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甬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代表作品:學元件表面缺陷的顯微散射成像及數位化評價系統研究
- 職稱:浙江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學系教授
楊甬英老師簡介,楊甬英教授(博導)學科方向簡介,主要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代表性的論文及著作,浙江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學系,
楊甬英老師簡介
楊老師學術造詣水平很高,致力於潛心研究干涉、衍射和偏振領域的相關問題。雖然項目很忙,但楊老師原來還一直在為本科生上"機構課"和為研究生上"納米系統課",對光學、機械、電路、計算機都很精通,是我們所用的教材《精密儀器儀表機構設計》的主要作者之一。現在仍然在為大四本科生開設"現代光電干涉測試技術"這門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聽一下。楊老師rp很好,現在是08屆和09屆博士班的德育導師,大家對她評價普遍很高。總之,三十多年的教學和項目經驗使楊老師成為教書育人的楷模,值得所有致力於攻博讀碩的同學學習。
楊甬英教授(博導)學科方向簡介
利用現代光學干涉、衍射、偏振等技術對各種幾何量及物理量進行實時的光電信息
感測與精密檢測及數據和圖象處理。充分套用非接觸無損檢測、現場動態測試、高靈敏
度及實時圖像顯示技術,利用光機電算一體化的計算機輔助測量、控制系統,構築完備
的高科技光電信息檢測系統。
研究生學習階段導師將結合科研及個人特長,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提供更多的科研實
驗環節,導師與學生有充分的研究交流時間。將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科研攻
關能力,特別是具有本專業的光機電算一體化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總體的工程設計能力,
在今後的各個工作崗位上能獨立科研攻關施展才華。
主要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
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973、國家863配套等項目。
承擔的科研項目有:“徑向剪下法測量雷射系統的波前畸變技術的研究”、 “大口徑近紅外瞬態雷射波前畸變徑向剪下干涉儀”、 “光學表面疵病檢測系統”、“雷射雙焦干涉平面輪廓儀”、 “雷射掃描力顯微鏡”、“精密表面缺陷數位化評價系統研究”、 “雷射高程差干涉定中儀”、“雷射測振儀”等。
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曾獲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995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特別是“徑向剪下法測量雷射系統的波前畸變技術的研究”項目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在2006年10月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及聯合基金特優獎。
2008年“精密表面缺陷數位化評價系統研究” 又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及聯合基金優秀獎。
代表性的論文及著作
(1) Y.Yang ,L.Y.Biao, A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ence system of Testing Laser Pulse Wavefront Distortion and the Original Wavefront Reconstructing, SPIE, Vol.5638, 2004-11,p200-204, EI 收錄
(2) Yang Yongying, Liu Dong, Shen Yibing, Weng Junmiao, and Zhuo Yongmo. Study on testing larger asphericity in non-null interferometer. Proc. SPIE 6834, 68340T (2007)
(3) Liu Dong, Yang Yongying, Wang Lin, Zhuo Yongmo, Lu Chunhua, Yang Liming and Li Ruijie. Microscopic scattering imaging measurement and digital evaluation system of defects for fine optical surface. Opt. Commun., Vol. 278, Issue 2, 15 Oct. 2007, pp:240-246(SCI & EI 收錄)
(4) Liu Dong, Yang Yongying, Wang Lin and Zhuo Yongmo. Real time diagnose of transient pulse laser with high repetition by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ometer. Appl. Opt. Vol. 46(35) 2007(SCI收錄)
(5) 楊甬英,陸春華,梁蛟,劉東等,光學元件表面缺陷的顯微散射成像及數位化評價系統研究,光學學報,2007, 27(7) (EI收錄)
(6) Yang Yongying, Zuo Yongmo, Common-path interference profiler with non-destructive testing,SPIE ,Vol.3557,2000.11, EI收錄
浙江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學系
浙江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學系(以下簡稱“光電系”)是由原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專業發展而來,是我國光學工程學科的誕生地。浙江大學光電系所依託的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也是浙江大學最具影響的優勢學科之一。1952年國家教育部根據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光學專家王大珩院士等的倡議,在浙江大學設定了國內第一個光學儀器專業;1960年浙江大學在光學儀器專業基礎上成立了光學儀器工程學系,1998年更名為光電信息工程學系。1965年11月經國家科委批准在浙江大學光儀系建立了光學儀器中間試驗基地;上世紀六十年代浙江大學光儀系研製的高速攝影機首次成功記錄下我國核爆炸過程,為"兩彈"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先進集體獎。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國家各部門在浙江大學光電系先後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學科點和研究基地,1984年建立國內首批光學儀器博士點;1985年設立儀器儀表博士後流動站;1988年浙大光學工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89年國家計委批准建立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1994年國家科委批准建立國家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7年國防科工委批准建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半個多世紀以來,浙江大學光電系培養了近6000名本科畢業生、1500多名碩士和300多名博士,桃李滿天,成就斐然,為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已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光學工程學科國家級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繼承和保持傳統優勢學科的基礎上,浙江大學光電系根據學科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將學科研究方向拓展到光電信息領域,順利完成了“光電信息技術與儀器”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光電系承擔的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光子技術與光電信息工程”被評為浙江大學第一個標誌性成果;2001年和2004年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1年在教育部、科學院系統學科評比中名列光學工程學科第四名;2004年在全國高校研究生院一級學科評比中位居第二;2005年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6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一級學科評比中獲得全國第一;2005至2008年連續四年在全國高校研究生院一級學科評比中獲得光學工程學科第一名。
浙江大學光電系暨光學工程學科目前設定有光學工程、光電信息及檢測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顯示技術、先進納米光子學研究所等五個研究所和光及電磁波、光學慣性技術工程兩個研究中心,擁有一支學位層次高、整體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現有教職員工 121人(截止至2010年5月底),其中教學科研人員66人,實驗及管理輔助人員19人,教學科研流動人員11人,博士後流動人員14人,回聘人員11人。在教學科研人員中,教授及正高級職稱人員32人(博導27名),擁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85%。教師隊伍中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國家“千人計畫”引進人才2名、長江特聘教授3名、浙江省特級專家1名、求是特聘教授5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名以及6名具有外籍(包括4名歐洲裔)的引進人才。現每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40名左右、碩士生90名左右、博士生40名左右。
近5年來,浙江大學光電系暨光學工程學科在微納光波導、光學光電子薄膜及光電顯示、高精度光纖感測和新穎人工光電介質等方面取得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形成從國家重點實驗室套用基礎理論研究到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的完整學科體系。承擔國家大中型科研項目150餘項;包括主持國家973項目1項,973課題4項,主持863項目10餘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國家基金傑青項目3項,其他國家基金項目40餘項;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被SCI收錄論文450餘篇;出版教材15部;在高影響力論文、國家科技進步獎、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以及973主持項目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研科研項目49項,年均科研經費4000餘萬元,取得產學研效益10億元以上。
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經過五年努力,使浙江大學光電系綜合實力繼續穩定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微納光子技術與器件、精密光學檢測技術及儀器和功能光電子技術器件與技術方面加強基礎和套用研究,形成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有影響的研究方向,建立一支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