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4年9月11日,何繼善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原籍湖南省湘鄉縣。6歲時,他剛讀完國小二年級,便因日本的侵略隨父母親四處流浪。
1950年,他在長沙雲麓中學上了一個學期,終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被迫中途輟學。兩年後,他到
湘東鎢礦從事礦砂檢驗工作,為後來從事勘測探礦帶來機緣。
1956年,在中國“向科學技術進軍”的號召鼓舞下,何繼善考入
長春地質學院物探系金屬物理勘探專業。
1960年,何繼善從長春地質學院物探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中南礦冶學院(現
中南大學)地質系任教。
1975年,他針對在中國影響很大的由前蘇聯學者提出的“電阻率法地形改正方法”發表了自己第一篇論文《電阻率法地形改正》。隨後,他提出“雙頻激電理論”,開始研製雙頻激電儀。
1978年,他從事的“電阻率法消除干擾異常研究”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直流電法推斷解釋若干問題研究”獲原冶金部成果獎。
1981年,何繼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將自己一生的奮鬥與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直至1991年,先後由助教到講師、副教授、教授,再到系實驗室主任、電法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1986年3月,在美國亞利桑納大學,何繼善向來自世界各國專家們介紹了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雙頻激電法”,將他潛心研究20餘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國際上“亮相”。
1991年,何繼善走上領導崗位,擔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校長。
1993年,何繼善被英國劍橋傳記中心定為“有傑出成就的人”,被美國國際傳記中心選為世界名人,並被吸收為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協會的外籍會員。
1994年,何繼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9月,何繼善應伊朗礦山金屬部多次邀請,前往礦山用他發明的“雙頻激電儀”進行對比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伊朗一位名叫“依拉茲”的科研人員專程來到中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6年,何繼善卸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任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此後,他致力於把研製的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1997年,由何繼善指導的科研組和湖南省
湘西金礦合作,開展了“湘西金礦深邊部地質地球物理探礦研究”,成功探明
礦區深部金礦可供開採34年、銻礦可開採43年、鎢礦也可開採20年以上,極大地緩解了該礦山的資源危機。次年,他和幾位院士發起成立了在湘院士聯誼會,為湖南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1998年底,何繼善和助手們,攜帶自己設計的“CT”地質儀器,遠赴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簡稱
阿聯)。用20多天時間,在該國指定的總統、總理和愛茵市市長的農莊等四個地方很快打出了4口湧出清泉的上好水井,每口井晝夜出水量達20萬噸以上。在阿聯引起轟動,並得到該國總統高度重視。
1999年初,何繼善提出“流場法”,並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測堤壩滲漏及管涌的儀器,被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該年度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成果項目之一。
2000年春,何繼善完成的“流場法探測堤壩滲漏及汛期管涌研究”科研項目,為抗洪救災作出重大貢獻。同年,在國家科技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關心和支持下,他創辦的繼善物理探測高科技公司在湘成立。
2002年12月,何繼善基金會成立。基金會的基金主要用於支持和獎勵在教學、科研和高新技術開發等工作中作出貢獻的教師、學生和員工;資助有益於國家建設的科研項目及社會公益活動。每年有20名同學獲得該項獎學金3000元現金獎勵。此外,何繼善還捐出1萬元設立了“雙頻激電”獎學金,用於激勵學生為繁榮和發展地質科學作貢獻。
2006年6月,在
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上,何繼善當選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部主任,並榮獲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次年6月,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晚年的何繼善繼續為家鄉貢獻餘熱。從2011年起,何繼善開始構思《綠色能源在湖南的開發和利用》,為開發新能源奔走疾呼。2012—2013年,何繼善率研究團隊對洞庭湖盆地生物氣進行了採樣化驗,重點關注湖南省的頁岩氣勘探與開發,提出“氣化湖南”戰略思路,贏得了“湖南頁岩氣之父”的稱號。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何繼善執教近20門課程。他主編出版教材7本,其中《現代科技寫作》、《繼續教育科目指南叢書》等科普叢書深受師生歡迎;《金屬礦電法勘探》1987年被評為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教材二等獎;《電法勘探教程》1988年獲原地質礦產部教材一等獎。
他累計為各省、市的大專院校和中學做各種科普報告200多場,聽眾達20多萬人次;先後培養出30多名博士生、40多名碩士生、以及及大批的本科生,經他指導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大多成為科研和教學上的骨幹;在已完成的50餘項科研項目中,獲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有3項。
1993年,何繼善獲地質教育最高榮譽獎——第三屆“李四光教師獎”。
科研成果
何繼善主持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主要有:
成果名稱 | 公布日期 | 完成人 |
---|
直流電法異常推斷解釋的若干問題 | 1985-1-1 | 楊爾煦、李治華、葛為中、何繼善 、屈超純、 曹顯光、石盛騰 |
雙頻道多參數頻譜激電觀測系統 | 1999-1-1 | 何繼善 |
均勻廣譜偽隨機電磁法理論及套用研究 | 2004-1-1 | 何繼善、白宜誠、柳建新、浦慧如、張憲潤、湯井田、 陳儒軍、瓮晶波、崔益安、嚴家兵、崔燕麗 |
電法新儀器技術開發資料處理解釋研究 | 2005-1-1 | 湯井田、何繼善、宋守根、席振銖、汪禮明 等 |
著作論文
個人專著
《雙頻激電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防災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
《瓦斯突出地球物理研究》(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1999)
《電法勘探中的電化學研究譯文集》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1987)
《金屬礦電法勘探》(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0)
《雙頻道數字激電儀》(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87)
《雙頻激電法研究》(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0)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
期刊論文
《一種提高時域參數識別精度的新方法》( 2007年 29卷 6期 機械強度)
《頻率域電法的新進展》( 2007年 22卷 04期 地球物理學進展 )
《我國今後工程師分類框架設計》( 2007年 9卷 08期 中國工程科學 )
《全血尿酸生物感測器的研製及臨床套用》( 2007年 35卷 04期 分析化學)
《線陣CCD圖像感測器的數據採集及其電路設計》( 2007年 30卷 02期 湖南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引導磁場下磁性藥物靶向治療的理論分析》(2006年 55卷 08期 物理學報)
《基於小波包的數值積分誤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2006年 25卷 04期 振動與衝擊 )
《直接消除電磁耦合的斬波去耦方法》( 2006年 49卷 06期 地球物理學報 )
《電磁波的阻抗變換作用對地質雷達探測效果的影響》( 2006年 21卷 01期 地球物理學進展 )
《探地雷達GPR正演模擬的時域有限差分實現》( 2006年 21卷 02期 地球物理學進展)
《MAX471在限流穩壓電源中的套用》( 2006年 26卷 04期 桂林工學院學報)
《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質保護管理體制問題探討》( 2006年 8卷 08期 中國工程科學)
《引導磁場下磁性藥物靶向治療的理論分析》( 2006年 55卷 08期 物理學報)
《探地雷達的正演模擬及有限差分波動方程偏移處理 》(2006年 37卷 02期 中南大學學報)
《利用小波變換確定電磁測深曲線拐點的套用研》( 2005年 27卷 03期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複雜地電模型的探地雷達時域有限差分正演》( 2005年 27卷 04期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
《求取道路結構型地層瑞利波頻散曲線的方法》(2005年 29卷 05期 物探與化探 )
《論工程管理》( 2005年 7卷 10期 中國工程科學 )
《建設用地評價體系研究--以湖南為例 》(2005年 23卷 09期 系統工程)
《產業集群的生態學模型及生態平衡分析》( 2005年 01期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獲獎榮譽
何繼善先後獲國家、省、部級獎勵20餘項,主要包括:
1985年獲國家“科技發明獎”。
1986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87年被批准為
國家重點學科“礦產普查及勘探”學術帶頭人。
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1990年被授予“全國高等院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1992年被授予“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勞動模範”。
1993年被英國
劍橋傳記中心評選為世界名人,同年被美國國際傳記中心評選為世界名人。
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3年獲得地球科學最高榮譽獎——第三屆“李四光地質獎”。
199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2002年12月榮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5年5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6年6月榮獲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2007年6月榮獲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4年2月,榮獲201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外界評價
官方評價
何繼善幾十年始終不渝,艱苦探索,勇於實踐,不斷創新,研製、開發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地球物理勘探儀器設備,套用於生產,獲得巨大成功。
他的一系列開拓性的研究成果,使中國在頻率域電磁法領域獨樹一幟,遠居世界領先地位。
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以
地電場與觀測系統為特色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創立並發展了以“雙頻激電理論”為核心的“偽隨機”多頻地電場理論,發明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中國特色的地電場觀測儀器和設備,為中國資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與科技小組成員研製的“堤壩管涌滲漏探測儀”,準確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為地方及時準確地排除重大險情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他的這項成果為中國國內外防汛救災提供了利器。
國際評價
何繼善成功研發了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雙頻激電法。在美國亞利桑納大學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術交流上,何繼善的學術演講震驚了各國專家。
早在1950年就發表使用“變頻法”找礦、被人稱為“變頻法之父”的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維特教授認為:“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跑在了世界的前面”。
俄羅斯著名科學家柯馬羅夫則稱讚何是一位“激電人”,認為“只有他在套用地球物理學界敢於向西方國家挑戰。”
美國著名套用地球物理學家霍曼教授評價何繼善說:“他的雙頻激電理論和實踐,是近年來套用地球物理學界的一件大事。”
美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弗蘭克·莫里森說,在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製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