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是中原人分不清各系族源所對草原
百姓的籠統。元代斡亦剌,清代稱衛拉特或額魯特。居住在
巴爾喀什湖東南面,包括現新疆北部、
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以及中西伯利亞和西西伯利亞南部的廣大地區。
2、魚名。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瓦剌》:“
西海有魚名瓦剌,其目入水則暗,出水則明。凡物皆動下頦,此魚獨動上齶。見人遠則哭,近則噬。故西域稱假慈悲者曰瓦剌。”
稱呼
明朝人對西部蒙古的稱呼。元朝時稱
斡亦剌,又作
衛拉特或衛喇特。
蒙元時期,斡亦刺貴族與成吉思汗系建立世代通婚關係,男尚公主,女適皇胃,可謂“世聯戚碗”,權勢顯赫。正如拉施特哀丁所指出的那樣,他們“保持相互嫁娶姑娘的關係,並成為按達—忽答”。這不僅對斡亦刺社會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也是成吉思汗家族統治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區(今
葉尼塞河的八條支流地區)。人數眾多,統治若干部落,各有自己的名稱。元時開始南下,定居於
阿爾泰山麓至
色楞格河下游的廣闊草原的西北部,並改狩獵經濟為畜牧經濟,兼營部分農業。瓦剌有四大部或四萬戶,簡稱“四”(蒙古語Dörben,都爾本)。其名稱各書記載不盡一致,其中包括許多古老的蒙古語部落和
突厥語部落。
14世紀時,隨著
元朝皇室衰微,瓦剌遂乘機擴大實力,積極參予各派系紛爭。1414年,
明成祖統兵北征西部蒙古,與瓦剌戰於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瓦剌敗向明朝內附稱臣。其首領馬哈木、太平、
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
安樂王。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進攻
大同、
宣府、遼東、甘肅,
明英宗在宦官
王振慫恿下率兵
親征,也先誘明軍至大同,破其前鋒,於
土木堡俘明英宗,史稱為
土木之變。同年十月,也先進圍北京。後來由於東部蒙古(韃靼)
達延汗再興,瓦剌部移師西北地區,勢力一度擴張至
伊犁河流域一帶。為了保證貿易的順利進行,阿失帖木兒不時遣使向明朝
通貢。
層次
明代中期或
也先死後以來盟主部落是
和碩特,因為其首領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其它部落是依附於蒙古族而來的廣義蒙古族。盟主並非汗王,只有召集權,非集權。
與喀爾喀的關係
值得了解:
喀爾喀蒙古族長期把自己視為蒙古族,而把衛拉特諸部落視為其它民族。
有的也稱《蒙古·衛拉特法典》(此“蒙古”指喀爾喀,是狹義蒙古,條款是稱“蒙古和衛拉特”,衛拉特是成吉思汗時期歸附於蒙古而成為廣義蒙古族的,其中
和碩特部首領家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
哈薩爾的後代)。
制定這一
法典的目的,在於鞏固封建主對勞動人民的統治,調整
喀爾喀三部與
衛拉特(厄魯特)四部之間的關係,建立共同抵禦外族勢力的同盟。
相關的是:順治三年(1646),衛拉特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 歸順清朝。很快喀爾喀蒙古也歸順清朝。
明代瓦剌
興起
明初對
韃靼用兵,使瓦剌首領猛可帖木兒乘時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後,即派使臣告諭瓦剌部。永樂六年(1408)馬哈木等遣使
向明朝貢馬請封。七年,其首領馬哈木、太平、
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
安樂王。三王中馬哈木勢力最強。為爭奪蒙古汗位,瓦剌與
韃靼部頻繁爭戰,勢力各有消長。
戰爭
八年,
明成祖北征,韃靼勢衰,瓦剌乘機南下。十年,攻殺韃靼的
本雅失里,進而南下攻明。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
圖拉河)。翌年,
馬哈木等貢馬謝罪。不久馬哈木死,傳子脫懽。
宣德九年(1434),脫懽襲殺韃靼部的
阿魯台,正統初又殺賢義、安樂兩王,統一蒙古帝國。他立元皇室後裔
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為丞相。
正統四年(1439)脫懽死,子
也先嗣,稱太師淮王。至此,瓦剌勢力極盛。正統十四年,
也先大舉攻明,宦官
王振挾英宗親征,敗於
土木堡,
明英宗被俘(見
土木堡之變),也先直犯京師,但被
于謙所卻,只好與明講和,送還英宗。此後,也先與
脫脫不花間的矛盾加劇,也先恃強,殺脫脫不花,自己取而代之,日益驕橫,景泰六年(1455)被殺。
土木之變
在也先統治初期,瓦剌與明廷關係一直是比較密切的。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
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詐稱3000人,向明朝政府邀賞,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堅持按實際人數給賞,同時因為發現使團企圖以次充好,貢馬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減去馬價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之後也先使團就製造釁端。並於這年七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東路,由
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
甘州(甘肅
張掖);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
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
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大同參將
吳浩戰死於貓兒莊。明遣駙馬都尉
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禦敵。明英宗在
宦官王振慫恿下率兵親征,並一再聽信王振讒言,多次貽誤戰機,也先誘
明軍至大同,破其前鋒。接著,又聚軍於土木堡,殲滅明軍主力,俘明英宗以去,史稱為
土木之變。同年十月,也先進圍北京,企圖迫明廷訂城下之盟。但因北京軍民英勇奮戰,也先計畫未能實現。由於傷亡慘重,加上兵士厭戰,內部矛盾重重。也先希望與明朝和親被拒,1450年也先被迫將明英宗送還,雙方重新恢復正常通貢互市關係。
瓦剌帝國
也先與脫脫不花一向不相睦。脫脫不花名義上雖然是汗,但實際權力卻操在也先手裡。也先自恃勢強,垂涎汗位,欲立己姊子“為太子”,脫脫不花拒之,雙方發生激烈戰爭。脫脫不花初與弟
阿噶多爾濟聯兵,彼此實力大致相當,難分勝負。後因兄弟
內訌,阿噶多爾濟叛投也先。脫脫不花勢孤被敗,遁入
兀良哈(
唐努烏梁海)。脫脫不花死後,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
太師,這是所謂瓦剌帝國(
衛拉特帝國)。
分散與衰落
韃靼與明朝和好之後,內部矛盾開始激化。脫脫不花汗試圖擺脫傀儡地位,他不立與也先姐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另立他子。脫脫不花汗與也先之間的矛盾激化。也先拉攏和利用脫脫不花汗弟阿噶巴爾津濟農,向他許諾打敗脫脫不花汗後讓其即位,邀其共擊脫脫不花汗。景泰二年底,脫脫不花汗率先出兵征討也先,中途而返,也先和阿噶巴爾津濟農追擊,打敗脫脫不花汗,脫脫不花汗率數十人逃走,也先盡收其妻妾、太子及部屬。脫脫不花汗逃至兀良哈地方,被其已休前妻之父沙不丹(清代譯為徹卜登)擒殺。也先隨後誘殺阿噶巴爾津濟農,“凡故元頭目苗裔無不見殺。”
也先父子兼併瓦剌各部,加強了對西部蒙古的管理,並得到明朝的支持,從而打敗阿魯台,統一了東蒙古,實現了整個蒙古地區的短暫統一。其勢力所及,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端,南臨明邊,致使“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形成了空前龐大的遊牧帝國。土木堡之變一度威脅到明朝的安危,由於也先發動戰爭只是為互市貿易,一旦恢復與明朝的通貢互市,雙方很快就相安無事了。
蒙古文史籍中稱作也先汗,全稱“大元田盛(天聖)大可汗”,建年號“添元”。景泰四年十月,也先遣使向明廷告知自己即位,並致書明朝廷說:“往者元受天命,今已得其位。盡有其國土、人民、傳國玉寶。宜順天道,遣使臣和好,庶兩家共享太平。”也先以此說明他已重建元朝,希望得到明朝的承認。也先在準備即帝位前夕時還欲以良馬、貂鼠皮、玉石等,向明廷換取“黃紫大紅織金九龍緞匹、黃紅彩緞衣服、金壺、金碗”等元朝皇帝御用之物,作為稱帝時之用。傳國玉璽是明朝的死穴朱元璋時為了追殺掌管玉璽的故元太子,有時連大軍到手的土地都可以不要,這時也先竟然堂而皇之的寫信告訴明朝皇帝他掌握了傳國玉璽要登基成為元朝皇帝,明廷當然是拒不承認其為元朝可汗,回書中稱作瓦剌可汗。經濟學上古代蒙古高原經濟基礎撐起不一個龐大帝國特別是人口暴漲後的時期,政權建立後無不是往南發展,歷史上也證明了嶺北諸王叛亂時
中書省只要切斷嶺北與內地的聯繫諸王就被迫投降。失去明朝支持的也先在內憂外患下被殺。
也先與其弟死後,瓦剌部落分散,逐漸衰落,內部事態鮮為人所知。但對外則西侵謝米列契地,並沿
錫爾河洗劫了
塔什乾等城;向東爭奪
哈密,一度攻入肅州城,以求開拓東西方通道。一部分瓦剌人則向青海、
甘州等地陸續轉移。也先之後約一百五十年,哈剌忽喇興起。
哈剌忽喇與馬哈木、脫懽,也先祖孫一樣,亦出身於準噶爾部。約與其同時,還有
和碩特部首領拜巴噶斯。二人先後為瓦剌四部
盟主。此時瓦剌的分布地在
額爾齊斯河左岸低洼地帶,其牧場地可宜達伊賽克湖。清朝,瓦剌分為
準噶爾(綽羅斯、厄魯特)、和碩特、
土爾扈特、
杜爾伯特四部(見
厄魯特蒙古)。
明末清代
明末到清代,是瓦剌歷史的新時期。
固始汗是
衛拉特盟主,為了遠交近攻(減輕沙俄和喀爾喀蒙古的攻擊壓力),1635年遣使歸順
後金,1646年他與衛拉特各首領22人聯名奉表貢,進一步歸入
清朝的主權版圖。
土爾扈特部
和碩特部
固始汗原遊牧於天山北麓,後受到
準噶爾部的排擠,轉移至天山南麓發展。後來,他的部落國一度返回天山北麓,因此與俄羅斯力量衝突:崇禎三年(1630)遣使去烏法與俄國地方當局接觸,七年與俄國衝突。
1634年西藏格魯派攝政者
索南群培及名義領袖
五世達賴及其師傅
四世班禪希望他成為護法王,共同致信固始汗,請求其出兵救援。1636年,固始汗親自赴拉薩與
達賴商議出兵事宜,於九年抵拉薩,受
達賴五世、
班禪四世贈予的“丹增卻傑”(執敬法王)稱號。後來後,固始汗又遣使去
盛京(瀋陽),表示歸順
後金政權,以獲得強大支援力量,穩固後方。
1637年,
固始汗率軍進入青海,滅卻圖汗,控制青海區域,
和碩特汗國開始建立。1640年又發兵
西康,滅
苯教政權的頓月多吉。此後,他佯稱接到達賴旨意返回青海,實則在1641年突襲西藏,並於1642年攻占西藏當時的王國首都
日喀則,滅
噶舉派的
藏巴汗政權(噶瑪王朝)。
1642年,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四世班撣,決定和在東北
盛京(瀋陽)建立的清朝早期政權進一步建立聯繫,派遣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為代表,前往,次年到達盛京,清太宗
皇太極立即率領親王、
貝勒、大臣等出城迎接。
1646年他與衛拉特各首領22人聯名奉表貢,進一步歸入
清朝的主權版圖。
1705年
拉藏汗時期是要求清朝介入管理西藏內部事務,是進入清朝的具體管理版圖。
1717年,
準噶爾汗國軍隊發動突然襲擊,南下翻越崑崙山脈,攻入拉薩,殺死了和碩特汗國最後一任君主
拉藏汗,
和碩特汗國滅亡。——1718年清朝由
青海出兵入藏,全軍覆沒;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趕走準噶爾軍,清朝在拉薩設立
駐藏大臣。
準噶爾部
在
哈薩克草原東北方的
塔爾巴哈台地區,瓦剌的另一支
綽羅斯人首領巴圖爾洪台吉(譯:勇士皇太子)也建立了一個政權並連續兩次擊退俄國的侵略,迫使俄國承認了自己的獨立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係,兩國互通貿易。在1643年,
巴圖爾領導了一次偉大的遠征,進入並占領了七河流域地區,迫使大多數大玉茲部落氏族向他臣服。1648年,
巴圖爾琿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達將過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為準噶爾部的文字。
1653年
巴圖爾洪台吉死後,他的長子
僧格即位,但其眾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內戰爆發,至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僧格才平定了叛亂,但在1671年,他就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暗殺,他的三個兒子都年小,汗位難以得到延續。葛爾丹當時在拉薩熬茶,平時“不甚學梵書,顧時時取短槍摸弄”,得訊後徵得老師——五世達賴喇嘛的同意還俗潛回
伊犁,在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
車臣汗的援助下,擒殺了車臣,並將卓特巴巴圖爾趕往青海,使國家恢復安定,他自己成為準噶爾汗國的新一代大汗,稱為“
博碩克圖汗”,並娶
固始汗的女兒(一說孫女)
阿奴,阿海兩姐妹為可敦(妃子)。但是阿海原來應該嫁給僧格的長子
策旺阿拉布坦為妻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僧格的三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尤其長子
策妄阿拉布坦更是英武不凡,按準噶爾法律,策妄阿拉布坦才應是合法的汗位繼承人,
噶爾丹為使自己的權利不至於旁落,便逐漸打壓策妄阿拉布坦,在1688年,暗殺了他的弟弟
索諾布阿拉布坦,這使策妄阿拉布坦感到自身安全難以保障,便在7名僧格舊臣的陪同下,率5000部眾,
以少勝多,擊退追兵逃至
博爾塔拉河一代休養生息。由於他的即位是建立在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幫助之上,汗國實際上有一半的領土在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控制之下,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噶爾丹經過多年戰爭,擊敗了鄂齊爾圖車臣汗,使汗國內部形成了以他為首的綽羅斯家族的一統天下。
準噶爾汗國是
準噶爾部(
衛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領
噶爾丹1676年打敗衛拉特盟主
鄂齊爾圖汗之後、把鬆散的聯盟體制步步改變為集權的政權體制、把準噶爾首領的
台吉地位上升為
汗王地位、於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個汗國。因為1635年衛拉特盟主
固始汗遣使歸順
後金(清朝)、及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它也改變了衛拉特與清朝的主從關係,史籍說噶爾丹對抗清朝是叛亂。
葛爾丹將它的權威強加在了全部瓦剌部落之上,這當然不是靠著
巴圖爾洪台吉的餘威,而是葛爾丹當時擁有的十萬紀律嚴明的部隊。十七世紀後半葉,最後一位對
塔里木盆地諸城市具有主宰能力的察合台統治者是伊斯馬因汗。伊斯馬因汗與白山派和卓首領希達雅圖刺發生了爭執,最後希達雅圖刺和卓被從
喀什格里亞趕了出去。希達雅圖刺和卓於是向葛爾丹尋求支援,葛爾丹在1678年入侵了塔里木盆地取代了新疆最後的察合台統治者伊斯馬因汗,在1678-1680年強占了喀什格里亞,在1681年間並了吐魯番和哈密,最終吞併了全部殘存的莫豁勒汗國的領土。同時瓦剌軍還在1681年和1695年之間大批入侵了錫爾河地區,攻占並搶劫了塔什乾北部的賽
夷城。
1688年瓦剌人戰勝了
喀爾喀蒙古人並在東蒙古落腳之後,1690年,葛爾丹仿效
成吉思汗,開始進攻中國的清帝國。據史料記載,當時葛爾丹兵強馬壯,青海以西,蔥嶺以東,天山南北,不論何部落,一聞準噶爾兵來,莫不舉家奔逃。葛爾丹略施小計,讓喀爾喀土謝圖汗殺害了
衛拉特人,於是興兵東征,與土謝圖汗等喀爾喀四部塵戰3日,大敗喀爾喀。當時恰好
張鵬隔出使俄羅斯,他見到喀爾喀的“潰卒步滿山谷,行五晝夜不絕”。喀爾喀慘敗,舉國內附。後來喀爾喀大敗準噶爾的名將策凌(拖雷的後代)當時還不到20歲,背著祖母,也單騎扣關請降。
康熙派尚書阿爾尼帶滿洲兵接應
喀爾喀蒙古,並監視葛爾丹。阿爾尼尾隨葛爾丹至烏爾會河,違背了康熙不許開戰的命令,帶領滿洲、
科爾沁、喀爾喀騎兵襲擊準噶爾。葛爾丹軍中的俄羅斯使節目睹了烏爾會之戰,他描述說,伯碩克圖汗的戰士先用槍打,再用箭射,最後派騎兵襲擊清兵側翼,將清軍擊敗。由於喀爾喀騎兵不守紀律,面對葛爾丹故意留下的
子女金帛,紛紛爭搶,以至陣形大亂,被葛爾丹打敗。葛爾丹一方面看到清軍不堪一擊,另一方面受到達賴喇嘛使者的鼓勵,於是繼續南下。同時,康熙派
裕親王福全為左路軍,恭親王
常寧為右路軍,征討葛爾丹。右路軍與葛爾丹相遇與烏珠穆沁,清兵再次慘敗,葛爾丹乘勝進至薩里克河邊,距京師不足600里,中外震動,京師戒嚴。
清朝主權版圖
崇禎九年(1635),衛拉特盟主
固始汗遣使至
盛京貢馬匹、方物。【注意:和碩特部首領
固始汗及其祖父、父親、及其大侄子主
鄂齊爾圖汗,都是前後相繼的
衛拉特盟主,
固始汗遣使表示歸順
後金,就代表衛拉特歸順清朝。
固始汗為什麼歸順後金?這個時期沙俄在西北侵略衛拉特區域,彼此衝突,而東方的喀爾喀蒙古與衛拉特也衝突,1636年喀爾喀攻打衛拉特,所以
固始汗使用遠交近攻的方法以保護衛拉特】
順治三年(1646),
固始汗與衛拉特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命其統轄諸部。——確定了主權關係,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 正式納入清朝的主權版圖(1635年還沒有“命其統轄”,沒有這種形式上的確認性授權關係)。
因此,
噶爾丹對抗清朝,在關係上是叛亂。衛拉特裡面的準噶爾部首領
噶爾丹打敗盟主
鄂齊爾圖汗之後、步步把衛拉特聯盟改變為準噶爾汗國,就改變了衛拉特對清朝的關係,所以史籍說噶爾丹是叛亂。
領袖
名號 | 在位時間 |
---|
猛可帖木兒 | 1378—1409年 |
| 1409年—1416年 |
| 1416年—1439年 |
| 1439年—1454年 |
| 額色庫(1418一1426) |
| 1426-1468 |
養罕 哈木克台吉 | 1468一1494 |
卜六 阿喇哈青森 | 1494一1506 |
翁郭楚 | 1507一1556 |
布拉台吉 | 1556一1578 |
哈剌忽剌、剌王某 | 1578一1630、1630一1644 |
和碩特部
領袖 | 姓名 | 在位時間 |
---|
| 朋固始 | 1606年—1656年 |
| 朋卾齊爾 | 1656年—1675年 |
| 朋達鄂齊 | 1644年—1670年 |
| | 1671年—1701年 |
| 拉藏朋延 | 1701年—1717年 |
青海右翼首領 | | 1714年—1755年 |
準噶爾部
名號 | 在位時間 |
---|
| 1634年—1653年 |
| 1653年—1671年 |
| 1671年—1697年 |
| 1697年—1727年 |
| 1727年—1745年 |
策妄多爾濟那木扎爾 | 1745年—1750年 |
| 1750年—1753年 |
| 1750年—1755年 |
| 1755年—1755年 |
土爾扈特部
名號 | 在位時間 |
---|
| 1628年—1643年 |
| 1645年—1667年 |
| 1667年—1670年 |
| 1670年—1724年 |
策凌敦多布 | 1724年—1735年 |
敦羅卜旺布 | 1735年—1741年 |
敦羅布剌什 | 1741年—1761年 |
| 1761年—177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