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話

標話

標話(使用“標話”而不用“標語”這個詞,只是為了避免與“標語口號”中的“標語”相混而已)是漢藏語系侗台語族侗水語支的一個獨立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歷來都視為漢族 。標話使用於廣東省 懷集縣 西南部永固、詩洞、橋頭、大崗、閘崗、梁村等地和封開縣 與之毗連的金裝、七星、長安的部分村莊中,目前仍使用標話的約有七、八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話
  • 使用地區:廣東省懷集縣西南部詩洞永固等地
  • 目前狀況:使用中
  • 語族與語系:漢藏語系侗台語族侗水語支
簡介,特點,

簡介

標話是廣東懷集鄉民的獨特語言,當地不同於廣東境內的廣府話(白話)、客家話、潮汕話的“標話”,是古粵語的“活化石”。 據研究考證,講標話的懷集漢人祖先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戰國時期由中原遷來,比懷集縣講白話的漢人先祖遷來懷集要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一人群被當地講白話的村民稱為“講標人”。 “講標人”的祖先遷到懷集詩洞、永固等地後,因與當地的百越族土著人聚居一處,語言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標話”。 由於“講標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與講白話的漢人交往少,“標話”因此世代相傳,一直沿用,有古粵語的“活化石”之譽。 “講標人”自古居住在漢壯兩族的交匯之地,沿襲了漢族和壯族的傳統語言和風俗習慣,成為獨特的“講標人”。

特點

標話,在古代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口可能要比現在多得多,地域也要寬廣得多。自秦、漢開闢嶺南,設立桂林、象郡和番禺三郡以後,經湘江靈渠灕江桂江西江的糧道就成為歷代統治者必保的交通要道。封開、懷集都是歷代漢族軍民屯戍之地。早在唐初,就在標人居住的地區永固建立了縣治,漢人到得早,來得多。漢語對標話的影響很深遠。例如標話中的漢語借詞多達60%;受漢語粵方言的影響,語音方面增加了一些圓唇元音;語法受漢語的影響也較深,如修飾詞組的修飾成分前置的增加了,還從漢語中吸收了不少虛詞。
標話保既留了古漢語的音節、又融合了古百越族的部分語言,十分難懂。懷集縣的“講標人”如果講“標話”,講白話的人有如聽天書。“講標人”將“抹桌子”說成“抹像”、“坐床”,“什麼東西”說成“嗯蝦”、“門西”,“豬肉”說成“寄堯(國語)”“牛素”,“眼淚”叫做“南蚪(白話)”、“水眼”,“早飯”則是“夠飪”“飯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