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院徽,院訓,吉祥物,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同年7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成立,由
浙江大學、
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郵電管理局(現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公司)共同發起創辦,其中
浙江大學、
杭州市人民政府各出資6000萬元,浙江省郵電管理局出資5000萬元,校址為原“郵電管理學院”校舍。
2003年3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舉行理工科分院成立大會,新組建的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學院四個二級分院同時成立;同年9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組建成立,研究生部成立,該院和浙江大學研究生院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
2004年3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藝術學院成立,由原新聞系改建而成;同年6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經濟分院和管理分院合併組建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商學院。
2005年3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研究生會成立。
2006年5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法學院成立;同年,生命科學學院更名為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2007年,開始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獲“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子項目,並擔任全國相關學校的牽頭單位。同年7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杭州女子學院成立,由杭州市婦聯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聯合創辦;同年8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中科企業家學院成立,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與浙江中科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舉辦。
2008年,土木工程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入選
教育部首批
CDIO試點專業。同年5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掛牌成立。
2009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入選全國首批
CDIO試點單位。
2011年6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創業教育學院成立;同年,被列為浙江省教育體制改革提高教育對外開放水平試點高校。
2012年4月,浙江省學位委員會正式發文批准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
2013年9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更名為醫學院;同年起,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土木工程、資產評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臨床醫學等專業相繼被批准列入浙江省本科第一批次(第一段)進行公費招生。
2014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入選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高校。
2015年7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護理學院成立(歸屬醫學院),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與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作舉辦;同年12月,被確定為浙江省套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
2019年7月,獲批設立浙江省
博士後工作站;同年9月,揭牌校史館;同年10月,舉行二十周年紀念大會,啟動“爭創全國百強大學”計畫,揭牌成立國際健康科學中心(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美國羅馬琳達大學、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共建)。
2020年1月,
教育部復函
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轉設為浙大城市學院,學校標識碼為4133013021,同時撤銷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建制。浙大城市學院系獨立設定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由浙江省負責領導和管理。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設有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法學院和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分院),36個本科專業,專業設定涵蓋文、經、管、法、工、理、醫、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與紐西蘭懷卡托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課程合作項目8個。
二級學院 | 開設專業 |
浙大城市學院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軟體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浙大城市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 |
浙大城市學院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建築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
浙大城市學院醫學院 | 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 |
浙大城市學院商學院 | 資產評估、金融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旅遊管理 |
浙大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 |
浙大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 | 英語、日語、商務英語 |
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 | 法學、行政管理 |
浙大城市學院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
浙大城市學院懷卡托大學聯合學院 | ---------- |
參考資料: |
師資隊伍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有專任教師712人,其他外聘教師155人,生師比15.73:1。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249人,碩士379人,博士比例達34.97%;具有正高級職稱96人,副高級職稱247人,高級職稱人數比例達48.17%;具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總計2人,浙江省“151”人才25人,杭州市 “13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及相當級別以上50人,入選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計畫2 人,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浙江省錢江人才C、D類項目2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0人、 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3人,高層次留學回國人員在杭創業創新項目7人;共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
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韋巍
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層次):江全元
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層次):韋巍、馬俊海、趙陽、鄭增威、魏新江、曾玲暉
浙江省錢江人才C、D類項目(不全):曾玲暉
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肖鐸、曾玲暉、吳明暉
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吳明暉、魏綱、盧應梅、李傑、陳觀林、李艷君、王新泉、張翀、朱建安、方玲玲
省級教學名師:顏暉
省級教學團隊:面向套用型人才培養的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顏暉,2009年)
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張夢新、魏新江、魏綱、
王新泉、陳觀林
西湖學者:趙志義、張建青、江根源、楊芳
杭州市 “13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曾玲暉
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計畫:曾玲暉、盧應梅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有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3個,浙江省重點學科4個,杭州市重中之重學科2個,杭州市重點學科11個。
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土木工程、藥學、工商管理
浙江省重點學科:藥理學、計算機套用技術、企業管理、岩土工程
杭州市重中之重學科:藥理學、通信與信息系統
杭州市重點學科:計算機套用技術、藥理學、國際貿易、企業管理、通信與信息系統、岩土工程、新聞學、傳播學、經濟法學、橋樑與隧道工程、免疫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有浙江省重點專業1個,浙江省“十二五”新興特色專業4個,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建設項目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浙江省精品線上開放課程3門;杭州市重點專業5個,杭州市特色專業4個;共有21項浙江省課堂教學改革項目。
浙江省重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浙江省“十二五”新興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會展經濟與管理、法學
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藥學、財務管理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2014年)、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2014年)、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重點建設項目,2015年)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App Inventor——零基礎Android移動套用開發》
省級精品課程:《程式序設計(I)(II)》、《軟體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無機及分析化學》
浙江省精品線上開放課程(不全):《App Inventor–零基礎Android移動套用開發》、《大學物理(I)》
杭州市重點專業:新聞學、通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杭州市特色專業:法學、會展經濟與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護理學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跨區域跨校線上開放課程“1+M+N” 協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學、北方民族大學、河西學院、臨沂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交通學院、濰坊學院、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合作,2018年)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獨立學院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合作,2005年)
2017年,浙大城市學院共啟動23項大學生創客項目,新增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畫項目25個,浙江省新苗人才計畫項目10個。A類競賽共獲得省級三等獎及以上96項,其中國際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國家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1項。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有浙江省工程實驗室1個,杭州市重中之重實驗室3個,杭州市重點實驗室9個,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杭州市高校優秀創新團隊1個。
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智慧型植物工廠浙江省工程實驗室
杭州市重中之重實驗室:中藥研究與開發杭州市重中之重實驗室、電子服務與智慧工廠杭州市重中之重實驗室、信息處理與智慧型系統杭州市重中之重實驗室
杭州市重點實驗室:杭州市網路與計算重點實驗室、杭州市集成化信息處理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杭州市藥物信息與新藥研究重點實驗室、杭州市先進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杭州市商務信息分析重點實驗室、杭州市數字城市與電子服務重點實驗室、杭州市地下工程安全與監控技術重點實驗室、杭州市物聯網技術與套用重點實驗室、杭州市區域經濟發展與演化仿真重點實驗室
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不全):旅遊發展與法制研究中心、城市文化創新傳播研究中心等
杭州市高校優秀創新團隊:工程災害機理與防治研究創新團隊(魏新江,2013年)
科研成果
2017年,浙大城市學院新增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3項,地廳級項目61項,橫向科研項目259項;作為第一單位獲得省部級獎3項。
2017年,科研經費達7000萬元,獲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師生團隊研製的“木心傘”獲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產品大獎。
學術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共有館藏紙質圖書131.56萬冊,可使用電子圖書1726046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800餘種,可使用電子期刊112873冊。
《
現代城市》是一份由浙江省教育廳主管,浙大城市學院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報導中國城市建設學科領域中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工作經驗,開設的欄目有城市規劃、城鎮建設、城鄉之間、城市交通、數字城市、城市房產、城市環境、城市經濟、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城市博覽等;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收錄;2008年獲浙江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優秀期刊二等獎;2010年獲浙江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編輯質量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次獲得全國民辦高校期刊“十佳期刊獎”。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城市學院共與中國大陸境外15個國家和地區,總計6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國際健康科學中心1個、合作辦學項目1個、課程合作項目9個、校際交流生項目19個。
浙大城市學院與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於2002年開始合作舉辦本科教育中外辦學項目,是中國較早開辦國際合作項目的高校之一,並於2016年9月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紐西蘭UW學院,成為中新本科教學合作的首家機構,實現杭州高等教育史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零的突破。
2017年,浙大城市學院學生以各種形式赴境外學習交流人數達721人,交流率為21.92%,其中寒暑期交流學生584名、以“三明治”形式赴境外學習與交換學生33名、依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課程合作項目赴境外學習學生104名。
2017-2018學年,浙大城市學院拓展了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美國
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接收2名
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的學生來院學習一個學期;對接
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申報中國教育部關於2017年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師生交流計畫(萬人計畫),成功獲批並順利開展“中國文化與特色經濟探索”學習交流項目,共有20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參加;接待
香港理工大學25名護理專業學生來杭醫院進行實習。
浙大城市學院從2003年起與浙江大學研究生院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14年與
安徽理工大學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16年與
常州大學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17年與
黑龍江科技大學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截至2018年5月,浙大城市學院共招收15屆研究生,總計400人。
文化傳統
院徽
院徽含義:更名後的浙大城市學院校徽,中心保持原校徽“求是鷹”造型不變,反映學校的淵源特徵。“求是鷹”左右圍合英文校名首字母縮寫。外圈上部環繞轉設後的新校名"浙大城市學院"中文,下部環繞校訓"求是創新”以及建校時間“1999”字樣。
更新修正方案主要調整了核心圖形元聚間的疏密、沿用美術字的間架關係等,使 其組合陽形部分顯示均勻,適合不同場景下的各類尺寸使用。
院訓
求是創新
“求是創新”選自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創新”,意為勇於開拓,不斷進取。
吉祥物
浙大城市學院吉祥物“大城小C”由2000級校友留芳設計,該設計源自於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院徽圖案——求是雛鷹。選擇雛鷹作為校園吉祥物,一方面是傳承了浙大的“求是”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展現新型學府年輕學子的青春風貌。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長 | 羅衛東 |
黨委書記 | 洪慶華 |
副校長 | 韋巍、張德平、斯榮喜、趙陽 |
黨委副書記 | 包迪鴻、葉素 |
紀委書記 | 應方彩 |
參考資料: |
歷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 黨委書記 | 2017.12-2020.4 |
韋巍 | 院長 | 2017.12-20 20. |
| 黨委書記 | 2014.9—2017.12 |
| 院長 | 2008.4—2017.12 |
| 黨委書記
| 2005.7—2014.9
|
| 院長
| 2005.7—2008.4
|
| 院長
| 1999.7—2005.7
|
| 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
| 1999.7—2005.7
|
參考資料: |
知名校友
許航:畢業於法學院,全國十大“最美檢察官”、浙江省勞動模範、第四屆浙江省優秀檢察官、第二屆“最美杭州人”、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二次。
斯康:畢業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畫”創業人才,安吉雲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獲“最美浙江人—2016青春領袖”稱號。
袁奇翔:畢業於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第21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
王軼磊:畢業於工商管理專業,浙江省政協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民進浙江省副主任委員,廣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佳吟:畢業於法學院,全國優秀公訴人,第五屆“最美杭州人”。
所獲榮譽
學校在京領新國際所發布的“2019中國公辦大學國際化競爭力排行榜”中,位於第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