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 – 1982年,
南京大學經濟系本科並獲學士學位。
1982 – 1984年,北京大學經濟系研究生並獲碩士學位。
⑴2002年1-9月,日本一橋大學 教授。
⑷1999年4月,英國牛津大學經濟系客座研究員。
⑸1999年5-8月,瑞典哥德堡大學客座研究員。
⑹1998年4-5月,英國牛津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
⑺1998年6-7月,瑞典哥德堡大學客座研究員。
⑻1997年6-7月,英國牛津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
⑼1996年6-9月,瑞典哥德堡大學客座研究員。
⑿1993年4-6月,瑞典哥德堡大學客座研究員。
⒀1991年6-9月,英國牛津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
⒁1990年8月-1991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⒂1986年9月-1987年10月,荷蘭伊拉斯姆思大學進修。
研究方向
經濟思想、經濟轉型與發展、收入分配。
研究課題
作為研究項目負責人組織的課題有:
1. 2011年, 國家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課題“《新階段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戰略研究》”。
2. 2010年, 國家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課題“《新時期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政策體系研究》”。
3. 2009年, 國家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課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實施效果的評估”。
4. 200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課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5. 2006-2010年,福特基金會,澳大利亞國際開發署共同資助的“中國農村流動勞動力研究”。
6. 2006-2008年,加拿大國際開發研究基金會(IDRC)資助的“中國青年學者貧困研究網路”。
7. 2006-200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與社會公平”。
8. 2002-2005年, 福特基金會和瑞典國際開發署資助的國際合作課題“中國收入差距與社會政策”課題。
9. 2000-200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研究項目 “中國收入分配的理論與經驗研究”課題。
10. 1999-2001年, 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招標項目 “中國城市的貧困與失業” 課題。
11. 1996-2000年,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中國收入分配的動態分析” 課題。
12. 1996-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 “政府、企業、個人三者分配關係” 課題。
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的研究項目有:
1. 1995-1998年,福特基金會和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收入分配再研究”。
2. 1988-1992年, 福特基金會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收入分配研究”。
3. 聯合國計畫開發署《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第1,2,3,4期)。
4. 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項目(福特基金會資助)“青海省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5. 200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項目(福特基金會資助)“西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6.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 2005》(主編之一)。
7. 《中國發展報告2007》(主編之一)。
8. 《中國發展報告2009》(主編之一)。
主要貢獻
主要論著
1.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II》(主編之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2.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主編之一)中國財經出版社1999年。
3.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實證分析》(合著)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4. 《經濟轉型的代價-中國城鎮失業、貧困與收入差距的經驗分析》(主編之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5.《透視中國農村貧困》(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
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05-趨向公平的人類發展》(主編之一),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6年。
7.《中國發展報告2007-在發展中消除貧困》(主編之一),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7年。
8. Income 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one of the edito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008.
9.Unemployment,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Urban China(one of the editors),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6.10.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one of the editors), M.E. Sharpe: New York, 2001.
主要論文
1. 《中國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與羅楚亮合作),《經濟研究》,2011年第4期。
2. 《中國城鎮工資收入差距變動》(與宋錦合作),《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10期。
3. 《中國農民工性別工資差異分析》(與楊修娜合作),《中國經濟社會比較體制》,2010年第10期。
4. 《壟斷行業高收入問題探討》(與岳希明、Terry Sicular合作),《中國社會科學》, 2010年3期。
5. 《庫茨涅茲假說可以解釋中國收入差距變化嗎?》 (與李婷合作)《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3期。
6. 《中國經濟轉型中城鎮勞動力市場分割問題——不同部門職工工資收入差距的分析》(與Sylvie Démurger,Martin Fournier,魏眾合作). 〈〈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7. 〈〈中國城市低保政策對收入分配和貧困的影響作用〉〉(與楊穗合作).
中國人口科學.2009年 第5期.
8. 〈〈我國居民的財產分布及其國際比較〉〉(與羅楚亮、趙人偉合作).〈〈經濟學家〉〉.2009年第9期。
9. 《中國農村地區的家庭成份、家庭文化和教育》(與佐藤宏),《經濟學季刊》,2008年第1期。
10. 〈〈中國經濟改革與城鎮勞動力市場分割——不同地區職工工資收入差距的分析〉〉. 〈〈中國人口科學〉〉, 2008年第2期。
11.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計》(與羅楚亮合作)《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2. 《城鎮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區差異及其解釋》(與王海港、劉京軍合作)《經濟研究》2007年8月。
13. 《市場化改革與收入差距擴大》(與趙人偉合作),《洪範評論》, 2007年3期。
14. 《溯源收入差距擴大化》,《財經》,2006年第13期。
15. 《中國城鎮職工的性別工資差異與職業的經驗分析》(與馬欣欣合作)《中國人口科學》2006年10月。
16. 《中國城鎮個人收入流動性研究》(與尹恆、鄧曲恆合作)《經濟研究》2006年10月。
17. 《中國農村稅賦的再分配效應》(與佐藤宏、岳希明合作)《經濟學報》2006年8月。
18. 《中國居民財產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經驗分析》(與魏眾、丁賽合作),《經濟研究》2005年第6期。
19. 《中國東西部地區企業職工收入差距的實證分析》(與 王亞柯合作), 《管理世界》, 2005年第6期。
20. 《中國城鎮失業與非正規就業的經驗研究》(與鄧曲恆合作),《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第4期間。
21. 《中國城鎮失業率的重新估計》(與鄧曲恆合作),《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4期。
22. 《中國農村扶貧項目的目標定位(英文)》(與岳希明合作),China & World Economy, 2004年第2期。
23. 《中國國有企業改制與職工收入分配——光正公司和創大公司的案例研究》(與郭榮星、邢攸強合作),《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
24. 《中國城鎮教育收益率的長期變動趨勢》(與丁賽合著),《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25. 《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顧與展望》,《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1期。
26. 《中國城市中的三種貧困類型》(與J. Knight合著),《經濟研究》2002年第10期。
27. 《中國城鎮職工實物收入下降的原因分析》(與趙耀輝合作),《經濟學(季刊)》2002年第3期。
28. 《中國農村少數民族與漢族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與B. Gustafsson合作),《中國人口科學》2002年第3期。
29. 《農村婦女的就業與收入——基於山西若干樣本村的實證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30. 《中國城鎮居民的財產分配》(與魏眾、B. Gustafsson合作),《經濟研究》2000年第3期。
31.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與趙人偉合著),《經濟研究》1999年第4期。
32. 《中國轉軌過程中的勞動力流動模型》,《經濟研究》1997年第1期。
33. 《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與收入分配》,《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
34. 《八十年代末中國貧困規模和程度的估計》(論文,與B. Gustafsson合作)《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
35. 《中國財政分權體制的激勵和再分配效應》(論文,與J. Knight合作)《經濟研究》1996年第5期。
36. “Why are household incomes mo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in China than in Russia? ” (with B. Gustafsson and L. Nivorozhkina)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1) beq052 first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8, 2011.
37. “Education and the Poverty Trap in Rural China: Closing the Trap”, (with John Knight and Deng Quheng), OxfordDevelopment Studies (2010), 38: 1, 1 — 24.
38. “Education and the poverty trap in rural China: setting the trap”, (with John Knight and Deng Quheng),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9), 37(4), pp. 311–332.
39. “Migrants as second-class workers in urban China?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with Sylvie Démurger, Marc Gurgand, Ximing Yu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ume 37, Issue 4, Pages 610-628.
40. “Women's Employment and Family Income Inequality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Sai Ding, Xiaoyuan Dong), Feminist Economics(2009) 15:3,163 — 190.
41. “What Lies behind Rising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s”,(with Deng Quheng), CESifo Economic Studies (2009) 55(3-4):598-623.
42. “Comment on ‘Reform, Growth,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 3, no. 1 (2008): 159-160.
43. “Growth pattern, employment, and income inequality: What the experience of Republic of Korea and Taipei, Chinareveals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uo Chuliang)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25(1-2), 100-118.
44.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nequality in China”(with Terry Sicular, Yue Ximing, Bjorn Gustafsson),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7) 53 (1), 93–126.
45.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with Rising Segmentation in China’s Urban Labor Market” (with Sylvie Demurger,Martin Fournier, Wei Zhong), Asian Economic Papers (2007), Vol. 5, No. 3, 58-101.
46. “Urban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revisited (1988–2002)” (with Sylvie Démurger and Martin Fournier), Economics Letters 93 (2006) 354–359.
47. “Three poverties in urban China” (with John Knight), Review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0 (3) 2006, pp.367-387.
48. “Unemployment duration and earnings of re-employed workers in urban China” (with John Knight), China Economic Review. 17 (2006), pp. 103-236.
49.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in Urbnan China and in China as a Whole in 1995” (with B. Gustafsson and Wei Zhong),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Vol. 52 Issue 2 Page 173 June 2006.
50. “China and India: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North and South of the Himalayas” (with V. Borooah and B. Gustafsson),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7 (2006) 797-817.
51. “Wages, Firm Profitability and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in Urban China”, (with John Knight), ChinaEconomic Review. 16 (2005), pp. 205-228.
52. “Expenditures on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 (with B. Gustafss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15, Issue: 3, 2004, pp. 292-301
53. “The Ethnic Minority--Majority Income Gap in Rural China during Transition” (with B. Gustafss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Jul. 2003, Vol. 51 Issue 4.
54. “Income Inequality within and across Counties in Rural China 1988 and 1995” (with B. Gustafss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69 (2002).
55. “A Spatial Analysis of Wages and Incomes in Urban China: Divergent Means, Convergent Inequality” (with J. Knight and Zhao Renwei), in China' 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edited by Carl Riskin, Zhao Renwei and Li Shi). M.E. Sharpe: New York, 2001.
56. “A More Unequal China? Aspects of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quivalent Income” (with B. Gustafsson), in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edited by Carl Riskin, Zhao Renwei and Li Shi). M.E. Sharpe: New York, 2001.
57. “Labor Migr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ural China”, in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edited by Carl Riskin, Zhao Renwei and Li Shi). M.E. Sharpe: New York, 2001
58. “Chinese Rural Povert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oor Regions” (with Carl Riskin), in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edited by Carl Riskin, Zhao Renwei and Li Shi). M.E. Sharpe: New York, 2001
59. “Rubles and Yuan: Wage Functions for Urban China and Russia at the End of the 80s” (with B. Gustafsson, L. Nivorozhkina and K. Katz),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October 2001
60. “The Anatomy of Rising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with B. Gustafss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9, 2001.
61.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and Incom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China, 3, 2000.
62.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 and the Gender Earnings Gap” (with B. Gustafsson),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July, 2000
63. “Effects of Labor Out-migration on Income Growth and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in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June 1999
64.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distribution and Reform in China” (with J. Knight), Oxford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7, No. 1, 1999
65. “Structure of Chinese Poverty 1988” (with B. Gustafss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December, 1998
66. “Inequality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Locational Aspects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with Bjorn Gustafsson), Asian Economic Journal, March 1998
67. “Types of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with B. Gustafsso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June 1997
68. “Cumulative Causation and Inequality among Villages in China” (with John Knight),Oxford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5, No. 2, 1997
69.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Rural-Urban Divide in China” (with John Knight), Oxford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Feb. 1996.
獲獎記錄
1994年、2010年、2017年三次獲孫冶方經濟學獎。
1996年、2000年、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
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
主編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 2005》獲2007年聯合國人類發展獎。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0年獲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
2013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
2013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中國收入分配研究3》)。
2015年: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中國收入差距變動分析——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V》)。
2018年10月,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