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簡稱“吉大”,位於吉林省省會長春,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接管理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入選珠峰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是亞太國際教育協會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重要成員。

吉林大學始建於1946年,1952年經院系調整成為建國後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60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大學。2000年,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吉林大學。2004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轉隸併入。

截至2019年6月,學校6個校區7個校園共占地611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下設46個學院;有教師6624人,在校全日制學生72376人;有本科專業13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0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98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8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64個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學校官網http://www.jlu.edu.cn
  • 中文名:吉林大學
  • 外文名:Jilin University
  • 簡稱:吉大(JLU) 
  • 創辦時間:1946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985工程
    211工程
    21世紀學術聯盟
    中俄交通大學聯盟
    珠峰計畫
    111計畫
    2011計畫
    全國重點大學
    卓越計畫
    自主招生試點高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楊振斌
    校長:張希
  • 專職院士:10人
  • 高職專業:16個
  • 本科專業:139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2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
    二級學科15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 院系設定:法學院、文學院、數學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等
  • 校訓:求實創新 勵志圖強
  • 校歌:《吉林大學校歌
  • 校慶日:9月16日
  • 地址:前衛校區:長春市朝陽區前進大街2699號
    南嶺校區:長春市南關區人民大街5988號
    新民校區:長春市朝陽區新民大街828號
    朝陽校區:長春市朝陽區西民主大街938號
    和平校區:長春市綠園區西安大路5333號
    南湖校區:長春市朝陽區南湖大路5372號
  • 院校代碼:10183
  • 知名校友劉延東張海迪徐顯明李鴻忠馬蔚華王博文黃大年郭錫文
  • 長江學者:59人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合併前,合併後,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專業,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研究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對外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社團組織,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知名校友,科學屆校友,政界校友,商界校友,軍界校友,

歷史沿革

合併前

  • 原吉林大學
原吉林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其前身為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由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首府哈爾濱市創建。首任院長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林楓兼任。
1948年5月,東北行政學院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
1948年11月,東北科學院南遷至瀋陽,復名為東北行政學院。
194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班。
1950年3月,東北行政學院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同年6月,學校遷至長春。
1952年,國家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院校的一批知名學者調入,學校成為建國後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1952年,開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58年,東北人民大學更名為吉林大學。
1960年,吉林大學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6年,計算機科學系建立,1977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人工智慧研究。
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吉林大學成為首批試辦的研究生院的全國22所重點大學之一。
198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博士後流動站建站單位之一。
1995年9月,學校順利通過 “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首批進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
1996年3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又成為首批正式建院的研究生院之一。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吉林大學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 原吉林工業大學
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954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首任院長由第一汽車製造廠廠長饒斌兼任。
1955年,經教育部和第一機械工業部商定,華中工學院的汽車及內燃機專業、交通大學山東工學院的汽車專業併入。1955年9月26日,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舉行開學典禮,正式宣告學院成立。
1958年,更名為吉林工業大學。
1960年,學校被中共中央批准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11月,吉林工業大學成為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9月,由原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以汽車、農機為優勢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結合的多學科全國重點大學,成為我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
白求恩醫科大學衛生部直屬高等學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39年的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和第十八集團軍衛生學校。
1938年,晉察冀軍區衛生部決定在晉察冀軍區醫務訓練隊基礎上籌建衛生學校。諾爾曼·白求恩同志直接參與了學校的創建工作。1939年9月18日,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在河北省唐縣正式成立。首任校長江一真。
1940年1月,為了學習和紀念白求恩,學校更名為白求恩學校。
1945年10月,學校奉命遷至張家口。
1946年6月,白求恩學校與張家口醫學院合併,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
1948年,學校移駐石家莊,與北方大學醫學院合併。命名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醫科大學。
1949年,學校遷至天津市,與天津陸軍總醫院合組為天津軍醫大學。
1951年,學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1954年2月,第一、第三軍醫大學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後遷往長春。
1958年,定名為長春醫學院。
1959年6月,學校更名為吉林醫科大學。
1960年,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放射醫學專業。
1978年,恢復校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
1981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10月,學校召開第四屆黨代會,確定了學校現代化醫科大學的發展方向。
  • 原長春科技大學
長春科技大學隸屬國土資源部,其前身是1951年創建的東北地質專科學校。
1951年8月30日,中央批准在長春建立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校長由中國地質工作計畫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四光兼任。1951年12月1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正式成立。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為基礎,由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東北工學院長春分院地質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合併組成東北地質學院。
1957年1月,東北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地質勘探學院。
1958年12月,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
1979年2月,教育部決定長春地質學院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1984年5月,學院召開第八屆黨代會,提出了建設以地學為中心,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發展邊緣新興學科的綜合性地質大學的發展目標。
1996年12月,長春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
1997年3月,長春地質學校正式併入長春科技大學。
  • 原長春郵電學院
長春郵電學院隸屬信息產業部(原郵電部),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學校,其前身是1947年創建的東北郵電學校。
1947年3月10日,東北郵電管理總局根據中央指示,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創建了東北郵電學校。首任校長由東北郵電管理總局局長陳先舟兼任。
1947年冬,學校遷到哈爾濱。1948年10月,又奉命遷至長春。
1953年4月,更名為長春郵電學校。1955年4月,改名為郵電部長春電信學校。
1960年4月,郵電部決定在長春電信學校的基礎上成立長春郵電學院。
1963年9月,復名為長春郵電學校。1969年7月,改名為吉林省郵電學校。
1973年3月,再次更名為長春電信學校。1973年7月,復名為長春郵電學校。
1979年1月,長春郵電學校改建為長春郵電學院。
  •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隸屬於總後勤部,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幾經改建而來,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開辦的北洋馬醫學堂。
1904年12月1日,北洋馬醫學堂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1912年,由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陸軍獸醫學校,後遷至北平。“九·一八”事變後,學校幾經輾轉,於1938年遷至貴州安順。
1949年秋,學校師生審時度勢,拒不執行南京方面搬遷命令,保護學校財產未受損失。11月,安順解放,學校改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獸醫學校。中央軍委確定安順獸醫學校員工為起義人員。1951年10月,學校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獸醫學校。1952年1月,學校由貴州安順遷至長春。
195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獸醫學校與解放軍第一、第三、第四獸醫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首任校長由總後獸醫局副局長任摶九兼任。
1956年7月,學校移交農墾部,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1958年5月,改名為長春農學院。1958年至1959年期間,長春農學院、北安農學院和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相繼併入。1959年6月,改名為吉林農業大學。
1962年1月,學校交還軍隊,復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
1992年8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
1999年4月,學校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2003年11月,學校移交地方。
至2004年8月併入吉林大學前,學校成為了一所以軍事獸醫教育和軍事後勤教育為特色的高等軍事學校。

合併後

2000年6月12日,根據國務院關於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局部結構調整的決定,經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學與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合併之後,由於規模龐大,又分布在長春各處,有“美麗的長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學校園當中”的美稱。
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
2001年12月,成為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高等學校。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與吉林大學簽訂《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學合作建設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協定書》,建立吉林大學珠海校區。
2004年,吉林大學被批准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學校。
2004年5月20日,經教育部同意,在吉林大學珠海校區試辦獨立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2004年8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番號撤銷。吉林大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合併,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更名為吉林大學和平分校,相對獨立辦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朝陽校區鴿子樓朝陽校區鴿子樓
2005年1月7日,根據《關於軍需大學併入吉林大學後管理模式的若干意見》,明確了“軍需大學併入吉林大學後,成為吉林大學的一個校區(和平校區),改稱農學部。學校對學部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按學校授權,學部相對獨立管理校區事務”。軍需大學的軍校時代正式結束。
2006年9月,舉行了合校六周年暨建校六十周年校慶。同年,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即“111計畫”);在珠海校區成立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學南方研究院
200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立項學校。
2009年,成為入選首批國家”珠峰計畫“的11所高校之一。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1年3月,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簽署《華為網路技術學院合作協定》,在吉林大學成立全國首家“華為網路技術學院“。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同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名單。
2013年1月,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4月,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即“2011計畫”)。5月,成為首批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的6所高校之一。
2014年9月,入選國家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
2015年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訪吉林大學,視察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稱讚吉林大學為國家和區域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並祝願吉大未來更美好。7月31日,吉林大學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正在吉大考察的李克強總理為學子簽名留念正在吉大考察的李克強總理為學子簽名留念
2016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吉林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同月,學校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吉林大學成為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5月26日,吉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成立;吉林大學與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簽署合作共建協定書;學校同新華三集團、百度線上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簽署合作協定或戰略合作備忘錄。6月20日,學校整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成立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成立“吉林大學--故宮博物院張忠培考古研究中心”。7月6日,吉林大學主辦21世紀學術聯盟第9屆總會。12月,學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9年4月,學校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定6月,學校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7月,首批入選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9月,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單位。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有教師6624人,其中教授2218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618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雙聘院士51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萬人計畫”入選者3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5人,國家“973”計畫(含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5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1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人選90人。
師資隊伍
李元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嘉麒
歐陽自遠
沙慶林
李京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
蘇義腦
陳香美
郎景和
夏鹹柱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委員
周其鳳
張文顯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王勝今
張文顯
宋連勝
張富貴
吳振武
尹景學
崔田
馮守華
徐學純
任露泉
杜國同
歐陽丹彤
孫建國
劉寒冰
佟金
韓文瑜
李玉林
孫宏晨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王勝今
劉中樹
孫正聿
孫利天
宋連勝
張文顯
林沄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趙繼
鄒廣田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
鄒廣田
楊柏
張興洲
蔣青
董德明
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孫正聿
宋天佑
姚建宗
孫利天
李 勇
滕利榮
張福貴
李玉林
周光輝
截至2014年1月,參考資料:
國家級教學團隊:法學理論、國家哲學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化學專業、數據結構與離散數學、考古學專業、國家數學人才培養基地、政治學基礎理論課程、物理實驗、病理學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化學實驗、儀器專業系列課程與創新實踐、套用地球物理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學下設46個學院,共有本科專業139個。
院系設定
學部 院系
社會科學學部
經濟學院
法學院
行政學院
商學院
金融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公共外交學院
人文學部
哲學社會學院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藝術學院
體育學院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考古學院
理學部
數學學院
物理學院
化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工學部
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交通學院
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學部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軟體學院
地球科學學部
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
建設工程學院
新能源與環境學院
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農學部
動物醫學學院
植物科學學院
動物科學學院
白求恩醫學部
基礎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藥學院
護理學院
臨床醫學院
直屬學院
套用技術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珠海學院
東榮學院
萊姆頓學院
經濟信息學院
新興交叉學科學報
人工智慧學院
直屬機構
繼續教育學院
(網路教育學院、培訓學院)
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紅旗學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3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8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298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6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
截至2019年5月,吉林大學共有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地球科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免疫學、農業科學、動物學與植物學、數學等13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其中,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ESI綜合排名中國大陸第13位。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學(覆蓋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二級學科)、化學(覆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二級學科)、機械工程(覆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二級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覆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數量經濟學、法學理論、刑法學、政治學理論、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材料加工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農業機械化工程、預防獸醫學、神經病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材料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基礎獸醫學、技術經濟及管理
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哲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獸醫學、臨床醫學、工商管理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獸醫學、畜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外國語言文學、力學、土木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音樂與舞蹈、美術學、設計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2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8 門,省級精品課程97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0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朝鮮語、新聞學、資源勘查工程、植物保護、臨床醫學、哲學、化學、車輛工程、放射醫學、經濟學、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漢語言文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勘查技術與工程、製藥工程(生物製藥)、政治學與行政學、考古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地質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食品營養學、礦床學 、婦產科護理學、神經病學、口腔組織病理學、日語精讀、計算機網路、智慧型儀器、動物寄生蟲病學等
省級精品課程: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英語泛讀、民法學、形式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有機化學實驗(非化學專業)、材料成型技術基礎、數位訊號處理、岩土鑽鑿設備、病理生理學、局部解剖學、醫學信息檢索、外科學進展、耳鼻咽喉科學 、診斷學、眼科學、套用內科學、動物病理解剖學、作物育種學、儀器分析實驗 、試驗設計、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遙感信息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環境化學、岩土鑽鑿工藝學、礦產勘查學、電工學、資料庫系統原理、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複製、腫瘤學、急救醫學 、普通植物病理學、外科、免疫學 、服裝設計學 、內科學進展 、歐美文學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等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動物科技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套用地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地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現代傳媒與套用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商學實驗教學中心、汽車基礎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儀器電氣實驗教學中心、測繪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法學實驗教學中心、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資源勘查實踐教學中心、汽車車身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植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勘查技術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力學實驗中心、多功能語言教學實驗中心、物流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臨床實踐技能培訓教學中心、水利工程與地下水實驗教學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工程(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金屬材料實驗教學中心、道路與橋樑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光電工能超分子組裝體系研究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超分子體系的組裝與功能、材料功能屬性的調製與剪裁、汽車動態仿真與控制、人獸共患病、超快雷射技術與前沿光電器件物理、無機固體功能材料的合成和製備化學、FGFs藥物與糖尿病併發症的藥理、愛滋病及傳染病的感染與防治、汽車控制的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超高壓誘導的典型凝聚態物質的新奇特性、移植免疫、轉基因克隆動物、先進氣體感測技術
  • 國家級學校試驗培養計畫
吉林大學根據教育部在全國頂尖大學實施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簡稱“珠峰計畫”)成立唐敖慶試驗班,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等理科專業,由中央專項撥款提供資金支持,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還有一批專業納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卓越醫生”、“卓越農林人才”等教育培養計畫。又自主開辦匡亞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醫學班、以及信息科學等試驗班。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2個(其中包含2個籌建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其他行業部委重點實驗室21個。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研究中心
微結構化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工程仿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表觀遺傳與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基礎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
哲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歷史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數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物理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化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東北亞研究中心
數量經濟研究中心
理論法學研究中心
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
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頁岩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體質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科研基地
吉林省協同創新中心
東北亞區域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
東北亞國際語言文化研究基地
高校外語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創新管理研究中心
中俄區域合作研究中心
日本侵華史研究中心
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
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犯罪治理研究中心
東北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
勞動關係研究中心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
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
創新創業研究院
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與俄羅斯及周邊國家合作智庫
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東北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
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立項培育)
“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物質製備科學
汽車工程
高壓科學與技術
整合生物學
工程仿生
集成光電子學
東北資源與環境
計算與軟體科學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東北亞研究與東北振興
中國邊疆史地
經濟分析與預測
法律與經濟全球化
社會發展理論
國家工程實驗室
愛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工程仿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中草藥育種與栽培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術
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與鑽采技術
石油化工污染場地控制與修復技術
國家級動物實驗中心
長春市國家實驗動物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東北亞生物演化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人獸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相干光與原子分子光譜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
地下水資源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型電池物理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納微構築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開放/重點實驗室
不變質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套用地球物理綜合解釋理論開放實驗室
水資源評價管理系列模型開放研究實驗室
複雜條件鑽進技術開發研究實驗室
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開放研究實驗室
複雜條件鑽采技術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功能礦物材料套用基礎與物化性能檢測方法開放研究實驗室
套用地球物理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東北亞礦產資源評價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分子生物學三級實驗室
中藥化學三級實驗室
中藥藥代動力學三級實驗室
中藥生物工程三級實驗室
中藥藥理三級實驗室
中藥藥劑三級實驗室
免疫與分子生物學三級實驗室
腫瘤生物學三級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育委員會重點實驗室
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原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
原信息產業部計算機通信重點實驗室
通信軟科學重點實驗室
通信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研究院
吉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科技部、教育部)
部級工程中心
特種工程塑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汽車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機聚合物光電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網路技術及套用軟體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地熱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自然資源部地學大數據分析與套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吉林省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車輛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及系統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工程仿生重點實驗室
生物識別新技術
道路交通創新
重大疾病分子與化學遺傳學
分子病毒學
酵母表達重組蛋白質藥物研發
水資源與水環境
牙發育及頜骨重塑與再生
生物醫學材料
套用原子分子光譜
外科轉化醫學
油頁岩與共生能源礦產
營養與功能食品
組織修復重建與再生
先進氣體感測器
組織工程與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吉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壓技術與功能材料工程技術中心
測控智慧型化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金網路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幹細胞工程研究中心
汽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光譜分析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智慧型信號識別和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醫學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通信軟體產品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東北保護性耕作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科技創新中心
吉林省特種工程塑膠科技創新中心
網路通信軟體科技創新中心
納米孔材料科技創新中心
地球探測儀器裝備科技創新中心
工程仿生科技創新中心
幹細胞組織工程科技創新中心
生物納米分子臨床診斷創新平台
生物治療科技創新中心
先進控制與自主系統科技創新中心
新藥臨床前藥理評價科技創新中心
胸部疾病診療三維模擬套用科技創新中心
吉林省工程實驗室
吉林省整車開發與底盤匹配工程實驗室
仿生工程工程實驗室
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工程實驗室
納米纖維工程實驗室
汽車傳動工程實驗室
有機白光照明工程實驗室
中草藥道地性保護研究工程實驗室
社區人群健康護理工程實驗室
光通信用聚合物波導器件工程實驗室
基因工程藥物工程實驗室
職能化農產品生產裝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汽車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室
地下空間探測工程實驗室
腫瘤組織晶片工程實驗室
糖尿病併發症工程實驗室
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生物藥物研發與評價工程實驗室
消化內鏡醫學微創工程實驗室
呼吸疾病分子診療工程實驗室
給藥系統技術工程實驗室
甲狀腺疾病防治工程實驗室
納米醫學工程實驗室
智慧型化口腔治療技術工程實驗室
電子商務關鍵支撐技術工程實驗室
環境岩土工程實驗室
油頁岩勘探開發利用工程實驗室
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抗腫瘤藥物工程實驗室
潔淨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
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工程實驗室
內皮功能及基因診斷工程實驗室
肝膽胰疾病轉化醫學工程實驗室
肝癌早期診斷技術工程實驗室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診療技術工程實驗室
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汽車零部件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疫苗工程研究中心
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網路技術及套用軟體工程研究中心
動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天然藥物藥理藥效與套用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醫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腫瘤疫苗工程研究中心
通信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動物重大疫情診斷與防控中心
人參創新藥物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檢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資源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質資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車輛運用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雷射器驅動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幹細胞研究與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靈芝規範化種植及新產品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重離子放射治療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獸用生物製品工程研究中心
汽車新能源與節能熱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高性能計算工程研究中心
機電裝備可靠性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模式動物工程研究中心
紅外氣體感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金屬材料及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汽車摩擦材料生產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研究機構(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管)
吉林省糖尿病中醫病機辯證與中藥研發重點研究室
心血管中藥作用機制及臨床觀察重點研究室
中醫藥免疫效應重點研究室
中藥藥理重點研究室
免疫疾病研究室
腎病研究室
藥理研究室
腦腫瘤疾病研究室
耳鼻咽喉疾病二級實驗室
肝病二級實驗室
腦病二級實驗室
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二級實驗室
中藥毒理二級實驗室
病理生理二級實驗室
病理二級實驗室
基因工程製藥二級實驗室
病原微生物二級實驗室
中藥生物工程二級實驗室
中藥藥理二級實驗室
組織與細胞化學二級實驗室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分析二級實驗室
生物藥學二級實驗室
中藥製劑二級實驗室
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教育廳主管)
套用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生物製藥工程重點實驗室
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表面與界面化學重點實驗室
汽車能源與動力重點實驗室
智慧型化農業裝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工程裝備先進設計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
動物胚胎工程重點實驗室
神經病學和神經病科學重點實驗室
油頁岩與共生礦產成礦及勘查開發重點實驗室
組織修復與重建重點實驗室
數量化科學計算重點實驗室
作物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
血液病和腫瘤學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技術與評價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科技廳主管)
吉林省轉化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現代農業推廣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地下新能源開發與地質環境修復國際科學合作基地
重大心血管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工程仿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吉林省空腔生物醫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肝膽胰外科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幹細胞轉化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計算系統生物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食源性寄生蟲病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創新創業研究院
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
東北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中俄區域合作研究中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中日經濟共同研究中心
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機構、實驗室(部分)
東北亞研究院
古籍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國際關係研究所
南方研究院
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研究中心
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東北歷史與疆域研究中心
知識經濟研究中心
信息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中心
婦女研究中心
中國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研究中心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民族研究所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農村金融研究中心
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
粵港澳台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吉林省長吉圖開發開放研究中心
吉林大學-加州州立大學中美比較管理聯合研究中心
俄羅斯現代化研究中心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
日本研究所
俄羅斯研究所
朝鮮研究所
韓國研究所
蒙古研究所
歐洲研究所
美國研究所
中國區域社會史研究中心
體育與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中國企業社會風險與責任研究中心
認知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教育與現代產業發展研究院
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吉林大學(中國)—西蒙菲莎大學(加拿大)生物考古學聯合實驗室
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
日本侵華史研究中心
北極研究所
東北亞國際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高校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勞動關係研究中心
吉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政策定量研究中心
理論化學研究所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
輥鍛工藝研究所
鏈傳動研究所
再生醫學研究所
超塑性與塑性研究所
數學研究所
實驗動物中心
古生物與地層學研究中心
人獸共患病研究所
吉林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理論科學聯合研究院
汽車研究院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
吉林大學“國家潛在油氣資源(油頁岩勘探開發利用)”產學研用合作創新基地辦公室
水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農業機械工程研究院
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吉林省地面機械仿生技術與仿生功能材料中試基地
組合化學與創新藥物研究中心
東北亞國際地學教學與研究中心
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研究所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光譜分析研究中心
礦產資源研究院
油頁岩合作創新基地
光譜分析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吉林大學組合化學研究中心
吉林大學車輛檢測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
吉林大學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
吉林大學理論物理中心
吉林大學汽車運輸工程研究中心
智慧型儀器與測控技術研究所
吉林大學地下能源與廢物處置研究所
吉林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
吉林大學JLU-UPV多孔材料分子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2年,吉林大學ESI論文被收錄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國大學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全校教師自然科學研究到校財務經費11.03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4項,其中一等獎15項。SCI論文2309篇(收錄文獻2504篇),排名第11位;EI論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論文進入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排行榜。專利申請1116項,授權764項,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發明創業獎1項。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3年,在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學校教師社會科學研究到賬經費突破7000萬元;獲立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42項,立項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一位;11項成果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打破了連續兩屆沒有一等獎的局面。3部書稿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二位。1430篇論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被收錄論文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六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校圖書館藏有各類紙質書刊701萬餘冊,其中古籍40萬冊,古籍中6000餘部為善本。地方志與譜牒、金石拓片與古文字文獻的收藏在高校圖書館中名列前茅。這些珍貴文獻與亞細亞文庫、滿鐵資料一起成為吉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收藏。訂閱外文期刊1268種,中文報刊4914種。本館注重數位化文獻資源的建設,購買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內的48種西文文獻資料庫,中國知網等14種中文資料庫,超星、書生等電子圖書140萬冊,自建了東北亞研究、地學、汽車、滿鐵資料等12個資料庫。
學術期刊
人文社會科學
當代法學
經濟視角
自然科學
高等學校化學研究(英文版)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
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
東北亞地學研究
世界地質
東北數學
臨床肝膽病雜誌
中國實驗診斷學
中國郵電高校學報(英文)
中國獸醫學報
資料截至2013年

對外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學校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292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5所,前200的64所。學校與12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了38箇中外合作平台。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吉林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中間是由“吉林大學”英文縮寫組成的大雁飛翔 圖案,上方有“1946”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中國·吉林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吉林大學校旗為天藍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國旗旗坐落成典禮,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慶典的時候在前衛校區南區舉行的。以後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時間是每周一早晨6點30分。徽志、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時確定的,於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
吉大校徽吉大校徽
  • 校歌
吉林大學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時候創作的,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詞作者是全國著名學者、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學副校長、文學院名譽院長公木先生(張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國著名音樂家、中央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會長王世光先生。
吉林大學校歌吉林大學校歌
校歌歌詞
白山迎旭日,黑水泛金光,
我們崛起在祖國的北疆。
吉林大學啊吉林大學,
哺育英才的搖籃,探求知識的殿堂。
攀登科學高峰,我們的目標,
造福人類社會是我們的方向。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
艱苦創業,奮發向上,
跨越黃河,跨越長江,跨越太平洋。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
轟響的紅太陽。
  • 校訓
吉林大學校訓是“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吉林大學校訓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慶典的時候舉行的。校訓碑形狀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象徵著學校的事業披荊斬棘,一帆風順,勇往直前!上面鐫刻著由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金義庵書寫的“求實創新 勵志圖強”八個蒼勁有力的紅色大字,這八字校訓集中體現了吉大幾代人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勇於進取、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校訓給予新的詮釋,既要將6校合併的新吉林大學所進行的改革實踐沉澱進去,也要將吉林大學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進程中必須吸納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學與管理風格凝練其中,賦予新的內容與時代特徵。新吉林大學於2003年啟動現代大學精神研究,著重研究了合併的原5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辦學理念、校風學風和價值觀念,並對“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校訓進行了與時俱進的詮釋,在此基礎上提出21世紀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學章程》中進一步凝鍊出以求真務實、自由民主、開放兼容、隆法明德、與時俱進為核心的大學精神。
吉林大學校訓吉林大學校訓

社團組織

  • 學生天地
校團委 、吉林大學學生會吉林大學研究生會吉林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吉林大學大學生藝術團
  • 學生期刊
《研究生報》 《吉大青年
  • 教工天地
工會活動、 文體活動 、會議學習、 職工度假中心 、網球協會 、桌球協會
  • 離退休天地
老年書畫研究會、太極拳協會、離退休職工藝術團、京劇活動中心、門球協會、老年籃球隊、離退休職工檯球隊、離退休職工桌球隊、老年象棋隊、麻將協會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楊振斌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利鋒、王玉柱、馮正玉、邊鐵、李忠軍、楊振斌、張希、鄭偉濤、趙國慶、趙宏偉、蔡莉、蔡立東
副校長
鄭偉濤、王利鋒、王玉柱、趙國慶、邊鐵、蔡立東、趙宏偉

歷任領導

人物
職務
任期
林楓
東北行政學院院長
1946年10月—1950年3月
王一夫
東北人民大學校長
1950年3月—1951年8月
呂振羽
東北人民大學校長
1951年8月—1955年5月
東北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1952年11月—1953年12月
佟東
東北人民大學代黨委書記
1954年9月—1954年11月
江劍秋
東北人民大學代黨委書記
1954年11月—1955年9月
匡亞明
東北人民大學校長
1955年5月—1958年8月
東北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1955年5月—1958年8月
吉林大學校長
1958年8月—1963年5月
吉林大學黨委第一書記
1958年8月—1963年5月
劉靖
代校長
1963年5月—1968年11月
王貴德
革委會主任
1968年11月—1973年5月
宮維楨
黨委書記
1974年12月—1975年12月
楊國鳳
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75年12月—1977年11月
胡紹祖
黨委書記
1978年7月—1984年2月
唐敖慶
校長
1978年7月—1986年1月
溫希凡
黨委書記
1984年2月—1988年3月
伍卓群
校長
1986年1月—1996年1月
胡德寶
黨委書記
1988年3月—1989年10月
樊萬清
黨委書記
1989年10月—1993年4月
劉中樹
黨委書記
1993年4月—1996年1月
校長
1996年1月—2000年6月
王文金
1996年1月—2000年6月
吳博達
黨委書記
2000年6月—2002年12月
校長
2002年12月—2004年7月
張文顯
黨委書記
2002年12月—2008年3月
校長
2004年7月—2008年11月
陳德文
黨委書記
2008年3月—2014年11月
展濤
吉林大學校長
2008年11月—2011年2月
陳德文
署理校長
2011年3月—2011年9月
李元元
校長
2011年9月—2018年10月
楊振斌
黨委書記
2014年11月至今

校園環境

截至2013年底,吉林大學有6個校區8個校園,分布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
前衛校區
共有兩個校園。前衛南區位於長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為吉林大學校部機關所在地,主要分布文科和理科。主要建築物有行政樓、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理化綜合樓、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數學樓、東榮大廈、新圖書館、逸夫教學樓、逸夫圖書館、萃文樓、外語樓、體育館、商貿樓、文科實驗樓和友誼會館、計算機大樓,李四光樓等。前衛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其主要建築物有理化樓、設備樓、圖書館、科技樓、鳴放宮和文科樓等。
南嶺校區
原吉林工業大學所在地,現主要為工學所在地。校區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校園占地面積廣,配套設施齊全,其主要建築物為:逸夫教育大樓、一、二、三、五教、逸夫機械材料館、鏈條所、交通樓、俊民樓、繼教樓、文化活動中心和體育館等。
新民校區
位於新民大街828號,原白求恩醫科大學校區,現為醫學部所在地,有4所附屬醫院。校園內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建築物為:基礎樓、護理學院、校部樓、預防醫學院樓等。
朝陽校區
位於長春市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現主要為地學部所在地。校園內的地質宮是溥儀時建立的偽皇宮,但當時因復辟計畫失敗而停工。新中國成立後,繼續修建。郭沫若為其題詞為“地質宮”。
南湖校區
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原長春郵電學院校區,在風景秀麗的南湖公園旁,花園式校園。現為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
和平校區
校區位於西安大路5333號,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為農學部所在地。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各種建築錯落有致,辦學和生活設施齊全。主要建築物有機關辦公大樓、植物科學樓、基礎教學樓、軍需科技樓、畜牧獸醫教學科研樓等。
珠海校區
吉林大學珠海校區位於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草堂灣,占地5000畝,現有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學南方研究院、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吉林大學海洋油氣資源研究中心、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學粵港澳台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教學、科研和管理機構。
清湖晏湖
吉林大學中心校區(俗稱“吉大南校”)內的東西兩側也有兩汪遙相呼應的水系,被學子們親切喚作“東湖”“西湖”。吉大正式將兩湖命名為“晏湖”“清湖”。“清”“晏”二字取自成語“河清海晏”。
晏湖(原“東湖”)水面面積1.1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含水面面積),並設計了湖心島、荷花和睡蓮種植區、淺水植物種植區、 涼亭及廣場、環湖路、景觀石等多處景觀,對湖周邊進行綠化美化,水趣盎然。
校內“西湖”改建工程,經多次論證,最終形成了以現代簡約風格為主,以美觀、經濟為原則,重點突出微景觀及親水特點的設計方案。 竣工後,清湖(原“西湖”)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水面增至1.3萬平方米,增加了人文廣場、人行步道,錯落布置草坪燈、景觀燈和個性座椅,顯得精緻而不繁冗。
“清湖”“晏湖”設計清新簡約、景觀優美宜人。兩湖命名取自成語“河清海晏”,寓意吉大校園“風清氣正、寧靜致遠,嚴謹治學、祥和進步”。

知名校友

科學屆校友

政界校友

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
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中共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王家瑞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曉光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
中共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汪永清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綜治辦專職副主任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前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全國婦聯副主席
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商務部首任部長
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
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李斌
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原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前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前湖北省委書記
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前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前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前新華通訊社社長、黨組書記
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張軍
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副書記,法務部部長、黨組書記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前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吉林省委副書記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央紀委駐國家民委紀檢組長、國家民委黨組成員
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央紀委駐人民日報社紀檢組組長,人民日報社編輯委員會委員
韓勇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陝西省政協主席
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河南省政協主席
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前安徽省政協主席
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兼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
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前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
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五屆、第六屆主席團主席
2002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中共湖南省委原副書記
王國強
原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兼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正部級)、一級大檢查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孫謙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二級大檢察官,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二級大檢察官,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張文顯
二級大法官,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玉華
二級大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趙鳳桐
中共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部黨組成員
王曉暉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商界校友

招商銀行行長
招商銀行副行長
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光華
廣東發展銀行行長
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
奇虎公司總裁
紅塔集團董事長
上海框架廣告發展有限公司CEO
吉林修正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廖康
貴州省電信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煒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總編輯
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戰斌
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李志岷
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龐勇
上海瀛之傑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軍界校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上將軍銜
中共新疆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將軍銜
曾任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武警部隊副政治委員,武警中將警銜
第二炮兵黨委常委,中將
曾任軍需大學副校長,少將
閔振范
軍事專家,少將
奉國全
原解放軍獸醫大學政治委員,少將
耿正望
曾任軍需大學校長,少將
高兵群
曾任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副院長,少將
尉國敏
原廣州軍區聯勤部副政委,少將
景在新
總後軍事醫學科學院長春干休所原校長
賴佛新
原解放軍獸醫大學副校長,少將
樊鐵琦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政委,空軍少將軍銜
陳小工
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中將
黃國柱
《解放軍報》社社長,少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