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是一所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國際套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畫”、“強基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曾培養出厲綏之施承志束星北李政道等傑出校友。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1914年停辦。1928年於求是書院舊址新建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舉校西遷,在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7個校區,占地面積7931901平方米;設有7個學部、39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有全日制學生65821人,教職工9746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求是溯源,探求崛起,調整發展,爭創一流,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所獲榮譽,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科研活動,學術資源,合作交流,社會服務,國際合作,傑出校友,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

歷史沿革

求是溯源

浙江大學
浙江省巡撫廖壽豐為創辦求是書院呈報清廷的奏摺,由光緒親筆朱批
  • 求是書院
浙江大學的淵源——求是書院創建於1897年。求是書院首屆招收“舉貢生監”(後稱“內院生”)30名,學制5年。以後也招“經生”、“蒙生”,統稱為“外院生”。書院注重“新學”,必修課設有國文、英文、算學、歷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學等。延聘外籍教師,選派留學生。1898年選派4人,1900年選派18人。1901年起曾幾度易名並一度停辦14年之久。
1912年奉命停止招生,當1914年最後一屆學生畢業時,求是書院完全停辦。
  •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1927年,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戰爭攻克杭州,在浙江高等學校校址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由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改組為第三中山大學工學院和勞農學院),學生數達174人。
  • 國立浙江大學
1928年4月,改稱中華民國大學院浙江大學(簡稱浙江大學)。同年7月1日,在校名前加“國立”兩字,定名為“國立浙江大學”。著名教育家蔣夢麟邵裴子先後出任校長。他們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增設系科,創建文理學院,拓寬校址,開闢農場。至1936年,已有文理、工、農3個學院。文理學院設有外國語文、教育、史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7個學系;工學院設有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4個學系;農學院設有農藝、園藝、植物病蟲害、蠶桑、農業經濟5個學系。

探求崛起

  • 西遷辦學時期
1936年4月,蔣介石任命竺可楨為浙江大學校長,並答應了竺可楨提出的“財源須源源接濟,用人校長有全權,不受國民黨之干涉”的任職條件。
浙江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西遷示意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宣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戰火很快延燒到浙江。同年11月,浙江大學在蔣介石的指示下,竺可楨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員工及部分家屬,攜帶大批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開始西遷,流亡辦學。初遷浙江西天目、建德;繼遷江西吉安泰和;三遷廣西宜山;幾經周折,歷盡艱辛,行程2600餘公里,於1940年1月到達貴州,在遵義湄潭、永興等地堅持辦學7年,直到抗戰勝利。
西遷辦學時期,浙江大學集聚了竺可楨蘇步青陳建功王淦昌盧鶴紱束星北談家楨貝時璋等一批在國內外頗具盛名的科學巨人;同一時期,浙江大學還培養出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葉篤正谷超豪程開甲
1945年10月,龍泉分校師生啟程回杭,11月在杭複課,師範學院在羅苑,其餘在大學路校本部。
1946年5月7日起,在遵義的師生分批返杭,6月1日起遵義浙大總校結束,改為留守處。1946年9月,師生全部抵達杭州。復員後的首要工作是修整校舍,重建校園。同年增設醫學院。
1947年7月21日,校務會議決定將修復和新建的教學樓及宿舍樓冠以地方先賢和浙大西遷地名,以資紀念。
至1948年3月,已發展成設有文、理、工、農、醫、法、師範7個學院,25個學系,9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室,教職工624人,學生2121人,總面積為6000餘畝(包括農場、林場),其中大學路約占地400畝,華家池1100畝的著名綜合性大學。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國民黨對國立浙江大學的領導由此宣告結束。6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決定對國立浙江大學實行軍事接管,並派出軍代表林乎加、副軍代表劉亦夫到校進行接管。9月,私立南通大學南通學院)農科(即私立南通農科大學、南通農學院)農業經濟學系併入浙江大學。

調整發展

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國立”二字被新中國政府去掉。
浙江大學
院系調整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進行調整,浙江大學的學科和院系設定發生了很大變動。其部分系科調整到省外兄弟院校和中國科學院,部分院系或獨立成校,或與之江大學、浙江省立醫學院等院校組合重新建校。
1952年院系調整前,浙江大學擁有七個學院(文、理、工、農、法、醫、師範)。
浙江大學院系調整
浙江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併入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少數教師調到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數學、物理兩系少數教師調到廈門大學
理學院藥學系併入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理學院地理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氣象組,併入南京大學氣象系
(2)文學院人類學系併入復旦大學。
文學院、師範學院部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部分與之江大學組建浙江師範學院,其餘部分調入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
(3)法學院停辦。
(4)醫學院併入浙江醫學院
(5)農學院獨立為浙江農學院
農學院畜牧獸醫學系併入南京農業大學
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為東北林業大學
農學院農化系併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東遷無錫獨立成無錫輕工業學院,後改名為無錫輕工大學(現江南大學)。
(6)工學院航空系與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併入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
浙江大學
原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校門
工學院電機系電信組併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
調整後的浙江大學只保留工學院電機、化工、土木、機械四系,併入之江大學相關工科及廈門大學電機系。
浙江大學文學院、理學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學的文理學院和浙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建立浙江師範學院,1958年又與新建的杭州大學合併,定名杭州大學
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大學的醫學院與浙江省立醫學院合併,成立浙江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
調整後的浙江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
(之江大學前身為建於1897年的育英書院;浙江省立醫學院前身為建於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源出一脈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較大成就。
浙江大學
竺可楨親筆題寫的“求是精神”
1957年,經高等教育部批覆,浙江大學開始恢復理科專業,同年重建了數學系、物理系。
1958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化學系。
1960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地質系。浙江大學由此成為了全國工科大學中第一個重建理科的大學,重新走上了理工結合的辦學道路,由工科大學逐漸發展為以工為主的理工科大學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學成為了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革委會向國務院報告,決定同意將浙江大學歸屬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
1979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黨組任命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兼任浙江大學校長。1980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覆,浙江大學由中國科學院領導改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12月,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創建,是國務院首批批准試辦的研究生院之一。
1988年2月,浙江大學在路甬祥老校長的領導下,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路甬祥老校長也因此成為了浙大校史中地位僅次於竺可楨的校長,並為浙大確立了“創新”校訓。由此,“求是創新”被固定為浙大的校訓。
1989年1月28日,經國家教委批覆,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為了兩所綜合改革試點院校。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爭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設有文管、教育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穩定地全面地居於全國大學前列,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
浙江大學1995年成為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畫的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浙江省屬重點大學,並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
2022年3月11日上午,浙江大學召開物理學院教師幹部大會,宣布成立浙江大學物理學院,撤銷物理學系。

爭創一流

國務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浙江大學,新的浙江大學仍定名”浙江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實行教育部與浙江省共建共管。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成立大會
至此,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浙江大學由此停止了對蘇聯模式的使用,恢復了1952年之前的學科設定,重新成為了綜合性大學
1999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所列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畫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同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1年12月,成為首批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高等學校。2006年,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成立。5月28日,第11屆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校長級年度會議在浙江大學開幕。6月,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立項學校。同年,成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之一。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實行了學部制,全校調整為七大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醫藥學部。同年,首批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珠峰計畫)。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2011年2月,由浙江大學與蘇州高新區共建的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揭牌。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6月10日,浙江大學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由海洋科學系、海洋工程學系、海洋信息學系和海洋經濟管理系組成,隸屬於工學部,位於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區。9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同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大成為中國首個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的高校;同月,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1計畫)。2014年9月,入選國家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2015年7月,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2016年6月,入選“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設單位。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9月,浙江工程師學院(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正式成立。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浙江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5日,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教授加盟浙江大學。8月1日,浙江大學與寧波市簽署協定,決定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進建設浙江大學寧波校區。11月,浙江大學等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聯合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
2019年2月,浙大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5月,發起成立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7月,首批入選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同月,由浙大與溫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9月22日,發起成立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同日,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副理事長單位。12月,發起成立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同月,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
2020年1月,入選“強基計畫”試點高校。6月,浙江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9月30日,浙江大學宣布籌建大健康學院,陳廷驊基金會捐資支持。10月,浙江大學成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共建單位。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
2021年1月9日,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成立。1月17日,加入長三角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資源共享研究聯盟。1月24日,加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3月27日,成立浙江大學成立數字法治研究院。4月22日,安慶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簽署協定,將共建浙江大學安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中心。4月23日,發起組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6月6日,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11月10日,浙江大學控制學院石虎山機器人創新基地正式成立。
2022年2月,浙江大學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7月28日,“浙大歡迎您”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著名經濟學家陳松年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首位青山講席教授。8月20日,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型醫療聯合研究與轉化中心成立。9月,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首期開園。9月,浙江大學—鎮海煉化聯合研究中心前天在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揭牌成立。9月,浙江大學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首批試點建設單位。11月16日,發起成立浙江省高校科協聯合體。12月10日,擔任浙江省新醫科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12月15日,浙江大學召開文科大會。浙江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和哲學學院正式成立。
2023年3月,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布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浙江大學排名第三。3月28日,發起成立國際傳播學會中國理事會。4月10日,浙江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揭牌儀式舉行。4月17日,中國共產黨浙江大學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紫金港校區舉行。5月6日,浙江大學河北技術轉移中心揭牌儀式在唐山市玉田縣舉行。6月10日,發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課程思政聯盟。10月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牽頭髮起的國家自主可控積體電路生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正式成立。11月,阿里巴巴達摩院將量子實驗室及量子實驗儀器設備捐贈予浙江大學,並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開放。12月10日,成立“感傳算控”科創發展聯盟。12月18日,浙江大學物理高等研究院成立。
2024年1月,浙江大學成立積體電路學院,積體電路學院黨委、紀委;撤銷微電子(微納電子學院)。1月20日,浙江大學圖書館主館正式開館,翻開書香浙大的新一頁。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
2024年4月20日,浙江大學基礎交叉研究院(籌)揭牌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7個學部、39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7家直屬附屬醫院,開辦128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交叉學科等13個門類。
浙江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本科專業
學院
漢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編輯出版學、歷史學、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漢語國際教育
俄語、日語
英語、翻譯、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
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教育學、公共事業管理
工商管理、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信息資源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社會學、農林經濟管理
法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物理學
心理學、套用心理學(含心理諮詢方向)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環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化學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大氣科學、地質學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車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生物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築學(5年)、城鄉規劃(5年)、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電子信息工程
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軟體工程、數字媒體與網路技術、工業設計、信息安全、人工智慧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自動化(控制)
生物醫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金融數學班、管理大數據班、智慧型機器人班
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
ZJU-UIUC聯合學院
臨床醫學(8年本博連讀)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科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套用生物科學、園林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
運動訓練體育教育
口腔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兒科方向)、臨床醫學(5年)、預防醫學(5年)
藥學、藥物製劑
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
ZJU-UoE聯合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前批)
-
附屬醫院名錄
名稱
級別
地址
三級甲等
杭州
杭州
杭州
義烏
杭州
杭州
杭州

師資力量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9746人,專任教師4557人,其中:正高職稱2093人,副高職稱123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全職院士24人、中國工程院全職院士21人、文科資深教授14人,浙江省特級專家6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214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111人,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入選85人,求是特聘學者526人。
類別
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雙聘)
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
文科資深教授
序號
所在院(系)
所在學科
姓名
1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
2
教育學院
教育史
3
人文學院
中國古典文獻學
4
傳媒學院
文藝學與美學
5
經濟學院
西方經濟學
6
公共管理學院
勞動經濟學
7
光華法學院
國際法學
8
外語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
9
人文學院
中國近代史
10
人文學院
外國哲學
11
公共管理學院
社會保障
12
教育學院
教育史
13
傳媒學院
傳播學
14
經濟學院
套用經濟學
教育部教學名師
序號
單位
姓名
獲得年度
備註
1
人文學院
2003
第一屆
2
數學學院
2003
第一屆
3
機械學院
2006
第二屆
4
理學院
2006
第二屆
5
外語學院
2006
第二屆
6
生工食品學院
2008
第四屆
7
生命科學學院
吳敏
2008
第四屆
8
生工食品學院
何勇
2009
第五屆
9
光電學院
劉旭
2011
第六屆
10
農學院
朱軍
2011
第六屆

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74個(含自主增設5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09個(含自主增設5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33種;有1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農業部重點學科,50個浙江省一流學科,21個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1個。
類別
名稱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設計學、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
博士專業學位
教育、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獸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
金融、稅務、國際商務、法律、社會工作、教育、漢語國際教育、套用心理、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建築學、城市規劃、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農業、獸醫、風景園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護理、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藝術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園藝學、化學、電氣工程、農業資源利用、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光學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凝聚態物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作物遺傳育種、腫瘤學、教育史、植物學、計算機套用技術、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套用心理學、生物物理學、化學工程、內科學(傳染病)、中國古典文獻學、生態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兒科學、理論物理、固體力學、環境工程、外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外國哲學、政治經濟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生物化工、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藥物分析學、農業經濟管理
國家一流建設學科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博士後流動站
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中國史、物理學、考古學、世界史、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軟體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工程、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網路空間安全
根據2019年3月ESI公布的數據,浙大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居全國高校第一;5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50位、7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1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萬分之一,居全國高校第三。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共有39個一級學科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A+等級學科11個,A等級學科11個,A-等級學科17個。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
一級學科名稱
評估結果
一級學科名稱
評估結果
生態學
A+
理論經濟學
A-
光學工程
A+
法學
A-
控制科學與工程
A+
馬克思主義理論
A-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A+
教育學
A-
農業工程
A+
數學
A-
軟體工程
A+
物理學
A-
園藝學
A+
化學
A-
農業資源與環境
A+
生物學
A-
植物保護
A+
電氣工程
A-
臨床醫學
A+
電子科學與技術
A-
農林經濟管理
A+
生物醫學工程
A-
中國語言文學
A
食品科學與工程
A-
外國語言文學
A
作物學
A-
機械工程
A
畜牧學
A-
材料科學與工程
A
基礎醫學
A-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A
工商管理
A-
土木工程
A
設計學
A-
化學工程與技術
A
-
環境科學與工程
A
藥學
A
管理科學與工程
A
公共管理
A

教學建設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以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為浙江大學優秀本科學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其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
學生進入竺可楨學院後,不分專業,先在文、理、工三大類平台上進行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前期培養。在第二學年,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確認主修專業,並進入後期培養階段,同時實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
2006年起,為優秀本科學生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及雙專業、雙學位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學院在後期培養階段,重點構建了多通道、多規格、模組化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為優秀本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途徑;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如巴德年醫學八年本碩博連讀、教育學本碩(博)連讀、法學本碩(博)連讀、管理學本碩(博)連讀〕直接進入研究生培養,以及雙專業、雙學位(如計算機+X、生物+X、外語+X、X+信息、X+管理、X+法學、X+經貿)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
竺可楨學院除設有文、理、工三大類平台外,還設有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公共管理強化班、工程教育高級班三個專業外輔修方式的交叉複合型本科人才培養平台。
竺可楨學院吸取中國國外著名大學榮譽學院的辦學經驗,選聘各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政府基金獎勵學者、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十大我最喜愛的老師”、“教書育人標兵”等一批學識淵博、思想活躍、經驗豐富、對教學工作滿腔熱情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
同時,竺可楨學院為學生提供眾多跨文化的交流機會和國際化的實踐機會,資助和派遣優秀本科學生前往歐、美、澳、亞洲等國家和香港地區進行為期1周至1年的交流學習。
浙江大學
浙大與哈佛學子同上一堂VR考古課
1、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有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級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1個,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0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6門,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9門,國家級特色專業3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類別
名稱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數學、化學、心理學、生物學、基礎醫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
國家級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工程圖學、化學、力學、物理學
國家級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生命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示範性軟體學院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
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漢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基礎醫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類別
名稱
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浙江大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化學、生物學、力學、工程訓練、機械工程、農業生物學、電工電子、能源與動力、機電類專業、環境與資源、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化工類、土建類、醫學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東方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杭州矽力傑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杭州中糧包裝有限公司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台達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亞德諾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浙江盾安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電力公司、浙江網新恆天軟體有限公司、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嵌入式系統
電力電子技術
套用光學
生物物料學
套用統計學
綜合化學實驗
環境微生物學
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生理科學實驗
外科學
藥物分析
電子商務系統結構及套用
生理學
園藝產品貯運學
憲法學
並行計算與多核程式設計
軟體工程
個體經濟學
動物營養學
植物保護學
整合與創新設計
病理學
信息安全管理
公共經濟學
電力電子技術
定量生理學
婦產科學
工程訓練(金工)
機械製圖及CAD基礎
農業政策學
信號分析與處理
政治學基礎
當代科技哲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高分子物理
套用計算機圖形學
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
熱工實驗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
化工設計
環境生物學
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
技術創新管理
微積分
藥物分析
---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教學理論與設計
植物生理學
工程訓練(金工)
高分子化學
化工設計
熱工實驗
工程熱力學
3S技術與精細農業
動物營養學
植物保護學
遺傳學
外科學
C程式設計基礎及實驗
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
電力電子技術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大學英語
當代科技哲學
電子技術基礎
婦產科學
高分子物理
工程圖學
機械製圖及CAD基礎
行政法學
憲法學
環境生物學
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
環境微生物學
環境化學
嵌入式系統
軟體工程
作業系統
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
生命科學導論
植物學
生物生產機器人
數學建模
個體經濟學
物理學與人類文明
信號分析與處理
藥物分析
套用光學
傳染病學
生理科學實驗
網路行銷
生理學
---
國家級特色專業
新聞學
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
信息與通信工程
動物科學
農林經濟管理
電子信息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農業資源與環境
臨床醫學
工業設計
生物醫學工程
建築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環境科學
漢語言文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機械電子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生物科學
自動化
教育學
物理學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信息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環境工程
國際經濟與貿易
土木工程
植物保護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生物系統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工程圖學教學團隊
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數學建模方法與實踐教學團隊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團隊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外科學教學團隊
中國現當代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生物系統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機械製造基礎實踐教學團隊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
--
2、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在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八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
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在2010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在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5項教學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
在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0項教學成果獲第四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10項。
從1999年至2018年,浙大共授予博士學位22316人,授予碩士學位96974人。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共有48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93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為建立健全浙江大學研究生獎助制度,強化資助育人功能,浙大先後制定了《浙江大學研究生學費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研究生資助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獎學金實施辦法(試行)》。

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0年10月15日
浙江大學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榮獲2020年雲南省脫貧攻堅獎扶貧先進集體
2021年9月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公布,浙江大學入選特色基地(教育)
2021年9月28日
被退役軍人事務部授予“退役軍人事務研究基地”稱號
2022年2月
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年3月
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入圍名單公布,浙江大學在列
2022年4月19日
入選“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名單
2022年8月
入圍中國大學官微十強
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2022年8月31日
入選實施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的高校名單
2022年11月
2023QS亞洲地區大學排名第6名
2023年3月
浙江大學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優勝杯”
2023年3月25日
反食品浪費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2022年度全國總決賽成功舉辦,浙江大學代表隊獲得亞軍
2023年7月24日
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正式公布、由浙江大學主持成果獲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二
2023年8月15日
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正式發布“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浙江大學排名第33

社會評價

時間
排名
2020年
2020年中國研究生院校排名發布,浙江大學位列第7名
2020年
2020年5月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浙江大學位列第3名
2020年7月
2020瑞路中國大學百強榜發布,浙江大學位列第3名
時間
排名
2020年6月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浙江大學排名中國大陸第5位,排名第53位
2020年8月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浙江大學排名中國大陸第3位,世界第58位
2020年8月
2020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發布,浙江大學排名世界第97位
2020年9月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浙江大學排名中國大陸第5位,世界第94位
2021年6月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浙江大學排名中國大陸第4位,排名第45位,首次進入全球前50
2021年8月
2021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發布,浙江大學排名世界第97位,中國內地第5位
2022年8月15日
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發布“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浙江大學排名第三十六
2022年10月12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了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浙江大學排名世界第67位
2022年10月26日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了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浙江大學排名中國大陸第4位,世界第93位
2023年6月
2024Q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浙江大學排名第44名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1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1個。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機構(部分)
級別
科研平台
國家重點實驗室
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病毒性肝炎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兒童保健和兒童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國際納米技術聯合研發中心
海洋土木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先進能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中國-葡萄牙先進材料聯合創新中心
出生缺陷診治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肝病和肝移植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光電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流程生產質量最佳化與控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園藝作物品質調控與套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
綠色飼料與健康養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固體廢物能源化清潔利用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
海洋工程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先進結構設計與建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工業生物催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園藝產品冷鏈物流工藝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藥物製劑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智慧型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
腦與腦機融合前沿中心
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
人工智慧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命系統穩態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多臟器衰竭預警與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視覺感知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海洋感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數字圖書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設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抗腫瘤創新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電子病歷與智慧型專家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光子學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核農學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園藝作物生長發育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動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作物病蟲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產後處理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華東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光譜檢測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產地處理裝備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裝備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實驗室
浙江套用數學中心
浙江套用數學中心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心腦血管檢測技術與藥效評價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套用化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電磁及複合暴露健康危害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飼料與動物營養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細胞與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電池新材料與套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電氣裝備與系統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核農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增齡與理化損傷性疾病診治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心血管介入與再生修復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蠶蜂資源利用與創新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遺傳缺陷與發育障礙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藥物臨床研究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動物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地學大數據與地球深部資源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運動系統疾病研究與精準診治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骨骼肌肉退變與再生修復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抗腫瘤藥物臨床前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電機系統智慧型控制與變流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精神障礙診療和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飲用水安全與輸配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設計智慧型與數字創意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血液腫瘤(診治)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園藝植物整合生物學研究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服務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新型吸附分離材料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軟體機器人與智慧型器件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網路多媒體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肝膽胰腫瘤精準診治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有機污染過程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光電磁感測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協同感知與自主無人系統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海洋岩土工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疾病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腎臟疾病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無人機技術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臨床體外診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空間結構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海洋觀測-成像試驗區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口腔生物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大數據智慧型計算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區塊鏈與網路空間治理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製冷與低溫技術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醫學精準檢驗與監測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神經外科疾病精準診治及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婦科重大疾病精準診治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生殖障礙診治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作物病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微生物技術與生物信息研究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量子技術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微波毫米波射頻技術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免疫與炎症疾病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脈衝電場技術醫學轉化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智慧型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寬禁帶功率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癌症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農業智慧型裝備與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角膜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激發態材料合成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智慧型生物材料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嚴重創傷與燒傷診治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清潔能源與碳中和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汽車智慧型熱管理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先進遞藥系統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智慧型運維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微量有毒化學物健康風險評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參加)
浙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浙江省認知醫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浙江省現代服務業電子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浙江省網路媒體雲處理與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加)
據2023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浙大擁有1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1個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培育)、12個其他國家部委相關研究基地或中心、9個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4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1個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9個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
類別
名稱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浙江大學)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發展研究院)、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
德國文化研究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中東歐研究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中心、亞洲文明研究院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
“985工程”創新基地
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
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
浙江大學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浙江大學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扶持)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間,浙大作為牽頭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37項;《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敦煌學等文化傳承創新成果在中國海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浙大2018年科研總經費45.60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33億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770萬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26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7項、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8項;新增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25項,總經費3.87億元;新增牽頭主持國家重大專項課題5項(其中千萬級課題4項),總經費1.21億元;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65項,其中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項。
2018年,浙大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4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4項,分別是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
在論文著作方面,2018年,SCI收錄浙大論文6903篇,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細胞》、《自然》、《科學》三大期刊及子刊發表論文46篇,授權發明專利1838項。
截至2018年5月,浙大人文社科科研經費每年穩定在2億元以上,且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在教育部第七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浙大共有29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5項。《希臘哲學史》、《<水經注>研究》、《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等著述已在中國行業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在開展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龍泉司法檔案文書”等整理項目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科研活動

2022年10月27日-30日,第六屆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大連)在遼寧省大連市成功舉辦。浙江大學組隊參賽。

學術資源

綜述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已達671.3萬冊(不含之江、舟山、海寧及院系資料室),包括線裝古籍18萬餘冊。近年來,浙江大學圖書館引進的中外文資料庫已覆蓋學校所有學科範圍,共訂購各類文獻資料庫(含子庫)749個,中外文電子圖書240.0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419.9萬冊,中外文學位論文1081.6萬冊。
玉泉校區圖書館館藏以理工類文獻為主,兼收經濟、管理、文學等類文獻;
紫金港校區基礎分館主要面向低年級本科生,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各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教學參考書為主要特色;紫金港校區農醫分館的藏書則以醫學、藥學和生命科學為主;
西溪校區圖書館藏書文理兼收,其中文史哲文獻和基礎學科文獻收藏較為豐富;
華家池校區圖書館的藏書體系已涵蓋理、工、農、醫各個學科,尤以面向醫學院師生的生物、醫學文獻資源和面向繼續教育學院中組部全國幹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學員的人文社科資源為主要服務資源。
浙江大學
紫金港圖書館
研究開發
浙江大學圖書館發表的《浙江大學與亞洲一流大學比較分析報告》、浙江大學內參《中美12所一流大學ESI論文情況對比分析》、教育部內參《全面認識“跟班式科研”改善高校科技創新質量報告》等受到一定的正向評價。同時,圖書館還加強古籍的保護與揭示工作,持續推進特色資源的建設。
截至2019年底,浙江大學檔案館館藏8個全宗,即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之江大學、國立英士大學、杭州工學院、浙江省農村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檔案計216,921卷, 861,062件,數檔系統案卷級目錄210,249條、檔案級目錄4,419,714條、電子檔案2,108,260個;館藏總容量達到70T。
館藏檔案反映了學校百餘年來創建、變遷、發展的真實歷史,珍品泛舉:
周恩來、劉少奇、陳雲、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照片、題詞;
3000轉/分雙水內冷發電機、馬丁一侯狀態方程的發展和套用、全集成新一代工業自動化系統、新一代控制系統高性能現場匯流排--EPA等134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獎狀與材料;
夏衍、都錦生、胡喬木、李政道、谷超豪、潘家錚等歷屆學生的學籍檔案,1931年浙江大學土字第一號畢業證書,竺可楨文稿簿原稿,陳鴻逵1934年在美博士論文原稿,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路甬祥與李政道、吳健雄等來往信件,蘇步青、貝時璋、王淦昌、談家楨就“四校合併”給江澤民的簽名信;
馬寅初、蘇步青、王淦昌、貝時璋、談家楨、顧毓琇、趙朴初、劉海粟、常書鴻、啟功、沙孟海、陸抑非、馬一浮、馬世曉等名家的書畫作品;
浙大各個歷史時期校徽、紀念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冊《見證輝煌》(編號1897);
陳香梅女士1萬餘件中文史料及照片;蔣百里《國防論》手稿;李嵐清書法作品和篆刻印章;路甬祥的照片、證書聘書及資料等1萬餘件;談家楨、陳子元、鮑亦興、李浩培、周有光、李輔燿、舒鴻、嚴文興等名人手稿、實物、檔案史料;沈德緒教授個人檔案等。
截至2017年5月,浙大共出版18種學術期刊,包括浙大學報人文社科版、工學版、理學版、農業與生命科學版、醫學版,工程設計學報,地基處理,浙大學報英文版A輯、B輯,FITEE,WJP,HBPD-INT,FQS,WJEM,VI,Laparoscopic、LERS,BDM,WJPS等7種中文期刊和11種英文期刊,另有多種加盟刊,包括高校套用數學學報、AM-JCU、高校化學工程學報、管理工程學報等。下面列舉代表性質期刊收錄情況: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INSPEC,CA,SA,JST,AJ,ZM,CABI,ZR,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1.214(2016JCR),位於JCR“工程綜合”分庫2區。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被SCI-E,MEDLINE,PMC,BA,BIOSISPreviews,JST,ZR,CA,SA,AJ,ZM,CABI,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1.676(2016JCR)。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DBLP,IC,Scopus,JST,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獲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項目資助(C類),影響因子0.622(2016JCR)。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是中國肝膽胰疾病領域唯一、全球該領域SCI收錄的重要專業學術期刊之一。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和教育部“名刊工程”,並獲得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類核心期刊,先後被美國等15個重要資料庫的著名索引收錄。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和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多次獲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和優秀科技期刊獎,獲清華知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已被CA、SA、MR、ZB1、ZR、CSA、AJ、IC、CABI(A+GH)、Scopus、國際期刊指南等多家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是美國《工程索引》(EI),《科學文摘》(SA)等和中國核心數據檢索庫來源期刊,入選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等。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為北大圖書館和CSCD核心學術期刊,被CA、CABI、AGRIS等中國國內外16家重要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和中國精品期刊等多項榮譽。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是IM/Medline、CA、EMBASE、《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來源期刊,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等收錄,獲2016年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等榮譽。
《工程設計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Scopus、CSA(NS)、DOAJ、IC、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等中國國內外多家核心資料庫的收錄刊源,多次獲得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等榮譽。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被美國《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工程文摘》、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引文索引》、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中國化學化工文摘》、《萬方資料庫》等檢索機構收錄。
《管理工程學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A級重要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同時也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認定為管理科學類重要期刊,2012-2017年,該刊連續六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實用腫瘤雜誌》為中國抗癌協會系列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列為浙江大學中國一級期刊。期刊為EMBASE、Scopus、AJ,VINITI、CA、Ulrich’sIPD、IC、CSACABI等國際著名資料庫收錄,同時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等中國國內資料庫收錄。

合作交流

社會服務

2018年,浙大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簽橫向技術契約3493項,契約經費18.75 億元,橫向到款科研經費15.31億元。轉化科技成果287項,智慧財產權收益1.19億元。繼續教育辦學總收入超10.52億元。
浙大7家附屬醫院完成門急診1887.66 萬人次,住院70.08萬人次,住院手術29.95萬人次,業務總收入218.25億元。
浙大教育基金會規模達到27.78億元。全年社會捐贈簽約金額4.13億元,到款4.55億元,獲中央捐贈配比1.14億元。
浙大控股集團實現收入25.98億元、淨利潤1.32億元、上交稅費1.20億元。創新技術研究院投資的科技型公司,出資孵化成立項目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新增入園企業86家,培育畢業企業10家,入選杭州市培育計畫企業6家,大學生創業企業52家。出版社總收入2.30億元。建築設計研究院簽訂設計契約1247項,契約總金額7.83億元。

國際合作

2018年,浙大接待海外訪問團組1252人次,新簽和續簽校際合作協定及學生交換協定56項,全校師生海外學習交流總數達到13146人次,其中本科生赴海外學習交流4416人次,研究生公派出國(境)3312人次,博士研究生海外交流率達90.18%。
2023年8月11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崇德教授,園藝系系主任張波教授到訪泰國農業大學甘烹盛校區,看望“致遠”計畫赴泰國(農業項目)實踐團,推進浙江大學農業技術學院和泰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際合作。

傑出校友

主詞條浙江大學校友總會
在2024年新年來臨之際,浙江大學傑出校友段永平再度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進行大額捐贈,合計超10億元,主要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生文體活動等,鼎力支持學校“雙一流”建設。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浙江大學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常委
總會計師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校名
職位
姓名
任期
求是書院至浙江高等學校時期
總辦(兼)
1897.05-1900.05
求是書院
總理
1900-1901.09
浙江求是大學堂
總理
1901.10-1902
浙江大學堂
總理
1902.02-1903.06
監督
1903.07-1904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1904-1905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1905-1906.07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1906.08-1910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1910-1912
浙江高等學堂
校長
1912-1912.06
浙江高等學堂
校長
1912.07-1913
浙江高等學堂
校長
胡壯猷
1913-1914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至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校長
1927.07-1928.04
校長
1928.04-1930.07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1930.07-1931.11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1932.04-1933.03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郭任遠
1933.04-1936.02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1936.04-1949.05
浙江大學時期
浙江大學
校長
1949.08-1951.05
浙江大學
校長(兼)
1952.10-1953.01
浙江大學
校長(兼)
1953.04-1958.04
浙江大學
校長
1958.04-1962.03
浙江大學
校長(兼)
陳偉達
1962.06-1968.04
浙江大學
校長(兼)
1979.02-1982.06
浙江大學
校長
1982.06-1984.02
浙江大學
名譽校長
劉丹
1982.06-1989.09
浙江大學
校長
1984.02-1988.02
浙江大學
校長
1988.02-1995.04
浙江大學
校長
1995.04-1998.09
浙江大學
校長
1998.09-2006.08
浙江大學
校長
楊衛
2006.08-2013.02
浙江大學
校長
2013.06-2015.02
浙江大學
校長
2015.03-2022.12
原杭州大學(含浙江師範學院)歷任校(院)長
院長(兼)
劉丹
1952.02-1952.12
浙江師範學院
院長
俞仲武
1952.12-1957.06
浙江師範學院
院長
陳立
1957.06-1958.11
校長(兼)
林乎加
1959.09-1962.05
杭州大學
校長(兼)
呂志先
1962.05-1964.04
杭州大學
校長(兼)
王家揚
1978.07-1979.02
杭州大學
校長
陳立
1979.02-1983.10
杭州大學
名譽校長
陳立
1983.10-1998.09
杭州大學
校長
1983.10-1986.01
杭州大學
校長
沈善洪
1986.01-1996.06
杭州大學
校長
鄭小明
1996.06-1998.09
原浙江農業大學(含浙江農學院)歷任校(院)長
院長(兼)
吳植椽
1952.12-1957.06
浙江農學院
院長
金孟加
1957.06-1960.03
校長(兼)
李豐平
1960.03-1961.10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
丁振麟
1961.10-1965.11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兼)
陳作霖
1978.04-1979.03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
丁振麟
1979.03-1979.06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
朱祖祥
1980.03-1983.10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
陳子元
1983.10-1989.09
浙江農業大學
名譽校長
朱祖祥
1984.06-1996.11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兼)
李德葆
1989.09-1993.03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
夏英武
1993.03-1997.12
浙江農業大學
校長
程家安
1997.12-1998.09
原浙江醫科大學(含浙江醫學院)歷任校(院)長
院長(兼)
洪式閭
1951.10-1955.04
浙江醫學院
院長
王仲僑
1956.05-1958.09
校長(兼)
鄭平
1960.02-1963.09
浙江醫科大學
校長(兼)
李藍炎
1964.03-1968.11
浙江醫科大學
校長(兼)
王耀亭
1978.07-1979.03
浙江醫科大學
校長
王季午
1979.03-1984.01
浙江醫科大學
名譽校長
王季午
1984.01-1998.09
浙江醫科大學
校長
鄭樹
1984.01-1996.10
浙江醫科大學
校長
陳昭典
1996.10-1998.09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徽始見於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詳見方案一、方案二)。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1991年1月22日,學校舉行校務會議,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認為二個校標設計方案在設計思想和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經過討論,校務會議確定方案一為校標方案,並作進一步修改完善。1991年1月31日,校務會議再次審議了修改後的校標,現行校標獲得正式通過。2017年5月11日,校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校標的數位化精細化處理方案。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旗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旗

精神文化

校歌歷史
1938年11月19日,在廣西宜山,竺可楨校長主持校務會議,會議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並決定請著名國學家馬一浮寫校歌歌詞。 馬一浮作的這首歌詞,因為引用了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讀起來有時比較拗口,竺校長曾考慮改寫,但他又覺得,馬老作的歌詞雖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很能體現浙江大學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這首“大不自多”歌仍請著名作曲家、當時的國立中央音樂學院的應尚能教授譜曲,並經校務會議通過,正式定為浙江大學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慶期間,曾任寧波大學校長的浙大土木系44屆畢業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團團長)和浙大外文系46屆畢業生鄧爽,應浙大合唱團老團員的建議,把校歌歌詞逐句對應式地譯成白話文,以便閱讀。
校歌譯文
大海浩瀚而不自滿,所以能容納千萬條江河。
學問的世界無邊無際,抵達天地的盡頭。
形而上的稱為道,形而下的稱為器。
禮制主導世界的差異,音樂使社會和諧共存。
明白其中的辯證統一關係,就會更加聰慧明智。
有一所國立大學,在中國東南的浙水之濱。
它以求是為宗旨,其實就是啟迪人們求真。
持之以恆潛心教學,才能逐步加深對世界的認識。
不要說已把握事物本質,也不要說已窮盡真理。
沒有什麼變革不需要繼承,沒有什麼傳統不可以創新。
怎樣改革創新?實踐探索奮勇爭先。
諸位年輕的英才,應當明了這些重要道理。
要致力於學問,以達到思想睿智、見識通達。
我們有人文、科學、農業、技術多種學科。
要融會貫通,掌握知識的源流和實踐運用。
象金子在熔爐中一樣,鍛造偉大的成果。
立足民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門戶所束縛。
努力振興祖國,使世界各國人民和諧共處。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歌》作詞:馬一浮先生
校歌新解
大——永不自滿,象大海包容江河,
學——遼闊無際,廣胸懷察天觀地。
天地間形而上者稱道,形而下者為器,
人類社會則有制度統攝差異,藝術促進和諧。
明白它們是統一的客體,學問才有洞察之力。
有一所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浙水之濱,
她曾經以求是為名,實質是啟迪大學求真。
真理需要恆久的探索習教,才能一窺經綸,
所以莫言已達事物真諦,更莫言已窮盡真理。
沒有什麼革新不需要繼承,沒有什麼舊例不可以創新,
如何改革創新?惟有走在民眾前列勇於探求實踐。
諸位青年才俊,要認識這樣的科學路徑。
專注於學問,才能思想深刻,識解通明。
我們有人文、科學、農業、技術多種學科,
要善於分析綜合,掌握知識的源流走向。
真金在熔爐中才會閃現,偉大的成果在錘鍊中產生,
絕不能固守宗派門戶,走入人民大眾才會找到通達之路,
大家努力振興祖國,使世界各國心馳神往和平共處。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歌》譜曲:應尚能先生
校歌歌詞
大不自多 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於天地
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禮主別異兮 樂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爾聽斯聰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昔言求是實啟爾求真
習坎示教 始見經綸無曰已是無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何以新之開物前民
嗟爾髦士 尚其有聞
念哉典學 思睿觀通有文有質有農有工
兼總條貫 知至知終成章乃達若金之在熔
尚亨於野 無吝於宗樹我邦國天下來同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歌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流亡辦學,艱難困苦和生死別離,使竺可楨校長對“求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38年11月1日,竺可楨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並提出要以 “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
1938年11月19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了竺可楨的這項提議。
關於“求是”的涵義,竺可楨曾作過多次闡述,他在《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演講中說:“所謂求是,不僅限為埋頭讀書或是實驗室做實驗。求是的路徑,中庸說得最好,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單是博學審問還不夠,必須審思熟慮,自出心裁,獨著隻眼,來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瞭然於心,然後盡吾力以行之,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學史上布魯諾、伽利略、克卜勒、牛頓、達爾文、赫胥黎等人“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為。中國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賢,孫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孫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實行革命,這革命精神,正是源於求是的精神。
在此,竺可楨已經將“求是”的涵義大大地拓廣和深化了,他所倡導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犧牲精神、革命精神、奮鬥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繼後,竺可楨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御,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竺可楨的這些論述,特別是他所概括的科學家應取的三種態度,不僅為萬千“求是”學子所遵循,而且一直為科學家們所稱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大學的歷任領導人,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特彆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開拓創新精神。自那以後,浙江大學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這是浙江大學為了適應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和社會需求做出的正確決策,是對求是精神的發揚光大。
路甬祥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詞中說:“創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於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彆強調創造與創新……。創新,正是歷史上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和傑出人才的共同特點。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並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規律。要使我們學校同步於時代,並不斷地取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強調創造力的開發,強調培植求是創新精神。”
路甬祥的這段話,既是對為何要立“求是創新”為校訓的解答,也是對“求是創新”的詮釋。
潘雲鶴在1995年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作的題為《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邁向一流》的講話中,提出了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並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潘校長這裡所說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能力、想像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求是創新”是新時期求是學子的行為準則和奮鬥目標。
正可謂:“求是”源遠流長,“求是創新”前程似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