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擴建福祉館,文化館滑冰場,綜合信息中心投入運營,新設信息通訊工程系,電子計算機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重組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與俄羅斯烏拉爾國立大學,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簽署友好合作協定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簽署學-研合作協定書,與三星集團SDS(株),韓國IBM(株),Kol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協定,韓國惠普EEsof Tool捐贈和RFIC教育中心落戶光雲大學,大學被韓國信息通訊部指定信息通訊優秀研究生院,信息通訊創業支援中心,國家信息通信部聘用光雲大學信息通信研究專任教授,大學被選定為基金籌集事業單位
入選BK21工程
1999年頂尖科研中心'참빛관'開館運行,設立教育研究生院,與中國延邊科學技術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友好合作協定被國家中小企業廳指定為產學聯合技術開發財團,與國家信息通訊部傳播研究所簽訂學研合作協定,被選定為韓國BK 21(Brain Korea 21)項目工程大學,物理、化學做為核心領域入選,被半導體設計教育中心(IDEC)選定為地區最優秀中心
2007年本校電子工程系被韓國信息通信部選定為NEXT單位(NEXT : Nurturing Excellent engine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與LG-Nortel簽署產學合作協定,被Herald經濟選定為THE BEST KOREA AWARD(未來核心產業經營對象),機器人遊戲團RO:BIT在KT杯"SRGP "奪魁,在“第三屆亞洲機器人大賽”奪得全能冠軍及輕量級,重量級冠軍,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密西根大學(弗林特),紐約州立大學(Geneseo)德萊塞爾大學,波士頓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協定展開友好合作
2008-2009年校區擴建,努力館竣工並投入運營,管理學院入駐努力館設立光雲大學遠程終身教育院,新設東北亞學院,國語國文學部改編,與中國廣西科技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友好合作協定,與韓國信息通訊部中央傳播管理所簽署MOU並展開關於構築電波工學技術及研究領域共同合作體系的合作。被評選為2008屆優秀人才培養大學,加強教育力量建設支持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得韓國“管理教育認證”,電子信息工科學院及工科學院11個專業全部獲得韓國工學認證教育院"工程教育認證",本校機器人遊戲團"RO:BIT"獲2008國際機器人測試(IRC)人文領域綜合冠軍,2008年6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世界最大規模的機器人大賽“Robo Games 2008”中獲得了6枚金牌,再次證實了光雲大IT專業的專業化和專業水平。不僅如此,被選為機器人界的諾貝爾獎的EngleBerger Award獲獎者的김진오教授(機器人系)等機器人領域的權威教授們負責該校相關領域研究和授課,同年與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簽署MOU展開教育及研究、社會服務領域相互交流合作。爾後韓國國內最大的機器人活動"2009機器人世界"獲得"2009國際機器人測試(IRC)"綜合第一名總統獎(釜山BEXCO)
2010年與中國青島科技大學,大連民族大學,日本文教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布達佩斯理工大學,捷克理工大學,美國聖瑪麗大學,俄羅斯遠東國立交通大學,美國阿肯色大學,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友好合作協定,與印度GRBS(GIDC Rofel Business School)簽訂管理學碩士聯合教育課程(1+1)並運營Summer Internship Program項目,與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簽訂教職員及學生交換,出版物及研究資料共享,共同研究協定,教育科學技術部指定先導研究中心(ACE)培育事業新中心(SRC),新設建築學博士課程(建築學博士),新設光雲廣播電視中心,將無電源生命環境USN平台研究所更名為綠色IT融合研究所,同年與韓國聯合通訊社(韓聯社)簽署MOU,開展合作一起研究3D時事及教育紀錄片製作相關內容製作技術及套用系統,雙方將共同進行開發等工作,根據中央日報對理工科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光雲大學排在第9位成為研發校園。
2011-2012年與三星電子簽約並運營Samsung Talent Program(STP)三星人才計畫,與LG電子簽訂校企合作型項目,與韓國-以色列產業研究開發財團簽訂國際合作開展產業技術人力教育交流等相關活動,與中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華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加州州立大學(North Ridge)簽署學術交流友好合作協定,美國空軍技術學院(US-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ngy(AFIT))簽訂共同研究開發協定(CRADA),大學霍洛-迪西羅格人文媒體研究中心被韓國科學技術教育部選定為2011年度先導研究中心(ERC)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박재영(Jae Yeong Park)教授科研團隊(電子工學系)成功開發出了多種可穿戴式醫療,醫療保健感測器及能量儲存元件的核心技術,即機械、電氣、化學性能優秀的三維多孔石墨烯柔性電極材料。雷射製成的三維多孔石墨烯(3D porous graphene, 3DPG)電極材料的獨特結構和優秀的導熱性、高表面、優秀的電傳導性,在生物感測器及儲能元件領域廣泛套用和套用研究,開發的技術可用雷射加工和塗層技術製作材料及設備,因此可實現低價化及批量生產,實現商用化。此次研究由韓國研究財團生物醫療技術開發項目組和產業通訊資源部納米融合產業核心技術開發項目組合作完成,該科研成果以“Polyaziridine-Encapsulated Phosphorene-Incorporated Flexible 3D Porous Graphen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and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於世界頂級材料及元件研究專刊《WILEY》出版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808) 並選定為封面論文。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박재영(Jae Yeong Park)教授科研團隊開發出能測定脈搏到聲音的納米纖維感測器,開發出了可以感知脈搏、呼吸、語音、觸摸等人體多種生理學、物理學信號及實時監控的納米纖維感測器補丁。 與現有感測器相比,該技術在寬範圍的壓力(0-250kPa)上性能卓越,有望作為核心技術廣泛套用於智慧型醫療、醫療保健、體育、機器人、汽車、國防產業等領域。該科研成果以“Hydrogen-Bond-Triggered Hybrid Nanofibrous Membrane-Based Wearable Pressure Sensor with Ultrahigh Sensitivity over a Broad Pressure Range”為題發表於納米材料及元件研究雜誌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ACS NANO》併入選封面論文(IF: 14.58) 。此外,該研究成果以“Electronic Skin: Black Phosphorus@Laser‐Engraved Graphene Heterostructure‐Based Temperature–Strain Hybridized Sensor for Electronic‐Skin Applications (Adv. Funct. Mater. 10/2021)”為題發表於世界頂級材料及元件研究專刊《WILEY》出版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6.836) 並選定為封面論文。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박재영(Jae Yeong Park)教授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大海的波濤、行駛的汽車等多種頻率較小的振動中,可以輕鬆獲得大功率電的環保混合動力能源收穫技術。研究組開發的混合能源收穫元件是利用軟磁束集中材料的一個大功率電磁能收穫元件和納米結構表面的摩擦電材料的兩個摩擦電(接觸、滑動)能源收穫元件相結合的結構,不僅能收穫智慧型手機或智慧型帶等可作為可穿戴智慧型機器電源的大功率電,還能儲存電力管電路、存儲元件、USB Type-C小型連線埠,未來可進一步作為穿戴式智慧型機器、各種物聯網系統、智慧型手機作為半永久性通用環保電源模組使用。此次研究由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的中堅研究事業及光雲大學的校內研究經費支援完成,本次研究結果以“Hybrid Energy Harvesters: A Fully Functional Universal Self‐Chargeable Power Module for Portable/Wearable Electronics and Self‐Powered IoT Applications“為題發刊於世界權威能源研究專門雜誌《WILEY》出版的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 25.245)並被選定為封面論文。
光雲大學電子工學系이지훈(Jihoon Lee)教授研究組通過與武漢理工大學李明鈺教授(本校電子工學系博士出身)研究團隊的國際聯合研究,成功提高了基於雙子點的近紫外線(NUV)拍照感測器的效率及反應性。 新提出的近紫外光照相感測器結構是將正極氧化鋁(AAO)套用到入射光反射基板上,形成多重光子活用結構,將等離子納米粒子及電漿量子點納米-混合結構作為活躍層使用,創新性地提高電子-精工生成率。此次研究結果以"Enhanced Spatial Light Confinement of All Inorganic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Hybrid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為題刊登在由《WILEY》出版的科學專刊Small (IF: 11.459)。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박재영(Jae Yeong Park)教授科研團隊開發出以二維納米新材料"MXene"微細模式電極為基礎的膀胱癌早期診斷感測器,該項成果是可在3分鐘內通過電解鍍金在極短的時間內使MXene-Ti3C2TX形成輕鬆蒸發和微細模式的技術,與只有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不同,MXene是碳元素和重金屬原子混合的二維物質,由於具有很多功能性群體的親水性表面、優秀的機械性及電氣特性、寬闊的表面、卓越的催化效果、較高的穩定性等,可在電子波禁止、感測器、能量儲存裝置、太陽能電池、能量收集元件、光學及半導體元件等多種套用領域研究。研究結果以“Multiplexed Immunosensors: An Electrodeposited MXene‐Ti3C2Tx Nanosheets Functionalized by Task‐Specific Ionic Liquid for Simultaneous and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Bladder Cancer Biomarkers (Small 46/2020)”為題刊登於世界最佳素材及設備研究專刊《WILEY》出版的Small (IF: 11.459) 2020年11月19日,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光雲大學電子材料工程系황인찬(Inchan Hwang)教授科研團隊發現形成低維度鈣鈦礦和發光元件特性較低的再現性理由,並發表了提出具有高再現性的方法的研究內容,鈣鈦礦高光吸收、電導度和波段落調節,適用於太陽能電池、二極體、發光元件的新一代光材料物質。 低維聚苯乙烯酸酯(layered perovskite)與3D聚苯乙烯酸酯相比,不僅空氣內穩定性高,而且通過控制層數(layer number),可以提高exciton的結合能量,作為發光材料備受矚目。 由低層次岩漿組成的薄膜,不僅層數本身,而且根據其分布的不同,光電特性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其他層數的類似形成能量,很難形成可再現性高的薄膜。本研究結果以“Significance of Amb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Highly Reproducible Layered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為題於2020年9月發表在材料及界面領域的國際學術雜誌《ACS Photonics》上,同時被選定為supplementary封面論文。
光雲大學環境工程系장민教授科研團隊於2020年4月研發光觸媒合成法,該合成法利用太陽能解決水中分解性微量有機污染物,可有效去除光分解,有效去除環境荷爾蒙-乙二醇,苯酚A等,改善環境污染,本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專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JCR IF 14.229,JCR Rank:2.1%),該科研成果以“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band position and e-/h+ separation lifetime for Z-scheme and type-II heterojunction mechanisms for effective micropollutant mineralization: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and DFT studies”為題目收錄在sciencedirect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이지훈(Jihoon Lee)教授科研團隊聯合Ming-Yu Li教授(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科研團隊共同研發“極高效率近紅外光探測器(Extremely efficient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科研文獻以“ Self-assembled Al Nanostructure/ ZnO QD Heterostructures forHigh Responsivity and Fast UV Photodetector”為題刊登在科學專刊Nano-Micro Letters 《納米快報》
光雲大學電子材料工程系황인찬(Inchan Hwang)教授科研團隊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接觸面結晶化與開放電壓的關係。황인찬教授與本校碩士研究生김소현SohyeonKim(第一作者)以及共同研究團隊(高麗大學우한영教授,國民大學이미정教授)通過將鐵氧體前體與邊鏈中存在的CPE-K(共軛聚電解質)和沒有分離添加劑的鐵氧體前體組成比進行區分開來,發表了一項研究,改進表面活性劑結晶,提高了鐵氧體太陽電池的開放電壓,科研成果以“Improved 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by Synergic Effects of Precursor Solution Stoichiometry and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 Interlayer for High Open-Circuit Voltage of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iodes”為題刊登在科學專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박재영Jae Yeong Park教授研究團隊論文入選國際學術雜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封面論文。該團隊從人體的活動中生產電力,用於穿戴式智慧型機器的半永久性通用環保電源供給源,開發了高功率混合能源,通過自速集中材料及納米鋼絲-納米管表面介質,成功開發出基於彈性衝擊的非共振型高功率混合動力能源收穫元件,並且在理論和實驗上成功查明了混合能源收穫元件的特性及性能,因此可以設計出適合多種套用的量身定製型能源收穫元件, 製造的混合動力能源收穫元件從人體小動作到1.5kΩ的負載電阻中獲得了131.4mW的最大功率,並成功充電了智慧型帶和智慧型手機,該技術由光雲大學獨家開發成功,科研結果以Biomechanical Energy: Biomechanical Energy‐Driven Hybridized Generator as a Universal Portable Power Source for Smart/Wearable Electronics為題刊登在世界權威的能源研究專刊WILEY出版的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F: 24.884,JCR Rank: 1.7%)
光雲大學電子工程系이상신(Sang-Shin Lee)教授研究組開發出第四次產業革命核心技術"超薄型多功能光積體電路"。本校電子工學系이상신教授研究組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최덕용(Duk-Yong Choi)博士共同研究成功以甲基表面積層鏡片為基礎的超薄型多功能光積體電路。 通過這一技術,將現有體積較大的礦產品體現為超薄型,今後有望用於自動行駛汽車等領域的雷達、物聯網、智慧型無人機、新一代無線光通信模組等。此次研究通過教育部支援的理工領域大學重點研究所支援事業和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支援的中堅研究者支援事業進行,結果成果得到認可,該科研論文以Multifunctional Beam Manipulation at Telecommunication Wavelengths Enabled by an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 Doublet為題被刊登在世界權威的能源研究專刊WILEY發行的光學/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雜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IF=8.286》並被選定為網路版封面論文。
電子工程系박재영(Jae Yeong Park)教授研究組開發出無電池、可輕易監測物體移動信息的無線電源感測器,該開發項目利用永久磁鐵間反彈力生產的電磁感應及摩擦電,開發出的感測器不僅能顯示根據方向的出色動作感知特性,還能獲得頻率、加速、角速、傾斜等任意物體動向的詳細信息,可套用於智慧型型機器人、無人機、VR/AR、自動行駛汽車、醫療、軍需及可穿戴設備等多種產業領域,可以實時收集及控制物體的移動和位置信息的慣性及動作感測器在機器人、電腦遊戲、汽車、智慧型手機、體育、醫療、軍需等多個產業領域套用度非常高,因此被評為引領第4次產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此次研究由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的生物醫療技術開發事業(NRF-2017M3A9F1031270)支援完成,研究結果以A Battery‐Less Arbitrary Motion Sensing System Using Magnetic Repulsion‐Based Self‐Powered Motion Sensors and Hybrid Nanogenerator為題發表在世界最高材料研究專門期刊Wiley出版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6.836,Volume 30,Issue 36)並被選定為出版物封面。
2020年,光雲大學人工智慧重點研究中心與韓國Intellactual Discover(株式會社)簽訂產學合作活性化合作協定,光雲大學AI翻譯產業研究中心與韓國Flitto(翻易通)簽訂韓國政府事業中韓國信息化振興院(NIA)推進的200億韓元規模的"人工智慧學習用數據構建事業"的翻譯品質管理合作協定,與Saltlux Partners(株),Evertran(株)組成聯盟,光雲大學與Cisco思科韓國簽訂產學合作協定,將在思科總部的支持下在光雲大學校園內設立5G B2B(5G Business to Business Innovation Center) 創新中心,該中心是"國家數字發展計畫CDA(Country Digital Acceleration)"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與(株)JLK集團簽訂了旨在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培養人才的產學合作協定,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共同研究及產學合作項目運營、業務合作體系構建及相互交流活性化等活動。
文化傳統
形象標示
校徽
於1983年誕生的新校徽由蘊含著智慧的象徵"書"和"教育之場",大學的象徵飛馬構成的校標與象徵著光雲大學教學理念的拉丁語"真理和光輝"的"Veritas et Lux",和象徵光雲大學傳統和歷史、全球大學地位的韓文和英文標記"광운대학교,KWANGWOON UNIVERSITY"構成。