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於
吉林大學,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數學學院支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數學學科是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其中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和計算數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專業。
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前沿趨勢與國家需求,積極調整學科布局,形成了
符號計算與自動推理,知識工程與智慧型軟體,
智慧型計算,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信息處理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方法,高可信與移動計算等主要研究方向。重視計算機科學與數學的交叉融合,並加強了符號計算與
數值計算、非線性處理與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知識工程與智慧型軟體、邏輯推理與定量推理、智慧型計算與
生物信息學、高可信與移動計算等基礎研究的結合。實驗室已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成果已產生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
實驗室是國家“211工程”“九五”“符號、數值計算與知識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的承擔單位,是國家“211工程”“十五”“計算與軟體科學及信息處理”重點建設學科的承擔單位,也是國家“985工程”二期“計算與軟體科學”科技創新平台承擔單位。
歷史回顧
早在1958年,中科院院士王湘浩先生建立了“控制論”研究室,對計算機系統結構進行了研究。六十年代,在“多值邏輯”和“自動機理論”兩方面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1960年到1975年,先後研製了6台計算機。1974年,完成了“ALGOL60編譯系統74”。
1977年,王湘浩先生在國內率先開拓了“
人工智慧”研究方向,有力推動了國內人工智慧研究。同年完成了“NOVA機多用戶BASIC”分析和TQ-6機“FORTRAN編譯系統”。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具有雄厚的科學研究實力,學術梯隊結構合理,有國內一流的先進儀器設備, 具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和“計算機系統結構”等專業辦學優勢。
在計算機科學的前沿研究領域人工智慧、定理機器證明、智慧型規劃與自動推理、知識工程與Agent系統、軟體工程與軟體自動化、
分散式系統、
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智慧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成果,一直處於國內領先行列。
實驗室現狀
實驗室成立於1993年12月,成立初為國家教委開放實驗室,1999年教育部統一更名重點實驗室,1998年、2006年分別通過教育部組織的評估。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國內15名知名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軟體所
林惠民教授,實驗室主任為博士生導師
歐陽丹彤教授,兼任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實驗室充分發揮了高校的優勢,使之成為既是科學研究的中心,又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實驗室先後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140餘項,經費3500多萬元;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800餘篇,其中被SCI、EI檢索的國際期刊和國內英文期刊103篇,國內權威雜誌139篇;SCI收錄130餘篇,EI收錄130餘篇,出版著作18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二等獎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35項,申請發明專利6項。獲得國家級精品課3門和教育部-IBM精品課1門;獲國家級教學團隊2項。
實驗室充分發揮高校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的優勢,本著“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通過最佳化組合,實驗室形成了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優勢互補、整體實力較強的研究隊伍,目前有中科院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5 人,吉林省高級專家 3 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
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國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領域的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1篇,吉林省優秀博士論文3篇,年均出站博士後3人,培養博士45人,碩士190人。
實驗室擁有較高水平的公共科研平台,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國內外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每年都主辦或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年均35人次來室講學、交流及合作研究,年均10人次公派出國合作交流、學術訪問和攻讀學位,擴大了實驗室的學術影響。
實驗室得到了“211工程”、“985工程”、基建和其它經費的支持,合計投入2000多萬元,改善了實驗室環境。實驗室現擁有集中用房3500多平方米實驗和辦公用房,同時共享計算機學院和數學學院圖書資料、網路環境等。實驗室擁有總價值30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管理規範,運行良好。
研究方向
符號計算與自動推理
知識工程與智慧型軟體
面向複雜數據的智慧型計算新方法
信息處理的微分方程方法
高可信與移動計算
國內外合作
實驗室與國內外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關係,簽署合作協定10餘項;聘任16名學者擔任吉林大學客座教授、名譽教授;聘任唐敖慶特聘教授2人,講座教授7人;年均50餘人次國外專家、學者來校合作研究、交流講學;年均10餘人次的師生公派出國合作交流、學術訪問和攻讀學位,每年都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2007年與美國喬治亞大學共同成立了“吉林大學-喬治亞大學系統生物學聯合研究中心”。承擔了國家和國際間的多個國際合作項目,如科技部的中加、中芬專項,歐盟項目East Web和Bridging the Gap,美國國防部TAR TAC種子基金和PRAGM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