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輝

郭孔輝

郭孔輝,男,漢族,福建福州人,1935年7月出生於福州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1956年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汽車拖拉機專業,分配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北京汽車拖拉機研究所,1958年隨單位遷到長春,1991年評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10月調吉林工業大學任副校長,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主持完成多項中國汽車行業的基礎性科研項目和一汽新型汽車的開發研製工作。被汽車界譽為將系統動力學與隨機振動理論引入汽車振動與載荷研究的領先學者,中國汽車輪胎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汽車操縱穩定性、平順性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帶頭人。

現任吉林大學汽車學院名譽院長、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孔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福州
  • 出生日期:1935年
  • 職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
  • 畢業院校:吉林工業大學
  • 籍貫: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
  • 現居地:吉林長春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學生評價,主要成就和貢獻,展望-汽車發展,家庭背景,

個人簡介

郭孔輝是我國汽車行業著名專家,在國內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在汽車系統動力學及其相關領域造詣精深。在輪胎力學、汽車動力學以及人—車閉環操縱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我國最早把近代系統力學與隨機振動理論引入汽車科學研究的學者。在汽車振動與載荷方面系統的具有開創性的著述在國內外都有重要的影響。也是我國汽車操縱穩定性、平順性、制動與驅動穩定性以及輪胎力學等學術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五十年來他一直不間斷地進行著汽車科學技術的系統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經主持了多種新型汽車的開發與多項行業重大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獲國家及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50餘篇,出版兩部專著,同時為我國汽車工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科技人才。
郭孔輝郭孔輝

人物生平

1935年,郭孔輝出生在福州一個有著可觀家產的華僑之家。中學時,因為跳級和頑皮,他的數學常常不及格。後來遇上兩位優秀的數學老師,他們的循循善誘,使郭孔輝喜歡上了學習,立志要當一名“為祖國工業化做貢獻的科學家”。中學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航空專業(入學第二年,該專業併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到大三時,忽然有一天晚上,學校通知他和另外幾位同學轉學,原因是他們有海外關係。無奈,郭孔輝轉到了華中科技大學汽車拖拉機系,該系後來併入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吉林工業大學前身)。“大學四年我念了4個學校,由學航空變為學汽車。”郭孔輝含笑說。其實也正是因為這份不太平靜的大學經歷,才使他得以和汽車結緣,一份不解之緣。
郭孔輝
“政治背景不好”不僅沒使郭孔輝感到泄氣,正相反,他更加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和鑽研,好鑽“牛角尖”和不以前人的結論為限的勇氣有增無減。大學三年級時,他做的課程設計題目是“汽車傳動中套用自由離合器的設計”,這是汽車上不多見的結構,當時他能看到的資料只有蘇聯楚達科夫院士著的“汽車設計”。可正當他準備以該書的公式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時,卻發現公式所計算的結果和他自己推導的結果差別相當大。“是不是公式錯了?起初,我覺得院士導出的公式哪能輕易否定啊,可不能太輕浮。但經過反覆推導以後,我還是相信自己是對的。於是,我只好向指導老師報告。指導老師很年輕,他也沒找到我的錯誤,但他說:‘年輕人不要太自信,在沒有更權威的證據之前,你必須按楚達科夫的公式計算。’”
僵局出現了。郭孔輝只好去找他一直很崇拜的教力學的荊教授,沒想到幾天以後,荊教授對他說,“我從另一個方面推導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最後,設計指導老師也同意郭孔輝按自己的公式做設計。雖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只能算是小小的創新,但卻使郭孔輝感到了極大的快慰和興奮,大大激發了他鑽研問題的興趣和信心。之後,他不止一次對教科書提出修正。
1956年郭孔輝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汽車拖拉機研究所工作。不久以後,研究所一分為二,他又隨新的汽車研究所來到長春,從此,就在長春這塊黑土地上紮下了根,一直從事汽車懸架設計與振動研究。文革開始前,他在空氣懸架理論和設計方面就已經發表了幾篇有影響的論文。
文革的前五年,研究所的工作完全停頓,由於海外關係,每次“運動”,郭孔輝自然都是挨整的對象,這占據了他大量的時間。即使這樣,他也從未停止做研究筆記。
1971年,一汽接受了一個任務———因外交需要,要開發新一代“紅旗”轎車。轎車廠的同志希望郭孔輝幫助他們解決“紅旗”轎車的高速操縱性問題。“我當時很猶豫,因為五年前研究所里也有一些同志提出要研究汽車操縱穩定性問題。剛剛收集了半年多的文獻資料,正趕上‘四清運動’,把它作為‘三脫離’(脫離政治、脫離實際、脫離民眾)的資產階級科研路線的代表,被‘批倒批臭’。事隔五年,文革比“四清”來得更猛,而研究汽車操縱穩定性需要具備當時國內沒有人懂的理論知識。這項研究不僅難度大,更可怕的是政治風險。”
“後來,我和幾位設計人員到北京國家事務管理局,聽到幾位從駐外使館回來的汽車司機說:‘我們的紅旗轎車在國外使用時問題很大。在歐洲,車一上高速公路常常要開到140公里/小時以上,可紅旗轎車一開快了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你不知道它往哪兒跑。你打方向盤它不動,你不轉向它也許就嗖一下子往一邊衝去。與別的汽車一起去接外國首腦,如果我們在前面開,後面的車就直按喇叭,催我們快開。可在後面的話,等我們到機場,迎接儀式早就結束了。為什麼?不敢踩油門,怕開快了出事兒!’”郭孔輝說,這話深深地觸動了他,他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項任務。就這樣,他乾起了操縱穩定性研究,一乾就是幾十年。
在文革還未結束時,這項研究遇到的困難可以想見。郭孔輝帶領著一撥人,沒有樣車就到處求告,沒有儀器就自己研製,但最大的難題是沒有試驗場。無數個不眠之夜過後,他決定從汽車高速試驗運動軌跡和有效占地面積的分析入手。經過試驗,他提出了後來被稱為“巧用場地,背道而馳,預調方向,以弧代圓”的高速試驗法。按照這種方法,在寬度只有國外試驗場1/5(甚至1/8)的飛機場上,使試驗車速從70公里提高到140公里,從而發現了汽車在高速下的特殊運動規律,為解決紅旗轎車高速發飄問題和我國汽車改進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此項目1978年得到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
相當長一段時期,郭孔輝夫婦的生活都非常艱苦。“當時我們住汽車研究所宿舍,但愛人卻在快到黑嘴子的第三工具機廠上班,每天上班要換4趟車,回來也要坐4趟車。3個孩子,一個孩子在託兒所,另外兩個,她背一個牽一個。那時候真是很艱難。”這是記者從郭孔輝口中聽到的惟一一個艱難,運動中挨整,他沒叫過苦;科研遇到難題,他也不吭聲;在說到和他相濡以沫的夫人時,他動了感情。
“1980年,單位讓我去考留學。先進行一個初步的篩選考試,只考數學和英語。事實上我當時出差剛回來,由於家裡那種情況,我根本沒想到出國,只複習了3天。但考試結果一公布,我還是汽車廠區第一名。領導說那你就接著考吧,於是我又到瀋陽接著考。愛人對我說,如果考上了,她支持我去,至於家裡,她自己想辦法。後來,我真的接到了美國密執安大學的邀請函。”
郭孔輝在美國學習了兩年,對於在美國的生活,他說得輕描淡寫。但他卻反覆提起一件事,“那時候我做了很多筆記,上面記著我的研究心得,都放在一個箱子裡。後來箱子放在汽車後備箱裡面時,被小偷撬開後備箱偷走了。其中大部分是我在文革期間寫的筆記,還有很多珍貴的相片和底片。當時我一個人下放到鄉村,住在走半個小時的路才有人煙的荒地里,夜裡經常聽見狼叫。經常是我幹完活了,洗洗腳,一邊洗一邊琢磨。雖然身體累,但腦子很閒。把過去研究中沒解決的問題反過來想一下。有不少東西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寫的。這段時期對我寫出後來大家評價較高的文章很重要。”說到這裡,他顯得痛心不已。
郭孔輝回國後,所里先任命他為副總工程師。後來,升任總工程師兼所技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3年調到吉林工業大學擔任副校長,兼管國家重點實驗室。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07年8月,受中國機械專家網邀請,成為中國機械專家網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
他的研究課題“汽車操縱穩定性的計算機動態模擬研究”,“輪胎力學特性研究”、“汽車轉彎制動穩定性研究”、“人—車閉環操縱系統動力學仿真研究”以及若干國家標準的研究接連獲得部級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學生評價

不管是在長春汽車研究所還是在吉林工業大學(後併入吉林大學),郭孔輝在教學和培養新人方面都不遺餘力。幾十年來,他培養的碩士生、博士生,都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棟樑人才。即使已70高齡,有些課題他還是親自去做,並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與學生一同分享。
現任郭孔輝助手的丁海濤說,他做本科設計以來就一直跟著郭老師,深深地為導師嚴謹的治學風格所折服。“郭老師身體不太好,但他平時工作特別忙。很多時候,他都是一邊在醫院輸液一邊聽學生或是其他人的匯報,人走了一撥又來一撥,他根本顧不上休息。郭老師的生日在暑假期間,但記憶中只有今年他才正兒八經地過了一次生日,其他的生日基本都是在他出差過程中匆匆忙忙地過去了。這個生日,幾個師兄提前組織了一下,大家在一個火鍋城裡搞了一次聚會。郭老師特別高興,和大家一起聊天。但話題還是離不開汽車,不管聊什麼,說幾句肯定轉到研究課題上。”
“他的一生簡直就是個傳奇,常人難以理解的傳奇。”助手盧盪這樣說,“郭老師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很多學生都特別崇拜他,不論是他的人品還是學識。他能把工作的快樂和生活的快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現在很多人工作都是為了生存,一般人體會不到他的這種快樂。郭老師經常說:‘你和別人有差距,但你認真一些,一天、兩天你可能感覺不到變化,一年、兩年以後,你就會發現巨大的變化。搞學問一定要精益求精,態度決定一切。’”從盧盪的語氣中,記者分明能夠感受到,這絕對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

主要成就和貢獻

、我國汽車操縱穩定性(含制動與驅動穩定性)、平順性科技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為解決“紅旗”轎車高速穩定性創造的“高速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與評價理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80年代他承擔的“汽車操縱穩定性計算機動態模擬研究”、“汽車轉彎制動穩定性的仿真研究”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1990年完成的“人—車閉環系統操縱運動的計算仿真”,1993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出版了《汽車操縱穩定性》、《汽車操縱動力學》兩種專著,主持制訂了我國《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等10多項技術標準。
二、我國汽車輪胎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他1973年主持開發設計的“輪胎側偏特性試驗台”現已發展成具有9種試驗功能的輪胎特性綜合試驗機,198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首屆發明展覽會銀獎。1988年他提出“輪胎側偏特性的一般理論模型”、“轉向制動、驅動聯合運動仿真的輪胎力學統一模型”。1990年負責的“汽車輪胎力學特性試驗研究”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近 年來,在汽車輪胎力學理論研究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全工況的UniTire模型,在現代汽車動力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
三、最早將系統動力學理論與隨機振動理論引入汽車振動與載荷研究的學者。他套用自己在1959年提出的“力矩中心”的概念和後來提出的輪胎力學模型,創造了研究汽車側向振動的新方法。早在1976年發表的《汽車振動與載荷的統計分析與懸架系統參數的選擇》論文被美國密執安大學翻譯並作為文獻保存。1993年12月該校機械系主任Papalambros教授在信中說“我們至今仍套用你的車輛模型”。
四、負責我國首台開發型汽車駕駛模擬器開發與研製。1993年後主持國家計委、國家教委下達的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總經費2500萬元)。在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中,負責大型開發型汽車駕駛模擬器的研製。該項目採取系統自行設計與集成,關鍵部件國外引進,一般部件國內配套,套用軟體自行開發,經過不懈努力已於1996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專家委員一致認為,該裝備在規模和功能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裝備的國家之一。
五、我國汽車工程科學技術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他五十年來鍥而不捨,獻身祖國汽車工業。先後獲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全國汽車行業優秀科技人才、中汽公司勞動模範及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歸僑先進個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首批特聘專家、吉林省優秀省管專家、“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50位傑出人物之一”等榮譽稱號。 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展望-汽車發展

國家應放開低速電動車發展
提到中國的純電動車產業,總讓人夾雜著一絲無奈,這個絕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汽車產品,由於技術與政策等等因素,一直發展的非常緩慢。2012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純電動汽車的發展路線進行了調整,也明確了整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目標,提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力爭超過500萬輛。”。
《規劃》對純電動車車速做出了新規定,提到:“到2015年,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車速不低於100公里/小時。”對此,郭孔輝院士並不完全同意,他指出:“低速電動車,包括城市的短途電動客車在內,都可以叫做精益電動車,它們的體積非常小,自重較輕,能源消耗量也很小,最重要的是,這些精益電動車成本低,價格並不貴,但現在被列為不受國家推行的電動車系列,它的生存就不合法,如果國家放開這種限制,使得它們合法化生存,那么電動車的發展就會非常快。”
政策是電動車發展最大瓶頸
除了技術因素,談到純電動車的發展瓶頸,就無疑與國家和地方的各類政策相關。不管是《規劃》中限制電動車速度也好,還是各個地方保護主義也好,都在用政府的力量對產業發展與技術指標進行干涉。“我一直覺得產業政策這樣做是有問題的,妨礙了電動車的發展。電池技術水平發展不是很高的時候,我們可以設計一些不需要很高技術的電動車,降低對電池本身以及對電池使用的要求,家家戶戶都可以充電。 但現在國家這種新生事物進行壓制,將其扼殺在搖籃里,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而且我覺得新生事物是壓制不住的,它肯定能自己頑強地生長起來。所以現在更大的瓶頸是政策,是上層建築。”郭孔輝院士如此表示。
政府應做好榜樣
除此之外,郭孔輝院士也非常贊同政府帶頭支持中國自主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在產品補貼方面加大力度,也要在政府採購上做好榜樣。“中國汽車業,包括新能源汽車,主要的差距就是核心技術。但核心技術如何建立起來?這並不是去買一個國外的品牌就可以解決的。中國汽車還需要自主,認真,苦練和創新的精神。中國的車企與政府都過於浮躁,過於依靠別人,這種崇洋媚外的精神不可取。所以政府應該牽頭,無論是技術投入還是產品採購,都應該向自主品牌傾斜。當然,這就要求中國的自主品牌車企首先自強,摒棄投機取巧的思想,務實的做出成績。”郭孔輝院士表示。
對於2015年能否實現《規劃》中所提到的50萬輛銷售目標,郭孔輝院士認為,“如果不算低速電動車,那么達到這個目標基本無望。”
在產業進步和節能與環保要求和諧發展的今天,新能源汽車這種新興產業也逐步將成為中國汽車業的一大重要版塊。縱觀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發展道路,尊重市場才是產業前進的主導力量,而政策過多的干涉並不能成為科學的產業發展路線。正如郭孔輝院士所說,我們需要給純電動車這個新生事物自由的空間,才能讓它健康的成長起來。

家庭背景

郭孔輝的老家是在福州郊區的郭宅。他的祖父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四。他祖父身體不是很好,種地有點吃力,便跟著別人下南洋,到了馬來亞後,開始做點小生意,慢慢地就把幾個兄弟也叫了出去。不久,他因肺病,回國養病,把生意交給他的弟弟(即郭鶴年的父親)打理。郭鶴年是郭孔輝的堂叔,在他手上郭家的生意規模才成長起來。
郭孔輝的父親出生在馬來亞。長大後,回國與郭孔輝的母親結婚,生了三個兒子後又出去了。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與國內失去了聯繫。抗戰勝利後,才回到國內。接著,又生了一個女兒。
郭孔輝的父親在解放後不久又出去了。妹妹在土改後,就跟著母親出去了。“文革”中,兩個弟弟也先後出去。在郭孔輝的堂叔郭鶴年的領導下,家族生意做得越來越大,眾所皆知的香格里拉酒店就是郭家的產業之一。
幾十年來,家人多次勸他出國繼承家業,將生意發展壯大。20世紀60年代初,父母從馬來西亞回國,就希望他能和他們一起走。父親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高血壓加糖尿病。但郭孔輝覺得他既然從事了研究,就得有個結果,只好無奈地拒絕了父母。1972年,母親再次回國,含著眼淚拉著兒子的手說:“孔輝,下決心跟我走吧。”結果,還是老人一個人走了。
記者問他如何能面對優越的條件不動心,而在國內還要飽受“運動”之苦,換成別人,可能早就出國走了。郭孔輝說:“這可能就是人的本性。我對自己的專業非常有興趣,出去就是要做生意了。可能國外的生活是比國內好,但我比較重視自己的事業,覺得既然做了就要做出個結果來。實際上,人也是有慣性的。我沒有想得太多。就覺得自己有興趣天天做研究,琢磨課題。出去也有許多麻煩,首先手續就不好辦。我就不願意這么麻煩,也比較安於現狀,覺得只要不再受折磨,有一個研究的環境就行了。事實上那時候挨整、受苦也習慣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