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訊網聯盟

全球資訊網聯盟

全球資訊網聯盟創建於1994年,是Web技術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中立性技術標準機構。到目前為止,W3C已發布了200多項影響深遠的Web技術標準及實施指南,如廣為業界採用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套用)、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子集)以及幫助殘障人士有效獲得Web信息的無障礙指南(WCAG)等,有效促進了Web技術的互相兼容,對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套用起到了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支撐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資訊網聯盟
  • 外文名: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 外語縮寫:W3C
  • 成立:1994年10月
發展歷史,主要工作,成員機構,總體發展,主要貢獻,

發展歷史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是作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一個項目發展起來的,在那裡 Tim Berners-Lee 開發出全球資訊網的雛形。Tim Berners-Lee- 全球資訊網的發明人和全球資訊網聯盟的主任。
全球資訊網聯盟,又稱W3C理事會。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建立者是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全球資訊網聯盟是國際最著名的標準化組織。1994年成立後,至今已發布近百項相關全球資訊網的標準,對全球資訊網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全球資訊網聯盟擁有來自全世界40個國家的400多個會員組織,已在全世界16個地區設立了辦事處。2006年4月28日,全球資訊網聯盟在中國內地設立首個辦事處。
W3C 在 1994 年被創建的目的是,為了完成麻省理工學院(MIT)與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之間的協同工作,並得到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DARPA)和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支持。
W3C 致力於實現所有的用戶都能夠對 web 加以利用(不論其文化教育背景、能力、財力以及其身體殘疾)。
W3C 同時與其他標準化組織協同工作,比如 Internet 工程工作小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無線套用協定(WAP)以及 Unicode 聯盟(Unicode Consortium)。
W3C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 (MIT CSAIL),總部位於法國的歐洲信息數學研究聯盟(ERCIM) 和日本的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聯合運作,並且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分支辦事處。

主要工作

W3C 最重要的工作是發展 Web 規範(稱為推薦,Recommendations),這些規範描述了 Web 的通信協定(比如 HTML 和 XHTML)和其他的構建模組。
HTML5官方logoHTML5官方logo
每項 W3C 推薦的發展是通過由會員和受邀專家組成的工作組來完成的。工作組的經費來自公司和其他組織,並會創建一個工作草案,最後是一份提議推薦。一般來說,為了獲得正式的批准,推薦都會被提交給 W3C 會員和主任。
HTML5規範
全球資訊網聯盟宣布,HTML5和Canvas 2D規範的制定已經完成,儘管還不能算是W3C標準,但是這些規範已經功能完整,企業和開發人員有了一個穩定的執行和規劃目標。
W3C執行長Jeff Jaffe表示:“從今天起,企業用戶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能夠在未來依賴HTML5。”
HTML5是開放Web標準的基石,它是一個完整的編程環境,適用於跨平台應用程式、視頻和動畫、圖形、風格、排版和其它數字內容發布工具、廣泛的網路功能等等。
為了減少瀏覽器碎片、實現在所有HTML工具的套用,W3C開始著手W3C標準化的互操作性和測試。和之前宣布的規劃一樣,W3C計畫在2014年完成HTML5標準。
HTML工作組還發布了HTML5.1、HTML Canvas 2D Context、Level 2以及主要元素的草案,讓開發人員能提前預覽下一輪標準。

成員機構

全球資訊網聯盟由Web的發明者 Tim Berners-Lee及W3C的執行長 Jeffrey Jaffe領導,由設立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歐洲數學與信息學研究聯盟(ERCIM)、日本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和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四個全球總部(W3C Hosts)的全球團隊聯合運營。
除四個總部外,W3C還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辦事處機構(W3C Offices),並擁有來自各國政府、行業、標準化組織、科研機構等近400家會員單位,覆蓋了IT及網際網路、出版、電視與媒體、汽車、金融、航空等眾多領域。
W3C會員及來自各類機構的邀請專家參與到W3C的各類工作組(Groups)編寫W3C的Web標準。此外,更為廣泛的開發者社區也在標準開發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個人和團隊都有多種方式參與到W3C的各類活動中。
從管理角度,W3C由四個簽署聯合協定的總部機構(Host Institutions)共同運營,包括MIT,ERCIM,Keio University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W3C團隊的員工由W3C的Director和CEO直接領導。一個更小的管理團隊(management team)負責日常運行。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組織,W3C在不同地區設立了辦事處機構(W3C Offices)。
從標準流程角度,W3C的標準流程(Process Document)、會員協定(Member Agreement)及專利策略(Patent Policy)約定了W3C參與各方的職責和利益。其中,W3C的一些主要機構包括顧問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Advisory Board、技術架構組(Technical Architecture Group, TAG)及各個工作組(chartered groups)。

總體發展

1994年10月,蒂姆·伯納斯-李創立了全球資訊網聯盟(W3C)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MIT / LCS]合作,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其中Web),DARPA和歐盟委員會的支持。
1995年4月,INRIA成為第一個歐洲W3C主機。
1996年,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湘南藤澤校區)成為第二個主機。ERCIM(歐洲信息學與數學研究聯合會)
2003年,ERCIM(歐洲信息學與數學研究聯合會)從INRIA接管歐洲W3C。
2011年1月11日 ,騰訊公司簽約加入全球資訊網聯盟,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將共同參與包括web App、HTML5等新網際網路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推動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
2011年9月15日訊息,百度(納斯達克證券代碼:BIDU)已經加入全球資訊網聯盟(W3C)。
百度在加入全球資訊網聯盟之後,將能夠與全球500家IT和網際網路企業聯手,共同研究和制定網際網路開放平台及無線網際網路技術等相關的國際網際網路網路標準。
2013年1月21日,W3C宣布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UAA)加入其主機構列表中,使其成為全球第四所具備該機構主機資格的高校以及近15年來的首個全新加入的主要機構。北航成為繼麻省理工學院、法國INRIA、日本慶應義塾大學之後的第四所高校主機機構。
由於W3C一直以來致力於網際網路規範的推廣,特別HTML5標準的推廣,被著名IT雜誌SD Times評選為2013 SD Times 100,位於“極大影響力”分類第十位。

主要貢獻

W3C為解決 Web 套用中不同平台、技術和開發者帶來的不兼容問題,保障 Web 信息的順利和完整流通,全球資訊網聯盟制定了一系列標準並督促 Web 套用開發者和內容提供者遵循這些標準。標準的內容包括使用語言的規範,開發中使用的導則和解釋引擎的行為等等。
W3C也制定了包括XML和CSS等的眾多影響深遠的標準規範。 但是,W3C 制定的 web 標準似乎並非強制而只是推薦標準。因此部分網站仍然不能完全實現這些標準。特別是使用早期所見即所得網頁編輯軟體設計的網頁往往會包含大量非標準代碼。
W3C 致力於對web 進行標準化
W3C 創建並維護了 WWW 標準
W3C 標準被稱為 W3C 推薦標準(W3C Recommendations)W3C 最重要的工作是發展 web 規範,也就是描述 web 通信協定(比如 HTML 和 XML)和其他構建模組的“推薦標準”。
2013年7月20日摘要:
  • 431個規格,包括95 W3C推薦
  • 78 W3C工作組根據W3C專利政策
  • 有1273授權承擔
  • 由315種不同的W3C成員
  • 57披露及33項專利與一個或多個排除索賠迄今看到摘要披露及排除所有W3C工作組根據W3C專利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