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浙江大學,實驗室於1989年經國家計委和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建設。1995年建成並通過國家驗收,1996年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設有精密光學檢測技術及儀器、光學與光電子薄膜、光輻射測量與光譜技術、雷射與非線性光學和光子信息技術五個研究方向。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將光學工程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與工程技術研究有機結合,以拓展現代光學與光子技術及儀器技術新領域、促進我國光學技術與光電產業發展為主要目標。在光學工程及儀器科學領域開拓創新,努力建設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現代光學儀器研究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
  • 成立時間:1989年
  • 委員會主任:莊松林
  • 院士主 任:劉 旭教授
  • 副主任:吳 蘭教授
科研領域,項目成果,交流合作,

科研領域

近幾年來,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光纖感測關鍵技術、微納光纖及其器件、負折射率介質和光子晶體、高清晰度液晶投影顯示技術及系統、多功能高集成度光電子集成器件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進展,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整體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主要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精密光學檢測技術及儀器
以現代光學檢測技術和儀器的集成化、自動化、智慧型化為目標的光機電算一體化的現代光學儀器技術。主要研究內容有:以光學MEMS技術為基礎的微光學、微機構以及二元光學技術的研究;混合光學系統的設計與製備技術的研究;圍繞關鍵光纖感測元件技術,開展光機電算集成系統技術的研究,開拓現代光學儀器系統的信號獲取、感測、檢測與處理的集成化、自動化的新途徑;開展光機電集成成像工程技術以及以微納米技術為基礎的納米測試計量技術、納米操作技術的研究;探索納米尺寸光電精密檢測與計量的新方法。
二、光學與光電子薄膜技術
以光學與光電子薄膜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的工程套用為主要研究方向,拓展光電子混合功能薄膜及器件、有機發光薄膜與器件技術以及投影顯示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光通訊中超窄帶密集波分復用光學可調諧濾光片和光學薄膜超稜鏡效應與技術;基於光學薄膜原理的光學MEMS可調諧光學薄膜陣列器件與技術;有機發光薄膜與器件技術;多媒體液晶投影顯示和基於光閥原理的投影顯示中光學系統及其關鍵薄膜器件和技術的研究等。
三、光輻射測量及光譜技術
研究光譜學、光度學、色度學和輻射度學在輻射檢測和物質分析中的套用。主要研究內容有:從事相關檢測原理與檢測技術、新穎輻射檢測器的套用以及輻射測量與光譜檢測的智慧型化研究;節能材料如三基色稀土螢光粉的國家標準測試方法、紫外激勵螢光粉色溫的計量技術;大螢幕平板顯示各種光學參數的線上檢測技術;在顏色與影像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顏色外貌的計量測試與視覺評價以及顏色信息的數位化管理系統等。
四、雷射與非線性光學
主要研究內容有:新型全固態雷射器研究(包括大功率中紅外雷射器、紫外雷射器、短脈衝固體雷射、半導體雷射器的光束整形與光束質量評價、相位共軛技術);光纖雷射器研究(包括單頻光纖雷射器、大功率光纖雷射器、光纖喇曼雷射器);準相位匹配技術及相關器件研究(包括PPLN和PPMgLN器件製備技術、新型光參量振盪器);微納光纖及相關器件研究。
五、光子信息技術
以光子為信息基本載體,開展光子信息技術在光傳輸器件與儀器、光子信息檢測技術等領域的研究。主要涉及:光通信技術及器件的研究;基於平面波導集成密集波分復用器件及光開關器件的研究;新型高速調製光通信雷射技術;人工介質即光子晶體的研究;人工負折射現象的研究;光及電磁波的逆問題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研究;生物光子學效應的檢測技術;光學相干層析技術;瞬態光與生物質作用等現象的研究;將現代光學技術套用於生命科學中。近年主要研究成就 作為我國光學儀器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將發展國家急需的先進光學儀器技術作為實驗室主要工作,不僅從套用基礎研究層面開拓新型光學儀器技術,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作出重要貢獻,而且充分重視光學器件與儀器技術的產業化推廣,對我國光電事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項目成果

納米光纖技術原創性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成為當前光子學方向的研究熱點之一。2003年童利民教授關於納米光波導的研究成果“Subwavelength-diameter silica wires forlow-lossopticalwaveguiding”在Nature上發表。隨後幾年,在納米光纖諧振腔以及增益介質型納米光纖、微光纖雷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2005年8月,Laser Focus World雜誌在題為“Photonics Frontiers: Subwavelength opticscomeintofocus”的評論中指出,由浙江大學和哈佛大學合作首先開始研究的“納米光纖”已經成為光子學前沿研究的焦點之一;2006年關於微納光纖雷射器的研究結果發表後受到PhotonicsSpectra雜誌和Optics的專題報導。童利民教授在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霍英東教育基金一等獎,2007年獲得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中青年科技獎。
在液晶投影光學引擎與元件技術研究上實現突破,採用非成像光學技術,提高了投影系統的光能利用率,建立了投影顯示技術的研發平台,研製出一系列填補國內空白的投影顯示設備,推進了我國投影顯示產業的發展,使我國成為投影顯示光學元件產業的大國。該項目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負責人劉旭教授獲2004中國青年科技獎,2005年被授予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稱號。在投影顯示技術方面,實驗室為國際知名的投影機商NEC設計高光效投影顯示器等,在東亞相關領域形成廣泛影響,成為現代投影顯示領域國際上最為重要的技術、人才供應地之一。
在光子晶體與人工負折射介質研究中取得諸多進展,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論文,研究成果在2004年亞太光通訊大會(APOC2004)上應邀作全會特邀報告。作為首席科學家,何賽靈教授主持的973項目“新型人工電磁介質的理論和套用研究”2005年獲得批准,研究總經費達1500萬元。2007年何賽靈教授作為共主席在浙江大學成功承辦了OSA納米光子學國際會議,研究團隊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7年12月何賽靈教授當選為OSA fellow。
在生物光子檢測技術上,開展了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技術(OCT)的研究,在國內首次獲得人眼底活體視網膜高分辨層析圖像,取得了優於商業化產品(ZeissHumphrey第三代眼底OCT儀)的滿意結果,成果屬世界前列水平。項目負責人丁志華研究員2004、2006年連續兩屆被邀請在中國光學年會生物醫學光學專題作“OCT技術與套用最新進展”的特邀報告,多次被邀請至國外(美國,瑞士,韓國等)作訪問交流,並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及多項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在精密光學檢測和加工設備方面,開展了大面積高精度光刻設備的研究,實驗室與國際著名企業合作研製成功解析度為1微米的12英寸矽片一次曝光鏡頭,填補了國內空白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實驗室所依託的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在近幾年的全國學科評比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全國一級學科評比中,2002年獲得全國第四名,2004年獲得全國第二名,2006年獲得全國第一,2007年在全國研究生院一級學科評比中獲得第一名;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被評為2005年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4年浙江大學光電系成功舉辦了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全國光學大會,國內外共1300多人參加了大會,被時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的母國光先生譽為“群賢畢至”,開創了中國光學學會成功舉辦大型年會的先例。國際學術交流活躍,近年來每年都承辦國際學術會議,有多名教授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會議上擔任共主席。

交流合作

作為我國最主要的光學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基地,近年來實驗室與日本NEC、濱松光子、美國PrecisionLens、JDSU等國際光學與信息企業進行了廣泛的技術交流與合作,與浙江舜宇集團、浙江水晶光電、富通集團、寧波永新、上海嘉光、南陽利達等國內主要的光學產業集團進行產學研合作,支持了長三角地區諸多光學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長三角光學產業群。浙江舜宇集團已在香港上市,年產值達十億元,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光學加工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