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概況:
經過數十年的建設和積累,實驗室在腫瘤遺傳易感與分子流行病學、腫瘤病因與發病機制、腫瘤預警及早期診斷、腫瘤干預藥物和方法研發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在國內外有特色的、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具有一流的科研條件,優越的技術平台和先進的儀器設備,擁有集中實驗室面積3150M2,設備總資產價值達3100多萬元,其中20萬元以上儀器有57件,並已建立了良好的管理與運行機制。近5年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十一五”攻關項目、 “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以上課題77項,各類課題經費總計達9100餘萬元(含配套),實驗室建設經費及醫院套配建設經費達3900餘萬元,並獲得三項國家科技獎及十餘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主要研究方向:
惡性腫瘤預警與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遵循腫瘤防治“前移”,開展人群腫瘤預防,提高癌前病變及早期癌診斷率,通過對惡性腫瘤的“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終為發病率及死亡率下降創造條件。主要研究方向為:
1、腫瘤遺傳易感與分子流行病學:通過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結合在腫瘤高發現場開展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明確腫瘤發生的遺傳背景及分子遺傳病因。根據環境中的致癌因素特點,針對具體的致癌物質,對腫瘤遺傳易感基因(如代謝酶基因、DNA損傷修復基因、凋亡相關基因及免疫功能相關基因等)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甲基化、MicroRNA及基因突變等進行腫瘤相關性分析,並驗證易感分子的功能,從分子水平篩檢出腫瘤遺傳易感人群,提高腫瘤高危人群的預報及篩查水平,為干預阻斷提供靶人群。
2、腫瘤病因與發病機制:基於大量流行病學及動物模型研究資料,明確環境(外因)中的生物、物理、化學致癌因素;揭示其致癌變的分子機制及作用通路,為干預阻斷癌前病變提供新的靶點,著重圍繞已有一定工作基礎腫瘤生物病因(病毒、細菌及微囊藻等)的探索性研究。
3、腫瘤預警及早期診斷:結合腫瘤發生髮展不同階段表型,套用生物信息學分析發掘各不同階段的分子標記,開發研製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用於PET分子影像和SPECT分子顯像的特異性核分子藥物探針,套用分子影像技術實驗腫瘤超早期診斷;尋找早期診斷、預後判斷及指導個體化治療相關的特異敏感的分子標記物,開發相應的診斷試劑盒;研發用於預測臨床常用的腫瘤治療藥物敏感性的生物晶片,為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制定提供依據;制定能在臨床推廣套用的惡性腫瘤分子分型標準建立分子分型標準,制定可用於指導臨床實踐的規範化、個性化和綜合治療的關鍵技術與方案。
4、腫瘤干預藥物和方法研發:研發高效的抗腫瘤藥物,尤其是能克服腫瘤耐藥性的藥物、技術、和方法,鑑定特異的可供干預的新的分子靶點,研究新的分子靶點藥物,結合特異性的免疫治療,為腫瘤患者提供更有效低毒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