汛期,七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為飛魚捕撈終了的季節,十一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上旬為冬季。每年三月下旬起,飛魚便由南方隨著黑潮抵達蘭嶼,飛魚祭是該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在飛魚季之前,漁夫們首先上山砍魚架。出門之前。先穿上禮服,戴上銀環,上路時要小心,如跌了一跤,象徵著海中翻船,再不好送掉性命。路的左右邊得注意動靜,一有竹絲(蛇)必打死,否則不能釣到鬼頭刀。到達目的地後要注意選擇所要的魚架,這種常識已經傳給了年輕人。下海捕魚是男人的事,捕來的飛魚便一隻只地撐開曬乾、可以儲存很久,以備不時需。
飛魚季節準備期,所有工作包括山上和家裡的都要做完。人在飛魚祭開始前要理髮,沒有理髮的男人,無論大人、小孩都不能去迎接飛魚的到來,更不能吃飛魚。
飛魚祭開始,漁人在海邊殺雞後,大家以指沾血點海邊的石頭,之後,每個人帶著食物到共宿屋,晚上一定要住在共宿屋,不可與子同房。共宿的範圍決不讓接生婆、懷孕婦女經過。女人不可以到邊,也不可摸漁具,否則將捕不到魚。飛魚祭前半段是船組以集體的方式以大船進行夜間的火漁,後半段則經由個人日間舟釣,漁撈的活動逐漸由集體轉為個人。
善舞民族
雅美人以山林放牧和海洋捕魚為生活來源,民間的傳統舞蹈一般是在捕獲飛魚旺季所舉行的“豐年祭”時進行。禮儀中所跳的祭祀舞蹈,多由男人們一邊搗著小米,一邊用古拙的舞步邊走邊唱,以此表達收穫的快樂。婦女們不參加舞蹈,只在一旁觀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如今這種舞蹈在舞步和隊形上都有所改變,形成為“古老舞蹈”和“進化舞蹈”兩類。
被許多人認為台灣島上的《發舞》,是高山族所具有的代表性舞蹈。其實,這個舞蹈在台灣高山族中只有雅美婦女們所跳。每當漁船歸來的傍晚,迎著金紅色的落日,蓄有長發的健壯雅美婦女便集合在碧波翻滾的大海邊,站成橫排挽臂歌唱。她們隨著由緩慢而逐漸加快的歌聲晃動著身軀,在身體向左右晃動的速度達到最高潮時,便開始邊用雙腳跳動,邊反覆不斷地向前彎腰將長發甩至地面,然後再挺起身來使長發甩於頭後的舞蹈。在金碧輝煌的彩霞襯托下,前後擺動不止的長髮,猶如陣陣滾動的波濤。這正是雅美婦女用自己的優美的形體和舞姿,來象徵海洋波濤的壯麗和迎接遠航捕魚歸來親人所特有的方式。
此外,在雅美群體中,還有與海南省黎族民間《打柴舞》十分相似的《竹竿舞》;有表現颱風的兇猛和人們與之抗爭的《颱風舞》和模擬取獲淡水的《飲水舞》等。這些舞蹈雖然舞步簡單,同種動作經常循環往復。但這些舞蹈,充分讓人體會到,雅美群體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他們在舞蹈時的陶醉與欣賞。
吃魚禁忌
雅美人吃魚有三條規矩:女人吃紅黑花紋或白色的最好的魚;男人吃灰綠次等魚,而老人吃黑色的最差的魚。在他們傳統觀念中,認為女人要下田耕作,還要養育兒女,所以吃最好的。
通常他們一天二餐,芋頭、甘薯、魚乾、魚湯用盆子裝著放在地上,大家就蹲著用手抓著吃。由於他們除根莖澱粉類與魚類外,很少吃其它的食物,礦物質及脂肪類攝取的量都不足,因而普遍出現一種營養不良的狀況。
又到了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季節,不過對孤懸台灣東部海域的蘭嶼島來說,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雅美人視往生親人為鬼魂、墓園為禁地,也沒有幫往生者立墓碑,因此是沒有掃墓習俗的民族。
不掃墓的民族
雅美人往生後,不使用棺木殯殮,尚有體溫之時就必須送到墓園土葬,沒有立墓碑,從此後就不再踏入墓園。親人往生,在出殯的那一刻,不僅是“天人永隔”,且還是“陰陽兩界”的兩個世界靈魂,往生者的靈魂屬於鬼魂“阿尼度”,如果附身在人身上就成為惡靈。
雅美人首位校長林杉樹表示,只有一種情況,才會回到墓園,也就是夢到往生者,必須立即起床,全身武裝,手拿刀槍,到埋葬的地方“驅鬼”,並且攜帶豬羊肉放在地上,高喊“這些給你,鬼拿去吧”,除此外,不會有人到“惡靈”居住的墓園。
雅美人不掃墓,並不代表沒有慎終追遠的觀念,雅美人在每年的十一月(雅美歷七月)會祭拜鬼神,家屬會利用祭神的時候,順便祭拜往生親人,屆時,不僅會把最好的祭品獻給鬼神,也把最好的祭品獻給祖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