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

孔府菜

孔府菜是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宋仁宗寶元年間,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

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是乾隆時代的官府菜。孔府烹飪,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

孔府菜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面,難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花籃桂魚烤鴨烤乳豬一品豆腐壽字鴨羹等。

2015年10月17日,中國衍聖公府飲食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宣布,“孔府菜”正式申請加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府菜
  • 起源時間:宋仁宗寶元年間
  • 起源地區:山東
  • 包括:宴會飲食、日常家餐
  • 飲食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典型菜品:一品豆腐、壽字鴨羹等
發展歷史,菜系特色,宴會飲食,日常家餐,經典菜品,一品豆腐,壽字鴨羹,翡翠蝦環,燕窩四件,菊花蝦包,海米珍珠,紅烤菜,家常菜,八仙過海,乾隆美食,所獲榮譽,

發展歷史

孔府菜是由宋仁宗寶元年間開始正式建府後出現的,到清朝乾隆年間發展到鼎盛階段成為官府菜
孔府菜
精美的孔府菜
在我國著名的文化古城山東省曲阜城內的孔府,又稱為衍聖公府。這座坐北朝南三啟六扇威嚴的宮殿式府第,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它是孔子後裔的府第。
中國封建社會,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顯貴。歷代統治者,都把孔子的後裔封為“聖人”。直至蔣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孫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並以“特任官待遇”,都是加官進爵。從明清到近代,由於歷代“襲封衍聖公”,官列“文臣之首”,權勢十分顯赫。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的論述,歷來作為飲食名言相傳。孔府孔氏子孫在飲食方面較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經過千萬廚役的勞動,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孔府烹飪。
2015年10月17日,中國衍聖公府飲食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宣布,向聯合國正式啟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申請。

菜系特色

宴會飲食

孔府宴席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
孔府菜
帶子上朝
第一等用於接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滿漢全席”,是以清代國宴的規格設定的,使用全套銀餐具,上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等,滿族的“全羊帶燒烤”。
另一種喜慶壽宴的高擺宴席:
在宴席上有四個“高擺”,是用江米面做成的圖柱體,像支粗大的蠟燭,外面用各種乾果鎮成圖案和字形,寫有“壽比南山”等吉言,每個一個字,擺在銀盤,成為宴席的特殊裝飾品,莊重高雅。
孔府菜中有不少掌故:“孔府一品鍋”,衍聖公為當朝一品官而得名;“帶子上朝”、“懷抱鯉”,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個餐具中,寓言輩輩為官、代代上朝。這些菜造型完整,不能傷皮折骨,所以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面,難度很大。
孔府菜
神仙鴨子
神仙鴨子”是大件菜,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面糊一張紙、隔水蒸製。為了精確地掌握時間,在蒸製時燒香,共三炷香的時間即成,故名“神仙”。相傳這是被逼出來的,衍聖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熱上桌,不得延誤,要熟爛,又要準時,廚師想出點香計時的方法,成為烹飪中的美談。
孔府有一種與火不接觸的獨特自烤菜。如烤花籃魚:把炮製乾淨的鱖魚調味、造型後,網油,再包麵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鉤上,下用木炭火兩面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曾是孔府秘不外傳的名菜製法。
孔府菜
烤花籃桂魚
烤鴨烤乳豬,孔府都列為宴席菜,被稱為“紅烤菜”,指烤出的菜紅潤光亮。

日常家餐

孔府的另一類菜餚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豆芽菜,將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鮮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香椿芽也是山東西部民間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進數百斤上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經常用土特產品烹製各種菜餚。僅各種“蝦仁”菜,多達幾十種,如:玉帶蝦仁雨前蝦仁翡翠蝦仁三鮮蝦仁、松子蝦仁、腐乳蝦仁等等。

經典菜品

一品豆腐

原料:豆腐750克、水發口蘑冬筍荸薺火腿各25克、水發乾貝、水發海參、豬肥瘦肉、鮮蝦仁各50克。
孔府菜
一品豆腐
製法:干貝、海參、口蘑、冬筍、肥瘦肉、荸薺、火腿切丁,同蝦仁一齊焯水控乾;加料酒,精鹽醃漬肘子切片;將豆腐片去皮,在片一塊作蓋,中間挖洞填入餡,蓋好蓋兒,四周放肘子片裝砂鍋內,加入高湯及調料,慢火燒1小時扣入缽內;原湯燒開勾芡,澆在豆腐上即成。

壽字鴨羹

原料:白煮鴨脯250克;瘦火腿40克;水發口蘑15克;雞蛋清3個;水發冬筍15克。
製法:鴨脯、冬筍切成丁;火腿切條;口蘑一片為二,與冬筍用毛湯氽過;蛋清打成泡糊,放入抹好油的盤子,修成直徑15厘米,厚1厘米的圓形,上面用火腿條擺成“壽”字蒸2分鐘取出;勺內加入三套湯、鴨丁、筍丁、口蘑、料酒、精鹽,燒開去沫,倒入湯盤,將蒸好的“壽”字推入盤內即成。

翡翠蝦環

原料:大青蝦500克、嫩黃瓜200克。
孔府菜
翡翠蝦環
製法:青蝦治淨;黃瓜洗淨切成圓片;中間捅一小孔,穿在蝦尾上,裝盤。
將蝦環入8成熱油鍋中一氽即倒出瀝油;香油燒至5成熱,用花椒嗆鍋,放入薑末,料酒、高湯、精鹽、蝦環,翻炒裝盤即成。

燕窩四件

孔府菜
燕窩四大件
燕窩萬字金銀鴨塊
材料:水發燕菜100克,白煮鴨1隻約750克,瘦火腿100克,雞裡脊100克,雞蛋清2個。
製作方法:火腿切末,加蛋清調勻,剩餘的火腿切片﹔白煮鴨拆去骨頭,切成長方形塊,雞裡脊去筋制茸,加蛋清、高湯、精鹽攪成雞料,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劃出“萬”字,添入火腿末蒸8分鐘,剔去“萬”字的其餘部分。將鴨塊,火腿片相間排在碗內,加三套湯及調料蒸60分鐘,潷汁扣入缽內“萬”字擺在上面。燕菜治淨在“萬”字周圍。三套湯燒開去沫注入缽內即成。
燕窩壽字紅白鴨絲
材料:水發燕菜100克,熟板鴨脯50克,白煮鴨脯50克,雞裡脊300克,雞蛋黃2個。
製作方法:鴨脯、板鴨脯切絲﹔雞裡脊去筋制茸,取1/5加蛋黃、調料攪拌成黃料子,蒸10分鐘取出,切末加蛋清調均勻﹔其餘加蛋清、三套湯和調料攪拌成雞料。燕菜治淨控水,撕成絲狀。將白雞料的4/5在盤內抹成10個梯形塊,並在紅、白絲間隔處放燕菜﹔其餘雞料製成圓形,劃出“壽”字,填入黃料子上籠蒸10分鐘取出“壽”字放在間四周擺蒸好的蒸塊。三套湯燒開去入缽內即成。
燕窩無字三鮮鴨絲
材料:水發燕菜100克,白煮鴨脯75克,水發海米、水發海參各50克,豬肥肉50克,荸薺10個,雞蛋清3個,淨鱖魚肉250克,鮮毛豆25克。
製作方法:鴨脯切成絲﹔海參、荸薺切成丁﹔海米切末,毛豆焯水制茸,加蛋清調勻﹔鱖魚肉,肥肉膘制茸,加蛋清、高湯、調料攪成魚料,取1/4攤在抹了油的盤子劃成圓形,劃成“無”字,填入豆泥;其餘加入海參,荸薺、海米拌勻,製成丸子,蘸勻脯絲,蒸10分鐘,將鴨絲丸放缽體內。燕菜制淨撕成絲,擺在鴨絲丸上,“無”字放其上。三套湯燒開去沫注入缽內即成。
燕窩疆字口蘑肥雞
材料:水發燕菜100克,白煮母雞約500克,雞裡脊肉200克,肥肉膘25克,水發口蘑50克,水發香菇25克,雞蛋清3個。
製作方法:雞裡脊去筋與肥肉膘制茸,加蛋清,三套湯拌成雞料,口蘑一片為二焯水控乾,香菇切末加蛋清調勻,燕菜治淨撕成絲。白煮雞拆去骨頭,撕碎加料酒,精鹽醃入味﹔將雞料的2/3攤在白煮雞塊上,余料攤在抹了油的盤內成圓形,劃出“疆”字,填入香菇末,上籠蒸10分鐘,將蒸好的肥雞改成小象眼塊,再蒸8分鐘,扣入缽﹔“疆”字放在雞塊上,口蘑燕菜擺四周,三套湯燒開去沫,注入缽即成。

菊花蝦包

原料:蝦仁250克、豬大油500克、雞蛋清3個、水發海參、冬菇、荸薺、火腿、豬油網適量。
製法:蝦仁一切兩段,海參、荸薺、冬菇、火腿切丁,焯水控乾後再裝盤,加調料醃5分鐘,再加蛋清、澱粉調均制餡;將豬網油切成5張8厘米見方的小片,放上餡包好扎口,沾勻蛋清糊;油鍋燒至5成熱,將蝦包逐個放入,炸至金黃色撈出,每個改成4瓣呈荷花形,裝盤即成。

海米珍珠

原料:
珍珠筍350克、水發海米50克
製法:
珍珠筍順身切兩半,焯水,用冷水過涼後控乾。香油燒5成熟時,炸薑末,烹料酒,放入海米,珍珠筍,高湯,精鹽,顛燒裝盤即成。

紅烤菜

孔府有一種與火不接觸的獨特自烤菜。如烤花籃鱖魚:把炮製乾淨的鱖魚調味、造型後,網油,再包麵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鉤上,下用木炭火兩面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曾是孔府秘不外傳的名菜製法。
烤鴨、烤乳豬,孔府都列為宴席菜,被稱為“紅烤菜”,指烤出的菜紅潤光亮。

家常菜

孔府的另一類菜餚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豆芽菜,將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鮮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香椿芽也是山東西部民間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進數百斤上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經常用土特產品烹製各種菜餚。僅各種“蝦仁”菜,多達幾十種,如:玉帶蝦仁、雨前蝦仁、翡翠蝦仁、三鮮蝦仁、松子蝦仁、腐乳蝦仁等等。

八仙過海

品鍋
大品鍋菜。用八種鮮物做成各種形狀,燒制而成,並以八仙過海圍羅漢命名。在數代孔府作壽時,此菜為宴席的首菜,此菜上桌後,喜慶宴會才開始,為傳統的孔府名菜。
白扒魚翅
這是孔府魚翅大件席的一個主菜。主料選用名貴的白玉脊全翅,用白扒的烹調方法烹製魚翅,滑潤鮮美。

乾隆美食

有一次,乾隆在孔府吃了個炒水蘿蔔的菜,覺得挺好吃。回到京里後,還想吃這個菜,叫御廚做。可是做好了一嘗,乾隆皺起眉頭說:“在孔府吃的炒水蘿蔔是梨味,怎么你炒的不是那個味!”一怒之下,把那御廚趕出了皇宮。宮裡的兩個御廚只好花上錢財來到曲阜認了孔府的廚師做師傅。真是不見不識,不做不會。那炒水蘿蔔菜的做法是:先將水蘿蔔切成絲,在開水裡一氽,再放涼水裡浸去那蘿蔔味,炒的時候加上梨汁,炒出來就是梨味。不經一師,不長一藝,兩個御廚回到京里,按照學來的法子炒了水蘿蔔菜,乾隆吃得津津有味,眉開眼笑。
不過,乾隆愛吃的臭豆腐熏豆腐,倒不是孔府廚師的手藝了。乾隆在孔府剛吃了滿漢酒席,衍聖公用翡翠盤子端來了一小塊臭豆腐,說道:“這臭豆腐樣子醜,吃起來挺美口。”乾隆一看,心裡很不自在,勉強用筷子一嘗,味道還真不錯。乾隆歡喜地說:“把你的豆腐戶讓給我吧。”乾隆回京的時候,真箇把孔家的豆腐戶帶走了。從那以後,北京也有了臭豆腐。

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入選100個“好客山東網紅好物”名單。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