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宗實錄·辛酉貶李實

順宗實錄·辛酉貶李實

辛酉,貶京兆尹李實為通州長史。詔曰:“實素以宗屬,累更任使。驟升班列4,遂極寵榮。而政乖惠和,務在苛厲。比年旱歉,先聖憂人,特詔逋租悉皆蠲免。而實敢肆誣罔,復令征剝。頗紊朝廷之法,實惟聚斂之臣。自國哀以來,增毒彌甚,無辜斃踣,深所興嗟。朕嗣守洪業,敷弘理道。寧容蠹政,以害齊人。宜加貶黜,用申邦憲。尚從優貸,俾佐遠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順宗實錄·辛酉貶李實
  • 作品別名:通州長史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翻譯,說明,注釋,賞析,作者簡介,韓愈,生平,作品,詩文特色,

作品原文

實諂事李齊運,驟遷至京兆尹。恃寵強愎,不顧文法。是時春夏旱,京畿乏食。實一不以介意,方務聚斂徵求,以給進奉。每奏對,輒曰:“今年雖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稅皆不免,人窮,至壞屋賣瓦木、貸麥苗以應官優人成輔端為謠嘲之,實聞之,奏輔端誹謗朝政,杖殺之。
實遇侍御史王播於道,故事:尹與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實不肯避,導騎如故。播詰讓導騎者,實怒,遂奏播為三原令,廷詬之。陵轢公卿已下,隨喜怒誣奏遷黜,朝廷畏忌之。嘗有詔免畿內逋租,實不行用詔書,征之如初。勇於殺害,人吏不聊生。至譴,市里歡呼,皆袖瓦礫遮道伺之,實由間道獲免。

翻譯

李實(人名)以討好巴結之法奉承李齊運,很快的就升遷到京兆尹(首都的市長)的位置。仗著自己得寵而剛愎逞強,不顧綱常法紀。當時有一年春夏都遇上旱災,首都及附近都因此缺少糧食。但“李實”根本不已此為意,只顧著聚斂財物,徵發民力,用這些來進獻給上位者。每當跟皇帝談論公務時,還說“今年雖然大旱了,但是糧食收成很好”。就這樣地租雜稅都沒有免除,人們更窮了,以至於毀壞房屋而出賣瓦片,木材,借來麥苗而向官差們交差。有一個戲子叫成輔端的作民謠諷刺他,“李實”知道此事後,上報朝廷說成輔端污衊朝廷的政策,於是成輔端被用棍子活活杖責而死。
一日,“李實”在路上遇見了御史王播,按照以往的慣例:京兆尹與御史在路上相遇,京兆尹應該站在路邊讓御史的車先通過。“李實”沒有避讓,導騎的人依然驅車前行。王播責罵了這個導騎的人。“李實”聽後很生氣,上報了皇帝讓王播擔任“三原令”的職務,這讓朝廷的其他人很是詬病。“李實”欺凌自公卿以下的人,隨著自己的喜怒向皇帝隨意污衊大臣,讓他們被降職、罷免,使得朝廷的大臣們更怕他了。曾經有道皇帝的詔書宣布免除了首都附近的租稅,但是“李實”根本不執行詔書上的命令,像原來一樣徵收租稅。“李實”敢於殺人,害人,這導致人們和小官吏們沒法生活。到了他倒台的時候,整座城市歡呼雀躍,都在袖子裡藏著瓦片、石子,擋住道路等著他,“李實”因為走了另外一條路而逃脫了。

說明

文章把李實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情狀,赤裸裸地揭發出來,可與《論天旱人飢狀》合看。同時附寫了李實對最高統治者諂媚蒙蔽和對同列的氣焰萬丈、任意誣害。這種壞人,可謂人人痛恨,都欲得而殺之方才甘心。但是,德宗皇帝李适卻信任他,其昏庸可見;後來順宗李誦僅予以貶官處分,遠不足以平民憤,百姓因“袖瓦礫遮道伺之”。

注釋

1《順宗實錄》,史書,作於元和十年,《新唐書·藝文志》作“韓愈、沈傳師、宇文籍撰。”是年韓愈四十八歲。此文摘自《順宗實錄》,標題為編者加(下文《宮市》同)。李實:唐宗室,高祖李淵子道王元慶之四世孫。
2 辛酉: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京兆尹:京兆府,領縣二十三,治所萬年縣,在今陝西西安市;尹,貳牧之事,從三品。 通州長史:《舊唐書·地理志》山南西道:通州,上,領縣八,治所通川縣,即今四川達縣市。《舊唐書·職官志三》:上州,長史一人,從五品上。
3 宗室:皇族。 任使:差遣、任用。
4 班列:位次。
5 逋租:欠租。 蠲:通“捐”,免除。
6 踣:僵仆。
7 蠹政:惡政。 齊人:齊民,即平民。唐時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
8 邦憲:國法。
9 李齊運:唐宗室,蔣王惲(李世民之子)之孫。德宗時,官至禮部尚書。 驟遷:驟,快速。驟遷,不依資歷功績而超越升遷。
10 文法:文,指典制度;法,法律規令。
11 介意:放在心上。
12 進奉:進獻給最高統治者。
13 壞屋:拆毀房屋。 貸麥苗:把青苗抵押給人。
14 優人:演戲的藝人。
15 故事:舊例。
16 導騎:官僚出行時開路的騎卒衛士。
17 詰讓:責問。 三原:縣名,在陝西省。 廷詬:廷,公堂;詬,辱罵。
18 陵轢:陵,欺侮;轢,踐踏,這裡是壓迫的意思。 已下:同“以下”。
19 譴:譴責,降職。 袖瓦礫遮道伺之:把磚瓦和石頭藏在袖裡攔路等候李實經過——百姓要拿瓦石來投擊他,發泄憤恨。
間道:偏僻的小路。

賞析

童第德曰:“韓愈反映當前現實,侭量暴露,可以當得起‘書法不隱’四字。更可貴的是同情農民,肯為農民說話。這是一篇有人民性和進步性的作品

作者簡介

韓愈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後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

生平

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於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

作品

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鬥性強。他的碑誌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於碑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誌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志銘》等。《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

詩文特色

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於立意,巧於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於創新,工於長篇古風,採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像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之後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於追求新奇,不免流於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