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1994年曾傑(曾邦哲)“論系統生物工程範疇”等表述的21世紀將進入“系統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的時代”,1999-2000年系統生物學與工程(合成生物學)領域論文大量湧現。也如胡德所說,“系統生物學將是 21 世紀醫學和生物學的核心驅動力”,基於這一信念,在系統生物學已經就要成為新的學術潮流時,1992年建立華盛頓大學分子生物技術系的胡德,在1999 年年底辭去了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的教職,與另外兩名志同道合的科學家一起2000 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與此同時或1999年更早的中期不少科學家開始了論述,2000 年日本舉辦了國際系統生物學會議,2000 年美國 E. Kool 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學 - 基於系統生物學的基因工程。隨後,系統生物學便逐漸重新得到了生物科學界的認同。2002 年03 月,美國《科學》周刊登載了系統生物學專集,該專集導論中的第一句話這樣寫道:“如果對當前流行的、時髦的關鍵字進行一番分析,那么人們會發現,‘系統’高居在排行榜上。”
胡德提出,應該把生物學視為一門信息科學,也就是生物信息學與計算生物學。這個觀點包含有三層意思。首先,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基因組,是數位化的 (digital)。生物學與所有其他學科,如物理學、化學、地理學,是完全不一樣的科學,因為生物學以外的學科都只能通過類比的方式 (analog) 進行分析。既然生物學研究的核心是數位化的,因此生物學可以被完全破譯。從理論上說,我們對生物學的把握應該超過其他任何一門學科。其次,生命的數位化核心表現為兩大類型的信息,第一類信息是指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第二類信息是指控制基因行為的調控網路。顯然,由一段 DNA 序列組成的基因是數位化的。值得強調的是,基因調控網路的信息從本質上說也是數位化的,因為控制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也是核苷酸序列。生物學是信息科學的第三層意思是,生物信息是有等級次序的,而且沿著不同的層次流動。一般說來,生物信息以這樣的方向進行流動:DNA→mRNA→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路→細胞→器官→個體→群體。這裡要注意的是,每個層次信息都對理解生命系統的運行提供有用的視角。因此,系統生物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儘可能地獲得每個層次的信息並將它們進行整合。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構成系統的關鍵不是其組成的物質,而是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或部分之間的關係。這些相互作用或者關係,從本質上說就是信息。換一個角度來說,生命是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為了維持其有序性,生命系統必須不斷地與外部環境交換能量,以抵消其熵增過程。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 (E. Schrödinger) 早在 1940 年代發表的著作《生命是什麼?》 (What is Life?) 中就已指出,生命以“負熵流”為食,熱物理學家布里淵提出“負熵”是信息的概念,而“負熵”其實就是信息的另一種表示方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生命系統是一個信息流的過程,系統生物學就是要研究並揭示這種信息的運行規律。
20 世紀中貝塔朗菲 (L. Von. Bertalanffy) 創立了一般系統論和理論生物學,並闡述了抗體系統論和系統、整體方法和計算機方法數學建模的方法研究生物開放系統的“機體生物學”概念。1929發表了Edward B. Titchener 的“systematic psychology”(系統心理學),最早出現“systems psychology”名詞是1958 年Parry J. B.有關個性心理學的工業文稿,Maelzer DA. 在“Environment,semantics,and system theory in ecology”(J Theor Biol. 1965 May;8⑶:395-402)闡述套用系統論方法研究生態學。
三、學科總論:1994 -1996 年中科院《轉基因動物通訊》轉載了1994 年5 月曾(傑)邦哲 (Zeng BJ)的“結構論-泛進化論”(又稱自組織系統結構理論)。1995-2000年組織和籌備國際會議與協會時期,曾邦哲闡述了生物系統的結構論和實驗、計算與工程方法整合的生物系統與人工生物系統研究 - 提出從分子、細胞到器官、生態的生物系統層次研究,總稱以上各學科為系統生物科學(包括biosystem medicine,engineering of biosystem等),1999 年元月(其實始於1998年10月以色列)在德國創建了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網(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等並刊登於國際刊物和網際網路媒體。2000-2003年國際學術界迅速興起並終於形成了細胞、分子層次生物系統(biosystem)的系統論和實驗、計算方法整合研究的現代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即artificial biosystem和engineering of biosystem)等概念。
發展
實驗方法與系統方法構成科學研究的基該方法,19世紀是實驗生物學(生態、生理、遺傳與醫學等)範式建立,20世紀是實驗生物學迅速發展和系統生物學(生態、生理、遺傳與醫學等)範式形成。系統科學(包括控制論、資訊理論)根源於生命科學,發展了計算機科學而又套用於生物科學,將開發出生物計算機。維納與香農從動物與通訊行為的研究中提出控制論與資訊理論,整個系統科學根植於有機體哲學思維。系統生物學,最初開創於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理論與理論生物學,艾根的超循環理論發展了細胞、生物化學與分子層次的系統論。20世紀70年代國際召開了“系統論與生物學” (systems theory and biology) 會議,80年代召開了生物化學系統論、生物系統的計算機模型等探討的國際會議 (第11屆國際分子系統生物學會議2009 年6 月於中科院上海召開)。系統生物學的概念在20世紀中葉已經提出,合成生物學的概念提出於基因重組技術的產生,進化理論、有機分子合成可以說是最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