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進鵬,男,漢族,1962年12月生,山東濟南人,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9月參加工作,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模式識別與智慧型控制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教授。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進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
- 畢業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主要成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
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5項
1993年評為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
1995年獲茅以升青年科技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擔任校長,校長從政,研究成果,網路資源,軟體開發,安全協定,網路安全,部分論文,人物評價,
人物履歷
1980.09—1984.09,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套用專業學習;
1984.09—1987.09,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模式識別與智慧型控制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7.09—1994.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教師(其間:1990.09—1993.12,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軟體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4.06—1997.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其間:1995.09—1996.09,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7.06—2000.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主任;
2000.12—2003.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2003.01—2003.0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3.04—2009.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2006.02明確為正局級)(其間:2008.03—2008.07,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一班學習);
2009.05—2015.0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副部長級)(2009.1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1.09—2011.11,在中央黨校第50期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15.02—2016.12,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成員(2015.06);
2016.12—2017.08,天津市委副書記;
2017.08—2017.09,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
2017.09—,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7年9月1日,中國科協召開幹部大會宣布中央關於中國科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調整的決定,懷進鵬同志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
2017年9月20日,中國科協九屆五次常委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會議一致表決通過,懷進鵬同志擔任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書記處第一書記;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懷進鵬同志為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常務委員會委員的報告》。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62年12月20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84年從吉林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之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系讀研,於1987年獲工學碩士學位。同年8月,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擔任助教、講師,1992年11月獲得副教授職稱,並任職軟體教研室副主任,1994年11月,獲教授職稱。
1995年9月,獲國家教委首批“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計畫資助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為期一年。回國後第二年,擔任北航計算機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擔任校長
2000年12月起,懷進鵬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2009年5月27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校幹部教師大會上,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布懷進鵬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不再擔任北航校長職務。
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外,他還擔任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863計畫計算機主題首席科學家、國家電子政務試點示範工程總體組組長、國家電子政務標準化總體組組長等職。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校長從政
2015年2月懷進鵬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分管科技司、安全生產司、電子信息司、軟體服務業司、信息化推進司和信息安全協調司劃轉留下職能。
懷進鵬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傑出青年基金、國家863及973計畫、國防預研及型號等項目,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數十名;在高水平國際會議、期刊和國內主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9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部級一等獎5項。
懷進鵬先後擔任國家“十五”863計畫計算機主題和國家“十一五”863計畫信息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為我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領域的戰略規劃、實施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還為國家信息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國家電子政務標準化總體組組長,牽頭完成了6冊標準化指南和9份研究報告,共同組織了8項國家標準、25項國家標準草案的制定,兩次獲得國家信息化突出貢獻獎。
懷進鵬曾任國家計算機2000年問題專家組組長,多次代表中國政府參加聯合國高峰會議,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2003年2月高質量地完成了為中央領導的第19次中南海科技知識講座。發起並建立了國際全球資訊網聯盟(W3C)中國分部,推動了我國中間件“四方國件”技術聯盟,並與國際中間件聯盟ObjectWeb聯合建立了國際開放原始碼組織OW2,任副理事長。他擔任了第26屆IEEE、SRDS、第17屆WWW會議主席和ICWS2008程式委員會主席,二十餘次擔任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程式委員會委員,二十餘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大會特邀報告。
懷進鵬在1995年前主要從事邏輯推理與智慧型資料庫研究,他解決了預設邏輯和限制邏輯中缺乏知識更新與進化機理問題,給出了ATMS的語義和遞歸查詢算法,獲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懷進鵬教授於200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2012年6月7日,懷進鵬被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研究成果
懷進鵬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網際網路軟體技術與系統研究,他系統地研究了網路資源的可管理性、可協同性和可信任性問題,完成了服務格線中間件系統CROWN,建立了面向網際網路的資源共享與協同環境;提出了一種從需求分析到軟體設計、開發的自動轉換方法,完成了面向領域的軟體開發平台;通過建立安全協定代數模型,提出了高效的協定安全性自動分析算法,研製了協定安全自動分析系統。
網路資源
在網路資源的可信共享與協同技術方面,懷進鵬較早提出並深入研究了資源的可管性、可協同性和可信性問題,在服務資源的建模與組織、服務部署與信任管理、資源的分配與調度、可信服務體系 結構、分散式委託授權與信任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新性研究工作。
研製了網際網路資源的可信共享與協同支撐平台CROWN,通過了英國國家e-Science工程任務組ETF測評(05年6~12月),並建立了連線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地區的41個節點的廣域綜合試驗環境,與國際同類系統相比在功能和性能上具有優勢,已在氣象、高能物理、海量信息處理和計算流體力學等領域得到套用,基於CROWN平台與浪潮集團研發的產業化版本,CROWN Virtual Cluster已成為浪潮集群計算機的預裝軟體進入市場;其中資源調度與分配系統被英國OMII中間件採用,並應邀與美Globus、英OMII和歐洲EGEE等系統在第19屆國際超級計算會議(SC06)和OGF線上演示和集成,設計實現了異構系統間三種互操作方法,顯著提升了我國網路資源的可信聚合與調度系統技術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
軟體開發
在網路化軟體開發方法方面,懷進鵬等較早開展了XML及Web服務中間件技術研發,2002年主持完成了Web服務套用支撐環境。為了解決從需求規約到軟體設計的有效轉換問題,懷進鵬等採用面向目標的軟體開發方法,通過目標發現和抽象、目標選擇和精化,以及目標操作化,提出了面向領域的軟體目標操作模型,統一描述了目標與操作、主體屬性域及其關係;針對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中過程類軟體設計到開發的自動轉換問題,將業務處理視為對數據及其運行狀態序列的管理,抽象出業務處理流程、操作序列、主體和客體等四個參數,提出了基於規則的元數據表示方法和面向數據交換與共享的軟匯流排,並提出了基於軟匯流排和多引擎協作的體系結構,進而將過程類軟體開發轉換為上述四個參數的實例化,為面向領域的軟體開發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軟體工具,並已成功套用於多個領域的軟體“零編程”開發。
安全協定
在安全協定模型與算法方面,懷進鵬等在國際上較早運用代數學方法研究安全協定和安全性質,創新地建立了密碼協定代數(Cryptographic Protocol Algebra,CPA)及其形式化模型。通過CPA上遷移函式及其序列精確描述訊息的互動關係和協定運行過程,通過子代數、多項式代數、自由生成元等刻畫主體(包括攻擊者)的知識擴張過程,統一解決了多種密碼運算和協定運行的形式化問題,特別是推廣同調代數中正合序列概念,揭示了對協定的攻擊活動過程,使協定安全性驗證轉化為該序列是否滿足相應的安全性目標,為密碼協定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針對協定安全性驗證的複雜性,懷進鵬等證明了協定分析中所有正合序列空間可約簡為有限固定主體產生的正規序列空間,極大地縮小了需要分析的空間;證明了訊息無關時,密碼協定合成保持安全性的一個充分條件,部分解決了密碼協定的一致性問題;並提出了一種高效的安全協定安全性自動分析算法,支持直接構造協定漏洞的攻擊過程;所研製的協定的自動分析系統綜合性能優於國際同類系統,取得了重要套用效益,為協定安全性分析和驗證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